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37全球速递-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约翰原本纯粹就是陪妻子来走个过场的。阿黛尔一进剧院,就抛下他们投入到了繁忙的工作中。约翰则带着小艾拉逛起了剧院,给她讲范德比尔特家与这座剧院的故事。可是没想到,他刚给小艾拉介绍完就巨型拱门上的雕刻,就变成了全场的焦点人物。

    原来,今晚来参加平安夜活动的大部分英国孩子都是约翰当初一路从英国“护送”过来的。不少孩子都还记得约翰这个陪伴他们度过了那段海上旅程的美国“军官叔叔”。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在他们的美国养父母的陪同下,上前向约翰表示感谢,弄得他应接不暇。

    最后,约翰只好拿照顾睡着的小艾瑞克为幌子,躲到了后台的贵宾休息室里。说实话,约翰还从来没有当众收到过这么多人的感谢。在受宠若惊的同时,他心里还有一丝心惭愧。

    其实在船上那会儿,他心里还挺厌烦这帮初次离家又哭又闹的“熊孩子们”的。现在回想起来,那时他除了每天履行一些必要的职责外,大部分时间都窝在房间里和小约瑟夫讨论心理战报告的事,压根就没对这些孩子的事太上心。

    没想过,他当时做的那点微不足道的小事,居然会让那么多孩子铭记在心。约翰甚至有些羞愧,觉得自己有些对不住这些孩子。当时他要是能多关心关心这些离开父母,独自前往异国他乡的孩子就好了。

    “亲爱的,你果然在这啊。”阿黛尔推开门,兴冲冲地走进了贵宾休息室。她先是看了看睡着的儿子,然后又抱住约翰亲了一口。“亲爱的,你真伟大。帮助了那么多的孩子,你怎么从来都没跟我说过啊。”

    约翰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好含糊地说道:“我只是履行正常的工作职责罢了。”

    在阿黛尔眼中,丈夫这都是谦虚的表现。她自豪地挽起了丈夫的胳膊,“走吧,亲爱的,莫吉爵士正在找你呢。”

    身为英国驻纽约总领馆的领事,莫吉爵士当然不会错过与约翰搞好关系的机会。他可是听外交部的同事说过,约翰与丘吉尔首相一家私交甚好。他今晚能亲自出席阿黛尔组织的这场活动,本身就有向约翰以及范德比尔特家族示好的意思在里面。

    在二楼的包厢里,约翰与莫吉爵士一直聊到了演出开始。起初,他们说的都是一些没有营养的废话。莫吉先是向约翰一家表示感激和钦佩之情,接着他们又从今晚的活动聊到了伦敦可怜的圣诞食物供给和德国人近期的轰炸。然后他们又对卓别林刚上映的电影《大独裁者》交换了看法,顺便八卦了一下近来关于元首和纳粹高层的政治笑话。

    当约翰听到演出前的最后一遍铃声响起,准备告辞回自己包厢的时候,莫吉爵士拦住了他,并递给他一个蓝色信封。

    “这是?”约翰有些糊涂了,封信上的收信人写的是阿黛尔,寄信人是戴高乐。看起来,应该是戴高乐对他帮阿黛尔转交的那封信的回信。

    可是,戴高乐这会儿人不是应该在布拉柴维尔(刚果首都)吗?而且就算美国不承认自由法国,但这又不影响他戴高乐往美国寄私人信件。他的回信怎么会通过英国外交官转交?

    “今天早上刚到的,说是戴高乐将军给阿黛尔夫人的私人邮件。”莫吉爵士的眼神有些躲闪:“不过我想给你是也一样。”

    废话,当然一样了。约翰很无语地接过信,这个领事脑袋里在想什么?难不成他以为阿黛尔和戴高乐还能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关系不成。

    回到自己的包厢,约翰和阿黛尔一起阅读了这封所谓的“戴高乐”的回信。

    写信的不是夏尔…戴高乐本人,这个家伙正在刚果捣鼓他的法兰西帝国防务委员会,哪里顾得上给阿黛尔回信。给阿黛尔来信的戴高乐的妻子伊冯娜。如今,她正带着智力有缺陷的小女儿住在伦敦的乡下。

    伊冯娜首先在信里回顾了她与阿黛尔在巴黎结下的友谊,又对阿黛尔对他丈夫领导的自由法国事业的支持表示了感谢。最后她才在信里提到,自己的长子菲利普将于近期陪同达让利厄神父前往加拿大和美国。希望能够通过阿黛尔与美国支持自由法国运动的法国裔团体取得联系。

    约翰看完信,撇了撇嘴。看来戴高乐没跟英国人打招呼,擅自搞出来的防务委员会日子不太好过啊。英国人应该对他那份“最终建立正常性质的法国政府和法国人民的代议机构”的宣言有些恼火,所以暂时会晾他一阵子。

    少了英国人的资金支持,戴高乐拿什么来鼓动非洲黑兄弟帮他们打仗。让达让利厄神父这位前大主教,以私人身份前往加拿大和美国筹款也是迫不得已的事。要知道,这会儿,美国和加拿大可都是与维希法国有正常外交关系的。

    约翰有些犹豫,让阿黛尔过多地牵扯到这种事里到底好不好。

第十章 戴高乐要化缘() 
在1940年创立之初,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无疑是所有“流亡政府”中处境最尴尬的一个,甚至还不如卢森堡大公国。人家好歹还是个“合法”的政权,而“自由法国”完全是一个无钱、无人、无国际社会认可的“三无”民间团体。

    丘吉尔政府虽然接纳了戴高乐,并在他组建“自由法国”的过程中给予了一定的帮助。但这种帮助更多的是出于对法国违反《英法互助条约》,单独与德国媾和的报复。说白了,戴高乐就是英国人用来恶心维希法国政府的道具,他们固然不会承认贝当政权,但也没有扶持戴高乐成立法国新政府的意思。

    目前在国际上,贝当领导的维希政权才是合法的法国政府。虽然《法德停战协定》极大地损害了法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但这一协定是经过法国国会批准的。换而言之,贝当的维希政权固然令大多数人反感,但它在法律程序上确实无懈可击,因此顺理成章地得到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外交承认。

    反之,流亡伦敦的戴高乐不但已经被免去了法国国防部副部长的职务,还被维希法国以叛国罪判处了死刑。他现在是既无合法身份、也无一兵一卒。“自由法国”在创立之初就是一个由少数不愿意向德国投降的法国人士组成的民间团体。再异想天开的人,也不会把他们看作是法国政府。

    但是,戴高乐并不因此灰心丧气。他这几个月来一直在努力通过两种途径为“自由法国”争取合法地位。

    首先是吸纳愿意继续对德作战的抵抗者,组织一支可以真正投入作战的武装力量。其次是寻求法属殖民地和委任统治地区的长官以及驻军的支持,试图瓦解维希法国的外围势力。

    迄今为止,戴高乐的前一项努力收效甚微。从敦刻尔克撤退到英国的十四万法国军队里,只有三千人选择加入戴高乐的团体,其他人宁可在解除武装后返回维希法国的控制区。而再被英国海军强行接管的法国舰队里,也只有九百余人愿意继续对德作战。

    至于后一项,一开始那些殖民地的总督和将军们态度还很积极。不过这帮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实力派,并不是真心想要追随戴高乐。他们只不过是想拿与“自由法国”合作来要挟贝当政府,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自治权而已。

    结果,戴高乐辛辛苦苦折腾了几个月,绝大部分的殖民地总督和将军们还是宣誓效忠了贝当政府。少数几个不愿意接受对德停战协议的也先后被撤了职。最后,只有喀麦隆和部分法属赤道非洲(不包括加蓬)等偏远地区暂时站到了“自由法国”这一边。

    之所以说是暂时,是因为戴高乐等人在法属赤道非洲获得了难得的一块“落脚地”后,就急冲冲地在布拉柴维尔成立了“法兰西帝国防务委员会”,并宣布其为“指挥法国继续战斗下去”的最高权利机构(顺便说一下,自由法国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自由法国民族委员会,不过要等到1941年9月才成立)。

    这本来也没什么,不过是拉大旗,扯虎皮罢了。但是,戴高乐在那则声明中,还公然宣称“真正的法国政府已不复存在了”,“在维希成立的妄自僭称为政府的机构是违反宪法的,是法国的敌人用来奴役法国人民的工具。”这就让丘吉尔政府有些难办了。

    别看表面上英国和维希法国现在谁都不理谁(断绝了外交关系),但相互之间还是了解并尊重对方的底线的。英国人光应付德国和意大利人就已经够吃力的了,绝对不想这时候再把维希法国招惹过来。

    要知道,驻扎在土伦港的维希法国舰队对英国人来说可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存在。万一维希政府向英国宣战,那支舰队很可能会一举切断英吉利海峡的运输通道。

    更何况,目前与维希法国断交的只是联合王国本身,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等英联邦国家依然和维希法国保持着正常的外交关系。让这些国家的代表继续留在维希法国境内,这对英国政府来说显然具有巨大军事价值的。

    然而,戴高乐在没有事先通知的情况下,就采取了这么“激烈”的手段试图为“自由法国”争取更多的承认和权力,这显然超出了丘吉尔政府的容忍范围。

    如今,维希法国的合法性受到了挑战,不可能不有所表示。除了对“自由法国”组织的打压外,少不了还要对在背后支持戴高乐的英国政府施压。为了不让贝当政府全面倒向德国,丘吉尔政府也只好暂时停止了对“自由法国”的资金和武器装备支持。

    没有了资金和武器装备,戴高乐拿什么忽悠非洲的黑叔叔帮他打仗。为了保住手中这块难得的落脚地,戴高乐也只好把主意打到了法国的海外侨民身上。这次,他让自己的长子菲利普陪同达让利厄神父前往加拿大和美国,说白了就是来化缘的。

    历史上,达让利厄神父的北美之行,把重点放到了加拿大的法语省和路易斯安娜等美国南部州上。毕竟这些地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