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朕以为朝廷需要先分化,勋戚、士绅大地主和当地中小地主、普通百姓之间的关系。只有当他们之间对立起来,朝廷才能通过地方官府以仲裁者的身份插手地方,掌握这些地方县以下的统治管理权力,将配给制度落实到每一个村子里去。”

    对于崇祯放弃了以力破局的解决方式,丰城侯和郭允厚都在心里松了一口气,郭允厚随即试探的向皇帝询问道:“陛下说要分化这些人,不知是不是已经有了全盘计划了呢?”

    朱由检想了想说道:“全盘计划么还没有,但是这些天来的思考,倒是有了一个解决的思路。

    我们要解决的北直隶反对配给制的声音,其实可以将反对者分成四类人:投资棉纺织业的勋戚、士绅、商人;拥有大片良田种植棉花求利的地主;拥有大片良田依旧保持旧式自给自足经济的地主;还有人数众多,但是土地面积不及前两者的中小地主。

    朝廷颁布配给制的目的,一是为了保障北方民众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第二便是保障棉纺织工坊、粮食加工工坊等行业能够获得足够的工农业原料。

    郭先生应当有所了解,伺候一亩小麦,大约需要农人投入4个工作日;伺候一亩棉花,大约是小麦田一倍的劳动时间。

    一对夫妇在北直隶耕作50亩上田,如果是自家的田地,便能够收获50石小麦,现在市场上每石小麦1元,扣除成本可得44元。平均一下,便是每人年入22元,要是田地不是自家的,还要减去地租,所得就更少了。

    但是一名妇女在棉纺织工厂干上10个月,也能获得30元的收入了。而她在这10个月内所创造的价值,起码也是她所获酬劳的一倍以上。

    可见,只要这些工坊有足够的原料,把这些农人招进工厂内劳动,比让她们在田地里干活,能够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来。民众创造的财富越多,国家就能收取更多的税金,以缓解我们所面临的财政困境。

    而且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让大量的民众处于失业状态,不但意味着无形中损失了大量的活劳动,还需要国家拿出可贵的储备粮食来喂饱他们,这一来一去便是双重的损失。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应该清楚的知道,朝廷今后的工作目标是什么了。

    对于朝廷来说,发展农业生产的目的,一是要保证我们能够获得足够养活所有人的粮食;二便是为工业生产提供足够的原物料。

    所以,我们要打破现在农村中一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让我们的农业变成,以交换商品为目的的市场经济的一部分。

    从这个目标出发,第一、二类人都是我们可以拉拢的对象,而第三、四类人则是我们必然要进行打击的对象。”

    崇祯说到这里时稍稍停顿了下,观察了下郭允厚和丰城侯两人的表情,发觉他们脸上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才继续说了下去。

    “第一类人想要的是降低粮棉价格的上限,特别是棉花的价格;第二类人想要的却是提高粮棉价格的下限,他们最在意的同样也是棉花的价格。

    而第三、四类人对于我们制定的价格并不感兴趣,他们只会将自家田地里的产出囤积起来,直到市场上的粮棉价格涨到他们期待的价位。

    之所以后两类人和前两类人的表现有这么大的差异,就是在于,后两类人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超出他们需求的粮棉,要不要用于交换,对于他们的生活构不成什么影响。

    了解了这一点,我们需要做的,便是拉拢第一、二类人,打压第三、四类人。最终将所有的地主都变成,为市场生产商品粮、商品棉的农场经营者。

    配给制度并不单单只是,将有限的粮食集中起来,进行最有效率和兼具公平的再分配。它同时也是为了让我们的工厂,能够获得稳定原物料的手段之一。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朝廷的利益和第一、二类人的利益是一致的。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和第一、二类人进行接触,确定粮棉的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从而确保大家在这个共识的范围内行事,而不是互相损害对方的利益。

    而对于第三、四类人,朝廷也没有必要直接出手。我们可以允许一部分人成立粮棉收储公司,由朝廷对他们颁发特定范围内征购粮棉的执照,让他们获得配给制度实施后的一部分利益,从而让第三、四类人对朝廷的不满,转移到这些执行者的身上去。

    当然,对于成立这些收储公司的人员,户部要进行严格的挑选,要尽量挑选在当地有影响力的人员来建立。不要选择,想要通过粮棉征购获得利益,却又要朝廷去给他们站台的那些人…”

    如果是两年前听到皇帝的这番言论,郭允厚一定会觉得这是一个少年人的胡思乱想,把国家大事当成了过家家的游戏。因为他自己就是这类自给自足的士绅地主中的一个,光靠老朱家给的那点俸禄,他早就喝西北风去了。

    因此这个政策都不用拿出去讨论,他自己便要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崇祯的主张,以保护自己的家业了。就算他那时已经上任户部尚书,他也不会觉得国家财政出现问题,和户部有多大关系。

    若是放在一年以前,对于皇帝的这番言论,他也许会理解,但却不会表态支持。因为和那些自给自足的士绅地主相比,前两类人的力量未免太微不足道了。

    当然他也不会完全否定皇帝的主张,因为管理国家财政的权力归属于户部,不仅极大的提高了户部在朝廷上的地位,也给户部的官员们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利益。

    可以说,在一年前户部官员们已经率先脱离了,要依靠家中田宅出息补贴自己的游宦生涯了。光是三大银行、股票、债券的连续出现,就已经让户部的官员们从中获取了,相当于某些官员家中田地十几二十年的产出收益。

    在获得过这样的高额灰色收入之后,户部官员对于每年田地里的那点固定产出,便有些看不上眼了。他们开始热衷于自己的工作,或者说是积极的拓展着手中的权力外延。

    皇帝的主张,将会给户部一个拓展权力的机会,作为户部尚书的郭允厚自然不会完全否定,但是他会建议皇帝将目光放在那些小地主和自耕农身上,而不是试图挑战人数众多的普通士绅阶层。

    但是到了今天么,郭允厚思索了许久,都找不到要反对皇帝主张的理由。今日的户部已经成为了,一个内部凝聚力相当强大的部门。

    这不仅仅在于,户部率先建立起了一个更为紧密的组织管理体系,也在于现在户部获得的权力效益,已经通过集中后的再分配方式,较为公平的分配到了每个户部官员的手中。

    原先那种层层进贡式样的封建官僚体系已经差不多瓦解了,部门的利益第一次出现在了官员个人利益之前,即便是户部尚书的郭允厚,现在也很难以损害户部利益的方式去推行某项政策。

    出现了这种状况原因便是,当皇帝在户部推行会计准则之后,曾经一个官员或是几个官吏合谋,就能处置一项事务的方式就被打破了。

    没有一整个户部部门的齐心合力,进入户部的事务就很难进行违规操作,除非某些主要官员愿意为此承担责任。然而大明的官僚系统发展到现在,绝不承担任何风险,便是这些官员们的行为准则,因此户部整个部门的团结也就成了六部中难得一见的景象。

    推动配给制度,收益最大的便是户部下辖的粮食部门,户部官员们怎么也不会放弃推动这项政策的。而在户部的官员看来,京畿附近的地方,普通士绅的力量其实已经及不上那些投资工商业的士绅了。

    在这个时代,能够投资工商业的士绅商人,本身都是些身家极为丰厚的大地主。至于京畿以外的地方,某些官员实在是看不到这么远,毕竟那些地方再怎么闹腾,也不会把火烧到京城来。

    郭允厚反复思量了之后,终于还是决定支持皇帝的主张,利用第一、二类人去打击第三、四类人,从而为配给制度的实施清除掉阻碍者。丰城侯的心里可没有这么多考虑,在皇帝说完之后便大声赞美了这个主意,再次表现了他对于崇祯的无限忠心。 

第99章 澳门事件() 
在崇祯忙着和朝中的官员沟通博弈,以努力展开对于宗室风气的整顿和配给制度的推行时,在南方的澳门也正酝酿着一场风暴。

    具有葡萄牙女王和大明皇帝侧妃双重身份的伊莎贝拉抵达澳门之后,原本以为可以顺利成章的,获得居住在澳门的全体葡萄牙人的宣誓效忠。

    但是在澳门的关闸前,前来迎接她的澳门主教安东尼奥及澳门议事会的议员们,却面带难色的告诉她,被果阿总督任命的澳门兵头国丁保拒绝她以葡萄牙女王的身份踏入澳门,并声称除非她宣布放弃非法的葡萄牙女王的身份,否则他绝不会同她进行会面。

    而且国丁保还威胁了议事会的成员和澳门市民,假设他们敢用迎接葡萄牙女王的仪式接待伊莎贝拉,那么他将会向果阿总督和菲律宾总督进行报告整件事的始末,对那些向伊莎贝拉效忠的臣民进行逮捕。

    由于国丁保占据了澳门山上最重要的大炮台,他自己的官邸就在大炮台内,手下还有200名欧洲籍贯的士兵,控制着二座炮台40门火炮,是澳门最为强大的武力存在。因此安东尼奥和议事会的成员,对他的威胁也是一筹莫展。

    安东尼奥还为伊莎贝拉简单的介绍了,远处耸立在柿山之巅的大炮台。大炮台占地约一万平方米,呈不规则的四边形,边长均约为100米,四个墙角外突成为棱堡,整个炮台的修建时间长达10年,于1626年才宣告正式完成。

    炮台四个墙角外突成为棱堡,中间还有一座三层高的塔楼。东北、西南及东南面墙身建基于37 米宽的花岗石基础上,墙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