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需要。”

    朱由检却摇着头说道:“品行高洁,才学渊博的正人君子,难道就能解决我大明目前遇到的各项问题了?这样的正人君子,我朝出现的难道还不够多吗?

    昔日众正盈朝之时,难道不是老奴在东北折腾的最厉害的时候?那些正人君子不仅没有平息老奴在东北掀起的叛乱,反倒是在西南又挑起了奢安之叛。

    这些正人君子于治国一途没有起到什么好作用,倒是在朝堂上党同伐异,掀起了从皇祖父以来的最大党争,使得我大明朝堂上的官员,做什么事都只讲立场,不讲对错,这难道就是正人君子的治国之道?

    就说今日的朝堂之上,蕺山先生大底可以称得上一声君子了。但是,如果让这位君子去执掌朝政,你们觉得朝野上下能够忍受几日?”

    周延儒和孙元化顿时不出声了,刘宗周的学问和人品都不错,但是奈何此人讲的是慎独,他对于做学问,培养自己的品格,都做的还不错。但是想要让他去做几件实务,恐怕比登天还难。

    身为朝廷的执政大臣,自身的人品好不好还在其次,重要的是能够处理好实际事务,并约束其他官员的行为不要太低劣。光靠讲慎独的思想,只顾惜自己的羽毛不要被别人玷污,那么不是被下属架在半空当泥塑菩萨;便是出现朝野大乱,人人争权夺利的局面。

    看着两人继续保持沉默,朱由检不由继续说道:“朕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想要变革大明的现状,让我国重新回到国初时奋发向上的国势中去,那么就需要获得本国大多数人的支持。也只有依靠大多数国民的力量,我们才能扭转局势,让国家重新回到上升的轨道上去。

    如果我们假设大明是一辆满载重物的货车,想要攀爬向上的坡道,在前方拉车的人和在货车后方推车的人,自然是越多越好。但是指挥这辆马车前进的声音,却只能存在一个。声音要是多了,马车不是原地踏步,就是向后方退去。

    所以,朕以为变革大明需要大多数人民的支持;但是,指挥人民如何去变革这个社会,我们只需要志同道合的少数人就可以了。

    既然科学进步党和朕都已经达成了共识,不采取改革的措施,大明的社会就会出现各种问题,从而让这个国家有面临被毁灭的风险。那么,今日大明的科举考试,自然是为了选拔出支持改革大明社会弊端的人才。

    如果他们连看一眼用全新方式演绎的科举试题,都觉的天要塌下来了,那么朕怎么能指望,用这样一群迂腐之辈去治理好这个国家?”

    在崇祯的强硬表态之下,本就个性不怎么坚强的周延儒、孙元化两人,最终还是向皇帝屈服了。于是在崇祯三年的殿试中,200多位新科进士,端坐在*肃穆的建极殿上,看着几位伶人在他们面前表演了一出短剧。

    不少士人看着伶人出现时,心中立刻生起了不满的情绪,但是他们下意识的向坐在皇建有极牌匾下的皇帝望去时,却发觉崇祯临襟正坐,脸上并无轻慢殿试的神情,这才让他们忍耐了下来,将目光转回了殿中表演的伶人身上。

    这出短剧表演的时间并不长,只是讲述父子出门进城的一个小故事。父子出门;子骑驴;人诽之;父骑驴;人亦诽之;父子同驴;人人诽之;无奈;只好父子抬驴而归。由于这出短剧是作为殿试的试题,因此短剧中去掉了所有诙谐的言语,只是以精简的动作将内容表现了出来。

    这些新科进士看了之后,总算是消去了心里不少怨气,勉强承认这是皇帝给他们出的一道试题。但是当他们将短剧接受为考题之后,大多数人顿时就有些茫然了起来,因为这个简单的短剧,看起来像是一出寓言,但却不知道它的出处来历。

    不知道故事的出处来历,这要如何让他们破题、承题呢?四书五经之中,似乎也难以找到与之相似的微言大义啊。

    朱由检拿起了手边的小锤,敲了敲身边的小锣,让殿内的进士们将目光转移过来之后,他才开口说道:“这出寓言剧,并非出自我国,乃是出自《伊索寓言》,全名是《埃索波斯故事集成》,相传为古希腊的一位哲人所编写。

    朕之所以要将这出寓言剧作为今日殿试的试题,乃是因为朕知道,各位能够坐在建极殿内,就说明你们起码对于圣人的经典,起码已经是滚瓜烂熟了。

    但是背熟了圣人的经典,不代表你们真正理解了圣人的思想。国家取才,乃是取了解圣人之思想的人才用以治国;不是取记熟了几本经典的两脚书橱,在朝堂上滥竽充数。

    所以朕今日出一个经典上没有的寓言,请你们阐述一下,你们从中看到了什么。今日这场殿试,除了诗歌之外,朕对你们使用的行文体裁不做任何约束。

    此外,文章中出现一句圣人之言,便扣一分。总分为100分,今日八位阅卷官每人每张卷子可打0…10分,朕打剩下的20分,分数最高者即为今科状元…” 

第74章 殿试选拔() 
新的殿试规则和考试内容,让参与今次考试的新科进士们都有些无所适从,不过那些出身于燕京大学的进士们,因为已经接触过崇祯所言的古希腊文化,倒是比其他人更快的有了一些头绪。

    按照以往的科举惯例,会试合格就已经确定了考生们具有进士的资格,而殿试只是走一走过场,确定一下三甲的名次而已。

    虽然殿试这一日,大家黎明就进入宫内,日暮才算结束整日的考试。但是一般来说,会试合格的新科进士们,在得知自己中举之后,已经将精神松懈了下来,因此在参与殿试的时候,很难发挥的比会试时更好了。

    所以过往的殿试,不过是写一篇2000余字的策论而已。除了极少数临场发挥出色的人员之外,大多数人的进士名次基本还是按照会试时的成绩排定的。至于皇帝的权力,主要还是决定前五人的名次而已。

    但是今次这场殿试,却出乎了这些新科进士们的预料,特别是试卷打分方式的出现,使得他们不得不再次提起了心里的紧张感。原本对于皇帝更改殿试不满的那点小心思,现在也都无暇去顾及了。

    近三百份试卷,审卷所花费的时间也足足用去了三日。而崇祯也一一查阅了所有的试卷,算是对于这一届的进士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翻阅了所有的试卷和进士人名之后,朱由检只确认了一件事,便是这里的人名没有一个是他曾听说过的。

    审阅完卷子之后,朱由检便对着周延儒、孙元化两人说道:“将周六一点为头名,其他人便按照这个名单的排列名次贴出去吧。恩,所有燕京大学出身的进士,都在榜单上注明。

    前一到十名的进士文章,从明日起在大明时报上刊登出来。如果有人质疑的话,可以允许落榜考生查阅自己的成绩,只允许查阅自己的成绩。”

    周延儒还没反应过来,一边拿着名单的孙元化已经担心的说道:“可是陛下,周六一的文章看起来并不及第二、第三名。另外将燕京大学注在榜单上,这第二到九名可全是燕京大学出身,就这样贴出去,会不会惹起更大的争议?”

    朱由检笑了笑说道:“不注明的话,难道有心人就不会去查了?心底无私天地宽,只要我们问心无愧,又何必去担心普通人的正常质疑?

    我们要担心的,是有没有人从中煽动落榜考生的情绪,试图寻找借口冲击朝廷的威信。当然,这一点朕会安排锦衣卫去关注,以防止有人从中生乱。

    不管什么时候,朝廷行事都要做的光明正大一些,不要遮遮掩掩的,好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一样,那样的话岂不是更让人起疑心吗?

    至于点周六一为状元,不在于他的文章有多出色,而是在于他是前五名当中,唯一一位不是燕京大学出身的。选他做状元,可以替燕京大学分担一些旁人的嫉妒心,这不是很好么?”

    正如崇祯所说,崇祯三年的进士榜单贴出之后,的确引起了京城舆论的关注。除了有一部分落榜考生对于本次会试的质疑声音外,同样有不少考生将燕京大学的名字记在心里。原本对于燕京大学不屑一顾的南方士人,终于开始关心起了燕京大学的教学。

    落榜考生对于本次会试的质疑声音,随着朝廷开放了查阅考卷的服务之后,顿时消失了不少。而一些想要煽动考生的有心人,在被锦衣卫约见之后,不是立刻放弃了自己的言论,便是提前离京返乡了。

    让周延儒、孙元化担心的事情,最终并没有发生。当然,除了崇祯布置得当,在第一时间就将质疑声音压下,并将某些不安定分子驱逐出京外,此时发生的另外一件事,也吸引住了京城百姓的注意力,使得对于本次会试提出质疑的舆论很快就退潮了。

    新近传到京城的这件事,之所以能够极快的吸引住京城百姓的注意力,完全是因为这件事看起来很有戏曲小说的娱乐性,因此才被百姓们所津津乐道。

    那么这件事究竟是什么呢?百姓中流传的版本是,据说在科尔沁大草原上,有一位极为美丽的蒙古公主。皇帝在去年出征的时候俘获了这位公主的亲人,无意间从俘虏口中听说了这位公主的美貌,因此便派人前去科尔沁部提亲去了。

    这位蒙古公主为了解救自己的亲人,同意了皇帝派出使者的提亲,并千里迢迢的赶来了明国。一路上为了避开后金国的拦截,公主一行人还绕了好大一个圈子,闯过了很多难关,最终抵达了广宁关口。

    守关的明军将士,原本并不信任这只突然出现的蒙古队伍是来送亲的,一度还想发起攻击。但是在关键时刻,这位公主穿上了盛装出现在了明军队伍之前,公主的美貌震动了明军将士,也阻止了一场不幸的战争。

    “当然不是这样的。”朱由检气急败坏的对着后宫中的后妃,极力否定到。

    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