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我们不让这些鞑子感到敬畏,他们就会源源不断的驱使我们自家的百姓来冲城,最终用我大明百姓的鲜血耗干我们的弹药。”
臧调元注视了一会黄奇的眼睛,终于说道:“你说的最好是对的,如果因为你的命令导致鞑子冲上城墙,我一定会找你算账的。”
黄奇没有接臧调元的话,反而指了指东面说道:“鞑子开始进攻了,臧中军,咱们还各守其职吧。”
臧调元顺着黄奇的手臂指着的方向看去,果然有一队人马在火炮阵地后方50步的位置开始集结起来,似乎准备开始冲城了。
后金左路军进攻的北堡的东面,刚好是棱堡两个角之间的区域。棱堡底边大约为300余米,而棱堡向外延伸的两只角端头之间的距离则超过了600米。
也就是说,当后金军队进攻时,他们正面的阵线会越来越狭窄,从而自动压缩了进攻军队的队形。
指挥军队进攻北堡的女真亲贵是多尔衮兄弟,现年18岁的多尔衮还是第二次上战场。他第一次出征是去年跟随黄台吉征伐察哈尔留守部族,因此获授“墨尔根戴青”的称号。
虽然才不过18岁,但是多尔衮却稳重的像是一个成年人,毫无一丝少年人的朝气蓬勃。倒是小他两岁的弟弟多铎,入关之后就不停的显露出,想要亲自上阵杀敌的**。
多铎这种急切想要在战场上证明自己武勇的企图,却牢牢的被多尔衮压制住了,他把这个年幼的弟弟看在了身边,生怕多铎亲身犯险出了什么意外。
虽然努尔哈赤去世之后,曾经的两黄旗,现在的两白旗,因为旗内将士的团结,因此没有被四大贝勒所拆分,依然还属于他们三兄弟。
但阿济格性格暴躁,不为女真大小贝勒所喜。四大贝勒逼迫大妃阿巴亥殉葬,当时也只有已经成年的阿济格可以援手,但是因为阿济格人缘实在太差,最终还是被四大贝勒得手。
而母妃被迫殉葬之后,他不想着看顾自己两个弟弟,反倒要求谋夺努尔哈赤留给两个弟弟的遗产,试图独领一旗。这使得阿济格连两白旗的人心都失去了,也迫使多尔衮不得不投靠了黄台吉,以保全他和弟弟的遗产。
多尔衮的身体不是很好,时常犯病,因此并不如兄长和弟弟那么身体健壮,他个子虽高但是却颇为瘦削,就像是一个明国读书人一般。
相比之下,比他小上两岁的多铎,因为营养充足,身材倒是发育的有些虎背熊腰的样子出来了。
兄弟两人带着一队白甲兵,站在炮兵阵地后方的丘陵上观望着西面明军的堡寨。
多尔衮正眺望明军的堡寨之时,站在他身边的多铎不以为意的说道:“看起来,明人这些所谓的无敌大将军炮也不怎么样啊?都打了十来回了,对面那么简陋的城墙都没打裂。
我看,还是让那些汉军开始进攻吧。等那些汉军把明人守军的注意力吸引住,我督着3个牛录上去猛冲一下,说不定就能破了这座堡寨。”
多尔衮并没有理会多铎的言语,他对着身后的一名将领点了点头,轻声说道:“这就开始吧,让英俄尔岱率领3牛录待命。”
被后金授予参将职务的明人降将李思礼,带着刚刚剃去头发有些发青的脑门,从备御英俄尔岱哪里接受了攻城的命令之后,便带着一干亲信,前往新附汉军中指挥攻城了。
三屯营的投降军民分成了1700人一队的新附汉军,其中300老弱作为辅兵,担任负土填沟,竖立云梯等工作,也就是给大军出征建立起一条通道出来,剩下的1400人才是作战的主力。
李思礼把出击的汉军分成4队,第一队主要是带着六部云梯冲到壕沟底下竖起来,好让后方的军队冲上壕沟开始登城战。
而后面的人马分为400、500、500三队,分为三个批次进行攻击。当然这也有相互监视作战的意思,这些刚刚编制起来的汉军,未必都是真心想要投降后金的,如果不加以监督威慑,说不定半路上就逃亡了,又或是出工不出力。
刚刚投降后金的李思礼,为了能够在新主子那里展现自己的价值,对于这次攻城战倒是相当卖力,比他担任罗文裕守备时可用心的多了。
在李思礼和他身边亲兵的鞭策下,300汉军抬着刚刚制作起来的15架云梯,慢慢的向北堡冲了过去。他们一边抬着云梯跑着,一边在口中念着各路神佛的名号,希望这些神佛能够保佑他们活过这场战斗。
这些还穿着明人百姓服饰的汉军一直跑到壕沟底部,北堡的守军也没有进行攻击,只有等他们竖起云梯爬出壕沟,准备在堡寨外墙上竖立第二道云梯时,城上的明军才开始对这些汉军作出了警告。
这些守在城头的明军对着下方的汉军喊着,让他们绕过堡寨两侧,然后翻越西面的壕沟,直接逃进遵化东面的城厢内,就可以活命,继续为后金卖命的人,就会受到攻击。
脑子灵活加上胆子大一点的,丢下手中的武器便弯腰往明军指示的方向逃亡了,一些脑子不够灵活的,还抱着云梯往城墙上靠的汉军,则立刻受到了两面城墙上明军的射击。
除了最先逃亡的数十名汉军之外,后面的想要逃亡的汉军就迅速被赶上来的第二队汉军所射杀了。至此,后金左路军同北堡便展开了第一次激烈的接触战。
在后方观战的多尔衮很快便意识到,明人的这所堡寨似乎有些玄机。靠近他们这方的壕沟边坡由于是一个60度斜坡,因此人员可以直接冲进壕沟,自然也就用不着填壕作战了。
而靠近堡寨的壕沟又是一个差不多竖直向上的角度,因此需要云梯进行攀登。这样一来,后方士兵进入壕沟的速度要远大于壕沟内士兵翻越壕沟的速度,加上这又是一个60度的陡坡,导致当壕沟内挤满了人时,后方士兵还在源源不断的冲下来,无法停住脚步。
而明人堡寨向外突出的两角,使得壕沟内的士兵受到了3面打击,在壕沟内人群密集的程度,甚至都不需要城墙上的明军士兵进行瞄准,不管是火器还是弓箭,只要往下射击就能命中一二人。
在这种状况下,明军堡寨前面的这段壕沟顿时变成了血肉地狱,除了少数翻越壕沟的士兵,大多数人只是一个劲的在躲避不知从何处而来的攻击。
而那些翻越了壕沟的士兵也不比壕沟内的士兵好多少,他们不仅遭到了三面围攻,还遭遇了明军在第二道城头上的射手的攻击,仅仅在半个时辰之内,这一队新附汉军就差不多全部覆没在壕沟和明军堡寨的外墙下了。
这种高效的杀戮速度,就算是多尔衮身边那些久经战阵的两白旗将领们,也是看的微微色变。此前还跳跃着想要指挥旗下牛录攻城的多铎,也安静了下来。
多尔衮下意识的往南面望去,他发觉南面堡寨面前的状况同他面前并无区别,左路军第一次进攻,在两座模样奇怪的堡寨面前都碰了一个头破血流。
让多尔衮感到庆幸的是,幸亏现在死的都是明人,如果是自己旗下的部众的话,他都不知道回去后如何向那些家属们交代了。
多尔衮沉默了一会,便扬了扬马鞭,召来了身边的一名女真将领吩咐道:“去把那个明人降将、英俄尔岱还有明人的炮手叫过来,让他们先暂停攻城。”
第648章 围城战事十五()
虽然李思礼一心想要在新主子面前表现一番,但是他也没什么意思亲自上去督战攻城,毕竟只有活着的人才能得到主子的信任和重用,死人可什么都不会有。
是以李思礼在第一队汉军出发前的集合地对汉军威胁利诱了一番之后,就自觉的停在了原地,让自己身边的一队亲兵上前押着这些汉军去冲城。
果然,他想的没错,才越过壕沟就有人开始逃亡了,如果不是他的亲兵弹压着,估计还没开始攻打明军的堡寨,这些汉军就已经差不多逃光了。
但是随后发生的攻城战,却让李思礼彻底失去了语言的能力。他对于汉军的损失并不关心,这些炮灰死伤的再多,只要攻破了面前的城池就能抓获更多。
让他感到心痛的是,他派去督战的那队亲兵因为太过卖力弹压,接战之后就成了守军重点攻击的对象。见机不妙想要往回跑的他们,却因为身后那个60度的陡坡,难以迅速逃离,成为了被明军射击的最好靶子。
顺着壕沟逃往堡寨后面的居民区的汉军士兵倒还不会被明军继续射击,那些想要按照原路逃回后金方向的士兵,却必定会受到明军重点照顾。
因此能够逃回来的士兵,只有最后一队还没有冲下壕沟的汉军。李思礼身边一共也就50多名亲兵,这些人也就是明军将领身边都会蓄养的家丁,类似于私人部曲一般的存在。
李思礼上任他们就是他身边的亲兵,若是被革职回家,便成了他家中的家丁,可谓是真正和李思礼共进退的一群人。就像他投降了后金,这些亲兵也毫不犹豫的跟从了。
李思礼花了十多年也就养育出了这么点家丁,结果就在刚才消失了一大半。他的脑子里有些难以接受自己看到的现实,损失了多少汉军都可以抓平民来补充,但是损失了这么多家丁,他根本无法进行补充。
甚至于在那些只注重实力的女真人面前,他还能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都是一个问题,当然最让他担心的还是下一次进攻,那些女真人会不会觉得他不够卖力,让他也跟着冲锋上阵,这些想法都让他心里忐忑不安了起来。
李思礼内心正一片彷徨的时候,多尔衮贝勒身边的一名女真侍卫骑马跑了过来,就这么端坐在马上不客气的点了他的名字,要他跟着自己去见一见多尔衮主子。
李思礼堆着笑脸,想要打探一下多尔衮召见自己的缘由,却被这名女真侍卫一脸鄙夷的打断了,只是要求他尽快跟上,完全视他为奴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