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嘉靖攻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皇帝陛下误以为苏州之兵冠绝东南,倭寇远不及之,所以调动苏州兵征伐倭寇呢?”

    郑光用很平常的语气,好像在说一些很正常的话,却让范庆瞳孔一缩,看向外边欢欣鼓舞的人群的眼神也充满了愧疚和痛苦,良久,范庆开口道:“大明太需要一场胜利了,还是斩首上千实打实的一战,无论如何,这都是一次辉煌的胜利,东南苦于倭寇久矣,东南百姓太需要一场胜利来激励自身了。”

    郑光深吸了一口气,看向了蔚蓝的天空,良久,露出了温暖的笑容:“府尊,接下来,你一定会被任命为苏松兵备,主持东南抗倭事宜吧?”

    范庆摇了摇头,说道:“我的资历还不够,苏松兵备或许可以做的上,但是主持东南抗倭,怎样也需要巡抚或者是总督一类的高官才能主持,但是经此一战,我一定会进入兵部的视野,从一个纯粹的文官成为他们眼中可以用以统御军兵的文将。

    若我所料不差,此战之胜利一定会促使陛下更改某些国策,毕竟陛下对东南抗倭一片糜烂也是恼怒已久,这一次,估计会立刻派遣一位有丰富经验的大臣来东南主持抗倭事宜,而我一定会成为他的重要辅助,早些时候我最大的愿望便是寿终正寝,而现在,我的归宿,大概是马革裹尸吧?”

    郑光笑道:“这样有何不好?至少,你不再畏惧倭寇了,你已然直面过倭寇,大明不缺少精兵,但是缺少不畏惧倭寇敢战的官员,大明以文统武,就需要敢战的文士站在抗倭的第一线,只要你是一位敢战的文官,就是大明之福了。”

    范庆自嘲地笑了笑,开口道:“我知道自己的斤两,若是没有你设计,没有你教习士卒使用火器,断没有此番大胜,你就不问问你自己会得到什么赏赐?功劳簿里,我是第一功,你是第二功,我主决策,你主谋略,还成为临时主将,阵斩大量倭寇,能文能武,还添了一句“满门忠烈”,这一次,你应当会得到一份很大的赏赐。”

    郑光站起身,看了看左右两臂的绷带,还有胸口的绷带,笑道:“我只愿安宁一些,把科举考下去,还有三四日乡试就要放榜了,我要回南京了,这里的一切我不想参与,最好也别怎么提到我,让我考完科举再说,但愿陛下不会一时起意,赐我一个进士出身,那我可就不好做了。”

    范庆点头道:“放心去,安心科举,这里的一切,都与应届考生无关,如你考取进士,一定,一定会名扬天下,接下来的一切,都就交给我吧!”

    郑光笑了笑,迈步离开了知府府衙,他和范庆有一种奇妙的关系,两人年纪相差一倍,却有这般的相互信任之感,大概是经历了昨日的一切,他和范庆都有了些许的改变,就在昨天,一个知府,一个小秀才,做到了整个东南二十年来没有任何一个人做到的事情。

    郑光迈步离开了,回家了,在家里面只会待上一日,就会去南京等待自己的考试结果,但是苏州之战所带来的风浪却才刚刚开始,剧烈的炮声和喊杀声使得苏州百姓第一个知道了这场战争的结果,苏州兵爆冷大胜倭寇,全歼来犯的两千余倭寇,斩首一千多级,创下嘉靖抗倭以来东南所未有之大胜利,击毙在浙江一带凶名赫赫的倭酋林碧川及其麾下大小头领,沉重打击了浙江一带的倭寇势力。

    主要功劳是两个人的,一个是知府范庆,临危不乱,亲临第一线亲身犯险组织战斗,坚定气节,宁死不屈,用尽所有的赞美话语也不能讲述完那种情况下范庆的坚定不移,若是没有范庆的坚决抵抗和身先士卒,这场苏州之战本没有可能打起来。

    若是说范庆组织抵抗是职责所在,那么另一个功臣就完全可以说是舍生取义般的奉献了,师从荆川先生唐顺之苏州人人都知道的小郑相公郑光,继其父郑微七年前为苏州壮烈牺牲之后,再一次挺身而出,在苏州无大将的危险关头,站了出来,以不及弱冠之龄和秀才功名之身披上战甲,亲临战斗第一线,是防御作战的实际指挥者和主将。

    七年前,倭寇进犯苏州,苏州一片混乱,几近破城,数万百姓被倭寇所追,郑微舍生取义,只身引火将倭寇引开,自己壮烈牺牲,挽救了数万条人命,从此被苏州人记住,家家户户念着郑微救命之恩,都没忘记他,七年之后的今日,又是郑家小相公站了出来,率领城内兵马血战倭寇,苏州子弟兵战死五百余,终于保住了苏州安全。

    这一战,不仅是苏州的幸运,更是苏州的骄傲,素来不产精兵强将的苏州,却取得了嘉靖以来大明在东南抗倭的第一胜利,光是斩首就有一千四百余级,二千余倭寇活着逃走的不知道有没有一百,被火炮炸死的,被火箭射死的不计其数,最后大军出城追杀倭寇,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好像每个人都从血水里面滚了一家伙再出来,让整个苏州的人们都被吓呆了。

    要知道,这群倭寇临城以来,大家伙儿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生怕官军被打败了苏州城破了然后大家一起完蛋,说实话,就连很多大家族大富商也觉得非常害怕,因为他们虽然和倭寇有所勾结,但是倭寇与倭寇之间也是有敌对关系的,万一和这队倭寇关系不好,被人家砍了,都没地儿说理去,所以不管和倭寇有关系的没关系的,都在祈求官军可千万给力点儿,别让苏州真的给攻破了,好歹是东南重镇啊!

    话虽如此,大家伙儿也知道那些成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苏州兵是什么德行,还有不少本地混混实在是混不下去了就去城防营混一身皮,算是有了正事儿了,但是他们的战斗力能指望吗?大家都不是在寄希望于官府和官军,而是寄希望与满天神佛,让他们显显灵,下凡附体,让官军大发神威,不求多少,只求这一次。

    炮声隆隆和喊杀声惊天动地之时,大家都绝望了,都缩在家里和家人一起抱头痛哭,准备迎接悲惨的结局,和家人一起死在这里,结果却是被告知官军打了大胜仗,把倭寇给歼灭了,苏州保住了!

    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不信,是不是倭寇假装官军来骗大家开屋门的,然后上演一出除了一针一线全部拿走的惨剧,但是随后,范庆作为知府出现在大街小巷,敲锣打鼓的告知诸位居民,大明胜利了,官军大胜仗了,苏州保住了!

    范庆官声不错,还是值得信赖的,等到大家小心翼翼的打开门,真的看到了一堆堆的武器和十来个给捆起来的倭寇活口之后,才陷入狂喜之中,才真的相信官军真的爆冷打了大胜仗,这种欣喜的程度,如果等价交换到现代,差不多是中国国足夺得世界杯冠军一样的欣喜程度。

    苏州人是感恩的,在庆幸着日常生活再次回到正轨,而家人都完完全全的同时,大家也不会忘记带来这一切的功臣,尤其是在苏州发生这种事情,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一问之下,大街小巷才传扬开了“范知府力排众议抗倭寇,郑秀才挺身而出扬威名”的戏码。

    苏州无大将,无强兵,这似乎是真理,但是今日,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这个往日看似很有道理的真理,郑光,郑相公,以一个秀才的身份,挺身而出,在苏州危难关头,接受了范知府的请求,作为苏州军的临时主将,担任起了城防工作,教习士兵们学习火器技能,激励军心,在最危险的时候,巧设计谋,假意绑架范知府开城投降,实则埋伏大量火器在城门之后,随时准备发射!

    可这样一来,就把自己和范知府陷于九死一生之地,可二位毫不犹豫,一起站在了数千倭寇的面前,昂然挺立,火器发射之时,二人一同卧倒躲过火箭,就此击杀了倭寇首脑们,使得倭寇群龙无首,被城头火炮一顿猛轰,死的七七八八,其后郑秀才抖擞精神,持一杆大枪,率军击杀倭寇逃兵,立下汗马功劳,身披一十八创,仍然战斗不止,实乃千古之奇男子也!

    大家都知道,有功名在身之人就算是强征也是不允许的,但是郑秀才不仅答应范知府的请求,还主动作战,身先士卒,亲临第一线和倭寇厮杀,这般的英勇,那是一般文人士子能做到的?分明是古之豪杰才能做出的事情!

    郑光,郑相公,真不愧是文人士子里的豪杰,可称文豪!

五十九 士子豪杰,谓之文豪(下)() 
南直隶,南京,因为一场即将举办的属于大明文官和学子们的盛会,应天巡抚、苏松巡抚和江苏学政等等诸多南直隶大员都汇聚一堂,共襄盛举。

    历年来,乡试结束之后都会有盛大的庆祝活动,即鹿鸣宴,而因为南直隶文脉鼎盛,大明建国以来的新科进士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于南直隶,所以南直隶的举人们有相当大的可能可以考取进士,入朝为官,这些潜在的新官员们也是老官僚们乐意拉拢的对象,谁知道这些人里面会不会出一个三鼎甲,或者是庶吉士,未来一飞冲天,此时此刻的拉拢,也算是个善缘。

    鹿鸣宴也从一开始只属于新科举人和内外帘官员的犒劳大会成为了全国排名数一数二的名利场活动。

    所以这些南直隶大员们会汇聚一堂为新科举人们庆祝,然后预祝他们在会试上取得好的成绩,成为未来文官士大夫体制内的一员,一起享受这江山,届时,诸多官员、大儒、先前的举人们、隐退官员们都会在此时出席盛会,若想为今后的仕途打下坚实基础,积累人脉之举就要在此时开始进行,之前都是小打小闹,而现在才是真正的名利场。

    大儒们来亮相,刷刷存在感,同时看看有没有能考取进士的好苗子,装模作样的点拨一两句,争取个脸熟,得个善缘;有足够地位的官员们也来这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顺便看看有没有好苗子,能争取一下,拉入自己的阵营,至少不要让他忘了自己,等日后为官,万一有前途,可引为臂助;新老举人们聚在一起,讨论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