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场军事会议很快就达成了共识,一是尽快派出一只部队抢占凤凰山要道;二是命令东路军主力向凤凰山靠拢,作为中路军的后备力量;三是命令西路军前来接手塔子沟的防御,为大军保护好后路。

    四天之后,崇祯的行营移驻到了凤凰山,凤凰山此前又被称之为龙山、和龙山,最近几十年来,这里又被改称为凤凰山。

    晋永和元年(公元345年)夏四月,一黑龙一白龙见于龙山,燕王慕容皝亲率众僚观之,去龙两百余步,祭之以太牢。二龙交首嬉翔,解角而去。事后,慕容皝在山上建佛寺,曰龙翔佛寺,山下建城曰龙城。

    不过当崇祯来到此地之时,山下已经看不到龙城的踪迹,而凤凰山上的龙翔佛寺也只剩下了几间残殿僧舍,不复当年北方第一禅院的盛况了。看着大殿内残破的佛像,和殿外倒塌的院墙,朱由检很是摇了摇头。

    陪着皇帝来到此处的海兰珠却心情很好,她对着崇祯劝说道:“陛下既然已经来到此处,何妨入殿一拜。这寺庙既唤作龙翔,岂不正是陛下的好彩头,陛下由此而入义州,正是龙翔于天,大吉之兆啊。”

    作为一个唯物论者,朱由检自然是不会相信这种迷信的,不过他看了看身后陪同诸将的神情,便把反驳的话语吞了回去。他虽然不信,但是这些将士们可信的很,马上就要同后金开战了,他倒也不好去触大家的眉头。

    “也是,龙翔于天,还有什么难题可以困住我们的。去,叫人准备三牲,朕要在此祭祀天地,祝祷我军出征顺利…”

    崇祯三年十二月十八日,朱由检率领众军在凤凰山龙翔佛寺设祭,全军为之士气大盛,以为此次出征必然胜利可期。

    也就在当日,东路军再次派出使者向皇帝报告,就在六日前,杜度再次冒险带着五百多忠义八旗和挑选出来的四百多科尔沁武士,从七道岭、刘龙台、留龙沟一路进入了义州地区,说是要探探义州地方的虚实,以干扰后金军队进攻锦州、宁远的节奏。

    七道岭、刘龙台、留龙沟一路虽然难行,但是六天时间也足够杜度等人进入义州地区了。这样的话,中路军如果继续全军前进,倒是有可能迎头撞向回援的后金军身上去了,此前众人制定的速战速决之策倒又未必可行了。

    当日下午,朱由检再次召集众将商量,讨论了一个多小时之后,朱由检终于定下心来说道:“东路军此举虽然有些冒失,但是东路军主将积极求战的姿态还是很值得赞赏的。此前朕既然已经许了杜度便宜行事,他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突入义州就不算是错误。

    东路军此番出征立功卓著,朕决不能允许他们在义州损失过大,否则今后军中还有谁会积极求战呢?因此我们必须要先派出一支骑兵去接应杜度,若是有什么不对,也要让他们能够撤回凤凰山来。

    由于杜度的举动,我军突袭义州的突然性已经消失了。锦州到义州不过百余里,比凤凰山到义州还近,且道路平坦视野开阔,后金调动人马回援也就是3、4天的事。也就是说,我们接应到杜度的时候,后金的军队差不多也该回援了。

    在这种状况之下,我军主力若是继续前进,倒是有可能被后金军缠上,变成后金军不断截尾缠杀的局面了。如果局势真的变的这样糟糕,我军能有多少人退回凤凰山就不得而知了。为了解开宁锦之围,却把自己陷进去,这也不是道理。

    义州出关墙到凤凰山,除了沿大凌河谷而行之外,其他都是难行的山路,下雪之后更是不适合大部队前进。

    从此处到义州的大凌河河谷都极为狭窄,难以容纳大队人马作战,但是距离凤凰山东北80余里处,大凌河有一道支河接入,支河叫做牤牛河。大凌河过了此处开始向东拐弯,最后向东南流入义州。

    牤牛河同大凌河交接处正是一处坡度平缓,地方空旷的原野,足以容纳大队骑兵列阵厮杀的所在。

    朕的意思是,我军派出部队接应杜度之余,不如示敌以弱,让后金军以为我军突入义州的人马就是这么多,然后引诱后金援军追击。而我军主力在牤牛河同大凌河汇合处以逸待劳,将追击杜度等人的后金援军围歼于此…” 

第215章 普陀寺() 
小凌河从西北而来,绕锦州城城西再折向南,复向北再往东去,河面一时开阔了起来。这条河不但是锦州城护城河的水源,也浇灌了锦州附近的田地,更是锦州城军民用水的主要来源。

    不过么,现在这条河却成了分隔锦州城和松山明军最好的天然屏障。不过这个季节河水已经开始结冰,再过半个月估计也就不会成为什么障碍了。

    但是看着城外从西北环绕至西面的后金大营,站在城墙上观望的张春和何可纲也知道,即便失去了这条小凌河的障碍,想要将被围困在松山的满桂军接应过来,也是一件极为艰难的事情。

    而就在距离锦州城西北15里的北普陀山上,黄台吉正带着一群汉官在观音洞山上的普陀寺中游览。普陀寺前有古松数株,瑞雪覆盖于松树上,松雪挺拔,傲然屹立,生机盎然,俨然是一副山水泼墨画。

    汉官们见此美景固然是大发诗兴,只不过黄台吉看着眼前的美景一脸肃穆,不知道在思考什么。主子既然没有发话,奴才又怎么敢出声呢。于是这些汉官们都沉默不语的站在黄台吉身后,不敢发出声音惊动汗王的思考。

    两眼注视着眼前的美景,但心思却不在此处的黄台吉,自然不会在意身后这些汉官们在想什么。对他来说,这些读书人不过是用来拉拢和控制辽东汉人的工具,既然是工具,自然是要为他所用,而不是他被这些汉官们所操纵。

    能够为后金的强盛出谋划策,他自然是要礼贤下士的。但是仗着自己读了几本经书,就和他谈什么礼仪道德,君王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样的人就是要被好好教训了。

    经过了努尔哈赤用皮鞭和钢刀的教育之后,辽东的读书人遇到像黄台吉这样肯给他们一点地位,又愿意听他们说话的汗王,就觉得遇到了千古未有的圣君,哪里还敢学习南方的清流做派。对他们来说,只要不再跌回之前和奴仆一样的生活中去,还有什么是他们不愿意去做的呢。

    黄台吉心中所想的,自然不是什么被美景激发出来的诗兴,他的内心正在检讨这一个半月以来的用兵方略。

    如果说黄台吉和其他女真亲贵有什么最大的不同,那么就是他每日每刻都会反思自己的作为,从而尽量让自己不会犯相同的错误。

    自一个半月前从沈阳出兵以来,他所制定的作战方略实施的就很顺利。如他的父亲努尔哈赤善用汉人中的上层人物,只要笼络住了辽东大户和明军中的将领,就能决定辽东的事务,至于那些普通汉人百姓根本无足轻重。

    黄台吉同样实施了类似于父汗的政策,甚至可以说是更进了一步,而他得到的回报也同样是巨大的,在那些逃亡的汉人将领、士绅的帮助下,后金军在清除锦州外围堡寨的时候,基本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正所谓“兵随将转,草随风”,虽然这些汉人将领和士绅逃离了明国,但是他们此前在地方上和军中的影响力却没有消失。凭借着这些影响力,这些投降后金的将领和士绅,或是说服或是欺骗,哄着堡寨的守将们打开了大门。

    有着这些投奔后金的汉人将领、士绅的帮助,后金军队制定的战略实施的很是顺利。除了锦州城内的守军并没有被大举诱出,宁远城的守军倒是被引诱了出来。依靠着一位从锦州城逃离的军将,伪装成了锦州求援的使者,宁远的守将满桂终于上当了。

    岳托率领镶红旗和镶蓝旗主力切断了满桂的后路,他亲自带着两白旗、正红旗、正黄旗围困了锦州城,并在松山东西两侧设下了陷阱。豪格带着镶黄旗坐镇于北镇和义州,守卫后路。而莽古尔泰则带着正蓝旗监视营口,并攻打金州、大连地区。

    虽然在后金将领看来,这一切的行动都很顺利。锦州城内的守军龟缩不出,满桂率领的明军就被围困在松山之上,宁远守军看起来也胆怯的很,除了不时派出几只小部队向东面刺探,就是不派出救援的大军来。

    就在这些后金将领认为胜利为期不远的时候,黄台吉却嗅出了几分不寻常的味道。首先除了那些一开始被后金拿下的堡寨外,当后金正式亮起了旗号之后,那些外围的堡寨并没有像过往一般陷入不知所措的状态。

    收到了后金入侵的消息之后,一处又一处堡寨的村民毫不迟疑的带着能带着的物资离开了家园,有些极端一些的村民还放火烧毁了村寨才离开。在以往,这样的天气下走入荒野,就等于是自杀。但是现在,他们却做出了这样违反常理的行动,这让黄台吉很是惊讶。

    这个时候,后金兵力不足的毛病就显露无疑了,为了能够控制交通要道和把兵力主要集中于主要方向。对于这些没有战略价值的村寨,后金军一向都是放置不管,然后在战后进行清理的。

    然而这些村寨的行动,使得后金失去了战后的一大票战利品和人口补充,黄台吉自然要加以了解了。他令人抓回了那些来不及逃亡的村民,对他们详细的进行了询问。这才发觉,这些人的撤退行动都是明军军事演习计划的一部分,不仅他们的撤退路线已经被规划好,连破坏村寨的损失都被计入了官府的赔偿。

    也就是说,明人宁可承受双倍的损失,也不愿意让后金从战争中获得一丝一毫的好处,这就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信号。后金和大明的体量相差太过巨大,即便是按照这种拼消耗的方式进行作战,首先被拖垮的也是后金,而不是明国啊。

    以后金目前的人口,把人力用于作战,就无法发展生产。把人力用于生产,就无法保持对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