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37全球速递-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贝斯特是个了不起的工程师,拥有超过27项专利,他设计的底盘一直到下个世纪仍然被很多卡特彼勒公司产品所采用的。但是现在,他遇到了霍尔特拖拉机公司出身的副总裁——鲁尼…纽米勒的挑战。

    纽米勒是个从基层速记员和制图员岗位成长起来的团队管理的高手,1925年两家公司合并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通用零件部门的经理。1938年,他就爬到了公司副总裁的位置,成为了整个公司日常运营的实际管理者。

    约翰知道,历史上,明年这个时候纽米勒将成为卡特彼勒公司的总裁,并于1954年正式登上公司董事长的宝座。在他的任期内,卡特彼勒公司的产品线从3种拓宽到了11种,开设了13个新工厂(6家位于海外),初步完成了自己的全球化布局。

    要是几年前,约翰把手里的这100来万美元资金全砸到卡特彼勒这个光年销售额就达几千万的大盘子里,估计连声响都听不见。但是现在,卡特彼勒正处于内忧外困之中,来自军方的订单将是他们唯一的救命稻草。如果约翰能用好自己的军方身份的话,未必不能从这场内部权力纷争中分到一杯羹。

第六十三章 雪中送炭?乘火打劫?() 
约翰把他想入股卡特彼勒公司的打算告诉了小科尼利厄斯,让他安排公司智库团队对该公司目前的状况进行一次详细调查。

    毕竟,他对这家公司的了解大部分都来自于前世的那个卡特彼勒发烧友邻居,谁知道其中有没有谬误。要进一步拟定具体的投资方案,还得先做一番实地调查才行。

    巧的很,智库团队里有一个叫齐格勒的营销专家,曾经为一个卡特彼勒公司的代理商工作过,帮助他们把农业拖拉机销售到阿根廷、智利等拉美国家去。

    很快,齐格勒就通过他在卡特彼勒的老朋友,打听出不少公司内幕。原来,卡特彼勒公司的这场权利危机,背后还有西海岸制造业大亨霍尔特家族的影子。

    对于霍尔特家族,约翰还是有些了解的。这个家族的创始人本杰明…霍尔特在美国的富豪圈子里被尊称为“本大叔”。除了经营实业,他本人还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发明家,拥有45项发明专利,其中就包括了世界上第一台履带式拖拉机。

    “本大叔”一生创办过很多企业,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斯托克顿市的霍尔特拖拉机公司只是他名下诸多产业中的一个。一直约翰穿越之前,霍尔特家族都在美国工商界拥有不俗的影响力。马刺队的那个老板皮特…霍尔特就是“本大叔”的曾孙。

    1925年,“本大叔”在并购了伊利诺伊州的贝斯特拖拉机公司后,曾力排众议将合并后的新公司交到了他看好的年轻发明家贝斯特手上。这一点,曾引起了他几个儿子的强烈不满。

    “本大叔”去世后,霍尔特家族一直想夺回对卡特彼勒公司的控制权。但是近年来,卡特彼勒公司的发展一直很不错,贝斯特在公司的地位十分稳固,霍尔特家族一直也没找到合适的机会。

    所以,当这次卡特彼勒公司因美国政府对苏联的贸易禁令而陷入困境,贝斯特力主的几桩并购生意相继宣告流产的时候,霍尔特家族就开始发力了。他们想通过推公司副总裁纽米勒上位,重新控制该公司。

    齐格勒告诉约翰,卡特彼勒公司上市后,经过了多轮融资扩股,霍尔特家族所持有的股份已经滑落到了仅有23%的地步。虽然还是公司里的第一大股东,但是想要帮纽米勒掀翻贝斯特,还需要有拿得出手的东西来打动众多其他董事和股东才行。

    这对于约翰来说,真是个利好消息。因为现在,他手里正好握有一份,对霍尔特家族和纽米勒都具有足够吸引力的“大商机”。

    不久前,约翰曾经听说过,军械处正在筹划一场招标会,征集一款适用多种燃料,无须进行现场调整,并能经得起各种恶劣战斗条件的柴油坦克发动机。

    历史上,卡特彼勒的工程师们把星形汽油飞机发动机改装成了柴油坦克发动机,一举拿下的这笔订单。后来,这款发动机被大量安装在了谢尔曼坦克的改进型M4A2以及M10坦克歼击车中。无论是在炙热的北非沙漠、还是在严寒的苏联冰原,亦或是潮湿太平洋岛屿,这款发动机都有不俗的表现。

    如今,休斯飞机公司正好拥有自己的星形汽油飞机发动机专利,为什么不打着合作的旗号,利用这次招标作为敲门砖,敲开卡特彼勒董事会的大门呢。

    只要约翰与霍尔特家族联手,帮助卡特彼勒公司拿下军方的柴油发动机订单。姑且不说能给公司带来多大的利润,光是扭转公司目前的颓势,重新提振市场对公司的信心这一点,就足以帮助纽米勒争取到绝大部分董事会成员的支持了。

    相信在重新执掌卡特彼勒公司的诱惑前面,霍尔特家族应该不会拒绝约翰在董事会占据一个席位的小小要求吧。

    至于进入董事会以后怎么发展,约翰更是胸有成竹。等到美国参战后,卡特彼勒公司自然也会因战备需要,被纳入到国家军工生产体系当中去。

    到时候,卡特彼勒公司的大多数产品都会停产,全力为盟国生产柴油发动机和D7型拖拉机。(因为这种履带式拖拉机往往配有推土铲,所以巴顿和大部分军方人士都习惯将其称为“推土机”)。历史上,D7型拖拉机在战争前线的用途可是非常广泛。

    陆军用它们修复布满弹坑的道路和修筑新的运输线,以保持后勤物资的供应畅通。它们被用来推平坦克陷坑,挖掘新战壕以阻止敌军反攻,必要时还能负起构筑碉堡和炮兵阵地的任务。巴顿曾经说过,如果在进攻中被迫要在坦克和推土机之间作出选择的话,他一定会选取推土机。

    不只是陆军,空军也装备了大量的D7型拖拉机,用来快速修复遭到轰炸的飞机跑道和修建新的前进机场。就连海军也对D7青睐有加,在太平洋战争的夺岛作战中,海军陆战队经常利用手中的推土机来对付躲在坚固防御工事里的日军,把他们彻底封死在火力点里。哈尔西海军上将甚至将推土机与潜艇、雷达、飞机并列称为太平洋战争的四大武器。

    当军方成为卡特彼勒公司唯一客户的时候,约翰在陆军后勤系统中的作用自然就会被无限放大。到了那个时候,他想要了扩大自己在卡特彼勒公司内部的影响力并不是太难的事。他总能有办法把卡特彼勒绑上联邦快递的战车的。

    赶在军械处招标会之前,约翰拿着智库团队制定的入股方案,到“为自由而战”委员会找休斯去了。要与霍尔特家族做交易,休斯是再适合不过的中间人了。

    休斯的老爹当年就是做石油钻探设备生意起家的,与“本大叔”交情莫逆。他们家的休斯工具公司和霍尔特家的不少企业都有合作。休斯本人在洛杉矶搞电影的那些年,也与霍尔特家族有过默契的配合。

    在休斯的电影《Man…Power》(1927年派拉蒙的默片,这里借用一下)里,就曾有过一辆霍尔特10吨拖拉机英勇地封堵水坝裂口,拯救附近居民的桥段。电影上映时,霍尔特家还通过卡特彼勒公司免费赞助了休斯一批60型履带式拖拉机,到全国各地电影院门口去做宣传。

    听约翰说明了来意后,休斯盯着他看了很久:“约翰,我知道你是个有能力,有想法的人,但没想到你的野心比我想象的还要大。你是要成为下一个科尼利尔斯吗?”

    “时代不同了,要想走的快就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就得大家一起走,不是吗?”约翰这是在暗示休斯,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休斯飞机公司也好,卡特彼勒公司也好,都将从联邦快递物流事业的腾飞中获利。

    “是啊,一起走才能走得远。”休斯点了点头,答应了约翰的请求:“我会跟比尔(比尔·霍尔特,霍尔特家族目前的当家人)谈谈的,我想他会对这次合作感兴趣的。”

第六十四章 雷利的邀请函() 
霍尔特家族对约翰通过休斯递过来的合作意向反映很迅速。当8月中旬,卡特彼勒公司和休斯飞机公司联合宣布,将共同参与陆军军械处柴油坦克发动机竞标的时候,约翰已经如愿获得了一个卡特彼勒公司董事会的席位。

    当然了,霍尔特家族在这笔交易中并没有任何损失。约翰手中的大部分股份都来自一个倒霉的轮胎经销商。这个家伙接连有两批货物在大西洋上被德国U型潜艇送进了海底,又急需大笔现金支付巴西橡胶园的货款。霍尔特家族不过是暗中帮约翰牵了个线而已。

    事实上,约翰这笔小小的投资根本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就连贝斯特本人也因为忙于平息董事和众股东对公司现状的不满情绪,对约翰的进场保持了默许的态度。

    毕竟,贝斯特并不知道约翰已经与霍尔特家族达成了私下交易。在他看来,光是约翰手里的那点股份,并不足以影响到公司大局。卡特彼勒公司如果能够借助这次与休斯飞机公司的合作,拿下军方柴油坦克发动机订单,对稳定公司局面也是有好处的。

    把联邦快递公司从华尔街圈来的最后100多万美元扔进了卡特彼勒公司后,约翰总算是可以消停一阵。屈指算来,他参军也快一年了。虽然陆军参谋部的工作并不轻松,但似乎他的生意也没少做。如果光从“工作业绩”上看的话,好像陆军参谋部这边才是他的副业一样。

    为此,史汀生已经委婉的提出了告诫。再怎么说他也是现役军人,生意上的事不能太高调了。虽然军队里像约翰这么干的人不止他一个。大老板变将军,将军成大老板的事情从来都不新鲜。但至少在明面上,商人和职业军官这两种身份约翰只能保留一个。

    枪打出头鸟的道理,约翰也不是不知道。所以他还是老老实实地待在作战计划处的办公室,当他的幕后老板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