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概率事件。

    而军衔晋升的背后,当然还有相应的权力和利益!

    现在根据条约,未来德国陆军的规模被限制在了区区10万人!这么点人能编几个师?那才几个人能当师长、团长?而且连总参谋部也要散伙,这又得减少多少总参精英的位子?大家伙的前途,想想都不乐观啊!

    赫斯曼和施莱彻尔走进了办公室,里面是兴登堡和塞克特两人。塞克特是从巴黎回来的,带来了《凡尔赛条约》的副本。兴登堡已经逐字逐句看过一遍《条约》副本了,现在自然正愁眉苦脸呢。

    这里面还有审判战犯的条款!这是要人命啊!而且还要审判皇帝,这可真是欺人太甚了。想当年德国人也没提出要审判两个拿破仑皇帝啊!

    “库尔特,路德维希,你们一起来了。”兴登堡元帅坐在办公桌后面冲两位晚辈招手。“条约副本你们应该都看过了吧?”

    塞克特带来的副本他们当然没有看过,但是赫斯曼有特务啊,史塔西现在接管了原来军事情报局的许多特务,在巴黎建立了情报站。

    《凡尔赛条约》的抄件,今天早上已经送到赫斯曼的手中,施莱彻尔稍后也从赫斯曼那里拿到了抄件——虽然赫斯曼一心想把史塔西打造成自己的独立王国,可是施莱彻尔却以容克集团的接班人自居,认为赫斯曼是他的小弟。所以要求赫斯曼得到什么重要的情报,要立即向他报告。

    对于这个要求,赫斯曼并没有拒绝,而是欣然照办了。因为他很清楚施莱彻尔在魏玛共和国时代的能量,而且他也知道此人对自己没有什么恶意。

    赫斯曼比施莱彻尔小十岁,在讲究资历的军队里面,两人不应该是竞争关系,而是交接班的关系。赫斯曼完全可以接施莱彻尔的班,施莱彻尔如果能当上总参谋长,多半也会把赫斯曼当成接班人的候选之一。

    让两人的关系可以和谐的原因还不止于此。在和施莱彻尔接触到这些日子里面,赫斯曼发现这个人算是比较传统的贵族军官,虽然知道情报工作的重要性。但是他对领导和控制特务组织的兴趣不高,也没有把特务看成多么强大的力量。

    “已经看过了。”赫斯曼首先回答兴登堡的问题。

    “觉得怎么样?”兴登堡问。

    “总得来说很糟糕,”赫斯曼说,“但是也有积极的一面!”

    “积极的一面?”冯。塞克特用打量神经病的眼神看着赫斯曼,“我可没有看出来!”

    “首先,条约没有涉及波罗的联合公国。”赫斯曼说,“这意味着我们有很大的机会可以保住那里,拥有一个不受条约控制的傀儡国。”

    “其次,这次和会其实大大改善了德国的外部安全环境。”赫斯曼斟酌着说,“我们德国虽然受到了削弱,但毕竟还保全了大部分的领土和人口。奥匈帝国却已经不复存在,而且奥地利还明显倾向和我们组成统一国家。另外,俄罗斯不仅被排除在和会之外,而且因为大波兰的出现,他们同我们不再是邻国了。据我所知,苏俄为了集中兵力对付白俄,正准备将半个乌克兰和半个白俄罗斯割让给波兰……”

    “有这事儿?”冯。塞克特嘲讽地一笑,“波兰人敢要吗?”

    “他们当然敢,波兰人的胆子一向很大!”赫斯曼笑道,“这就决定了我们未来和苏俄会有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

    “其次,它教育了6600万德国人民,”赫斯曼接着说,“让他们看清了谁才是德国真正的敌人!也让人民知道了谁是出卖国家的罪人!这样,我们在下一场战争中,就会有明确的目标,而且团结一致。”

    “德国真正的敌人?”冯。塞克特问,“你认为是谁?”

    “英国、美国和法国!”赫斯曼说,“这三个国家一心要毁灭我们,这次之所以没有把德国变成另一个奥匈,就是因为出现了苏俄和红色匈牙利。”

    “苏俄不是敌人吗?”

    赫斯曼看着冯。塞克特,认真地说:“将军,我认为我们只能在一个方向上作战!”

    “那为什么不首先对付苏俄?”

    “因为德国不能去当英国、法国和美国的狗!”赫斯曼说。“不仅是因为尊严,还因为德国太过强大,无论是工业还是人口,我们都是一个欧洲大国和强国。称霸世界的英法美是不会允许我们在东方得到足够让我们更加壮大的战利品。比如波兰和乌克兰……所以,我们应该先打败英国、法国和美国,至少要先打败英法。”

    “怎么打败他们?”塞克特似乎有些动容,赫斯曼的分析挺有道理。

    “通过和苏俄的合作获取力量,然后抓住未来的军事变革。”

    “未来的军事变革?”

    “会由内燃机技术的显著进步带来!”赫斯曼说,“内燃机的功率在过去50年增加了至少几十倍,在过去的几年内增加了几倍。如果它能在未来20年内再增加5倍以上,就将引发一场军事革命!”

    “坦克?飞机?”冯。塞克特摇了摇头,“可是条约束缚了我们的手脚!”

    “那我们就想办法突破这种束缚!”赫斯曼回答。“这是企图扼杀我们的条约,所以要考虑的不是遵守,而是如何突破!”

    “从什么地方突破?”

    “波罗的、苏俄和匈牙利!”

    冯。塞克特扭头看着兴登堡,突然呵呵笑了起来:“元帅,您说的不错,路德维希的确是个人才……我过去怎么就没有看出来呢?”

    兴登堡把头朝后一仰,叹了口气:“他和库尔特都是那种未来可以当总参谋长和第一军需总监的人。可惜……未来不一定有总参谋部了!”

    “元帅阁下,我认为必须要保住总参谋部和至少30万人规模的陆军常备军。在未来,我们需要让军队保持尽可能大的力量。”

    赫斯曼知道后来的历史,总参谋部变成了部队局,陆军只剩下了10万人。这对容克控制的军队而言是极大的削弱,使他们无力在未来对抗纳粹党那样的极端政党。

    现在赫斯曼已经非常明显地感到德国出现纳粹党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11月革命和《凡尔赛条约》加在一起,必将会催生出纳粹!这是几千万德国人的意志所决定的,谁都无法阻挡,只能去顺应这个潮流。而且未来的德国也的确需要纳粹这样的极端势力和军方合作——因为只有纳粹加容克才有力量恢复德国的国家社会主义。

    但是容克控制的军队不能太弱,军方太弱,那容克就不是和纳粹共治德国。德**队将会成为纳粹统治的工具最后成为牺牲品!

    “可是我们要怎么突破这个该死的条约?”

    “匈牙利!”赫斯曼说,“一个布尔什维克统治的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只要它存在一天,我们就有理由保持一支较大的武力。而且法国作为欧洲大陆的霸主,是有义务镇压匈牙利革命,以避免革命扩散到整个中欧和巴尔干半岛的……我们可以让法国人在匈牙利的使命变得艰难。”

    ——

    求收藏,求推荐

第109章 纳粹党来了() 
从柯尼希广场的总参谋部出来,赫斯曼就驱车回到了军事情报处的新总部,一幢位于夏洛腾堡区的别墅。经济合作公司的总部和赫斯曼、克洛伊两人的新家也搬到了豪宅林立的夏洛腾堡区,各自占据了一栋拥有大花园和喷泉的大房子——因为革命的原因,这些原本属于王朝显贵的豪宅,现在很多都被低价出售了,因为他们的主人急于逃离德国这个是非地。

    所以赫斯曼就用比较低的价钱购置了三栋互相之间距离很近的大房子。这样既方便他上下班,也容易保密。军事情报处和经济促进公司有太多的秘密,实在不适合在人流量太大的地方办公。

    在赫斯曼的领导下,军事情报处已经变成了一个非常神秘的机关,和史塔西有几分类似了。不过军情处的规模并不大——如果不算史塔西的话。

    军情处下面设了几个组,分别是军事组、政治组、经济组、科学组、德国组、波罗的组、后勤组和人事组,再加上赫斯曼的处长办公室和凯塞林的副处长办公室(军事情报处的正副处长就是史塔西的正副局长,两人轮流在柏林和米乌塔坐镇),就构成了一个类似于大公司总部的军情处。

    之所以将军情处称为“公司总部”,是因为军事组、政治组、科学组、德国组、经济组和波罗的组这五个业务组只有分析和领导功能,并不直接从事谍报和秘密警察活动,也不直接参与经营活动。

    而在这五个业务组之下直接从事谍报和经营活动的,则是史塔西机关和经济促进公司。它们就好比总公司下面的两家分公司,分别从事着不同的主营业务。

    经济促进公司的主营是俄德贸易(现在又多了个匈德贸易)和库尔兰经济开发。史塔西的主营当然是秘密警察和对外谍报工作了。而经济促进公司和史塔西之间也不是毫无关联,它们在很多方面需要互相配合。军事情报处这个“总公司”的作用之一,就是指导经济促进公司和史塔西机关在所有必要的方面展开秘密合作。

    而经济合作公司和史塔西机关获取的重要情报,则会分门别类地送到军事情报处的五个相关的业务组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变成一份份报告送到赫斯曼的案头。

    就在赫斯曼从俄国返回柏林的第三天,政治组组长罗森堡提交的一份报告顿时吸引住了他的眼球。

    “德国工人党?”赫斯曼看着罗森堡。“阿尔弗雷德,为什么要为这么个只有几十个党员的小党单独出一份报告?”

    军情处的政治组是个非常特殊的部门,负责的是和军事情报看似没有一点关系的政治问题,而且不是外国政治问题,而是德国政治问题!另外,抓捕和监视布尔什维克的活动并不归政治组,而是由德国组负责。政治组只管合法的政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