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趁着明军士气尚未恢复,击破眼前这股抵抗的明军,使得整只明军失去指挥,就成了蒙古人的最优先选择。就连随后赶到的恩格德尔,看到了目前的状况,也不得不认同了前锋将领的主张。

    恩格德尔现在率领的兀鲁特蒙古旗加上部族联军也不过一千七八百人,留下了一百多人看守石门寨之后,出击的军力还不到一千七百骑。由于他一心想要先击破这只明军的指挥中枢,因此对于前面遇到的小股抵抗明军并没有全力吃掉,只是留下了一部分监视兵力。

    跟随恩格德尔的蒙古左营主力同前锋会和后,大约达到了八、九百骑,还有近半骑兵尚在后方同明军的残军纠缠着。恩格德尔此时也隐约发觉,自己的阵线拖的似乎太长了些,要是此时出现一队明军骑兵拦腰截断了自己的队伍,恐怕整只蒙古军队就要迅速崩溃了。

    恩格德尔也不再想着继续驱使溃兵冲垮明军的美事了,他随即令身边的将领安排进攻,准备把这只方阵外围的明军士兵先驱散,再打开这座方阵,迫使明军主将投降,以结束这场战斗。

    虽然从蒙古部族变成了兀鲁特蒙古旗,但是这些兀鲁特蒙古旗下的蒙古骑兵,其作战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他们同蒙古部族时期有所变化的,不过是军械更为精良一些,作战时更有纪律一些而已。

    因此即便是守在方阵外围的明军士兵看起来摇摇欲坠,只要一次不惜代价的骑兵冲锋似乎就能击破这些勉强组成阵线的明军,但是缺乏攻坚能力和攻坚决心的蒙古骑兵,还是采用了最为惯用的骑兵阵前漫射乱阵,以待明军混乱后再冲锋的战法。

    骑弓的精确射程之十步之内,但这也同样是明军火器的最佳射程。第一批蒙古骑兵冲到了接近明军阵前十步的地方开始射击,给了明军不小的杀伤,但这批骑兵同样也在明军火器的打击下死伤惨重。

    第二批蒙古骑兵显然就聪明了些,远离明军30步就开始了抛射。但是在这种距离上,骑弓的抛射就显得有些威力不足,而一旦转入到了双方对射的阶段,原本像是马上就要陷入崩溃的明军,却渐渐开始稳住了阵脚。

    被蒙古人的轻箭射上几箭也未必会死,但是那位京城来的李参谋,带着大帅家丁组成的督战队却就在身后,要是他们乱了自家阵线,必然会被这位李屠夫给拉出砍头。这些明军士兵出于对后方督战队的恐惧,倒是鼓起勇气压倒了被蒙古骑兵抛射下的慌乱。

    当然,如果此时有一队骑兵不顾性命的冲杀过来,这些明军士兵还是会彻底崩溃的,直面肉搏战的勇气,并不是这些训练不足的士兵们能够具备的。但是依托有序的军阵,听从于上官的命令同敌军进行对射,他们还是能够勉强支撑下去的。

    而一旦展开了对射,骑兵漫射的威力就有些不够看了。先不提明军手中的步弓力量比蒙古骑兵手中的骑弓要强,方阵内的明军此时也终于整理完了阵线,一些火枪兵开始爬上偏厢车组成了第四道防线,不管是这些火枪兵手中使用的火绳枪,还是偏厢车上装备的明军大型火枪,射程和威力都远远超过了骑弓。

    原本还在明军车阵外抵近攻击的蒙古骑兵,顿时被驱逐到了50步之外。到了这个距离,也就预示着,短时间内蒙古人是破不开明军这个方阵了。

    恩格德尔顿时有些头疼了起来,他原本就不是一个出色的军事指挥官,对待自己部下既不能以军纪加以约束,也不能以恩义待之。从本质上来说,他依然是一位传统的蒙古首领,而不是一位合格的军中将领。

    到了这个时候,他也看出来了,想要短时间内击破明军的方阵,除非拿一只骑兵的性命去交换。以饶勇之士冲阵,余者随后跟着勇士冲开的缺口冲入敌阵内,这只明军士兵也就立刻崩溃了。

    在恩格德尔的记忆里,建州女真一向就是用这种战法击败明军和察哈尔部的。他也确信,对面的明军同样抵挡不住这套战法。

    但是,他手中却找不出能够不要性命的冲阵之士。巴约特部的牛录在他的带领下,向来是耐不得苦战的,这也是大汗信任他的缘由之一。而且让他们去执行这样的任务,估计破不了阵不说,还会让他失去自家部众的人心。

    内喀尔喀部其他各部组成的牛录,是他需要加以笼络,以抗衡旗内兀鲁特部的助力,他也不能拿他们的性命去冒险。

    至于其他蒙古各部联军,这些首领出击前连前锋都不肯干,让他们带着自家的部众去冲明军的军阵,显然他是想多了。

    唯一适合的,还是兀鲁特部的几个牛录,但是这些牛录早就绕过这里,跑去攻打明军的后卫了。想要把他们叫回来啃明军的骨头,估计难度相当大。最麻烦的是,自己手上这么多人都破不开明军的方阵,结果还要依靠兀鲁特部的几个牛录打开局面,这要是传了出去,岂不是给兀鲁特部扬名么。

    后金以武功立国,谁能打仗,谁手里有一只能打仗的兵马,谁就能在后金国内说的上话。明安父子没有参与这场伐明之战,就说明了大汗希望能够减少明安父子的话语权,而出征的兀鲁特蒙古旗和其他附庸于后金的蒙古各部,现在也被大汗分为左右两营,让他和武讷格各领一军,就是要让他们以分兀鲁特部在蒙古旗内的势力。

    结果,他带领左营遇敌畏缩不前,却要把兀鲁特部调回来冲阵,这要传了出去,大汗未必会饶了他啊。

    恩格德尔一时之间居然想不出什么破局的办法出来,这要是在草原上,遇到明军已经列阵,他们此刻大约也就带着缴获离去了,毕竟打到这种程度,明军必然是无力进军了。而作为蒙古人,保存自家部众的性命,也比歼灭敌军要重要的多。

    在草原上,每个部族的人口,都关系到这个部族能不能够生存下去。不管是保护草场还是放牧牲畜,没有足够的人口都是不行的。

    但是,现在他们作为入侵者,就不得不转换思路了。如果不消灭这只明军,待到他们后方的援军上来,左营需要面对的敌人只会越来越多。而已经同他们交战过的这只明军,也算是了解了左营的虚实,下次再交战的时候,恐怕就不会如今日这般轻松了。

    考虑到这一点,恩格德尔不得不说服了自己,今日必然是要击破这只明军的。只有彻底的击败这只明军,才能让明国不敢轻举妄动,不敢再分兵东进夺取石门寨,才能避免左营陷入到和明军各部援军车轮战的泥潭中去。

    恩格德尔对着自己的亲兵下令,从后方的蒙古各部联军还有前方的绰尔济台吉处调回部队,下令面前的蒙古军队分为三部,从车阵东、北、南三个方向不停的骚扰明军防线,试探出明军防线的薄弱点,然后做一次突击准备。 

第626章 石门之战五() 
周子善带着第五骑兵师第五营出现在战场西北面时,赫然发觉后金军队虽然占据了上风,但是整个队伍却成了首尾不能顾的一条长蛇。

    他把望远镜重新放入腰间的皮包后,便对着身边的亲兵下令道:“陈林你回去向红总兵进行汇报,说我部已经抵达战场,蓟州卫崔总兵所部尚存。敌军正同崔总兵所部混战,成首尾不顾之势。

    我第三营认为此刻战机实在难得,故决定先行突袭,以避免敌军发现我等之后脱离混战,重新布阵。我营将不惜代价咬住敌军主力,望总兵大人能够尽快率领我师主力抵达战场,以全其功。”

    传令的亲兵刚刚调转马头离去,三连的连长就有些迟疑的向周子善劝说道:“周大人,这些蒙古人虽然还在同崔总兵他们纠缠,但是他们人数还是多余我军数倍,是不是等后面的第三营上来,一起攻击比较妥当…”

    周子善不以为意的打断了他说道:“我们是磐石营,既然看到了胜利的机会,就不能错过。否则何以对得起先王队长付出的牺牲?

    第二连担任我的左翼,第三连担任我的右翼,第一连和警卫排跟随我攻击。我们绕过战场中部,直接攻击对方的后卫,击溃后卫之后,再攻击敌中军…”

    说完了作战部署之后,周子善这才对着身边的众人问道:“诸君可愿与我死战,共建奇功?须知,陛下今日就在身后,我们现在冒的风险虽大,但是收获也必将是惊人的。”

    周子善这话一出,就连刚刚还出言劝说他谨慎一些的三连连长也沉默下去了。众人只是犹豫了片刻,便参次不齐的回道:“愿附大人之骥尾。”

    周子善部所在地方远离战场数千步,没有望远镜根本看不清人影。而蒙古人此时胜利在望,连警戒战场的哨兵也加入战场准备获取战利品了,因此根本没有人注意到在战场的西北方出现了一支明军骑兵。

    周子善率领第五营从外围绕到了这只蒙古军队后卫以北,随即把部队分成了三部,向着蒙古部族联军组成的后卫缓缓行去。

    周子善带领的这个骑兵营有249人,每个骑兵连75人,每个骑兵连之间的间隔距离大约为350步。因此从远处看来,基本上只有三个移动的黑点。

    离敌军1500步的时候,周子善的肉眼已经能够分辨出人和马了。进入1000步的距离,则已经能够看到这些蒙古骑兵正围着一个用车子围起来的方阵转悠。

    进入500步之后,蒙古骑兵的个人动作也依稀能够分辨出来了,而此时围着明军车阵攻击的蒙古骑兵,也终于有人发现了身后出现了三队骑兵。

    这些蒙古人还在努力分辨,这些缓缓走来的骑兵究竟是什么人的时候,周子善终于下达了全营进入慢步阶段。

    前100步,马匹加速到慢步;次200步再加速到小跑;再次200步则是慢跑;最后100步则是疾驰。整个过程不会超过3分钟。

    当然除了第一排骑兵外,后面的骑兵在最后阶段始终都会保持在慢跑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