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奉祀官一职今后只负责孔子的祭奠一事,不再过问当地的政务。奉祀官任期为10年,由孔府各宗轮流推荐名单,内阁进行任命。凡身负罪案者,精神失常者,与外国之人勾结出卖大明利益者,皆不准担任此职…”
黄立极听完了王承恩传达的崇祯对衍圣公案的表态后,心中总算是松了口气。自从那个什么苏长青在大明时报上公开对衍圣公和忽必烈之间的往来开炮之后,关于历代衍圣公的黑材料就不断的涌现了出来。
像孔府这样的世家大族,历经王朝更替也没有吃过多少苦头,平日里行事自然多是毫无顾忌的。比如被毒死的当代衍圣公,在被天启帝册封之前不过是一个旁支子弟,但是一坐上了衍圣公的位置就飞扬跋扈了起来,甚至于连府内人都敢当着宾客的面说什么,天下只三家人家:我家与江西张、凤阳朱而已。江西张;道士气;凤阳朱;暴发人家;小家气。
对于这种连皇家都不放在眼中的跋扈之气,他们对待当地非孔氏的百姓之无礼,也是可想而知了。只不过以往大家都看在圣人面上,不愿与孔家结仇而已。
如今因为当代衍圣公被毒杀一案,导致整个孔府上下被天下人拿着放大镜观察着,这些往日的无礼跋扈言行,自然也就传遍了天下了。
虽说有许多士人都是乐意看到衍圣公府倒霉的,但也有一些士大夫是不愿意孔府继续被黑下去了,他们觉得应当给圣人留些体面,不能一棍子就把整个圣人血脉都打倒了。
这种士人之间的交锋,很快就传到了朝堂上来。作为内阁之首的黄立极,对此也是左右为难,因为倒向任何一方,都会让他受到另一方的敌视。而随着事情的不断发酵,现在两边的支持者都是上至朝堂下至市井的庞大集团,就连黄立极也不敢轻易表态站队。
崇祯借王承恩传达的意思,倒是给了他一个下台的机会,也给了那些支持衍圣公府的官吏、士人一个下台的机会。黄立极召集了内阁同僚们商议了一个下午之后,认为现在的孔府已经是人心惶惶,如果能够以主动辞去衍圣公的头衔来保全整个孔府,孔府应当是不会拒绝的。就算北宗不肯,他们也可以找南宗出头。
让吕琦去文华殿传话之后,朱由检又令人将乙邦才和王恒两侍卫叫了过来。这两人一是山东青州人,一是河南南阳人,刚从陆军军官学校毕业不久,便调入了御前亲军之中。
连善祥将两人带到崇祯面前之后,便站在一边不再说话。待两名侍卫行完礼之后,朱由检才对两人开口说道:“朕叫你们过来,其实是有件任务要你们两人去办,不过这趟任务要远赴海外,中间之艰辛恐怕也非同一般,时间恐怕也要一两年之久,你们可愿接受这个任务吗?”
乙邦才出自山东卫所军、王恒乃是武秀才出身,两人进入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时都是信心满满的,希望毕业之后能够进入新军一展所学建功立业。不过没想到却被连善祥抽了去,做了御前侍卫。
若是那些旧军中的将士,大约还觉得御前侍卫的待遇不坏,能够在皇帝面前不断露脸,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发达了。不过对于陆军军官学校的毕业生来说,第一等的去处乃是陆军总参谋部,次一等的是新军,再次一等也是边军,御前侍卫才是无所事事的最坏去处。
正想着如何调出御前侍卫的两人,听到皇帝要亲自分派他们的任务,只是楞了片刻,便齐齐咬着牙说道:“臣等进入军校学习,便是抱着为陛下赴汤蹈火的想法而来的,事到临头岂有不为陛下分忧之理,还请陛下尽管吩咐。”
朱由检顿时笑了笑说道:“好,有这样的志气,就没有什么事是你们做不到的了。都坐下吧,朕慢慢和你们讲,要你们去做的任务是什么。”
乙邦才、王恒战战兢兢的坐在了一侧的沙发之后,连善祥便从一侧的瓷瓶内取出了一卷地图,摊开放在了他们和皇帝面前的茶几上。
识图、认图乃是陆军军官学校的基础课程,两人很快就认出了这是半张放大的世界地图。地图上面主要是画出了大明的海岸线、中南半岛、东南亚群岛、南亚大陆的轮廓。
朱由检指着地图说道:“大明的海岸线、琉球、台湾诸岛,这些你们应该是不陌生了。越南、柬埔寨、澜沧王国、暹罗王国、马来土邦聚集在中南半岛上,西班牙人的菲律宾群岛、渤泥王国所在的婆罗洲岛、香料群岛、荷兰人所在的巴达维亚、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这些地区的地理、气候、文化和种族资料,大明也派遣商人在此地搜集。
但是出了马六甲海峡之后,对于印度洋地区我们却很少有详细的资料。这一地区有两个地方是大明急需了解的。
一个是缅甸王国,缅甸和我大明虽然有陆地交接的地方,但是那片区域都是茂密的森林地带,地多瘴疠,我国之人难以生活于此。所以缅甸人攻打我国,就如同在家中闲逛一般自在,但是我们想要去找他们算账,却难以越过莽莽林海。
朕听说,其实缅甸王国的精华就在临近印度洋的沿海平原一带,所以朕希望你们能够好好调查一下这一片地区,了解这里的地理、气候、物产和民族特征,以备将来之用。
而另一个区域则是这一片大陆,欧洲人称这里是印度大陆,据说现在这片大陆上正处于南北对峙的局面,北面的莫卧儿帝国强大无比,打的南方各土邦是节节败退。
朕需要你们分别去南北地区调查,搜集有关莫卧儿帝国的一切资料,也要了解南方各土邦的各种情报。最为重要的是了解这片大陆上的棉花种植状况和棉布生产情况…”
看到乙邦才、王恒有些难以理解为什么要搜集印度大陆棉花和棉布的资料,朱由检于是先改口为两人解释了一下。
“…今年我大明投入市场的棉布达到了近7千万匹,即便按照最低一等的税额,每匹五分钱,也为国家贡献了350万元的税收。更别提其中有十分之一出口海外,为我国赚取了高额的利润。
不过,我大明的棉布不管在塞外、西域、西藏、朝鲜、日本、琉球,都能卖出2…5元一匹。唯独在东南亚群岛和中南半岛,布匹的价格反而从此前的2元一匹掉落到了1。6元一匹。根据海关和海商协会的调查,我们认为是荷兰人运入了印度棉布同我们在这一区域进行了竞争。
自从去年开始,棉花、棉线的上涨,导致国内的棉布也达到了1。15元每匹,加上运费的话,在东南亚地区的棉布销售只能保本而已。这样的状况显然有碍于我国商业资本对于棉纺织业的投入…简单的说就是影响到了大明的财政收入。
如果大明的财政收入出现了问题,大明的军队整编就会出现问题,军队如果出现了问题,朝廷现在推动的改革就难以成功。
所以,我们必须要搞清楚,印度大陆的植棉规模和棉纺织业的生产,假设能够找到摧毁印度棉布生产的方式,我们不仅在东南亚地区消灭了一个棉纺织业的竞争对手,还找到了一个更为辽阔的棉布销售市场。
这是涉及到我大明未来国运的大事,所以朕希望你们要把这次任务当做是向敌军发起决死冲锋,绝不可以掉以轻心…”
第338章 户部的觉醒()
就在崇祯在西苑精舍向乙邦才、王恒交代任务时,户部正堂上,郭允厚也正把李昌时叫来谈话。
作为河北、河南、山东植棉兴业计划的主持者,这两年多时间里,李昌时可谓是成绩斐然。
只不过,随着棉花价格的高涨,原本对于植棉兴业计划持抵触情绪的地方士绅们,很快意识到这不但是一个赚钱的好机会,也是兼并土地的好机会。
虽然在朝廷的主持下,这些被圈出作为棉田的土地,土地所有权被集中到了国家手中。但是能够大规模开发棉田的,依然是那些地主士绅们。
作为小吏出身的李昌时能够得到皇帝的赏识负责这项工作,自然是希望将自己的工作干的最好。他一直认为应当将这些圈下的棉田分割成小块田地,然后出租给小的农户家庭,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获利。
刚开始的时候,地主士绅气愤于朝廷强行赎买自己的田地,更担心这个所谓的植棉兴业计划是朝廷想要变着花样收钱的圈套,因此很少有地主士绅愿意配合李昌时的。
不过等到第一年的棉花收获之后,这些地主士绅终于看出了这个计划的有利可图。
首先朝廷圈占的那些土地,相当一部分是山坡地和旱地,甚至是盐碱地,可以说都是些烂地。这也是地方士绅只是口头抱怨而不采取武力抗拒的缘由,这些土地就算失去了也不会伤及到他们的根本。
但是在地主士绅手中的烂地,在朝廷手中进行全面的农田改造之后,相当一大部分土地就从烂地变成了上好的水浇地。虽然这些农田改建的费用依旧要从承租者身上分期扣回,但是烂地和水浇地之间的产出基本上是一倍以上的差距。因此承租人还是有利可图的,更别提棉花的价格还一直在涨。
地主士绅不愿意花费力气去整治手中的烂地,但并不表示他们不贪图别人手中的水浇地,哪怕这个别人是朝廷。
看到了这些朝廷改造完的烂地产出之后,之前对于植棉兴业计划无动于衷的地主士绅们,立刻心动和行动了起来。但是负责计划的李昌时拒绝将大片的圈占土地交给一两户大户,这无疑就让他得罪了不少地方士绅。
而植棉兴业计划的成功,也让李昌时成为了一些户部官员的眼中钉。一个小吏出身的官员,因为这个计划越来越受皇帝重视,这让那些进士出身的官员情何以堪?
更不用提,在李昌时开辟出了植棉兴业计划的成功道路后,不少户部官员立刻便明白了其中的诀窍,这不仅是一个可以建立功勋的机会,也是一个非常有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