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检一边偷换概念,一边又信口开河的把保定军拿来当挡箭牌,顺便还小小的威胁了一下来看热闹的闲人。顿时把原本意志不坚定的百姓和凑热闹的人群从大街上驱散到了两侧路旁,通往德胜门的大街上只剩下了几百名士子和上千百姓,整个路面顿时空旷了起来。 

第601章 皇帝的职责() 
虽然朱由检三言两语便说散了那些随大流而来的京城百姓,但是剩下的一二千人显然是拿定了主意才来的,即便是身后大部分百姓都让开了道路,他们也依然保持着跪拜的姿势,不肯让开。

    余佑安此时也反应了过来,不管事情最后怎么解决,他这个主持者必然都会恶了皇帝。如果拦下了皇帝出征,博取了一些名望的他大约还能得到身后那些贵人的保护,但要是搞砸了今天的事,不管是皇帝还是那些贵人的追究,他都担待不起。

    余佑安顿时再次跪伏在了皇帝的马前,口中声嘶力竭的喊道:“陛下万金之躯,乃是国之根本,不可轻率出征而动摇国本啊。学生余佑安今日愿以死上谏,请陛下罢兵回宫,以安社稷人心…”

    余佑安的话语明显带动了不少人,近百士人也随之呼喊着,请求崇祯以社稷为重,不要出城。

    朱由检扫视了一眼刚刚让到道路两侧的民众,发觉有些人似乎又有所意动,显然不管皇帝刚刚说的有多好,作为普通百姓总是认为同皇帝呆在一起,才是最为安全的。

    崇祯拉了拉缰绳,驭马从前排的侍卫中挤了出去,直接站到了第一线,这才大喝了一声:“腐儒之见。”

    皇帝的呵斥,顿时让道路上还在苦苦哀求的士人百姓们停顿了下来,他们一脸茫然的抬头向着皇帝望去,不知道皇帝为何勃然而怒。

    道路两侧小声议论的百姓也瞬间安静了下来,有些畏惧的看着突然从队伍中挺身而出的皇帝。虽说崇祯登基以来,已经废除了许多皇帝出巡时昭显皇权的礼仪,比如黄土垫道,路上的行人要让到道路两旁跪迎,无功名者不得直视皇帝车驾等等。

    但是200多年来的习惯,和数千年的封建礼制,并不是这么简单就能从这些百姓心中驱散的。对于皇权的无上敬畏,依然埋藏在他们心中。

    是以崇祯刚刚三言两语之间,就把随大流阻路的百姓给哄离了大街,这也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了拦阻皇帝的理由,自然就不敢去触犯皇权的威严。

    现在皇帝亲自出马呵斥,跪在道路上的士人百姓大约还能坚持下,已经退到两侧的普通百姓顿时就安静了下来,生怕自己被皇帝所迁怒。

    崇祯扫视了一眼已经安静下来的百姓,这才继续说道:“古人有云: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而朕身为大明皇帝,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一切所需皆仰赖于大明百姓之供给,你们说朕是国本,岂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是以,天下之根本在于百姓,而非是君王。尔等也是读书人,连这个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明白,今后岂能入仕为官,治理一地之民?

    余佑安,你身为举人,又自称是万民之代表,你且起来同朕说说,这皇帝二字究竟是什么来历,为何历代君王都要自称皇帝?”

    余佑安瞠目结舌顿时楞在了当场,他是这个时代最为正经的读书人,除了四书五经之外,其他杂学是不屑一顾的。皇帝要是问他四书五经的内容,他倒是能够回答个**不离十,但是皇帝名称之由来,他还真是一无所知。

    边上围观的百姓对于崇祯刚刚说的这番话甚感新鲜,因此一个个都伸长了脖子看着这位余举人,想要听听他能给出一个什么答案了。

    在场的这些京城百姓对于这位余举人还是颇有好感的,一来这位是举人,是半只脚踏入仕途的正经读书人,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已经是代表官府的权威人士了。

    而且,在这个后金犯边人心惶惶的危急时刻,有人敢站出来号召大家做些什么以求自保,都会立刻成为一些没有主见的人想要依靠的主心骨。

    余佑安联合寓居京城的士人,号召集结住所周边的百姓前来拦截皇帝出城亲征,一个苦心劝谏君王不惜自身的正人君子形象,已经隐隐塑造了出来。

    是以在今天这场德胜门内的拦截事件中,这位余举人倒是真的成了在场百姓的主心骨。虽然这里大部分百姓迫于皇帝的威权而让开了道路,但是其中不少人还是期待着,这位举人老爷能够把皇帝拦下来的。

    套用后世的说法,便是:虽然我们不能在物质上支持你,但是我们可以在精神上默默的支持你,你可千万不能趴下,一定要顶住了。

    不过这些百姓虽然都有成为李天霞的潜质,但是余佑安却真不是张灵甫。事实上当附庸而来的京城百姓退让出去之后,这位在众人面前慷慨激昂,说要效仿王累劝谏刘璋一般,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也要拦住皇帝的余举人,顿时就有些心慌意乱了。

    而皇帝的一声腐儒,更是让余佑安面红耳赤,心神混乱,那里还答的出皇帝的问话。而他张口结舌不发一言的神情,也让对他有所期待的围观百姓们大失所望。

    看着余佑安瑟瑟发抖的样子,朱由检也不由有些鄙夷起来了,这些读书人想要坏他出征的大事,都挑不出一个有些胆识的。

    难怪明末的历史上,就没有什么出彩的记录。北宋灭亡之前,士大夫中好歹还出了一个宗泽啊。而明亡之后,南明除了一群腐儒之外,倒是投降满清的几个汉奸还颇有才干。

    对于这样一个无能对手,朱由检也没意思再追究下去了。他心里想着要说些什么,就此把这些失去了气势的人群驱散了事,不要耽搁了出兵的吉时。

    突然,一个声音在他耳边响了起来,“学生夏允彝愿意替余兄代为回答这个问题,还请陛下恩准。”

    朱由检心里叹了口气,他其实并不想同夏允彝和燕京大学的学生在这个场合发生什么冲突。因为在他心中,这两者都是他未来的根底。

    他已经尽力无视了夏允彝和他身边的那群学生,但是夏允彝却依然跳了出来,他转头看了夏允彝一眼,才面沉如水的说道:“好,那便由你来说,站起来回话吧。”

    对于皇帝的优待,夏允彝并没有推辞,他曲身对崇祯先拜了拜,才缓缓的站了起来,然后站在原地沉声静气的为崇祯解释,皇帝两字的由来。

    夏允彝三言两语之间便说清楚了,秦王嬴政统一中国之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自己的称号,自称为始皇帝。期待后世子孙由一世而万世,把大秦帝国永远传承下去。

    夏允彝解释完了皇帝两字的由来,便住口不语,并没有把话题再扯回到亲征上面来。这个表现倒是让崇祯高看了一眼,这位江南士子下去走访了一趟后,倒是变得沉稳了许多,不再像此前那么刚直不折了。

    朱由检稍稍沉思了片刻,今日德胜门前的这场闹剧,似乎背后之人也并不是想要阻扰自己亲征,否则就不会只有一些外地士子带头拦阻了,他们真正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崇祯心存疑惑的再次扫视了一眼道路两侧的百姓,他这才发觉这些百姓虽然不敢再继续阻路,但却大多面容哀戚,显然心里并不想他出城。

    他这才有所觉悟,有人是想要让京城百姓对他感到失望。让京城百姓觉得,他这个皇帝并不怎么看重京城内的百姓,倒是对着外人更上心一些。

    所以这些士人和百姓想要拦阻的不是自己出城,而是借着这个举动让全城百姓知道,他对京城百姓究竟是一个什么态度而已。

    想明白了这一点,朱由检便终于知道,自己现在要说服的,不是这些跪在自己面前的士民,而是那些围观的京城百姓了。

    他清了清喉咙,目光扫视着道路两侧的百姓说道:“是啊,三皇以德而称皇,五帝以功而为帝。

    始皇帝兼并六国,一统天下,功业可谓前无古人,因此他自称皇帝,以昭显自己的功绩。但以是始皇帝之赫赫武功,大秦却二世就灭亡了,何也?”

    朱由检的这一声质问,倒是让在场的士民集中起了注意力,暂时忘却了关于皇帝亲征的问题。

    夏允彝心里顿时闪过了一句话,“以仁义之不修也。”但是他并没有出声打断皇帝,只是继续注视这崇祯说下去。

    “归根结底,始皇帝和秦二世都忘记了,皇帝这个称号从来不是孤家寡人的尊荣,而是维护百姓利益的功德所铸就。

    三皇也罢,五帝也好,这些上古帝王不管在登基之前,还是在登基之后,都是始终如一的关心和维护百姓的利益。是以时至今日,天下人依旧在称颂三皇五帝,而不是在怀念始皇帝。

    朕身为大明皇帝,首要之责,自然就是要维护大明百姓的根本利益。什么是大明百姓的根本利益?朕以为,是安居乐业四个字。

    如何让百姓安居乐业?受灾时,朕应当予以赈济;被强豪势要欺凌时;朕要颁行法令加以保护;外敌入侵时,朕就应当带兵出征驱逐贼寇。如此方不负这大明皇帝之号。

    京城百姓固然是我大明百姓之一员,蓟州军民,遵化军民,辽东军民,大明治下之民众,同样也是我大明百姓之一员。朕身为大明皇帝,同样有保护他们的职责。

    何况,今日朕不带兵前去解救蓟州、遵化之百姓,来日京城有难,你们又能依靠谁呢?一方有难,八方来援,则大明国土即便纵横千万里,人口兆亿,也只是一家人。

    若是以邻为壑,只顾自家之安危,不顾邻人之求援,纵然是都城之内,也是处处难行…” 

第602章 国士() 
“…现在尔等还要继续拦住朕,阻止朕去履行身为大明皇帝的职责吗?”随着崇祯的质问,原本一腔热血而来,觉得自己这是为了挽救大明社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