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上午8时,天色已经开始大亮的时候,第一支明军小队终于走出了大营,沿着东北方向的官道前进了。虽然有着诸多军官的不断呵斥,这只3877人的队伍,还是花了半个多小时才全部走出了营门。

    4营人马,按照李宏元制定的行军计划是,一营在前开路,两营居中接应,一营作为后卫保卫辎重。队伍前后分为三个梯队,首尾长度不超过1千米。

    不过离开了营地之后,整个队伍就迅速失去了队形,变成了首尾相连的一条长龙,再也没有了计划中前后呼应的模样。

    朱由检带着诸将正站在马伸桥东门上观察着这只部队,一时间,几乎人人都对这只部队能否在骑兵冲击下坚持一小时产生了怀疑。

    吴怀和左良玉都担忧的向皇帝建议道:“陛下,我们是不是提前一些时间出发。臣以为,如果按时出发,有可能会接应不到这只部队。”

    朱由检犹豫了下说道:“提前半小时吧,让夜不收先清除往石门寨方向的后金哨探,暂时清除不了的,就隔断他们同石门寨之间的联络。” 

第620章 崇祯的理想() 
换上了铠甲的崇祯骑着赤风出了马伸桥西门,西门外官道两侧平坦的地形,此刻到成了明军列阵的大校场。

    官道北侧站立的是12个骑兵营,骑兵营满编制是250人一营,不满编制的则是200人上下。这里有第一骑兵师4个营,第5骑兵师5个营,加上御前亲兵马军和锦衣卫陆续调拨来的骑兵约3个营,总计大约为2700人左右。

    虽然骑兵人数还不到3千,但是配上5千多匹马,气势之磅礴还要超过居于官道南侧的第4师6营将士。

    而居于以上两者之间的,是排成了5列纵队的一营全火器步兵。这是以御营亲兵为核心,加上从留守京城的第六师调拨的一个营,和从第四车骑师挑选出来的,熟悉火器的士兵混编的两营步兵之一。

    这两个全火器营都是六连的大编制,每连125人,每营为750人。三个连队装备了带刺刀的轻火绳枪,二个连队装备了重型火绳枪,还有一个连队装备的是新近研发成功的燧发火枪。

    站在这片旷野上的将士不过7千出头,加上马匹也不过1万5、6千人马的样子,但是在朱由检的视线里,这已经是一只能够遮蔽天地的雄师了。

    自己呕心沥血花了两年时间,终于练出了这么一支新军,但这只军队究竟在战场上表现如何,马上就将迎来第一次考验。老实说,崇祯心里其实并不像外表看起来那样,对这场战斗的胜利充满了信心。

    从马伸桥西门而出后,朱由检便打马从诸营将士面前走了一遭。他侧着头认真观察着这些将士们,注意到他们的脸上表情,或是紧张、或是跃跃欲试、或是有些不安,但是几乎每个人看向自己的目光,都充满了信赖的神情。

    在崇祯把这只军队当做了自己的依靠的同时,这些将士们又何尝不是把皇帝当做了自己的依靠。毕竟在这个民族主义尚未掀起风潮的时代,忠诚于君主的思想才是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

    重新走回列阵出征队伍的正前方,朱由检勒停了赤风后,扫视了诸军一眼,才开口大声喊道:“马上,诸君就要出兵前往真正的战场,你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将会迎来自己第一场战斗。

    按照惯例,作为统帅的朕,现在应当向你们承诺些什么。比如获取了这场战斗的胜利后,朕应当给予你们多少金钱的奖励;对于在战斗中立下特殊功勋者,朕要赏赐什么样的官职等等。”

    朱由检说到此处停顿了一下,思索了片刻才继续说道:“但是朕想了许久,还是决定不这么做。

    因为在朕心中,再多的金钱,再高的官职,也不及诸君的生命贵重。

    朕觉得,你们应当获得的比这更多。那么朕究竟能够给予你们什么,才能配的上诸君付出的牺牲?朕也同样想了许久。

    朕自幼长于深宫,未尝知晓民间之疾苦。自识字读书之后,曾以为这宫外的世界,是一个兄友弟恭、父慈子孝、邻里和睦、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

    稍稍长成一些,才听闻我大明北有建奴之叛,南有奢安之乱,各地百姓尚有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之忧。然而那时朕还是以为,这不过是癣疥之疾,只要我大明君臣上下一心,按照祖宗法度办事,终究还是能够回到太平时节的。

    等到了皇兄突发恶疾离世,朕不得不受皇兄遗命登基,朕才发觉这真实的大明,实在是同朕在宫中的想象相去甚远。

    在农田里辛勤劳作的农人,吃一顿饱饭都是一种奢侈;辛苦养蚕抽丝的农妇,却从来没有穿过丝绸制作的衣物;修建了无数房屋的工匠,却只能住在破草屋中…

    保家卫国的军人不仅得不到尊敬,甚至连自己的家小都养不活;无能之辈窃据高位,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奉公守法之人被人嘲笑,贪污**之徒却被视为能员。对于美好的事物人们不以为然,对于丑恶的风气却拼命追捧。

    朕不仅要问一问,这世道究竟是怎么了?有人跟朕说,这是人心败坏了,所以世道才崩坏了。

    但朕并不这么看,朕以为是世道先崩坏了,所以人心才开始败坏下去。世道为什么会崩坏,朕以为是旧的规则出了问题。

    正是在这旧的规则之下运行的旧世界,使得农夫吃不上自己种的粮食;工匠辛勤劳动而得不到合理的回报;违法者肆意践踏法律;守法者却得不到法律的保护;保卫国家的军人却连自己的家人都保护不了。

    这一切难道合理吗?朕以为是不合理的。先贤曾经说过,大同世界是一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世界。

    眼下的大明,同先贤所提出的大同世界何曾有一丝相似之处?朕虽然不认为,自己有能力把大明建成先贤所言的大同世界。

    但是朕希望,在朕治下的大明,努力耕作的农人可以吃饱饭;辛勤劳动的工匠可以获得应得的报酬;保家卫国的军人能够得到国家的尊重;违反了法律的犯罪者能够得到应有的惩罚。

    总而言之一句话,朕希望我大明能够成为一个,付出劳力者必有回报的社会。

    是以,朕决定给予你们的,是朕的理想。朕希望诸君能够同我并肩作战,为你们自己、为你们的家人、为你们的子孙而战。

    让我们一起打破这个腐朽而不合理的旧世界,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新世界而战。

    那么现在你们是否愿意,同我朱由检一起并肩作战?就从今天的那些敌人开始?”

    崇祯的声音并没有那么声嘶力竭,但是在这空旷的原野上,却神奇的传播的很远。而那些位置距离皇帝实在太远的将士,也从前面军官的转述中,了解了皇帝话语的内容。

    如果说,当日在京城大校场,皇帝激发了新军将士们血脉中的民族自豪感。那么今日,皇帝的一番话语,却让这些将士们开始正视起,身边曾经发生过的那些不公平、不公正的事情来了。

    在以往,他们对于这样的事件只能默默忍受,认为这是自己应当受的苦楚。毕竟那些施加者们,个个都是非富即贵。想要从他们手中讨还公道,显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对于大明的百姓来说,想要避免自己成为权势者迫害的对象,要么就依附更有权势者,要么就供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改变自家的命运。至于为什么这些不公平、不公正的事能够不断的重复出现,他们实在是无暇顾及。

    新军士兵大多出自京畿农户和军户,进入了新军之后,在近两年的训练和扫盲运动中,基本上现在人人都能看懂大明时报的白话文章了。

    这些士兵已经不在是当初乡下无知而愚昧的村夫,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公平、不公正事件,可以继续逆来顺受,不做任何反抗。

    通过持续不断的文化教育学习,和士兵委员会的组织,这些新军士兵除了增广自己的见闻,还开始对新军这个团体产生了归属感。

    同那些军官想要建功立业或是升官发财不同,新军的士兵只是单纯的觉得,同自己以往在家中的日子相比,在新军这个团体内生活,简直就是天堂一般。

    操练固然辛苦,但是新军的伙食也好,军营内组织的文化教育和其他体育活动也好,完全是乡下所不能比较的。

    对大多数士兵而言,他们更希望能够在这个团体内一直生活下去,而不是返回家中去过从前那种如同没有思想的牛马生活。极端一点的士兵觉得,真要如此的话,还不如死在战场之上更好。

    朱由检当然不清楚,他努力建设起来的新军,虽然还没有发出过自己的声音,但已然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如果他对清末的历史了解的更深一些,或是对世界的近代历史知道的更多一些,就会知道,在王朝末世组建的新军,从来都是革命的火种。

    你让他们睁开眼睛看清了这个世界的真实,再想把他们丢回铁屋子里,继续沉睡到死,总是会有那么一些人会愤而起身,试图打碎囚禁自己的铁屋子。

    崇祯今日的邀请,对于新军士兵来说,无疑是在苦闷了许久的铁屋子中找到了一个出口,让新军找到了自己的梦想。

    砸烂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这是一个多么波澜壮阔的伟大事业,也是在这一刻起,新军士兵终于不再仅仅视崇祯为自己效忠的皇帝,也把崇祯当做了在精神上的领袖。

    皇帝的问话迅速得到了新军将士的回应,此起彼伏的“愿意”之声,让崇祯感到耳边如同打雷了一般。

    为了保住这只军队出击时的隐秘性,崇祯很快就叫停了士兵们的呼喊声。

    当崇祯退到道路的一旁后,担任本次作战主将的左良玉,迅速忘却了崇祯刚刚说的,那些让他心惊肉跳的话语,开始命令各部按照次序出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