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16世纪武功赫赫的苏莱曼大帝时代,奥斯曼帝国已经建立起了:东临伊朗,西抵阿尔及利亚,南达埃及,北临奥地利的庞大帝国。从多瑙河到尼罗河,阿拉伯世界和巴尔干半岛尽为苏丹所有,地中海几乎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内湖。
在这样一个强大且敌对的异教徒帝国的虎视眈眈之下,欧洲各国的君主虽然争夺着欧洲的霸权,但也同样心惊胆战的担忧奥斯曼帝国的继续出击。因此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非天方教的东方大国的来访,不管是天主教国家还是新教联盟都表示了足够的善意。
更不必提,因为耶稣会的缘故,中国的一些科技和学说同样传入了欧洲。不管是世俗化的中央集权制度,还是科举取士的选用贤能治国的方式,也正迎合了自从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势力逐渐强大的市民阶层和试图反对教廷过多干涉王权的君主们的口味。这也是中国热兴起的最根本原因。
访问欧洲的船队从中国出发时有五艘船只,中国使团三艘,英国东印度公司二艘。不过当船队抵达印度大陆的苏拉特港之后,随行的船只又多了三艘英国商船。
崇祯三年9月,船队绕过了好望角,在好望角上方的特布尔海湾停留了下来,此地有山头平整如桌,因此被英国人成为特布尔山,山下的海湾也就成了特布尔湾。
好望角是一处岬角,此地是海中暖流和寒流的交汇之处,也是出了名的风暴角,冬季时风浪尤为利害。因此上方的特布尔湾常常是过往商船冬季的避风之处,船队来到时刚好是冬季结束。
受命在此修建一处天文台的人员和船只被留了下来,负责修建本地港口和天文台的中国船长宣布此地为自由港,任何国家的船只都能在此停留修整,但不得互相进行攻击。
补充了淡水和食物的船队再次启程北上,路上虽然遇到了几次海盗船只,但是在庞大的船队面前,这些海盗船最终只是尾随了一段路程后便离开了。11月中旬船队看到了加纳利群岛,11月底船队抵达了里斯本,这引起了里斯本市民的轰动。
虽然西班牙人同英国人不对付,但是他们还是容忍了英国商船停驻于里斯本,中国使团随即收到了得到消息的西班牙宫廷的邀请,前往了王都马德里。国王腓力四世热情的招待了中国使团,并表示愿意在春天到来之后,会派船只护送他们前往罗马教廷。
崇祯四年二月,艾达和徐高分手,艾达的船只北上前往伦敦,而徐高的船只则向东进入地中海,前往罗马。当他们从马德里离开的时候,中国使团来访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大半个欧洲,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已经迫不及待的派出了军舰南下迎接使团,想要了解中国皇帝对于英国的善意是什么了。
这一个冬天在马德里的经历,也让艾达了解了欧洲贵妇们的日常生活和趣向。据说现在的马德里宫廷,是欧洲最懂得享受和最为时尚的宫廷。
但是在艾达眼中,这些穿着夸张的丝绸领子,外面套着及地的深色罩袍,却露出了白花花的胸脯,并把脸刷的和墙上的白灰一般的贵妇,更像是东方不入流的下等妓女。这种时尚实在是太可怕了。
她只能期待,被西班牙人视为乡下地方的英国,那里的衣着品味不要太过欧洲时尚了。
第242章 伦敦()
就在数十年前,隔着一道海峡的法国人提起英格兰,都会称之为这是一个拥有伦敦城的乡下地方。而英王詹姆斯一世也曾经说过,伦敦就像是一个佝偻小儿硕大的头。
不管是法国人的轻蔑,还是英国人的自嘲,都无不说明了伦敦对于欧洲来说,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一座真正的城市了。
这座位于泰晤士河畔的城市,现在不仅是英国的首都,还是英国的经济核心,更是英国最大的贸易港口。仅仅花费了三百年的时间,伦敦就从14世纪的4万人口,发展到了今日的35万人口左右,在欧洲仅次于巴黎的人口。
在泰晤士河上,令到访的中国人感到最为震惊的是,伦敦城的城墙居然还是一千多年前罗马人的产物。这座长达七、八英里,高约六、七米的宏伟城墙,实在很难让人相信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存在了。
罗马人为伦敦城留下的规划,依旧影响着伦敦城的发展,直到他们到来的时候,伦敦城的普通区域还没有突破这道罗马人留下的城墙。而罗马时期留下的六道城门,爱德门、主教门、新兴门、卢德门、爱慈门、科瑞波门,在修修补补之后依旧还在使用着。
不过当年为了躲避城内的黑死病,王室和贵族在城市西南弗利特河畔修建的威斯敏斯特王宫区,现在已经发展为了城外一个独立的法灵顿城区了。相比起城内伦敦城内的拥挤和恶臭,贵族和富商们显然更喜欢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法灵顿区。
而在泰晤士河南面,围绕着跨越泰晤士河的大桥,从各地迁移来的人口聚集在此,渐渐形成了五块居住区。虽然这里没有城墙的保护,但是对于一个击败了无敌舰队的国家来说,住在此地的居民并没有感到什么不安全。
作为不列颠岛的交通和经济中心,伦敦城所能够提供的大量工作岗位,让这些从各地迁移而来的人口获得了养家糊口的能力,因此当中国使团的船只从泰晤士河上经过时,泰晤士北面高大的城墙和南岸星罗棋布的房屋街道,倒是有了几分国内江南地方的模样。
在英**舰的引导下,中国使团的船只停靠在了伦敦的码头。已经从先期赶回国内的商船中得知,代表中国皇帝来访的使团中,居然有一位安汶惨案中的幸存者,这令伦敦的市民们生起了极大的兴趣。
当艾达等人从船上踏足于伦敦码头时,他们赫然发现,似乎整座伦敦城的市民都出现在了码头和码头周围的街道上,来观看那位传奇的中国伯爵夫人。从一名颠沛流离的孤儿,到被中国皇帝所青睐,接着以中国皇帝册封的伯爵夫人返回故土,这简直就是传说中灰姑娘的现实版本。
对于正在迅速走向重商主义的英国社会来说,这种传奇性的故事实在是太合中下阶层市民的胃口了。一名不文的穷汉,前往海外冒险,最终从土著人那里获得了大量的财富,然后衣锦还乡。正是野心勃勃想要在海洋上赢得自己利益的,英国上下最为真实的写照。
英国下议院派出了以议员奥利弗·克伦威尔为代表的几名议员,同国王查理一世派出的首席顾问伦敦主教劳德等人,一起前来码头迎接了中国使团。
和地位显赫的伦敦主教劳德相比,沉默寡言的议员奥利弗·克伦威尔更让艾达记忆深刻,虽然没有和他说上几句话,但是这位身材高大的议员有着一种让人难以忽视的特质。
登上了早就安排好的马车后,艾达便和使团成员就在伦敦市民的围观中前往了威斯敏斯特宫。
查理一世在威斯敏斯特宫内隆重的接待了这批中国使团,威斯敏斯特宫始建于约六百年前,刚开始修建时曾经作为要塞来设计,因此与其说是一个宫殿,倒不如说更像是一座宏伟的城堡。
艾达代表使团向坐在了天鹅绒宝座上的查理一世献上了国书和礼单,这也许是威斯敏斯特宫建立以来的第一次,一名女子以外国使节的身份正式晋见了英国国王。在这个时代的欧洲,对于女性的歧视依然是社会的主流。
男人们认为,女子都是愚蠢的,除了处理家务事之外,不应当与其讨论任何关于政治和科学的事务。当然,法国人也许是一个例外,他们对于比男子聪明的女子,不是让她们变成国王的情妇,就是送她们去绞刑架,以此来掩盖自己的无能。
在查理一世吩咐自己的侍从官接走了国书和礼单之后,艾达再次向他屈身行礼后说道:“大明皇帝陛下为了表示他对于英国国民的善意,还嘱托我们带来了一份给予英国国民的礼物,我希望国王陛下能够容许,让我们向英国的国民传授预防天花的种痘之术。”
艾达的话语顿时让大厅内观礼的贵族和议员们轰动了起来,天花和鼠疫是伦敦城两大杀手之一。和几十年爆发一次的鼠疫相比,年年都有发生的天花是贵族想要躲避也无法躲避的恶魔,特别是天花对于儿童的威胁更是严重。
查理一世是一个坚信王权至上的国王,他也是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执政者,听了艾达的陈述之后,他也是极为惊讶的追问道:“天花也是可以治疗的么?”
艾达摇着头说道:“种痘术并不是治疗天花,而是预防天花的办法。陛下可以让人调查一下,饲养牛的农夫是否得天花的机会更少一些呢…”
听了艾达的诉说,大厅内的议论声顿时小下去了,如果英国人的信仰不是倾向于新教,艾达又不是代表着那个中国皇帝,仅仅凭借着她想要把牛身上的痘种植到人身上的想法,就足以让人高喊艾达为“女巫”,送她上火刑架了。
不过现在么,大家都将目光转向了宝座上的国王陛下,等待着他的最后决断。查理一世同样也感到了几许为难,作为一个倾向于天主教派的国王,他的立场自然是倾向于传统,对于这种拿牛痘种植于人身上的巫术并没有什么好感。
但是作为在一个新教氛围下长大的英国君主,查理一世倒也并不是那么的愚昧不堪。他支持天主教复兴的原因,就在于希望恢复国王至上的君主**传统,毕竟只有天主教徒才会真正认可君权神授的崇高信仰。
不过想到同中国皇帝缔结友谊后所带来的庞大经济利益,查理一世又不觉得种痘术有多么邪恶了。在一百年前的亨利七世时代,王室财务署每年发给廷臣的年金和其他费用约为一万英镑,把王室的日常开支和贵族、王室成员的服装费用也包括在内的话,每年国库要支出25万英镑左右。
但是到了今日,光是每年发给官员的俸禄和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