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凡尔赛条约》已经不复存在,德国无需履行赔款义务。”希特勒说,“美国人向英法逼债的目的,应该只是想在美元贬值的情况下,打击市场对英镑、法郎的信心……美元贬值只是为了扩大出口和推高通胀,以便挽救美国的经济。”

    希特勒现在已经接受了许多“货币战争”的观点,因此一眼就看穿了罗斯福的意图。

    希特勒顿了下,又说:“但是我们能做什么?除了在国际上让马克贬值和继续推动易货贸易之外,我们似乎什么都干不了……如果不是为了巴勒斯坦犹太国的问题,我都不会去伦敦。”

    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的事情,现在终于有了一些眉目。这大概也是《东方洛迦诺公约》签署的一个附带效应——德国和波兰的关系,也因为这个条约而得以进一步改善。

    虽然毕苏斯基还是迟迟不肯在“旦泽问题”和“波兰走廊”问题上让步,还对德国和波罗的共和国合并表示了担忧。但是波兰和德国在“犹太人问题”上却是难得一致的。

    顺便一提,现在波罗的共和国和德国合并的事情遇到了一些阻扰,英国人拿出了当年和波罗的共和国签署的条约,以反对它和德国合并。而波兰和苏联也同样表示了反对。

    因此德国和波罗的共和国合并的事情,只能暂时推迟到1933年11月希特勒和斯大林在挪威奥斯陆会面后再做考虑。他们是去挪威奥斯陆拿炸药H平奖的。1933年度的H平奖的最后评比结果还没有出来,但是赫斯曼知道,这个奖项已经确定要颁发给希特勒和斯大林了。

    两人或许会在领取炸药H平奖后,讨论一下是如何瓜分波兰。不过在瓜分真正实现之前,德国和波兰还是可以在他们拥有共同利益的地方进行合作——这就是欧洲政治的现实,可以一边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合作,同时却在准备将对方彻底从地图上抹去——而巴勒斯坦犹太国,则是两国所追求的共同目标之一。

    在德国和波兰的共同游说下,在巴勒斯坦犹太国问题上来回动摇的英国人,或许可能再次转向支持建立巴勒斯坦犹太国,同意以犹太城市特拉维夫为中心,建立一个不拥有完全主权,受到英国控制的犹太国家。这个“犹太国”的意义不仅是接收欧洲犹太移民,而且还能让欧洲犹太人在被所在国排斥的情况下,拥有犹太国籍,以侨民身份在欧洲生活——赫斯曼实际上并不想把犹太人统统从欧洲赶走,在未来的世界大战中,将几百万可以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力赶走是很不理智的。但是赫斯曼也不想要一个“犹太欧洲”或是“绿色欧洲”。将犹太人基督教化或是侨民化,才是他的真正目的。

    “总理先生,除了建立以犹太国,您在伦敦还有另外两件事情。”赫斯曼说着,就从自己带来的一个黑皮封面的文件夹里面取出了两份文件摆在了希特勒的办公桌上。

    希特勒取过文件扫了两眼。其中一份是《关于国际公共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另一份则是《英国的国家社会主义运动分析》。

    “建设国际公共工程以拉动需求是法国政府将在伦敦经济会议上提出的。”

    赫斯曼分析说:“这对我们是有利的,我们可以趁机扩张欧洲基础投资银行的影响力……可以由这家银行为国际公共工程提供贷款。我估计,法国人所指的‘国际公共工程’应该会在东欧和巴尔干半岛进行建设,也可能会在北非、中东进行投资。我们都可以予以支持,甚至可以提出我们自己的计划。”

    “国际公共工程”是法国人历史上就提出过的,他们希望用这个办法来刺激需求。而在原本的历史上,因为没有欧洲基础投资银行这么一个工具,使得法国人的计划无疾而终。

    而现在,赫斯曼希望德国政府可以对这个计划进行全面支持。不仅是为了扩大欧洲基础投资银行的影响力,而且还为了未来的战争。

    “我们可以提出什么样的计划?”希特勒问。

    “首先是欧洲公路网计划,”赫斯曼说,“现在汽车已经开始普及,可以让汽车高速行驶的公路对未来的经济肯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还可以让德国的坦克在敌人的土地上跑得更快一点!”希特勒看了眼赫斯曼,“是这样吗?”

    赫斯曼点点头,“还有加油站,有了高速公路就会有汽车,有了汽车就会需要加油站和储油库……如果运用欧洲基础投资银行的资金去修建这样的收费高速公路,那么我们就有机会获得全部的图纸和技术资料。”

    高速公路现在还是个新鲜事情——在希特勒的新政中有这样的东西,目前德国正在开工建设高速路,但是别的国家还没有。而赫斯曼现在希望修建一个能够将欧洲(不包括苏联)各国首都连接在一起的高速公路网,并且由落干个高速公路管理局来运营。

    “另外,还应该有一条连接欧洲和近东、中东的国际铁路计划。可以用铁路将土耳其、叙利亚、以色列、伊拉克、伊朗等国的首都和欧洲连接在一起。”

    “我们用得着这些铁路?”希特勒问。

    “会有用上的时候。”赫斯曼非常肯定地回答。地中海和中东是他所计划的用兵重点。在未来的世界大战中,德国只要控制了中东和地中海,不仅石油问题完全解决。而且还能向北威胁苏联的石油重镇巴库,向东联络德国的盟友日本!

    “将来可能用得着,现在就应该试试看。”希特勒点点头,“那么英国的国社运动想必在将来也是可以利用的?”

    “是的,”赫斯曼对着亲英的希特勒微微一笑,“我们和英国的共同利益,只能建立在国家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如果英国的当权者考虑的仅仅是英国,而非国际金融权贵的利益。那么一个由德意志领导的欧洲联盟和大英帝国是可以共存的。

    我认为,伦敦经济会议会是一个向英国人推销国家社会主义的机会。英国应该致力于将他们的殖民帝国打造成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这应该是英国国家社会主义者首先要追求的目标。而不是陷入欧洲大陆的纷争。”

    “对!”希特勒重重点头,“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我们和英国人差不多是一个种族,我们应该携手去领导世界,而不是自相残杀!”(未完待续。)

第202章 历史性的会面() 
“保罗。阿德里。莫里斯。狄拉克、埃尔温。薛定谔、托马斯。亨特。摩尔根……这个摩尔根是干什么的?我好像在什么地方听到过他。”

    1933年12月10日,苏联伟大领袖斯大林在从苏联驻挪威大使馆前往奥斯陆市政厅领取诺贝尔H平奖的途中,手里拿着一张名单,上面写着今年和他一起“中奖”的科学家和文学家的名字。也不知道是谁给他的,斯大林没有注意,只是在轿车里面拿着看了一眼,结果就发现不对了。

    “托马斯。亨特。摩尔根是个反动分子!”

    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此时正坐在斯大林身边,听到斯大林问起摩尔根,连忙解释道:“他就是那个资本主义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派的摩尔根……外交人民委员部已经向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评委会提出了严正抗议。”

    “哦,那这个摩尔根为什么会得奖?”斯大林感兴趣地问。

    “因为他提出了反动的《基因论》。”李维诺夫说,“他认为生物的遗传性是通过一种名叫基因的物质所决定的,而进化则来源于基因突变……这种观点违反了马克思主义,否定了劳动创造人类的科学论断,所以是反动的。”

    违反了马克思主义,这可不是小罪过!在苏联国内,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派早就被定了性,再翻不了身了。而斯大林正是给这个反动学派最后定性的人!所以他记得托马斯。亨特。摩尔根的全名。

    “我想起来了!”斯大林将手里的纸张折了起来,交给了李维诺夫,“国家社会主义者很喜欢这个摩尔根……摩尔根的观点就是为他们服务的。”

    虽然赫斯曼不大赞成宣扬种族主义,但是种族主义、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在德国差不多是一脉相承的——许多自负的日耳曼人都认为自己的种族比别人优秀,而“优良基因”理论正好迎合了他们。

    “这会是一个阴谋吗?德国人在瑞典很有影响力,”斯大林有些不快地问,“他们让国家社会主义的生物学家和我一起得到诺贝尔奖,这等于证明了国家社会主义比马克思主义正确。”

    现在国家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真理之争”已经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国社国际和德国的推动下,欧洲和美洲的许多国家都出现了国社系的政党。而且由于国社思想并不反对私有制和贵族,因此还得到了许多国家高层的认可。

    在5月份的伦敦经济会议召开期间,希特勒还和英国****爱德华交上了朋友——两人对于国家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观点非常接近,而且爱德华王子也同意欧洲团结对抗美国的观点。

    除了交上爱德华王子这个朋友,德国还进一步获得了犹太复国主义的友谊,虽然英国人再度否决了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的提议,但是同意给予更多的移民配额,让犹太人在巴勒斯坦的规定区域内定居。同时修建“法波德公路“的建议也得到了法国和波兰的赞成。至于修建中东铁路的提议,则被小心看守着中东殖民地的英国所否决了。

    现在法国人将会修建一条巴黎通往德国莱茵区的高速公路,波兰则修建一条连接基辅—华沙—德国本部边境的高等级公路(并不是高速公路),同时法波两国的高速(高等级)公路还会和德国正在修建的高速公路连接。

    通过这个在后世看来非常原始的公路网,法国理论上就能在苏联入侵波兰的时候,通过公路长途调集军队去增援波兰了——这条公路实际上是在波兰人的极力要求下开工的。因为“右岸乌克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