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在是这位忠长殿下给他们的待遇,和明国皇帝陛下给予的待遇,完全不能比较。当然这些士兵是不会知道,明国给他们的待遇,其实也是忠长出的钱。不过对于德川忠长来说,他并不觉得自己亏待了这些士兵。
在明国时,这些士兵的待遇他干涉不了,但是回到国内之后,这些原本也就比农兵高一等级的士兵,居然想要享受比普通武士还要好的待遇,这怎么可能呢。他要是这么做了,其他家臣哪里又要怎么交代。
虽然这件事,最后以明国补贴了一部分饮食津贴而平息了下去,但是双方之间的隔阂就已经产生了。
当然,如果德川忠长起兵之后表现出了自己的才能,那么看在未来的前途上,这些士兵大约还能忍耐一下。今后在不断的胜利中,双方或许还能弥补这道裂痕。
然而,德川忠长起兵是起兵了,也打出了奉天靖难的旗号。但是接下来,这位大纳言殿下似乎就毫无想法了。除了困守于骏府城内,不断的收听着来自各处的坏消息,坐视骏府城内外百姓的逃离,他简直是束手无策。
而最让人诟病的是,他居然让松野重元带人把自己的家眷和一些家臣的家眷给送走了。这一举动使得大家都认为,忠长殿下并无意死守骏府城,不仅一些士兵开始逃亡,连原本处于观望的远江豪族,也迫不及待的向尾张的义直殿下投诚了。
于是,在忠长起兵后的十五日,义直按照江户的命令,带着三千军势进入了远江国。甲斐也派出了1500人慢悠悠的向骏河而来了。板仓重昌和柳生宗矩带着附近几个藩国征发的6000军势跨过了富士川,快速的向着萨垂岭要道进攻了。
在骏府城岌岌可危的状况下,鸟居成次等一班武士终于坐不住了,跑去了德川忠长面前进言。他们认为如果不出兵据止幕府军队的三路攻势,任由幕府军队长驱直入,恐怕幕府军抵达城下时,便是城内士兵投诚之日。
朝仓宣正虽然年轻时参加过小田原征伐、上田合战,但都只是作为小部队番头出战,之后便一直没有再上过战场,完全是凭借着勤恳工作逐步提升到这个位置的。作为德川氏的家臣,他对于幕府有着发自内心的畏惧。
即便是他认可了德川忠长起兵倒幕的主张,但是让他带兵出城去抵抗幕府大军,想一想他的脚就有些发软。因此对于鸟居成次的建议含糊其辞,认为不如再等一等。
正直年富力强的内藤正吉、三枝守昌等人,原本就是骏府城武士的领头人,他们却极力反对鸟居成次出城据敌的建议,认为应当依托雄伟的骏府城对抗幕府的军队。这座有着权现殿监督修建的居城,本就是为了抵挡西国联军设计的,也是江户的第一道防线。
内藤正吉对德川忠长说道:“…有着如此坚城而不防守,反而出城去和幕府军队野战,不是弃己之长么。”
而鸟居成次当时则认为:“守城的核心是外有必援之军,现在殿下举兵讨伐幕府,未曾一战就被幕府军困在城内。先不说城内的将士们有没有信心坚持下去,就是外面那些诸侯看到这样的局势,还会起兵呼应殿下吗…”
就在两方争执不下时,仙石久形、興津直正这些经历过战国末期战争的老武士们,终于出声支持了鸟居成次。虽然他们并不是什么出色的将才,但是经历过战争的他们,很清楚鸟居成次说的才是正确的。
如果不在野外打一仗,提振下自家军队的士气和信心,让幕府军就这么毫无障碍的冲到城下,那么还真有可能被幕府军队一击破城。既然他们已经选择和主君一起反对幕府,那么再三心二意就等于是自找死路了。
已经平定了天下的幕府,是不需要展示对于俘虏的宽容的,相反他们更需要用残暴来震慑天下诸侯的异心。因此即便忠长殿下失败后还能留下一条命,他们这些家臣是绝不会被幕府宽容的。
有着仙石久形等人的支持,德川忠长终于松了口,决定派出三只军队去迎战幕府的三路军势。仙石久形和三枝守昌带着六百人前往迎战北面的甲斐军,要想从群山中杀出的甲斐军,地形就是他们最大的敌人,因此只要少量的军队就能堵上这只作战**不强的幕府军。
鸟居成次和興津直正带着一千五百人去援助远江挂川城,迎战尾张军。若是战斗不利,则退守至河面宽敞的大井川。
至于东面来势汹汹的板仓重昌和柳生宗矩的六千人马,德川忠长最终选择了土岐頼泰、稻叶正利两名年轻家臣,带着两千七百军势前去迎战。从明国返回的松野重元联队,被分成了三个部分,河本右一大队跟随仙石久形,小田幸太大队跟随鸟居成次,松浦信元大队、沼田兼一大队跟随土岐頼泰、稻叶正利出击。
土岐頼泰出身名门土岐氏,不仅和明智光秀这样的大人物有着亲族关系,如果上溯到足利幕府时代,更是初代美濃国守护,一国之大名,号称诸家之頭、筆頭之将。
像他这样的高级武士,又怎么肯和松浦信元、沼田兼一这些来历不明的武士平起平坐,虽然看起来这两人率领的部队的确精干。
在第一次军事会议上,土岐頼泰就和松浦信元、沼田兼一发生了争执,因为他想要等待天明再行军,而松浦信元、沼田兼一则认为,应当趁着幕府军还没有觉察之前连夜出发,在萨垂岭和兴津川之间的区域伏击幕府军。
萨垂岭是骏府城以东的最后一道关口,幕府军过了萨垂岭之后,便是越来越平坦的沿海平原。若是能够在萨垂岭挡住幕府军自然是最好,若是不能就要趁着幕府军安全度过萨垂岭,放下警惕心的那一刻给他们一个猛烈的教训,从而打压这只军队的士气。
双方各执己见毫不相让,稻叶正利最终打了圆场,他把军队分为两部,他带着松浦信元、沼田兼一近八百人先出发,土岐頼泰则带着主力第二日一早出发。
稻叶正利带着八百人半夜跑到了兴津城,他们在这里稍稍休息了半个晚上,在天亮前继续向东前进。就在天色大亮时,前面探路的探子说,有一大堆人马正在渡过兴津川。
松浦信元、沼田兼一两人顿时向稻叶正利建议,应当趁着敌军渡河之际发起突袭,以打垮幕府军的前队。稻叶正利接受了这个意见,于是松浦信元和沼田兼一分成了两队,一队从正面出击,另一队绕道上游从侧面进攻。
柳生宗矩带着小田原、沼津两地征募来的1800军势,正为自家主力开辟道路。这只部队刚刚渡过兴津川将近三分之二,就遭受到了松浦信元猛烈的进攻。
刚开始的时候,柳生宗矩看对方部队兵力不多,还催促着已经渡过河的部队重整队形,想要依仗人数优势吃掉进攻的松浦信元所部。
但是当沼田兼一的部队从上游绕到这只部队侧面,开始施放排枪后,柳生宗矩就再也约束不住这只拼凑起来的军队了。兴津川虽然狭窄,但是水深处却可没过头顶,当然这是以日本人的标准。
当部队失去组织,人人返身想要逃回对岸时,更多的人却被同僚给踩到了河底去了。兴津川一时为之不流,河面上到处都是浮起尸体。松浦信元、沼田兼一两人最后也于心不忍,下令部下不再开枪,任由河中的士兵返回对岸。此战过后,幕府前军损失大半,逃到对岸的士兵嚎哭震天,幕府军士气大坠。
第296章 三战兴津川二()
土岐頼泰带着主力慢腾腾的赶到兴津时,前方已经传来了稻叶正利所部大胜幕府军先头部队,和幕府军隔着兴津川对峙的消息。
原本还死气沉沉的队伍,听到了这个不可思议的胜利消息之后终于活跃了过来。从土岐頼泰到普通一兵,对于这次出城迎战幕府军的结局并不看好。
土岐頼泰率领的这只部队,武士还不到四分之一,剩下的都是被强行招募来的农夫和町人,这些毫无作战经验的普通人,完全没有信心和幕府大军对战。这也是为什么土岐頼泰强烈反对晚上行军,便是害怕这些被强征的士兵会趁着夜色逃离队伍。
不过当稻叶正利击退了幕府的先头部队之后,原本以为自己这趟是送死的士兵们终于有了一些生气。土岐頼泰反复询问了来报信的使者之后,确认了消息的真实性后,终于催促部下加快了脚步。
从上到下都试图亲眼看一看幕府军究竟是如何惨败的,因此土岐頼泰的命令,终于第一次不打折扣的被执行了。当下午2、3点钟的时候,土岐頼泰终于赶到了位于兴津川的战场。看着河里浮浮沉沉的尸体,和对岸被捞上岸的成排尸首,土岐頼泰所部终于相信了稻叶正利所言不虚。
土岐頼泰和稻叶正利的部队汇合之后,对面的幕府军顿时向后方撤退了一段距离,似乎是害怕他们再次发动攻击一般。
当天晚上,幕府军的主力也抵达了兴津川东面,和早上被击败的柳生宗矩所部汇合,幕府军的兵力达到了4千有余,人数再次超过了骏河军。
第二天天亮后,幕府军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一边伐木制作浮桥、大营;一边等待着后续部队的到来。看到对面的幕府军改变了之前长驱直入的姿态,想要采取稳扎稳打的方式推进后,骏河军这边召开了第二次军事会议。
土岐頼泰这次总算对松浦信元、沼田兼一两人客气了一点,虽然他自持身份,不过却也不是傻子,在幕府大军在对岸的逼迫下,还做不出鄙视功臣的无谋之举。
不过土岐頼泰虽然放下了身段,有意和两人缓和关系,但是会议上双方依然没有谈到一块去。土岐頼泰和其他武士觉得,既然幕府军不动,他们就应当也不动。幕府军可以在对岸修建营房,他们也可以征发附近的村民来这里修建一处简陋的堡寨,就这么和幕府军僵持下去。
结果松浦信元一句话就把众人的美梦给戳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