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臣的看法,目前朝廷实施的改革政策,想要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需要的只是时间,而不是进一步的深化改革,特别是对那些乡绅的土地下手,从而加深地方士绅对于朝廷政令的反抗意愿。”
朱由检对上了黄立极的目光,看着对方虽然神情没有什么变化,但是视线却不肯作出半分退让,显然是真的急了。
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新大明,这个问题对于崇祯来说难道还要考虑吗。他登基以来做了那么多事,不就是想要把大明带入到工业革命的时代么。而想要推动大明进入工业革命的时代,自然就要先完成一场资产阶级的社会革命。
这场革命的对象,自然就是消灭大明的封建士绅地主阶层,从而为大明资产阶级的诞生和掌握政权开辟道路。
虽然朱由检对这场改革的目的和结果心知肚明,但是他却无法如此坦陈的向黄立极和盘托出。因为现在的黄立极虽然是他的政治盟友,但对方还没有成为一个自觉的新兴阶级的代表,依然还只是大明士绅阶层中的一员,只不过算是开明士绅的代表。
如果这场改革已经获得了成功,新兴的资产阶级已经掌握了这个国家的政权,那么像黄立极这样的开明士绅当然会欣然的加入到新兴的资产阶级中来。但是在士绅阶层的力量依旧强大的现阶段,这些开明士绅是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和整个士绅阶层去对抗的。
因此,虽然有无数话语在朱由检的嘴边盘旋着,但是当他开口的时候,依然还是将这些话语吞了回去。
“什么样的新大明?这的确是一个好问题。但是朕的回答依然不会改变,改革的目标依然是为了解决大明百姓的温饱问题,可是朕也曾经说过,这是一个最低目标。解决了百姓的温饱问题之后,我们依然还要继续前进,改革也仍要继续深化下去。
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我们最终目标,乃是要建立一个夫子所称道的大同世界。任何阻碍大明建设成大同世界的旧规陋俗,我们都要一一加以改革,只要大同世界一日没有建成,我大明的改革就不算完成了任务。”
黄立极感觉自己的右眼皮一直在跳,至圣先师所描述的那个大同世界,是所有读书人所憧憬的未来之世,每一个读书人提起这个伟大梦想时,无不是恭恭敬敬,诚惶诚恐的。
但是,自从皇帝将大同世界当作大明所追求的目标之后,黄立极觉得这四个字好像是越来越不值钱了。他过去数十年听到的关于大同世界的话语,也不及这三年从皇帝嘴中听到的多。
鲍鱼海参被视为山珍海味,那是因为普通人一生也难以吃上一回,所以它们才看起来显得珍贵。读书人的理想也是如此,正因为大同世界之难以达成,所以偶尔提及一次,总是能够激发起读书人的振作向上之心来。
但是,如果有人天天把这个理想挂在嘴边,那么他身边的听众们不仅激发不了热情,反而会觉得这是一个妄人。如果朱由检不是当今的大明天子的话,黄立极大概会扭头就走,不会同他再继续交谈下去了。
正因为天天把大同世界挂在嘴边的是崇祯,所以黄立极才不得不把谈话继续下去。老实说,对于大同世界这个读书人的理想社会,他年轻的时候倒是曾经坚定的相信过,认为这样的时代迟早会到来。
不过在经历了这么多世事,见识了这么多人心之后,黄立极已经对这个理想社会不报什么希望了。对于现在的他来说,认清现实世界是如何运行的,并将之维持下去才是最为重要的。
在这三年和崇祯的相处过程中,对于崇祯执掌这个国家的政治能力,黄立极还是表示认可的。这位没有真正开蒙过的少年,虽然没有接受过正儿八经的教育,但是治理这个摇摇欲坠的国家中,既没有显得过于迂腐,也没有做事过于刚愎,就这两点来说,已经赶上了历代大明皇帝执政时的普通水准。
不过黄立极认可了崇祯的政治能力,并不代表他愿意被这位少年天子玩弄于鼓掌之上。崇祯说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这话他是半信半疑,因为崇祯日常的作为可以看的出,皇帝对于小民的疾苦还是相当关注的。
但是,崇祯说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成大同世界,黄立极是第一个不相信。第一,大同世界谁也没有见过,因此没有人敢说能够带领大明走向大同世界,作为推出改革各项政策的内阁首辅,黄立极也并不认为自己推出的那些改革政令能够让大明通往大同世界。
第二,作为一个对孔孟之道兴致缺缺的天子,崇祯对一台显微镜的兴趣大概都要高过一本《论语》,其他年轻士人对于大同世界所抱有的信仰,黄立极大约还会相信,但是崇祯说冒着得罪天下士绅进行的改革,就是为了实现大同世界这个理想,他是一根头发都不会相信的。
黄立极想了半天,终于按捺不住气愤,小小的嘲讽道:“陛下,就算是尧舜之世也未曾摸到大同世界的边,至于圣人之后的历代盛世,也未必及得上尧舜之世。
陛下何以敢言,要建设一个大同世界出来?陛下难道以为,自己能比的上汉文帝和唐太宗了吗?再说了,要如何改革,才能让我大明成为大同世界,陛下难道已经胸有成竹了吗?”
对于黄立极的嘲讽,朱由检却并没往心里去,他不以为意的说道:“朕为何要和汉文帝和唐太宗去比,他们和朕追求的东西完全没有可比性啊。
至于如何建设一个大同世界出来,朕倒是觉得不难,这就跟愚公移山一般,只要我们不断去尝试,总会找到一条通往大同世界的道路出来。如果我们只是讨论如何建设大同世界,却不去行动,那么说到底也只是空谈而已。
朕以为,所谓大同世界,归根结底也就是六个字,自由、平等、博爱,只要能够做到这六个字,则就算我们建不成大同世界,也起码相去不远了。”
黄立极很想回一句胡扯,不过他终于还是忍住了。虽然崇祯总结的这六个字听起来很是怪异,但是他细细思考了一下,这六字和大同世界所描绘的社会,还真有些相通之处。虽然这六个字一样那么飘渺虚幻,但是听起来更能刺激人心。
他深呼吸了一次,把心情平静下来之后,才开口问道:“陛下真的确信,只要做到了这六个字,就能让大明变成大同世界?”
朱由检摇了摇头回道:“不,恐怕不行。”黄立极再次深呼吸了一次,准备说话时,朱由检却又慢悠悠的继续说道:“不过只要让全天下的人相信,只要做到了:自由、平等、博爱,我们就能完成大同世界的理想,那么天下人就会支持我们的改革,反对改革的人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先生,这难道不就是您常对我说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吗?”
黄立极默默的把到嘴边的话语吞了回去,显然这才是他所认识的崇祯。
第141章 利益()
看着默默站立在一边的黄立极,朱由检大致能够猜到他现在进退两难的处境。在改革这条道路上,他已经走的太远,就算他现在想要停下脚步,那些因为改革而利益受损的人,也会将之视为改革派的旗帜,非要将他彻底打倒不可。
所以,今日朱由检才会开诚布公的向黄立极点明了,他要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因为他知道,此刻的黄立极只能选择和他继续将改革推行下去,方才不会变成他和那些保守势力共同针对的目标。
不过,就算是黄立极认可了他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在这种被迫站队的状况下,也未必不会心生怨气。一个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内阁首辅,和一个消极抵抗的内阁首辅,两者能够发挥出来的工作效率那是天壤之别啊。
在击破了黄立极心里的那点侥幸之后,朱由检转而安抚起了黄立极说道:“先生和朕一起扛起了改革大明的重任,先生对于大明的忠诚之心,朕自然是铭记在心的。
朕知道先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已经受封锦衣卫世袭指挥同知,一个是朕的御前秘书。以先生为大明作出的贡献,他们两人的职位未免还是低了些,日后五柳黄家的门楣他们恐怕也扛不住。
所以朕打算让黄蘅若出任天津警察厅厅长,至于黄藻诚则调任云南矿务局任局长,先生以为如何?”
黄立极的脸色终于有了一些变化,他的两个儿子在读书上天分不高,都是以受荫的方式进入的仕途。他担任内阁首辅的时候,这两个儿子虽然在仕途上发展余地不大,但起码也没人敢为难他们。
但是他毕竟不能永远把持着首辅的位置,待他退下之后,那些反对改革的官员们,未必不会把主意打到他两个儿子身上。这两个儿子的将来,也是他内心的一块心病了。
崇祯愿意拿出两个实职来安排他的两个儿子,自然是在表明一种态度,即便是他退下之后,崇祯对于黄家的信任依然没有衰减,这等于是在免除他的后顾之忧了。
不过,黄立极对于天津警察厅的职权还算了解,对于这云南矿务局的前景却有些迷茫,因此不由开口回应道:“陛下的恩赐,臣不胜惶恐。但是臣身为内阁首辅,犬子却得到如此优待,恐怕会有碍物议吧。此外,这云南虽然多矿,但是当地土汉杂居,民风彪悍,犬子恐怕难以当此大任。”
听到黄立极接下了自己的话语,朱由检便已经知道,这位大明首辅已经向自己服软了。他毫不迟疑的回道:“是啊,云南地方广大,少数民族众多,山地多而平地少,整个地区只有昆明附近有一片较为平坦的地方。因此我云南汉民主要聚众居于昆明附近,而各少数民族则分布在四周山林之中。
由内陆进入云南,不外乎从四川、贵州和广西三地进入,而从广西北海前往昆明是三条道路中最好走的一条通道。从云南前往四川的通道,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