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嘉靖攻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平之,你以为,老夫现在上奏陛下,请陛下同意东南开海禁,给百姓活路,促使倭寇瓦解,如何?”朱纨紧紧握住郑光的手,如此询问道,郑光差点要扑倒在地,连忙摇头道:“抚台,这是最后定定乾坤的大杀招,此刻怎能使用?若此时用了,必将弄巧成拙!”

    朱纨和孙挺都不明所以,异口同声道:“为何?”

    郑光解释道:“但凡政策,对一些人不利的同时,也会对一些人产生巨额利益,闽浙豪门大户海商依靠特权,勾结官员,钻了海禁政策的空子,私下里结成联盟,垄断东南对外贸易,从中攫取巨额利润,赚的盆满钵满,这些人绝对不会放弃利益,是以人人都知开海好,但是,恰恰是这些当地的既得利益者会百般阻挠东南开海!

    抚台,孙先生,这些年,朝廷内部不是没有开明大臣想到开海禁来解决东南倭患,但是每每都有相当分量的大臣站出来阻挠,他们身份不一,籍贯不一,是以无人察觉,但是,他们全部都是闽浙豪门大户所扶持之人,他们自然会为自己的金主说话,而更可恨的是,他们还都身居高位,有相当的话语权。”

    朱纨和孙挺恍然大悟,朱纨继而怒道:“这群蛀虫!简直可恶!可恨!老夫恨不能手刃之!以泄心头之恨!”

    孙挺的眼中流露出危险的光芒:“只要有兵,有他们的住址,有许可,在下绝对叫他们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永世不得超生!”

    郑光看着盛怒的二人,感到自己有些小看古人了,尤其有些小看这个军师了,这位一看就是狠角色,不过正好,正所谓慈不掌兵,仁慈才是真正的兵家大忌,以后,这位狠角色是有大放异彩的时候的。

    “正是因为如此,如果抚台此时上奏开海,必然会受到大量弹劾,危害到抚台的地位和陛下对抚台的信任,所以抚台的当务之急绝对不是开海,而是整顿兵务,想方设法打几个胜仗,让陛下高兴,只有陛下信任抚台,抚台才能站稳脚跟,从而慢慢布局,积小胜为大胜,最忌讳的,就是急!抚台,东南平倭,断断不可急!”郑光很严肃的告诫朱纨。

    因为郑光已经看出了朱纨的弱点,那就是办事雷厉风行,说做就做,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不可多得的优点,可是事情不一样,优点也能成为缺点,放在这种事情上,就可以叫做鲁莽,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落泪,弄得大户和小民都抛弃了他,他的死也就是必然了。

    朱纨听得郑光如此说,稍微想了想,也发觉这样做实在是操之过急了,但是还是说道:“老夫也知道这样做操之过急,但是一旦想起东南百姓深受其苦,老夫就无法忍受自己无所作为,老夫深受皇恩,怎能无所作为呢?”

    郑光劝慰道:“抚台并非是无所作为,整顿兵务,精练兵马,淘汰弱卒,操练火器,到时候,一支强大的新军是咱们做事情的底气,那些大户不怕咱们玩阴的,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玩阴的高手,他们就怕咱们明着来,因为他们见不得光,咱们在明面上做事,用不了多久,妖魔鬼怪就全部现身了,抚台也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敌人到底是哪些人。

    现在在下还需要省出时间和精力备考会试,这是亡父亡母和家人的期许,在下必须要考取进士,所以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为抚台谋划措施,抚台切不可操之过急,等到在下回到东南,可全心全意为抚台出谋划策之时,抚台再行雷霆出手,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所以,必要的忍让,是为了未来的大胜!抚台!请务必忍让!小不忍则乱大谋!”

    郑光也握住了朱纨的手,朱纨闭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气,睁开眼,咬咬牙,说道:“也罢!小不忍则乱大谋,古人诚不我欺,东南倭患非一日可平息,老夫也不是一日就会死,也罢,也罢,就和他们斗斗法,先打他几个胜仗,狠狠的挫敌锋锐再说!”

    郑光和孙挺对视一眼,相视一笑:“抚台英明!”

    朱纨的面色缓和下来,笑道:“若要打仗,辅良是一把好手,老夫在西南四川为官时,多亏辅良出谋划策,老夫才得以平定土司叛乱,得以升官,辅良是川人,自幼喜读兵书而不喜四书五经,所以没有功名,但是辅良的用兵之术,平之,可不在你之下。”

    郑光看着孙挺,笑道:“在下不过初出茅庐之新手,侥幸取得胜利,哪里是孙先生的对手。”

    孙挺摇摇头道:“以火器立于不败之地,以自身性命和知府性命作为赌注,谋定而后动,胆大心细,更难能可贵的,是武艺非凡,这是古之兵法大家所共有之能,平之若专习兵法,假以时日,定能成为一代兵法大家,国之长城。”

    郑光连忙摆手:“孙先生谬赞了,在下年未及冠,怎能配得上如此赞誉,孙先生才是兵法大家,为大明平定土司作乱,功不可没。”

    孙挺非常欣赏郑光,还要再说,被朱纨笑着阻止了:“好了好了,别再互相恭维了,今后我等结为一体,自有你们互相恭维的时候,现在就别急着做这些事情了,辅良,你快去准备一下,老夫决定在三月之内打一仗,先稳住局面再说。

    平之,你虽然是个举人,不是官身,但是老夫也想将你临时纳入苏松巡抚府衙内做事,你可愿意为老夫练出一支精兵来?你上奏给陛下的奏折里,满满的都是精兵之法,老夫虽然统兵作战过,但是统帅的是边地善战之兵,东南卫所羸弱之兵,老夫实在是无法依仗,看你所说,对练兵之法颇有研究,如何?可愿为老夫练兵?”

八十八 练兵() 
练兵?开玩笑!崖山之后的大宋是什么情况,但凡有点历史知识的人差不多都知道,就是在那种情况下郑光依靠着几百残兵,从南到北再到西南,一度组织了五万余人的主战兵团和十余万人的镇守军,收复东南大片国土以为根据地对蒙古作战,要是没点练兵的本领,如何在那种情况下对付蒙古人?

    不过历史大背景不同,情况也会不太一样,大宋时期,国破家亡,愿意跟随郑光的都是不愿屈服在异族统治下的勇士,训练起来尽心尽力,战斗起来悍不畏死,极其勇猛,最关键的是大家都知道自己没有退路,不是打败侵略者建立新的国家,就是死无葬身之地。

    而现如今的大明不同,东南兵主力还是卫所兵,失去了前进的信心和目标的卫所兵,一心一意只想着过日子而没有任何战斗想法的卫所兵,世世代代都是没有前途没有出路的军户,早就将他们作为人的梦想磨得一干二净,失去梦想的人是没有前进力量的人,也是不可救药的人。

    卫所制度下的卫所兵是无法依靠的,正如现在的苏州兵,郑光可以带领他们打败倭寇,却绝对不会选择他们作为主力出城野战,一时的勇气可以用来保护身后的家人,但是出城野战,需要的是功名利禄之心和向上冲的野望所聚合而成的勇气,卫所兵,没有。

    “抚台,苏松巡抚治下,大约可以调动多少兵马?”郑光询问道。

    朱纨心算了一下,说道:“大约三万人左右,是老夫可以调动的人数,怎么,不够多吗?”

    郑光摇了摇头,说道:“抚台,并非是在下不愿练那些卫所兵,实在是他们当中可造就之人还不到十分之一,大多数人都是兵油子,论打仗十个也打不过一个倭寇,论逃跑是个倭寇也比不上他们一个,无论如何鼓动,哪怕是主将带头冲锋,他们都能畏缩不前,甚至是掉头就跑,全然不顾主将安危,这样的兵,在下练不出来。”

    朱纨犹豫道:“三万人里连三千人都挑不出来吗?老夫知道卫所兵糜烂,但是,也不至于到了这样的程度吧?”

    郑光无奈道:“抚台,铁杵可磨成针,能杀人,但是木棒只能磨成牙签,一折就断,材质不同,结果也将不同,那些兵油子已经二三十岁,完全定了型,不堪造就,与其花费大精力大钱财在他们身上,还不如另起炉灶,重新编练一支新军,在下以为,最好的兵源是农家朴实子弟,或矿场务工子弟,决不能从城市市井之徒里选择兵源。”

    朱纨好奇道:“你这说法挺新鲜,给老夫说道说道,为何要选农家子弟?”

    郑光无奈的笑道:“说起来,这也是为将之心术了,大明之兵源,最差者,乃是卫所兵,一代接着一带都是兵,从出生就知道自己今后要做什么,整日里靠着祖传的职位混日子,毫无进取之心,唯一认真学习的就是祖上传下来的保命之术,个个都是保命专家,遇战则逃,只能欺负欺负老百姓,要是遇上敌人,跑得最快的就是这群人,这也是为什么东南之战屡战屡败的原因,不是大明之兵不能打,而是这些兵根本就不去打!

    这样的人如何训练的出来呢?满脑子混吃等死的想法,毫无荣辱之感,是为最低劣之兵源;最优秀的兵源是朴实的农家子弟,其实说白了,就是见识少,读书少,容易糊弄,宛如一张白纸,随我们怎么写怎么画,同时他们最容易遭到倭寇的侵袭,和倭寇的仇恨最深,稍微一鼓动就嗷嗷叫,不要命的往前冲,这些兵装备上优良的兵器,绝对能把倭寇打的溃不成军!”

    孙挺笑了出来:“平之是个实诚人,说话直白,没有拐弯抹角的美化自己。”

    郑光无所谓的笑笑:“实际情况就是如此,抚台既然要从那些失地农户入手,从倭寇的根源上着手,那么就应该从倭患最严重的地区招募新兵,招募那些家破人亡的农家子弟,和倭寇有血海深仇的子弟,这些地方苏松多的是,咱们不用,久而久之,就被倭寇给同化了,成了他们的兵源,殊为不智也!”

    朱纨深有同感的点点头,然后说道:“平之所言的确有道理,但是,平之啊,老夫来之前,已经和陛下说起过这方面的问题,因为你的奏折上也说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