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左路军数千人马失陷于明军之中,这些人要不要解救出来?又要怎么去解救?难不成,就这么将他们抛给明军,我们自顾出关?那么将来谁还会跟随我们伐明呢?”

    看到代善出面,岳托赶紧上前替黄台吉解围道:“当初联络各位贝勒、八旗固山坚持伐明的是我,若是有什么罪责,我都愿意一力承担,绝无二话。”

    代善死死的看着自己的儿子,想着是不是就此将镶红旗整个夺回来时。十多位小贝勒和几位八旗固山都单膝跪地,一起向黄台吉请罪,说此事不能完全怪罪于岳托。中途改换出征目标,他们当时也是赞成了的,不能让岳托一个人承担这个责任。

    看着大部分女真亲贵表现出来的支持黄台吉倾向,代善也只能冷冷的“哼”了一声,方才缓缓的坐了回去。

    一直冷眼旁观着帐内众人表现的黄台吉,这才亲热的开口对代善说道:“二兄说的还是有道理的,我当初真的应该坚持听从二兄的意见,今日才不会让左路军遭遇如此失败。

    关于殿后事宜,二兄也勿烦恼。只要我八旗还有一兵一卒留在关内,我便不会出关。两黄旗和两白旗将士同我一起殿后,其他各旗可从大安口先出关。

    至于左路军被俘的人员,我自然不会丢下他们不管。不管是撤退也好,解救这些被俘的人员也好,我们都需要一点时间。

    因此,我明日打算派出使者去三屯营城议和。在议和期间,我军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撤退,而不必担心会受到明军的追击了。

    而且我还顺便打算让人看看这位明国皇帝,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现在遇到的小小挫败,究竟是他有意为之?还是因为年轻人的热情,所以做出了一些我们无法预料的举动,才幸运的挫败了我们的军队。

    如果是前者,也许我们就要重新考虑对于明国的战略。如果是后者,我们只需提高对于这位明国皇帝的关注就可以了。”

    利用议和争取撤兵的时间,帐内的女真亲贵们都没有反对这个方案,不过代善随即下意识的问道:“那么汗主打算派谁去负责议和?”

    黄台吉打量了一眼帐内的众人,方才开口说道:“我看,就让察哈喇戴罪立功,然后给他配备一个汉官通译就可以了。”

    代善看了看身边的女真亲贵,不由摇着头说道:“察哈喇虽然是我正红旗的调遣大臣,但我也不能包庇他。他同武纳格两人率领近万兵力,居然被第一次上战场的明国皇帝打的溃不成军。现在汗主将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他,要是再被他搞砸了,岂不是连我们也要被他拖累了?兹事体大,我们不能将这样的任务交给一个能力不足之人吧。”

    黄台吉看了一眼代善,又看了看其他人的表情,终于退让着问道:“那么大贝勒以为,谁去担任这个议和的使者为好呢?”

    代善的目光扫过了帐内的众人,但是帐内的女真亲贵却都避开了他的目光。虽说那位明国皇帝抓住了多罗贝勒杜度之后还能重新放回来,但是在座的女真亲贵们可不确定,他们能够有杜度这样的待遇。而且,现在这个使者人选,显然成了代善和黄台吉之间的角力,担任这个使者显然不是一件好事。

    代善迟疑了半天,终于在某个低头不语的贝勒身上停留了下来,说道:“我们此次议和的对象乃是明国皇帝,这出使的人选不可草率挑选,必须要在我后金国有相当的地位,才能被明人认为我们的确有议和的诚意。

    此外,听闻明国皇帝年仅19,若是我们挑选一位年纪较大的人去,恐怕难以得到明国皇帝的认同,议和之事未必会顺利。我觉得还是挑选一位年纪相近,人品贵重的先汗子孙前去,也许更能获得明国皇帝的好感。

    另外,先汗曾经说过,那些汉人可用而不可信。我们挑选的这位使者,应当懂得一些汉话为好。否则若是充做通译的汉官见到了明国皇帝心生畏惧,议和之中出卖了我军的情报,又或是有辱我后金国的威望,而使者却一无所知,到时岂不是让我后金国成了明人的笑柄?”

    车尔格、恩克等人顿时上前说道:“大贝勒说的不错,这议和一事甚为重要。的确应当慎重挑选,吾等以为,非镶白旗旗主墨尔根戴青贝勒,不能担当此重任。”

    代善此前说了许多条件,但是众人一听便知道,代善想要提议的使者人选究竟是谁。当代善的亲信,指名道姓的点出了多尔衮的名字之后,帐内的女真亲贵们顿时争执了起来。

    两白旗将领和年幼的多铎都积极的反对这个提议,但是两红旗、正蓝旗的将领们则认为,推荐多尔衮充当使者,纯粹是出于公心。毕竟这次被俘的女真将士之中,两白旗的人数最多,身为镶白旗旗主的多尔衮担任使者,可以更好的解救自己的部下。

    黄台吉正迟疑不决,他虽然想将同明人议和之事抓在手里,但是拿多尔衮的生命去冒险,他也觉得有些不划算。多尔衮三兄弟之中,阿济格性格暴躁且毫无脑子,一向不得两白旗将士拥护。

    而多铎年幼,从小就性格怪异。据说还在私下经常抱怨,说他的母妃不是自愿殉葬而是被人害死的。也只有多尔衮虽然年纪不大,但是性格稳重,不但能够得到两白旗将士的拥护,还能管住多铎,替黄台吉减少了不少麻烦事。

    当然,也因为多尔衮作为两白旗将士主心骨的存在,黄台吉对于两白旗的分化始终没有多大进展。他虽然可以通过多尔衮兄弟驱使两白旗的将士,但是想要将两白旗变成完全听命于自己的部众,却显得困难重重。

    不过黄台吉还没有在心里下定决心的时候,镶黄旗的固山额真达尔汉却替他下了决心。在这些女真将领争执之际,达尔汉突然出声说道:“我以为,代善贝勒说的不错。这次议和不仅仅关系到我军能够顺利出关,还关系到我们被明军俘虏的那些将士们的安全。

    墨尔根戴青身份贵重,议和之时有许多事情可以当即作出决定,而不必往来请示汗主和几位和硕贝勒。我们同明人接触的越少,明人就越不容易察觉,我们撤退的事实。

    至于墨尔根戴青是否愿意为我军的安危冒险,我们总应该先问一问他本人的意见,而不是没头没脑的争吵下去。”

    达尔汉对多尔衮的直接发难,终于让始终沉默不语的多尔衮站了出来。在众人争执时已经权衡利弊了一番的多尔衮,只是稍作沉吟,便对着黄台吉请求,让他担任前往明军议和的正使。

    眼看局势突然发生了这样的变化,黄台吉也就顺水推舟的同意了多尔衮的请求,并任命高鸿中为通译,让伊尔根觉罗·阿山带一牛录护卫多尔衮前去谈判。黄台吉还亲自写了一封信交给多尔衮,让他带给明国皇帝。 

第719章 礼节() 
“我国称兵,非不知足而冀大位,因边臣欺侮,致启兵衅。去年我国同尔国罢兵和议,我遂执越境盗窃之人戮之塞下,我之诚心可谓至矣…

    而尔国不仅接纳我国逃人,并擅自进入东海、黑龙江等我国边地,侵扰我国之人,还打死打伤了我国数十官兵…

    我国此次出兵,非我不忘旧怨也,乃是希望同尔国讲和,双方共遵和约,永罢刀兵也…今我遣使而来,乃是怜悯尔国百姓之生命,故希望两国能够重修和约也…”

    朱由检看完了黄台吉写给他的书信后,神情放松的评价道:“这黄台吉写的字倒是比我强上两分,女真人之中也算是难得了。”

    王在晋可没兴趣同皇帝讨论黄台吉的字体,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崇祯说自己的字还及不上一个关外奴酋的话语。他忙不迭的打断了崇祯的话语说道:“后金派来使者谈论和约,显然说明他们现在也打不下去了。

    臣以为,陛下应当接见后金的使者,尽快达成和议,结束这场战争。则陛下此次亲征,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为了这场战争,我朝四处调动兵马物资,耗费可谓巨大。若是能够早结束一天,对于后方负责调度兵马物资的朝廷来说,都算是替他们卸下了一副重担。

    何况陛下出京时日也不算短了,为了避免朝堂上出现什么变故,陛下还是早日回京,掌握时局,安定京城人心为好。”

    对于王在晋的劝谏,朱由检想了想,便转头看向了右侧就坐的几位将领说道:“你们对后金派人议和有什么看法?觉得后金对于议和又有几分诚心?”

    吴怀坦白的说道:“臣看不出后金对于议和有几分诚心,臣以为后金尚未到山穷水尽的时节。我军虽然赢得了几次胜利,但是打败的大多数蒙古人,其中的真女真人并不多。

    后金的援军都到了我军的家门口,却突然驻足不前,派出了使者前来议和。臣以为,后金不是想要借着议和麻痹我们;便是想要拖延时间,挫一挫我军胜利之后的锐气,再做打算…”

    朱由检对于吴怀的说法不置可否,接着便把目光挪向了祖大寿,想要听听他的意见。祖大寿思索了许久才说道:“臣对于吴将军的说法不怎么赞成,以现在这种天气,拖延下去,只会对我军更为有利。臣觉得,后金军队也许是真心想要议和了。”

    李宏元则对崇祯说道:“不管后金军队议和有什么目的,我们只要做好对后金军队可能性行动的应变计划,那么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

    朱由检听取了坐于堂内众人的意见后,思考了一会才做出了决定:“也罢,鞑子想要议和,我们便同他议和。不过议和归议和,作战归作战,我们自己还是要做好战斗的准备。

    大司马继续总理全局,协调后勤转运和各战区的配合工作。吴怀和祖大寿负责三屯营城的防御作战,并加强对于后金军的侦查工作。

    李宏元负责同后金使者进行议和,看看他们究竟想要议什么和。另外,后金派来议和的,都是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