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立极听到这里也不由微微点头,最先遭遇北方流民威胁的,自然就是北方的士绅。所以相对来说,支持朝廷改革的士大夫们,也多出自北方各省,毕竟他们是王朝走向衰败时最先受害的群体。

    如果能够将北方的流民都安顿下来,黄立极倒也不用再发愁,当交通设施、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减少投入时,那些以工代赈的工人们再次变成地方上的流民了。在挽回国运,让社会重新稳定下来的问题上,黄立极倒是同崇祯保持着同一意见的。

    不过他很快又向崇祯询问道:“臣是支持陛下扶持工商业的主张的,可这和陛下写《论人民的权利和义务》一文,又有什么关联呢?臣以为,扶持工商业,并不需要去动摇夫子所建立的伦理纲常之序啊。”

    朱由检再次陷入了漫长的思考,之后他才斟词酌句的说道:“农业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一块土地的产出是有其上限的,而投入也同样是有着上限的,超过投入的上限是不可能有所回报的。

    但工业的生产方式却并非如此,只要有足够的原料和销售市场,不管你投入多少资本,都能够获得同样的回报。这也就意味着,过去传说中的富可敌国、富可敌城的豪富,今后将会大量的出现。甚至于今后有人拥有的财富超过皇室,朕也不感到奇怪。

    农业生产的时代,哪怕是并州连郡的大地主,他所能够动员起来的人力和资源,也是无法和朝廷手中握有的资源和人力相比的。

    但是在工业发展的时代,大工厂主能够动员起来的人力和资源,未必会弱于一个小国。一个后金都已经让我大明如此焦头烂额了,若是国内有那么十来个类似于后金的势力,朝廷又要拿什么去对付他们?”

    黄立极听的顿时一愣,不待他说些什么,朱由检又接着说道:“在新的生产方式兴起之后,过去那种鼓吹人身依附关系的学说自然是要被淘汰的,否则我们就是在给自己挖掘墓穴。

    工业生产虽然能够创造极大的财富,但是工厂主和工人并不是一伙的。虽然有些人还在试图用地主和佃户的关系,来套用工厂主和工人之间的关系,试图建立起工人对工厂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但两者之间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首先土地是不可消灭也不能凭空产生的生产资料,它只能供人去占有。佃户必须依附在土地之上才能生存,所以佃户和地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纽带。

    但是工人并不依附于某个特定的工厂才能生存,只要有足够的资本任何人都能建立一个工厂。工人可以在这个工厂打工,也可以去其他工厂工作。工人和工厂主之间并没有人身依附的必要性。

    朝廷要鼓励工人在各工厂之间的自由流动,如此才能削弱工厂主对于工人的控制权。也只有让工人们意识到,他们应当是自由而独立的个体,才会让工人们去反抗工厂主的压迫和剥削,朝廷才能控制住这个新兴的市民阶层。

    如何让工人们觉醒而反抗工厂主,朕以为首先就是要让工人们了解,他们拥有什么样的权利,和如何从国家那里获得保护自己的权利。这就是朕写这篇文章的初衷…”

    在崇祯略有些牵强的解释下,黄立极在表面上终于还是点头相信了皇帝的解释。

    但是在他离开西苑精舍的时候,脑子里还是有些昏昏沉沉,总感觉有些地方似乎不那么对头。不过很快他就将这种感觉抛之脑后了,起码皇帝没有起什么打击豪强,抑制兼并的心思,这对于他来说已经是足够了。至于今后有什么麻烦,还是留给后一任首辅去处理吧。 

第357章 北美西海岸一() 
崇祯五年正月初三,经过了二个多月和北太平洋狂风巨浪的对抗,五艘大明商船组建的船队终于驶入了一片较为宁静的海域。

    看着船队附近不断出现的鲸群和海豚,和不时下雨的天气,领航的好运号船长终于放下了心来,船队终于即将抵达北美大陆,这一趟航程总算是平安渡过了。

    正如这位船长所料,没过三天船队就看到了北美洲西海岸那连绵不绝的海岸山脉了。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这些海岸山脉的东面山坡上多为低矮的灌木林,但是在山腰以下部分的海岸上却是郁郁葱葱的高大树林。

    配上蓝天、白云和大海为背景,这里倒是一处风景绝佳的海岸。少数被允许走上甲板呼吸新鲜空气的移民,对于眼前的美景或是兴奋不已,或是满怀忧虑。感到兴奋的是主动申请前来北美的移民,面对眼前少有人烟的海岸线,他们觉得获得一片自己的土地并不是什么幻想,和过去告别的新生活终于要开始了。

    至于来自河南南阳的曹家人,面对这一片荒凉的海岸线,他们开始担忧起自己今后的生活来了,他们要怎么才能在这样与世隔绝的地方生存下去,难道真的要变成野人么。至于那些被强制流放到北美的囚犯们,对于抵达新大陆的消息大多无动于衷,他们只是感到松了口气,终于不用待在狭小的舱室内,看着每天都有死去的同伴从船舱内抬出去的生活了。

    正月初七上午,船队抵达了洛杉矶小城所处的大海湾。在洛杉矶小城派出的小船引导下,船队进入了港口,停泊在了一道尚未完成的木制长栈道前。栈道的尽头处是还在修建的木石码头,凭借着西海岸近乎无穷的森林资源,洛杉矶小城的一切都差不多同木头有关。

    驻守于洛杉矶的副将王武纬,原本是登州左营的一名百户,登莱水师改革之后,登州左、右营也进行了整编,成为了渤海舰队的附属陆营。登州左、右营各设编制为1500人,除了在登州、旅顺、青岛、烟台驻扎之外,还承担了北美殖民地的防御工作,每五年派300人驻扎于洛杉矶。

    原本只是一名百户的王武纬,在被越级提升为副将之后,终于还是接受了上司的调遣,带着部下横跨了茫茫大海来到了北美大陆。经过了大海上惊涛骇浪的数月旅行,和最初的半年磨合期之后,他和部下们倒是喜欢上了这片土地。

    辽阔的海岸线上不仅有着丰富的鱼类资源还有着大批的海兽,跨过了海边的山脉之后,就是一片被森林覆盖的广淼山谷,在山谷的西边就是当地土人所说的难以攀越的落基山脉。而海边的山脉看似连绵不断,但其中还有着许多横断山谷,这些山谷不仅提供了进入中央山谷的通道,还是适宜住人的区域。

    由洛杉矶往北,除了性格温和的土著部族之外,并无其他外来殖民者。虽然偶而有一些英国国籍的海盗船和西班牙的跨洋商船会来洛杉矶休息,并补充食水、食粮和修补船只,但这些船只对这一片区域并没有什么兴趣,仅仅是来此过路而已。

    距离洛杉矶最近的有成建制武装力量的城镇,只有南方3000公里外的阿卡普尔科港。其实在洛杉矶南方300余里外,还有一个欧洲殖民点,是16世纪中期葡萄牙探险者开拓的,但是随着西班牙人占据了墨西哥之后,这处叫做圣地亚哥的殖民点就被葡萄牙人放弃,成为了西班牙人的属地。

    但是圣地亚哥虽然有着优良的良港、丰富的渔业资源和肥沃的土地,可唯独没有欧洲殖民者所追求的贵金属。西班牙人对此地不屑一顾,只有很少的一些欧洲人喜爱这里的气候和与世无争的环境,在这里定居了下来。

    自从明人在洛杉矶出现并修筑城池之后,人口只有数百的圣地亚哥,立刻向拥有了一支正规军队的洛杉矶表示了友好。虽说他们的背后就是整个墨西哥殖民地,但墨西哥殖民地政府对于遥远而又没有贵金属的圣地亚哥可没什么兴趣,甚至于该殖民点的物资补给,也是来自于教会而不是墨西哥殖民地政府。

    明人在洛杉矶进行移民拓殖后,首先收益的倒是圣地亚哥的欧洲移民。从大明运输来的各种金属农具和生活物资,立刻解开了圣地亚哥的物资匮乏难题。而圣地亚哥的畜牧业和农业,倒也保证了刚刚迁移到北美的明人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明人从这些欧洲人那里获得了,如何在此地耕种和对抗自然灾害的一些经验,这不仅让明人在北美西海岸的农业走上了正规,更是极大的降低了移民的死亡率。

    三年以来,从大明迁移到北美大陆的人口大约为1100人,其中包括了王武纬和他的300名部下。但是三年之后,存活的移民只有700多人,就连王武纬的部下也损失了将近60人。不过即便是如此,王武纬的部下也有一半人决定服役期满后留在这片大陆上了。

    因为这里不仅有着广阔的土地可以占有,还不需要缴纳田税。为了鼓励移民前往北美拓殖,对于大明移民开垦的田地,一律不收取田税,但是必须以固定价格出售一半的粮食给予殖民地政府。殖民地政府只收取贸易税和城内的房屋租金、港口船只停泊费用以维持日常支出。

    和此时家乡的天灾**和繁重的徭役相比,北美大陆倒是真的成了大明移民眼中的一片乐土。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只要付出劳动就有收获,这正是中国底层百姓最为喜欢的道理。他们很乐意将这里建设成为自己的家园,甚至都不需要官府多加干涉。

    而在这两年之中,王武纬也不仅仅只是修筑了一个洛杉矶小城,他还在洛杉矶以北1100余里的一处海湾内的半岛上修建了一处定居点,称之为新厦门。新厦门再往北去2000余里,通过希腊人发现的胡安·德富卡海峡进入海湾内,修建了第二个定居点,他称之为新杭州。

    之所以要修建新杭州,是因为在新杭州的北面有一座小岛,气候温和、湿润,环境宜人,还有着丰富的皮毛资源。岛上有三个土著部族居住,因此被称之为三姓岛。新杭州的居民点主要就是和这座小岛进行皮毛贸易,并和当地的土著进行交流。

    和欧洲人的居民点将土著人居住区全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