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嘉靖攻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倒是让郑光有些意外了,他记得另一个时空里朱纨来到东南之后的政策就是实行严厉的连坐制度,一人从贼,全家坐牢,这样的做法见效快,但是后患无穷,不仅把豪门大户得罪死了,也把本来可以引为臂助的沿海百姓给得罪死了,两个原本对立的阶级都希望同一个人死,那么这个人无论出于何种信念,都必死无疑。

    “抚台这话倒是让在下另眼相看了,之前在下还认为抚台一旦知道此事,定然会实行严厉的连坐之法,一人从贼全家入狱,以此胁迫百姓不得从贼,从而肃清海防。”郑光笑着说道。

    朱纨和孙挺双双一愣,孙挺眨眨眼睛,笑了笑说道:“果然是苏州文豪,不是一般人物,其实一开始,在下为抚台想的计策就是如此,以严厉的连坐之法逼迫百姓不敢从贼,强制将附贼百姓驱逐出倭寇群体,进而全歼真倭寇,肃清海疆,然后再上奏朝廷开海禁,将东南的问题彻底解决。”

    朱纨说道:“一开始老夫也觉得如果没有别的办法,这样的方法虽然严厉,也不是不可以,不过老夫还是有所犹豫,正好那时想到了陛下对老夫说过,如果有不能决定的事情,不妨问问你,你这个小东南或许有办法,于是,老夫就来问计小老乡了,平之,你说说吧,可有办法?”

    郑光叹了口气,对朱纨说道:“抚台,您是要听真话还是假话?”

    朱纨说道:“自然是真话。”

    郑光端正身体,开口道:“抚台若采取孙先生的计策,怕是离身死不远矣。”

    朱纨一愣,孙挺面色一变,两人被郑光这毫不留情的话给惊到了,很快,朱纨就反应过来,开口问道:“何解?”

    郑光缓缓说道:“连坐之法的确是严厉而有效的办法,商鞅因此而肃清秦军军制和政府民间各项制度,使得秦国国力陡然上升,强度大,见效快,人们畏惧之,从而将不法之事大部解决,使得秦国可以专心对外,成为最强的一国,但是,抚台,商鞅的下场,您也知道的。”

    朱纨还没说话,孙挺就开口了:“的确,商鞅是死了,但是他的变法被秦国继承,并未废除,这也是历史上少有的变法成功之案例,平之贤弟为何又要说这种话呢?”

    郑光开口道:“商鞅变法之所以成功,之所以商鞅死而变法不变,是因为商鞅变法使得秦国的民间和军中都因此受益,最主要的还是军中,变法十数年,依靠商鞅变法政策从一介士兵成为将军和军官的大有人在,这些人都是商鞅变法最忠实的拥簇者,惠文王杀商鞅,秦军出于忠诚,虽然不满,但不会明确反对,但若要废除变法,你觉得那些指着商鞅的政策在军中上位的受益者会接受吗?

    华夏当时处于战国之时,七国争霸,军队是国家争霸最主要的力量,远远超过文官的力量,秦军虽然不曾出现过欺凌文官之事,但是一旦触及军方利益,数百万秦军会没有动作?怕是第二天,就会有人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进行兵变,维护他们自己的利益,因此,商鞅变法得以维持,军方是最主要的因素。

    但是目前的情况是,抚台,孙先生,百姓因为没有饭吃铤而走险,为的不过是一口饭,抚台不去从根源上解决百姓没饭吃的问题,却要在此时行连坐之法,此举固然可以使万民恐惧,豪门大户惊惧,但是,抚台,百姓本该是抚台最坚实的后盾,以万民之利益对抗倭寇背后的主使者,这才有胜算,而抚台一来就让百姓们没了饭吃,这样,岂不是将沿海百姓得罪死了吗?

    抚台,孙先生,你们可以试想一下,那些百姓本来是和豪门大户对立的,豪门大户夺了他们的钱财和土地,这些百姓当然憎恨这些大户,但是为了吃饭,他们个体的力量又太小,不得已加入倭寇。

    而这些倭寇并非是豪门大户的私兵,据在下推测,大户是大户,倭寇是倭寇,大户夺田地,使得百姓无地,不得不加入倭寇,间接为倭寇提供兵源,倭寇则作乱东南,同时为这些大户的走司船队提供庇护,使之得到巨额利益,两者是合作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

    朝廷不知情,继续海禁,使得百姓无活路,正当的法子无法行通,为了吃饭,就只能铤而走险,这样的情况,最大的受益者是倭寇首领和豪门大户,而最大的受害者则是朝廷和百姓。

    但是,所谓合作,是建立在两者有共同利益之上的,看似无懈可击,可这种合作关系有着致命的缺陷,这是倭寇首领和豪门大户之间的秘密协议,并非沿海百姓和豪门大户之间的协议,倭寇首领是少数人,豪门大户更是少数人,而倭寇的主体,十之七八都是为了一口饭而挣扎的百姓,只要他们有饭吃,官府发布既往不咎的檄文,他们绝对不会继续跟随倭寇。

    这些日子,知道了个中关系之后,在下深深思考过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最后的结论就是,看似强大的敌人,盔甲之下所掩藏的就是致命弱点,而这些豪门大户和倭寇首领之间的合作,是建立在极为薄弱的基础之上,正如抚台所说,没有人天生是贼,只要能正正当当的活着,堂堂正正的吃饭,就没人愿意做贼。

    那些附贼青壮也是有家人的,他们不会带着家人一起烧杀抢掠,家人还是以百姓的身份居住在各地,渴望安宁,渴望和平,渴望男耕女织的生活,就是那些青壮自己,也渴望这样的生活,刀口舔血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只要朝廷给他们一条活路,倭寇会从根本上瓦解,不耗朝廷一兵一卒。”

八十七 小不忍则乱大谋() 
朱纨和孙挺惊讶无比的看着郑光,他们万万想不到,如此年轻的郑光,却能思考的如此深远,将东南的倭寇看得如此透彻,他们感到被浓浓的雾气所遮掩的真相,被一阵刺眼的光芒驱散了,丑恶且悲哀的现实呈现在他们的眼前,他们错得很离谱,很可悲。

    “抚台和孙先生力主打击倭寇,绝对会成为东南海商大户和倭寇首领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恨不得立刻将抚台和孙先生置于死地,而唯一可以引为臂助的恰恰就是现在正活跃在倭寇团体之内的沿海百姓,如果他们抛弃了倭寇,站在抚台这一边,抚台将必胜无疑,定可一举扑灭东南不法之事之人,还东南朗朗乾坤!”

    郑光站起身子,向朱纨和孙挺深深的一鞠躬,孙挺面露惊叹之色,朱纨面露惊喜之色,一下子站起,扶住郑光,大喜道:“我得平之,则东南定矣!之前观倭患乃雾里看花,如今,则豁然开朗,先前所想,的确大错特错,非但救不了东南,还将把自己置于死地,平之一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

    古人都这么喜欢给人戴高帽子吗?郑光颇有些不好意思,这些想法,是这些日子和唐顺之还有徐渭头脑风暴总结出来的,并非自己一人之功,但是现在师尊不在苏州,徐胖正在躺尸掉线中,那么,这份功劳郑光就笑纳了。

    朱纨的话刚说完,孙挺也站了起来,满脸羞愧之色:“今日平之一言,在下才知道自己才学浅薄,实在是班门弄斧了!”

    郑光忙道不敢,朱纨则安慰道:“辅良之长乃行军布阵,决胜千里之外,为我军师,政务本就不甚擅长,何错之有,辅良万不可妄自菲薄,老夫还需要辅良出谋划策,剿灭真倭。”朱纨一手抓住孙挺,一手抓住郑光,喜色溢于言表:“上天注定叫老夫立下此不世功勋,赐我文武二辅,老夫何其幸哉!”

    孙挺被气氛所感染,遂感激道:“必为抚台效死!”

    郑光眨了眨眼睛,感觉自己有些破坏气氛了,但是为了不造成某些尴尬的结果,郑光还是毅然决然的说道:“那啥,抚台,虽然现在说似乎不太好,但是,在下还是举人,明年二月还要参加会试,可能,暂时不能为抚台效力了。”

    朱纨和孙挺双双愣住,然后极有默契的眨眨眼睛,接着露出了尴尬之色,朱纨连忙道:“平之见谅,老夫实在是太激动了,结果,居然忘了平之还要参加科举考试,这是对的,文士若要立足于朝廷,建功立业,科举功名必不可少,可是东南局势,老夫离不开平之的出谋划策啊”

    郑光一看朱纨把自己看得如此重要,心里也有些感动,但是,的确,对于自己而言,首要的任务是取得足够的身份,然后才能去想别的事情,思忖了一会儿,郑光如此说道:“抚台,这样吧,在下会在明年正月春节之后启程北赴京师参加会试,在此之前,在下可为抚台效犬马之劳,之后,待在下取得进士身份,再回东南为抚台效力。”

    朱纨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会儿,深吸一口气,坚定的摇了摇头:“不不不,平之乃国士之才,若能考取优秀名次,乃至于被选庶吉士,定要坚持入翰林院,不可要求外放,只有翰林才能入内阁,真正掌握大权,主导国家政务,平之之才绝不仅限于东南一地才是,平之,老夫若有需要,会来信询问,平之不可为老夫之私心而放弃大好前途才是。”

    郑光心里感动,对朱纨说道:“抚台,在下是苏州人,心系家乡是本分,更何况父亲死于倭寇之手,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为报父仇,不论付出何种代价,在下也定会重回东南,誓要荡平倭寇,手刃仇敌不可!”

    朱纨深深地看着这位小老乡,心里感动,有生之年还能见到如此赤子,心里不由得不激动,想起嘉靖皇帝临行前的嘱托,深深感到皇帝的慧眼识英才,东南局势经郑光一分析,朱纨顿时对此了解的十分透彻,之前的种种理想化的策略都被抛弃,朱纨开始寻思着使用更加阴险的招数来对付那些阴损的敌人。

    “那,平之,你以为,老夫现在上奏陛下,请陛下同意东南开海禁,给百姓活路,促使倭寇瓦解,如何?”朱纨紧紧握住郑光的手,如此询问道,郑光差点要扑倒在地,连忙摇头道:“抚台,这是最后定定乾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