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呸!”
王良珣气得跳起来,“什么来路不明?在你们眼睛,我成了什么人了?要不是看在一家人的面子上,我才懒得管你们。给点好处不要,真是傻瓜!大傻瓜!”
王良珣气得骂了好几句,王良璟是打定了主意,就是不松口,最后气得王良珣没办法,只好一甩袖子,离开了酒楼。
……
“宁安,你说说,二哥到底是打得什么算盘,他哪来的粮食?”
王宁安微微冷笑,“还能从哪里来的,他在什么地方做事?”
“知州衙门!”王良璟吓了一跳,“莫非说……二哥他贪墨了朝廷的粮食?”
“多半是了。”王宁安道:“天上不会掉馅饼,哪来的便宜粮食?还不是侵吞贪墨朝廷的粮食,二伯根本就是来销赃的!”
好歹在酒楼不少日子,王良璟也想通了,正规的粮行都有朝廷不定期检查,买卖纳税,粮食必须从合法渠道进来,至于零散的商贩,又买不了多少粮食。
如果王良珣从朝廷弄到了粮食,走酒楼的路子,是最好的选择,量够大,而且还不容易引起注意,端得好算计!
“二哥怎么能这样?”王良璟豁然站起,怒道:“知州大人赏识他,抬举他,他怎么能贪赃枉法,这要是让知州大人知道,还不把他赶回家去,前程都毁了!”
能赶回家里还算是好的,要是让包黑子知道,还不砍了二伯的脑袋!王宁安暗暗想到,不过知道归知道,王宁安可不想去做什么烂好人,看二伯的德行,不见棺材不掉泪,不到黄河心不死,要是好心提醒,没准他还会怀疑是王宁安爷俩告密的呢!
“爹,既然都分了家,就各顾各的,趁着生意势头好,咱们赶快多赚的钱。”
王良璟沉默许久,他也看出来,二哥春风得意,又自以为是,肯定听不进去劝。多赚点钱也好,万一有了那么一天,有钱了或许还能帮上忙,要是没钱,就只能看着二哥倒霉了。
……
接下来的半个月,王家父子,包括酒楼上下,都忙得脚打后脑勺,王良璟抽空回了土塔村一趟,给王老太太和母亲买了一些点心瓜果,又给了两贯钱,让她们不要担心,只管吃好喝好。
随后王良璟又交代王忠,把他名下的100亩田全都种上了大豆,几个月之后,向好等人的厨艺也练出来了,大豆也收获了,海丰酒楼就可以正式卖炒菜,不用顶着酒楼的名号,干面馆的生意。
不过区区100亩大豆,还是太少了,王良璟找到了吴大叔,和他商量之后,吴大叔亲自出面,找了土塔村二十户百姓,和王良璟签了约书,王良璟给他们一个最低的保护价,即便是市价低于保护价,王良璟也按照保护价收,如果市价高于保护价,则按照市价收购。
很显然,这个约书保护了农户的利益,避免谷贱伤农。
而且王良璟承诺,全部现金收购,唯一的要求就是要优先卖给海丰酒楼。乡亲们当然欣然同意,齐声夸赞王老四仁义,发达了不忘乡亲。
随后,王良璟又拿出了十贯钱,交给吴大叔,让他买二百头小猪仔,还要盖一个猪圈。
吴大叔养过猪,能有什么难的?不就是拿木头围起来,猪跑不出去就行了。什么粪便啊,尿啊,雨水啊,泥土啊,都混在一起,猪的四肢都深陷在臭气熏天,黑乎乎的泥浆里,这也是士大夫鄙视猪肉的原因,实在是太腌臜了。
可是王良璟给了他一份图纸,完全颠覆了吴大叔的印象。
首先,猪圈务必干净整洁,还要加上棚子,防雨防晒,圈舍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睡觉的,要用木板垫高,铺上干净的稻草,暖暖和和,舒舒服服。
外面是活动、排便、饮食的地方,水必须干净,食物要新鲜,每天要清理粪便,还要用水冲洗……
吴大叔听着一条条的内容,不停吸气。
“我说四哥,你这是养猪啊,还是养老太爷啊!用得着这么小心伺候吗?”
“用得着!”王良璟的语气不容置疑,“咱们养的猪就要与众不同,你就按照上面的办法做,每十天我就回来一趟,你要是敢怠慢了,看我不和你算账。”
吴大叔咬了咬牙,“成,只要能赚钱,把猪大爷当成祖宗伺候也行!”
……
老爹两头跑,向好发觉生意太忙,他们六个人实在是顶不住,又招了四个伙计,专门负责送餐,不到半个月的功夫,一双鞋就跑漏了底儿。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每十天发一次工钱,足足五百文铜钱,不会拿那些铁钱糊弄事。新来的伙计都觉得受再多的累都值了。
王宁安同样不轻松,他除了要教向好几个厨艺之外,还有就是每天写《三国演义》。
说起来也怪韩蛤蟆,本来说好的,等王宁安把酒楼的事情弄好了,他再正式说三国。可是这些日子韩蛤蟆从王宁安手上学了好几个段子,不少老听众的胃口都被养叼了,天天喊着要讲新故事,不讲就不来了。
有一天把韩蛤蟆实在是逼得没办法,就把王宁安给他的《三国演义》头两章给说了,谁知道,这一讲不打紧,顿时惊动了无数人,第二天茶馆的听众多了一倍不止。
大家伙都嚷嚷着,一定要听《三国演义》,之所以如此火爆,其实也是有原因的,三国的故事早就流传广远,不少说书人也都讲,只不过他们都是截取一段,而且前后矛盾,互相冲突,不成体系。
韩蛤蟆一张口就从桃园结义,大战黄巾开始,一下子抓住了所有人的心。面对着丰厚的赏钱,韩蛤蟆不能不讲。可是这一下子就苦了王宁安,不得不努力赶稿子。
“上辈子熬夜码字刚过去几天,又要赶稿子,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
王宁安摇头大叹,可是他却不敢懈怠,现在的王宁安,就像是秋天的小松鼠,不想放过任何的赚钱机会,拼命储存每一粒食物。
匆匆写好了五章,王宁安急匆匆奔向韩蛤蟆说书的茶馆,他刚赶到茶馆的门口,正巧对面包黑子和公孙策一前一后走来了,碰了一个面对面。
第23章 只知忠义,不知孝悌()
“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开创了大汉一统江山四百载,传到了汉献帝,君弱臣强,刀兵四起,天下昏暗,民不聊生,正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今日里就开说一套《三国演义》,道尽纷纷世事,全在巧嘴一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韩蛤蟆嗓音沙哑,慢条斯理地念了一首词,大宋朝文治兴旺,不是一句空话,历朝历代,论起识字率,宋朝绝对首屈一指,哪怕是偏远的沧州,也有不少人听懂了词中的沧桑高远,无不点头称赞。
要说起来,最解其中三味的,就要数坐在角落中的包黑子和公孙策。
“好一首临江仙,我怎么听出了醉翁的味道啊?”公孙策笑着说道。
包拯沉吟一下,摇了摇头,“不然,此词的才情不在醉翁之下,可是醉翁文章第一,论起填词,倒是差了一筹,而且词中暗含苍凉之谈,似乎阅尽人世兴衰,颇有看穿兴衰之叹,多半不是醉翁所写。”
公孙策倒吸口冷气,“东翁,若不是欧阳永叔所作,当今文坛,不论晏殊,柳七,梅尧臣,只怕都写不出来这样的词……”公孙策突然大喜过望,“恭喜东翁,怕是这沧州又出了一位大才子啊!”
作为一方父母官,教化百姓那是分内之责,要是出了神童才子,可是要上报朝廷,作为政绩的。
这一首《临江仙》公孙策从没听过,多半是新作的词,而且又和文坛的几位巨擘风格迥异,倘若真是边境沧州,出了一位大才子,可是了不起的成就啊!
公孙策身为包黑子的师爷,自然要替东家的前程着想,他都迫不及待想要找出写词之人,上奏朝廷,替东家的政绩填上一笔。
倒是包黑子哼了一声,“倘若真有才子,那也是人家的天赋,是师长教的好,我刚刚到沧州不久,据为己有,羞也不羞?”
公孙策不爱听了,这事有什么羞的,出在谁的治下,那是谁的福气,有什么害臊的,大人的脸皮还是太薄了,需要历练啊!
他还想劝说,哪知道包拯一摆手,“老实听书吧!”
公孙策不敢多话,只好闷头听着,可是没听多少,公孙策就入迷了,说书人简单交代了之前已经讲完的部分,直接跳到了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
伴随着韩蛤蟆的描述,在场众人如痴如醉,仿佛真正置身在千军万马之中,随着一位位武将冲杀,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枪,方天画戟,你来我往,杀了一个难解难分!
王宁安这两天连续赶工,已经把前二十都给了韩蛤蟆,他也放开了胆子,尽挑热闹的讲,三英战吕布刚结束,就直入连环计,凤仪亭,吕布戏貂蝉,英雄美人,更是让人津津乐道。
韩蛤蟆一口气讲到了午时,口干舌燥,实在是顶不住了,才一拍醒木,“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韩蛤蟆转到后台去喝茶润嗓子,耳朵里全都是叫好之声,夹杂其中,还有不少人往台上扔铜钱,嘭嘭的响,韩蛤蟆的心就跟着不停地跳,不用看都知道,准是有人一贯一贯地赏钱!
说了大半辈子,还没遇到呢!
王二郎可真是一个宝贝,回头可千万不能让别人把他拉过去。韩蛤蟆急匆匆要去找王宁安,讨要接下来的故事,刚转身,茶馆的掌柜的陪着笑过来了。
“韩先生,那边有两位客官要见你。”
“客官?什么人?”
掌柜的压低声音,凑到了韩蛤蟆的耳边,低声说道:“虽然穿着布衣,可难掩官气,是个大人物!”
韩蛤蟆一惊,他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