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是新军将士抗住了后金主力的进攻;三是内阁同总参谋部调度有方。这如何能算是朕的功绩。”

    黄立极笑容满面的回道:“若无陛下亲征鼓起军中士气,我军又如何能挡的住后军军队的进攻呢?陛下坐镇前线就是最大的功绩了,不过臣还是要向陛下进谏一言,还望陛下应允。”

    朱由检心情轻松的回道:“先生请说,你我之间不必如此见外,先生有什么就说什么。朕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么。”

    黄立极顿时正了正容,双手扶在膝盖上,正襟危坐的向崇祯说道:“那么臣请陛下为国家社稷着想,不可再将自己陷入险境之中。陛下亲征是督促大军进攻,不是让陛下带着一群残兵败将上阵。

    臣听说陛下带着少数人马赶赴迁安之后,心里不知道有多着急。陛下率军堵住了建奴西进之路,保住了京畿之地的安危已经算是大功告成。

    然而陛下却轻身赶赴迁安,督促刚刚被建奴击败的辽东军出击,这就未免有些本末倒置了。陛下可知,这当中若是出了一点意外,我们丢掉的就不仅仅是一个蓟州了。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不是君子惧怕于危险,而是不值得。对大明、对京畿百姓来说,陛下的安危比一只辽东军要重要的多。”

    对于黄立极的劝谏,朱由检沉默了一会才回道:“先生所言极是,但彼时乃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尔。这天下毕竟姓朱,朕若是胆怯不前,又如何能让将士们奋勇向前?

    不过朕愿意应允先生,若无必要,朕不会在做这般冒险之事。不过朕想要不冒险,还需要仰赖先生同朕一起合作,让大明重新强盛起来才是。若是我大明有直捣黄龙的实力,朕又有什么必要去亲自冒险呢?”

    朱由检的话语让黄立极有些语塞,车厢内稍稍沉默了片刻,崇祯便将话题转移到了他出京后,朝中有什么变化起来了。

    几乎在同一时间,在京城北面距离数千里的海参崴,这座明人刚刚修建起来的港口小城内,也正在召开着一场宴会。

    居住在乌苏里江上游及滨海地区的二十多个部族首领,在摩阔崴部落首领吉尔乃的劝说下,决定同明人结盟,抵抗后金和朝鲜的入侵。

    叶雨轩代表东海巡阅府同这些部族首领签订了盟约,并同这些部族签订了以人参、貂皮换取铁器和其他生活用品的商业协定。

    吉尔乃也因此被任命为了,东海巡阅府下辖的一名巡检,并得到了明国对于他所属部族的武器支持。

    这些部族全部加起来大约还不到7千人,但是已经占据了海参崴附近居住人口的半数。有了这些盟友,东海巡阅府在海参崴算是真正的立足了。 

第三章 藩王() 
在马车抵达德胜门之前,黄立极将这两个月京城发生的事务挑了最为紧要的,向崇祯做了一个简略的汇报。

    虽然崇祯离开京城让城内的勋贵和官员们都有些惶恐不安,甚至有些昏了头的勋贵还跑去结交呆在京城的福王朱常洵和瑞王朱常浩,想要做万一的防备。

    和东林党人斗争过无数次的福王朱常洵倒是知道好歹,自崇祯离开京城之后便闭门不出,只在府内饮酒作乐。毕竟若是崇祯真的出了什么意外,作为宗室之长的他只要待在京城,就没人可以绕过他玩弄什么阴谋。

    但如果他在这个时候和那些勋贵私下见面,先不说崇祯返回京城之后会不会对他产生疑虑。便是万一崇祯回不来了,那些东林党人也会借他同勋贵私下勾连的事情,将他排除出帝位继承权的讨论。

    相对于福王的谨慎,瑞王朱常浩就有些看不清形势了。他本身就不是什么受宠的皇子,天启七年才前往封国汉中。在汉中还没待上两年,就被崇祯提回了京城。京城可不是汉中,朱常浩在汉中可以耀武扬威聚敛财物,但是在京城他只不过是一个闲散的宗室罢了。

    虽然朱常浩不爱女色,但不代表他不喜欢享受。而京城的娱乐事业虽然被崇祯多次打击,但是各种新发明出来的生活用品却层出不穷的涌现了出来。四轮马车、玻璃器具、各种皮革裘服和木制家具等新事物,就像是无数黑洞一样将朱常浩的存银吸了进去。

    汉中那点封地上的产出,完全不够朱常浩在京城一年的开销。事实上他正打算将自己的府邸改建成京城现在最流行的,有上下水管道和独立盥洗室的新建筑,并顺便将房间内的家具也换一换。

    虽说朱常浩手上还有不少股票,但是他却也舍不得卖出去,总想着另外寻找一条发财致富的道路。这些勋贵们的主动上门,倒是成了他的新财源。朱常浩大张旗鼓的接待来访的勋贵,使得内阁诸人都甚为警惕。黄立极不仅亲自出面警告了那些去拜访朱常浩的勋贵,还下令锦衣卫将朱常浩的府邸保护了起来。

    看着崇祯对两位宗室的举动不放在心上,黄立极随即再次说道:“桂王常灜年中时上书,说前年才建成的桂王府寝宫后殿去年九月初八第一次坍塌,房梁落下时擦过了桂王的右臂,差一点将桂王砸死了。

    桂王经不住太监黄用、工部主事高道素两人苦苦哀求,收了两人六千两银子按下了此事。但是今年三月初三,在连日大雨之后,王府正殿也坍塌了,还压死了正在殿内侍奉的六名宫女。

    桂王当时甚为气恼,他上书弹劾督造王府的太监黄用,主建王府的工部营缮司主事高道素两人,向陛下请求一个公道。陛下当日吩咐臣派人前往查探,现在已经有了回复。桂王府坍塌一事,的确不是天灾而是**。太监黄用和主事高道素不仅择址不适,还偷换了材料,王府所用梁柱中不仅有拼凑的木料,还有朽木存在。

    现在桂王请求陛下再度拨款修建桂王府,或者…”

    “或者什么?”朱由检挑了挑眉头追问道。

    黄立极小心的观察着崇祯的脸色说道:“桂王请求,或者按照福王和瑞王的成例,准许他返回京城居住。”

    朱由检撇了撇嘴说道:“国库空虚,哪来的银子再修桂王府。话说回来了,这桂王府花了多少钱修的?”

    黄立极随口回道:“回陛下,从天启二年开始,陆陆续续一共花了五十万两。”

    朱由检想了想说道:“先将黄用和高道素收押,查封他们的家产,然后让他们退赔银两。凑到五十万两,就从轻发落,若是连一半都凑不到,就以贪污论罪。至于桂王的请求,准许他回京居住,桂王封地由户部代管。”

    黄立极顿时有些着急的说道:“陛下,现在京城已经有两位藩王了,加上还在苏州逗留的蜀王和桂王,京城今后可就有四位藩王了。按照祖制,藩王虽然可以入京,但是不能在京城久居,也不能相互碰面,这可是大忌。”

    朱由检颇为鄙夷的说道:“就凭他们和他们身边的那些护卫?除了欺压良善,聚敛钱财之外,他们还能有什么作为?

    把他们放在封国,那是祸害了当地百姓。把他们都弄到京城来,他们还会有所敬畏,不敢胡作非为。再说了,离开了封国,他们哪里还养的起护卫,现在又不是靖难年间,先生何必如此担心。”

    黄立极看着崇祯说道:“可是这些藩王除了蜀王之外,其他人都是陛下的长辈,若是他们联手向陛下施压,恐怕这接管王府庄田一事,会生出许多波折来。城以为还是讲他们隔离得好。”

    朱由检摇着头说道:“朕将他们召入京城,乃是为了让叔叔们在京城享受好时光,现在将他们召入京城隔离起来,岂不是向天下人声明,朕不仅言而无信,还刻薄寡恩。

    就算让他们在京城联系上也没什么,到时天下皆知我已仁至义尽,也不会埋怨我对三位叔叔的不恭敬。更何况,他们都在我们眼皮底下串联了,难道先生和朕还找不到一些蛛丝马迹?

    且让他来,看看他们能在京城掀起什么风浪。对朕来说,若是宗室之中真有如成祖皇帝一般雄才伟略之人,朕倒是很愿意退位让贤,过一过富贵闲人的生活。”

    朱由检在黄立极面前虽然说得很是高风亮节,但是他心里却很清楚,明末是不可能有这样的宗室的,否则汉人也不会有300年的黑暗沉沦史了。

    不待黄立极有所反应,朱由检已经将话题转移,“这么看来,朕出京城这2个多月,京中倒也安稳的很,并出什么大新闻。

    唔,那么朕倒是想要同先生商议一下,朕出京之前曾经同先生说过,户部名下粮食局成立之后,下一步我们就该准备着手,如何控制各地粮食产出的流向了。”

    黄立极顿时放下了此前对于宗室问题的纠结,作为大明的首辅,在得到了崇祯的授权之后,他基本上已经获得了部分相权。而拥有了权力之后,随之而来的责任也就压在了他的身上。

    对于黄立极来说,他所面临的头等问题,便是南粮北运的问题。原本就粮食产量低下的北方各省,在近年来气候和灾害的影响下,对于南方的粮食生产陷入了更为依赖的境地。

    如果无法从南方运来足够的粮食,又或者无法解决北方粮食的生产问题,就会导致北方各省的动荡不安。作为一个代表北方士绅的内阁首辅,自然也就会失去北方士绅官僚的支持,最终让能够解决粮食问题的官员上台。

    以黄立极现在的地位,他自然是不敢后退的,否则便有被人清算的政治风险。所以在粮食的问题上,他还是选择了支持皇帝,对于粮食跨省交易进行管制。

    不过在粮食局试运行了数个月后,黄立极便发觉,对于粮食跨省交易进行管制,并不能解决北方的粮食问题,他对崇祯说道:“臣这几个月对粮食局和各地官员进行调查,臣以为粮食局的成立,只能让朝廷了解各地粮食贸易的规模,但是很难去控制粮食的价格。

    北方各省,除了河南之外,其他各省的粮食都不能满足自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