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副手。

    虽然此时的英国人在造船技艺上还及不上荷兰人,但是在操船技术上却并没有落后多少。比如使用大切角利用逆风航行的技术,英国人就已经掌握的相当不错了。

    这趟追逐淡路水军的追击战,与其说是一场作战,倒不如说是三艘英国船只给后面三艘明国船只展示逆风操船的技术。至于另外两艘葡萄牙船和一艘西班牙船,他们倒是无心学习,只是做了一场陪练。

    在花费了七个小时之后,在下午三点左右,等待了将近一天的小浜光隆终于看到了近二十艘日本船只,在四艘南蛮大船的追击下进入了群岛海域。就在小浜光隆指挥着30条火船做好准备,后面还安排了近五十艘的各式船只做好出击准备时,刮了近一天的西南风突然开始衰落了下来。

    小浜光隆虽然有些担忧,但还是祈祷着西风能够再持续一段时间,只要对面的南蛮大船进入了狭窄的海峡,就必然会减缓速度,到时便不用担心对方能够逃离火船的攻势了。

    霍普金希尔极为小心的指挥着船队,因为他发现西北方的海峡最多不会超过一英里,但海峡中间还有一处岛礁,刚好挡住了他的视线,让他看不起海峡内部的状况。日本人挑选了这里迎战,还真是选了一处极好的位置。

    不过现在么,知道海峡内有埋伏的霍普金希尔自然不会冒险冲进海峡内,他一边命令身后的两艘船只离队进入没有埋伏的东北海峡内下帆,一边带着另一艘英国船只在西北海峡入口处晃悠了一圈。

    小浜光隆虽然期待着对方能够追进海峡来,但是看着对方在海峡门口掉头准备离去时,他终于忍不住下令部下出击了。霍普金希尔的座舰才转过半个身子时,便看到西北海峡内数十条船只,从东西两个入口冲了出来。

    霍普金希尔即刻下令船员升帆,以加快转向的速度,两艘英国船上的船员也迅速进入了火炮炮位,开始用左舷的大炮进行了射击。

    两艘英国船一侧的火炮加起来大约有近40门,这些炮弹在狭窄的海峡入口处形成了一道弹幕,虽然第一轮射击并没有击中任何一艘装满了柴草的小早船,但是跑在最前方的几艘小船因为想要躲避炮弹,结果却在船员的混乱操作中撞向了中间的大岛礁而搁浅了。

    火船战术想要成功,必须要操船的船员胆大心细,将火船驾驶到离敌船最接近的地方,方才能够有较大的成功率。但小浜光隆手中的这些水军显然没有这么勇敢,在英国船只的大炮干预下,原本设定在200米以内放火离船的火船水手,往往错误的估计了距离敌船的距离,在200米之外就点火离船了。

    失去了人手操控的火船,想要漂流这么长的距离而不偏离方向,显然是需要一些运气的。不过今日的运气似乎不在日本人这边,随着有人率先点火离开,后面的水手显然就把这些人点火的位置视为了进攻距离,20多艘成功靠近英舰500米内的火船,基本上没有一艘是越过了200米距离才点火进攻的。

    正因为风力不断减少而感到焦虑的英国人顿时送了口气,英舰的速度固然是放缓了,但是对面施放的火船同样也在减缓速度,而这条海峡的水流方向似乎并不是一个方向,因此不少火船很快被潜流带偏了方向,成为了海面上燃烧的废物。

    小浜光隆率领的水军顿时傻眼了,他们费尽心机制造出来的火船,现在完全没有发挥作用,反而成了一堆海面上燃烧的火把。就目前来看,这些船只烧着之后冒出的烟雾倒是遮蔽了海面上的视野,这就是它们最大的效用了。

    小浜光隆咬了咬牙,决定利用这些烟雾的效果再进行一趟攻击。但是当他指挥水军出击时,淡路水军却以奋战了一日,无法再战为由拒绝出战。小浜光隆顾不上同淡路水军纠缠,便只能携带的本部出击了。

    十多艘关船、三十多艘小早船,载着千余水军向着海峡下方冲了出去。霍普金希尔立刻将船驶入了东北方的海峡,失去了火船战术的威胁之后,联军这四艘船只干脆降下了船帆,利用西式帆船的高船舷,和这些拿着冷兵器的濑户内海水军打了一场防御战。

    联军船只上的船员使用火炮和火枪居高临下的对日本小船上的船员进行了射击,而冒着枪林弹雨冲到这些帆船面前的濑户内海水军,却还要想办法爬上五、六米高又极为光滑的船舷,对于小浜光隆来说,这真是一场绝望的战斗。

    联军就是欺负他们没有有效伤害的手段,硬生生的把一场海战打成了海上的攻城战。而这还不是最为绝望的,最为绝望的是,巡曳于外海的联军舰队从南面最宽阔的地方冲了进来,在濑户内海水军的侧翼狠狠的来了一击。

    濑户内海水军终于开始逃亡,这一仗几乎消灭了小浜光隆从西国各藩中搜罗出来的水军力量,连小浜光隆自己也消失在了这场海战之中。这一仗之后,幕府在西国海上几乎再无水上力量了。而淡路水军在看了这一仗之后,更是不愿意同联军为敌了。 

第312章 在日本的外海() 
自成化以来,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河南、广东、福建等地先后出现一种现象:许多地区的农民,由自耕农或佃农的地位下降为一种类似农奴的佃仆。所谓‘佃仆’又称‘僮仆’,与地主不只是主佃关系,还有‘主仆名分’。

    他们虽然可以有妻子儿女和微薄家业,但社会地位犹如农奴。明代法律上禁止蓄奴,但许多官宦、豪富之家,多半蓄有男仆女婢。这种家奴大半用在家内使役,如被遣往庄田耕种,采用古代“免奴为客”的办法,便由奴认为佃,但与主人仍保持主奴关系,成为佃仆。

    有名的如王锡爵、钱海山、徐阶;睢州的褚太初、宁陵的苗思顺、虞城的范良彦,河南的褚、范、苗、曾,麻城的梅、刘、田、李等强宗右姓所占有的奴婢,都在千人甚至数千人以上。

    因为从万历末期以来的天灾**,使得天下流民数量大涨,位于中原地区的河南更是连一些中上层农民也趁机占有了不少的奴隶。

    至于大明三大商人势力集团,如徽商、晋商、福建的海商,也无一不是靠奴隶支撑其商业。其中,以徽商的资本最为雄厚,单徽州同时也是中国奴隶最多、所受的奴役最严酷的地区。各家大姓,都蓄有大量的奴仆用于“营运”。

    这也是为什么,虽然江南地区工商业发达,但是却迟迟不能突破最后一层隔阂,进入到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因为江南的工商业并没有将大明的经济带入到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反而稳固了封建农奴的社会制度。

    崇祯登基之后,虽然颁布了一系列的释奴令,但是在北方地区到还好,所谓的阉党余孽大多是北方士绅,为了能够向皇帝示好,都或多或少的表示了对释奴令的支持。特别是冯铨、崔呈秀、黄立极为代表的河北士绅,在这一点上更是表现的极为积极。

    在这四年来,崇祯不断出手对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等地的商人集团、宗室、勋贵、士绅进行打压,使得不少商人、地主开始向着新的工商业主、和新地主的形态下转变了。当然这种转变对于某些固执守旧的士绅地主来说,也是一个极为痛苦的过程,他们要从以往乡间说一不二的土皇帝变成为被市场和法律所左右的普通人。

    不过很显然,崇祯并没打算让这些守旧的士绅豪族慢慢考虑。就如同他在陕西拔起两家藩王时,顺便收拾了一群依附在藩王宗室身边的士绅豪族外。在利用民乱打压了一批河南士绅后,又趁着唐王世子一案收拾了一批南阳的豪族。

    被牵连进唐王世子案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南阳的曹氏家族,其家族拥有僮仆数千人,又托庇于唐王名下,因此地方官员都不敢过问曹家的不法之事。

    对于这样的豪族,崇祯都不愿意将之流放到边境去,因为他们同官员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太深,就算到了边境也未必会老实,反而容易将大明内地的虚实透露出去。

    于是在唐王世子案刚一确定,南阳曹氏宗族400余口便在锦衣卫的押送下,从陆路进入了湖北,接着又在汉口上船直接到了崇明岛。也就在崇明岛上,曹氏宗族被带上了一艘巨大的海船,跟着五艘巨船组成的船队从崇明岛出发,向着东北面的茫茫大海驶去了。

    这只船队正是马尼拉和大明商人共同组建的,中国…墨西哥商业航行船队。组成船队的五艘船只载重都在600…800吨之间,都是五年内建造的新船。其中两艘载重800吨上下的船只,属于中国…墨西哥贸易航行的主力,另外三艘载重6、700吨的船只,实际是今年第一次往来于中国及北美殖民地的船只。

    自崇祯元年郑芝虎开启的大明官方组织的第一趟横跨太平洋航行之后,这是这只贸易船队第四趟跨越太平洋的航行了。

    经过了前三趟的试航行后,夏秋从中国出发,抵达日本外海北纬45°~42°水域,顺北太平洋上的“黑潮“东行到北美洲沿岸,在大明首个殖民地洛杉矶修整几日,然后南下到墨西哥沿岸进行贸易,在第二年春夏顺着洋流直航至马尼拉或台湾,再返回上海港。已经成为了一条较为成熟的航线了。

    通过船只的轮换更替,基本上每年可以往返太平洋一趟。每趟航程约为6…9个月。由于马尼拉殖民地官员在这条航线上有着重大的利益,因此关于这条航线的秘密,几乎全部透露给了中国人。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敢于增加船队规模,开始试探着向北美洲进行制度性移民的底气。当然对于这一批被运往北美洲的987名移民来说,这趟航程自然算不上什么良好的体验。

    和另外一半由囚徒和流民组成的移民相比,曹氏一族的待遇虽然要好上一些,但也没能好上多少。跟之前在老家的锦衣玉食相比,海船上的生活简直就是地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