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承宗觉得,只要崇祯能够保持登基以来的执政能力,在生活中这点小小的奢靡,倒也并不值得劝谏什么。当然,对于皇帝今日放下公务,和一位僧人在这里坐谈了一个上午,这就让他有些担忧起来了。

    进入会客室内和崇祯行礼过后,孙承宗便向皇帝汇报了关于沈阳传回的消息。

    朱由检听完之后,便向孙承宗询问道:“孙先生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应对这条消息?”

    孙承宗胸有成竹的说道:“臣以为,我们应该做好两手准备,一是林丹汗的军队失利,但人却安然归来的准备;二是林丹汗回不来的准备。”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总参谋部可以照先生说的两个准备详细讨论一下,然后送朕确认就可以了。

    另外让承德和丰镇方面做好战备,防备后金军队半路上又改变计划,转而突袭我国西北,和察罕浩特方面也要加强联系。”

    孙承宗点了点头,随即转入了下一个话题道:“臣这次过来还有另外一件事想要获得陛下的允许,就是推迟明年的新军将士退伍事务。”

    朱由检楞了下才说道:“这么快,新军成立已经五年了么。不过为什么要推迟?朕记得,边军中的退伍事务不是一直都完成的很顺利么?”

    孙承宗很是直言不讳的说道:“边军中退伍的,不是老朽无能之辈,就是一些兵油子。让他们离开军队,反倒是提升了边军的战斗力,因此哪里会有人阻扰这件好事呢。

    但这些新军中的这些将士可不同,他们入伍时不过20岁上下,五年来又在军中学习了各种技能,参加过蓟州保卫战等战争。现在这一批将士正是新军中的顶梁柱,在这个时候让他们退伍回家,实在是太过浪费了。”

    听完了孙承宗讲述的理由,朱由检轻轻拍着沙发的扶手想了许久,方才开口回道:“先生以为,我大明新军的战斗力究竟来自于何处?”

    孙承宗低头思考了片刻,方才有些不确定的说道:“军队的训练、将士的勇气,还有精良的器械和完善的后勤组织,臣以为应当就是这些了。”

    若是在三年前,孙承宗大约根本不会有这样的认识,不过总参谋部的成立,不仅仅在于改变了大明军队,同样也改变了孙承宗这样的知兵文臣。

    组织的力量始终会压倒个人的天分,更别提现在大明军中并没有那种超越时代的军事天才。三年总参谋部的任职,让孙承宗感觉自己学到了过去三十年都未曾学到过的军事指挥学问。这也令他同那帮喜欢纸上谈兵的同僚,关系越来越疏远了。

    总参部的存在,让孙承宗终于了解到了,一只军队应当如何去组建、运用和战斗,而不是寄托在虚无缥缈的忠义、计谋和天命上。

    总参谋部也已经从最初用来整理京营军队的办事机构,变成了今日掌握所有大明军队编制、训练和战时指挥的御前军事机关。拥有这样巨大权力的机关,自然是不甘心自身力量的被削弱的。

    所以,即便是当初赞成军中退役制度的孙承宗等人,认为退役制度可以有效的压制武人集团的形成,此刻也有些不舍得放这些年轻力壮又听话的军中将士返家了。

    不过朱由检的想法同孙承宗又有所不同,毕竟双方所处的位置并不一致。作为大明皇帝,他自然不能光考虑维持新军的武力不下滑。

    看了一眼窗外的阳光之后,朱由检清了清嗓子说道:“先生说的不错,不过朕还是有点不太认同,朕以为一只军队最根本的力量应当来自于民众的拥护。

    没有民众之支持,军队就无法获得合格而忠诚的兵源;没有民众之支持,军队就无从获得用以作战的物资;没有民众之支持,军队就无法从失败中恢复。

    换句话说,一只同民众割裂的军队,如后金的八旗军,只会成为少数人手中的杀戮机器,并使得军队成为某些人的私有物,对于大明来说,这样的军队就是藩镇,是应当被消灭的对象。

    新军被招募的将士,这四年多来除了学习如何战斗之外,也一直被教授着为人处世的道理和朝廷改革政策的解释,他们在战场上是合格的战士,但是退伍之后也将会成为朝廷在基层可以依赖的对象。

    先生大约还不清楚,到了今年十月,农会已经在北方七省初步建成了一个骨干体系。县以下的乡、里、村,现在已经改成了县、镇、乡、里、公社。

    此前的顺天府区域,公社化的村子已经达到了八成二,除了顺天府之外的河北地区,公社化的村子大约占了六成七,山东、河南、陕西等地大约是百分之三、四十。

    根据户部的数据对比,公社化的村子要比那些自然村缴纳国家的税收高上一成五,但是村民的收入却依旧比自然村村民高出了二成以上,先生可知是为什么?”

    孙承宗是北直隶保定高阳人,虽然他为官一向清廉,但孙家在高阳也依然是占有了许多土地的大地主。乡村中的公社化运动、农会运动,他自然是有所耳闻的。甚至于高阳的族人、同乡还写信给他诉苦过,希望他能够干涉地方官员的行事,只是他未曾理会而已。

    崇祯这一问,他立刻便回忆起了那些族人和同乡的诉苦,于是便回道:“陛下所说的,莫不是公社化以后,取消了大户人家任命的田头,并不再允许这些人家私自上门征收田租,只能从公社手中获得固定田租一事?”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取消了大户人家的田头制度,实行了减租减息的政策之后,农民的所得自然就上升了。而公社的存在不仅厘清了隐田,也减少了各地大户拖欠田税的行为。

    当然,朝廷和百姓的所得都增加了,那么地方上的地主收益自然是在缩减的。只不过京畿左近朝廷的拳头比较大,朕又放开了对于工商业的限制,所以北方地主大户虽然不满,但也没人提着脑袋和朝廷闹事…”

    孙承宗闻一知二,顿时想起了这两年被流放海外的大户、勋贵甚至是宗室,显然这些人应当并不仅仅是犯了罪,估计同阻扰公社改造和反对减租减息也有关系。

    朱由检并没有注意到孙承宗的脸色变化,而是继续说道:“不过公社改制和减租减息虽然能在北方慢慢落实下去,但是过了淮河,就几乎听不到什么声音了,过了长江就更没人把这两项政策当一回事了。

    说来说去,还是因为这两年南方都没怎么受过大灾,所以地方上的宗族势力强过了官府的力量。不比北方诸省,先天灾又是**,地方上的宗族势力摇摇欲坠,才没什么人敢站出来同朝廷作对。

    不过,只要存在着利益,这些北方宗族迟早还是会反扑的。农会和公社,是朝廷在农村的两大支柱,这两大支柱要是倒下了,朝廷还要如何从乡村征兵纳税?

    想要让农会和公社始终掌握在朝廷手中,这些在军中服役过的士兵,就是最好的朝廷支持者。在他们复原之后,让他们在基层的农会和公社中担负一定的责任,那么起码我们从地方大户、地主手中夺来的权力,不会轻易的被他们给夺回去…”

    即便是孙承宗这样的人物,也是无法轻易背叛自己所属的利益集团的。当然他现在所属的是一个新兴的军事官僚团体,而不再是一名普通的士大夫官僚了。

    在这场关于退伍士兵的讨论中,孙承宗还是接受了崇祯的主张,按时让第一批千余官兵退伍,并将之安排在各地的公社、农会和巡警局内,从而加强对于基层民众的控制和政策宣传,为今后的义务兵役制度的全面落实展开工作。

    当孙承宗走出了西苑精舍的时候,他才发觉自己似乎忘记和皇帝谈一谈,让皇帝远离这些密宗僧人的事情了。他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没有回头,他觉得崇祯似乎并不是因为喜好密宗才召见这些僧人的。 

第337章 一个艰巨的任务() 
孙承宗离去之后,吕琦便拿着一封书信走了进来,交给了刚刚回到书房的皇帝,比起乾清宫的尚书房,西苑精舍这间可就敞亮多了。

    靠坐在匠人精心制作的皮革沙发椅上,朱由检慢腾腾的看完了吕琦递给他的书信,这才开口说道:“就是这些人想要煽动漕工闹事?确定过了吗?他们背后还有没有其他人?”

    吕琦赶紧回道:“臣已经令社会调查局对这些人背后的家族关系进行了调查,不过臣感觉似乎很难查出他们背后的人来。”

    朱由检不由皱了皱眉头问道:“为什么这么说?”

    吕琦不慌不忙的说道:“因为这些人不仅同江南一带的商人、管理运河漕船的把头、官吏极为熟悉,他们同山东、淮阴、江南一带的士绅也多是姻亲关系。这些人在运河上都有着大大小小的利益,因此很难说他们是受人指使,到更像是自发去干这件事的。

    当然,其中有几人倒是同京城中的清流、朝中大佬时常书信往来。虽然臣没能找到实证,但是倒也风闻过,说是眼下衍圣公府被新学士人批的名声扫地,连带着读书人的脸面都有些不好看了,因此有些士人就想要闹些动静出来,将天下人的视线吸引过来,好把衍圣公府这些丑事给遮掩过去云云。”

    朱由检微微摇了摇头说道:“既然他们想要借助漕工闹事来逼迫朝廷放弃海运,那就只好让他们自己引火烧身了。你派人传话给张献忠和崔文升,只要那些把头和船头开始闹事,就利用工会把矛头指向商人,要求提高工资待遇、工作十年以上的漕工理应获得退休金和伤病劳保等福利。

    顺便告诉王承恩,让他和内阁商议一下,衍圣公一案可以平息下去。但此案影响恶劣,历代衍圣公所为难以称的上一个仁字,与其挂羊头卖狗肉恶心天下人,倒不如让孔府自己辞了这个衍圣公头衔,另设一奉祀官职位。

    奉祀官一职今后只负责孔子的祭奠一事,不再过问当地的政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