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大宋拿到武器,一转手,加价三成,再卖给高丽,狠狠捞一笔!大宋吃肉,他也要喝汤!
从战场上的俘虏嘴里得知了情况,大宋这边也不是吃素的,立刻有人想办法去联络高丽,答应按照契丹的价格,打八折把武器卖给他们,并且许诺,可以用俘虏抵偿,一个净身的倭人丁壮,能顶10贯钱,直接在码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无数的冒险家,投身到了武器和奴隶的贸易之中。
他们算过,从大宋的军中购买淘汰的二手武器,价钱能便宜一倍,送到高丽,换来奴隶,一个人能赚5贯钱,一来一回,扣除成本,至少有百分之100到百分之120的利润。
走几趟下来,身价就能翻好几倍!
这帮海商简直疯了,他们为了怂恿战争继续下去,无所不用其极。
他们给交战的各方提供贷款,还收买文人,发表战斗檄文。
比如在倭国,就鼓吹登陆,鼓吹改变国运,甚至肉麻地吹嘘倭王,说他英明神武,应当统治更广阔的土地,倭人勤劳肯干,应该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倭国这时候基本上是文化沙漠,他们还没有消化掉从大唐传来的文化,又刚刚引进大乘佛法,整体上还处在风云激荡的时候,没有形成一整套的价值体系。
此时不忽悠,等待何时。
前不久曹太后处置了二皇子赵宗霖,在赵祯驾崩后的两个月,赵宗霖就匆匆死了,对外当然宣称,他是思念父皇过度,落水惊病,死后更是被追封为鲁王,可实际上怎么回事,朝中的大人物心知肚明。
至于和赵宗霖有勾结的张载,二程等人,因为赵宗霖没有明正典刑,他们自然也不好直接处死,但是大宋是别想混了。
张载被发配西域,去教化野人了。
二程因为之前协助过渤海国,就被送到了渤海。
到了陌生的土地,再也没有什么人认识他们,一肚子的理学道理,也换不来吃,换不来喝!
二程是悲催到了极点,比当年的宋庠还要凄惨三分。
他们能做的只是每天帮着商人想宣传的口号,写文章,去鼓动战争。
过去二程是最鄙视商人不过,现在却要靠着商人施舍,给商人办事,那个滋味啊,真是没法形容。
别管怎么不愿意,二程也没有办法,他们还做不到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更何况鼓动一群蛮夷打仗,貌似也没有什么失节的问题,至少圣人没有禁止过这种行为作为一个优秀的儒者,总是能给自己的行为找到合适的借口。
渐渐的,二程甚至喜欢上了这份工作。
他们所到之处,不管是渤海,还是倭国,甚至包括高丽,光是冲着大儒,名士,才子,诗人,这一套闪光的头衔,就让别人崇拜得五体投地。
他们讲的每一句话,都成了金科玉律,再也没人质疑,甚至有人邀请他们,入仕为官,甚至愿意给宰相的高位。
相比在国内不受待见,跑到了外面,竟然是一片全新的天地,二程显得既惊喜,又意外。
没别的说的,只能竭尽全力,使劲忽悠。
唯有如此,才能让背后的海商集团满意,才能得到更大的舞台。
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要小觑文人的厉害。
二程在大宋,只会给变法添乱,一点好的用处都没有。
但是作为能忽悠华夏千年的大儒,他们的功力还真不是盖的,相比之下,三苏啊,八韩啊,九吕啊,都要逊色许多。
二程在高丽,告诉高丽人,要打败倭国,光复故土,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到了倭国,又告诉他们,要开疆拓土,争取生存空间,要打出一个强大的倭国来!
按照章敦的预估,这一场战斗,最多一年半载就会结束。
可有了二程的忽悠,情况大不相同。
倭王,还有源氏,他们发现战斗虽然残酷,但是他们可以借着战斗,从大宋购买武器,武装出强大的军队,进而强化权力,压制其他地方势力,甚至把一些家族送上战场,彻底消耗掉,铲除潜在的敌人。
而且通过战争,能让倭国凝聚起来,自从大化改新之后,不断衰败的王权,重新强化,有了这个认识,倭国投入越来越深,不断增加兵力。
另外大宋已经帮着近十万倭人在高丽安家,成立了开拓团,这些人获得了宝贵的土地,第一次吃饱了饭。
他们也极力支持继续打下去,反对停战。
这两股力量支持,倭国的战斗意志极为旺盛。
高丽这边,他们早就和倭国有世仇,对这些垂涎他们土地的罗圈腿,矮黑人,恨之入骨!
如今又丢了南边的疆域,高丽上下,也憋着一口气,要报仇雪恨,另外耶律洪基也不是个好东西。
他渐渐看出了大宋的算盘,可是他也有自己的算盘。
高丽打仗,就需要牲畜,需要战马,还需要武器,契丹能捞一笔,另外呢?那些女真人不断叛乱,弄得他疲于奔命,虽然最大的完颜部被压制了,但是耶律洪基也清楚,没准什么时候就会烽火遍地。
所以,耶律洪基做出了一个决定,他把女真人组织起来,送到高丽,替他们打仗!去对付渤海和倭国的人马。
面对自己一手制造的局面,王宁安都有点吃惊了。
是世界大战,还是代理人战争,或者是类似英法百年战争反正找不出类似的形容,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战争对大宋是非常非常有利的。
就在嘉佑八年的冬天,从倭国和高丽输送进来7万名奴隶全数投放到了煤矿和铁矿,仅仅一个冬天,就有十分之一的人冻死,累死,病死但是,相应的,幽州的煤炭产量提高了八倍!
蒸汽机从20台,一口气增加到了100台!
明年就是赵曙登基后,正式改元的日子,新君的年号已经确定,赵曙亲自取的,叫做:治平!
治国平天下!
小家伙的志向不小!
为了实现他的目标,大宋的机器必须更快运转起来。
政事堂和工部已经拟定了计划,希望明年开始推广蒸汽机,不只是局限在幽州,还要向外扩展,要达到1000台!
各地的煤矿,铁矿,要加紧调查,尽快完成征地工作。
就在大家都很忙碌的时候,突然有人找到了章惇,来人还不是别人,正是章惇的那个侄子,章衡!
前面提到过,章惇出身尴尬,这些年虽然混得风生水起,但是和章家宗室格格不入,他甚至琢磨着,自己都生几个孩子,日后单独修一本族谱,把他和章家彻底切开。
“你来干什么,不好好当官,擅离职守,可是要严惩的!须知道,国法无情!”被叔叔当面教训,章衡挺尴尬的,尤其是叔叔比他还小了两岁。
章衡满脸羞愧,“叔父大人,非是小侄冒昧,实在是小侄遇到了棘手的事情,必须求叔父帮忙!”
章衡连连作揖,章惇这家伙属顺毛驴的,说到底还是一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呢!
“别那么窝窝囊囊的,像个男子汉,有什么事就说,还没人能欺负到咱们头上!”
章衡都快哭了,“叔父,是这样的,小侄在兖州落实征地的事情,结果遇到了阻挠,是,是孔家的人不同意,还把小侄派去的人都给赶走了。”
阅读网址:
第840章 满朝皆敌()
章衡在众多的同科当中,并不突出,他也就是个循吏而已,在两年前,接了兖州知府的位置,就像他一直以来那样,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政绩也很不错。
只是在兖州境内,有一个谁也得罪不起的庞然大物,那就是孔家!
大约在八年前,太常博士祖无择上书,他认为唐代给孔夫子的封号是文选王,而孔夫子的后代,则尊为文宣公。
将祖宗的封号加到子孙后代身上,并不合适。
当时赵祯采纳了建议,改封孔家后人为衍圣公。
这也就是衍圣公一号的由来!
不得不说,当时六艺一系还没有这么庞大,另外宋庠弄出来的百家一系,更是没影。不然这个封号不会落到孔家的身上。
因为衍代表繁衍昌盛,世代延续,等于对孔家的尊崇,到了极限。
作为致力于弘扬百家精神的变法派诸公,当然不会喜欢。
可问题是在八年前,这几位不但不会阻止,相反,还会极力迎合。
就连王宁安,也不会关心这些烂事,他当时的精力都放在了治理幽州和迁都上面。孔家算是钻了一个空子,捞到了衍圣公的名号,一时之间,显赫无比。
许多文人士子,都跑到孔家沾沾圣人的灵气,包括在朝的官吏,也对孔家尊重无比。就在这八年的光景,孔家扩充了一倍以上的田产,手下打手何止上千。
因为城市的发展,所有地方,对煤炭的需求都非常旺盛,偏偏兖州就盛产煤炭,孔家趁机霸占了产煤区,弄了十几个小煤窑,就像幽州西山一样,也是日进斗金。
王宁安研制中蒸汽机之后,预料到煤矿和铁矿会有大用处,因此建议政事堂立刻拟定法令,明确征地的规范。
孔家也是手眼通天,他们竟然得到了消息,趁着法令通过之前,将周边的荒山土地都弄到了手里,还集结了一帮村民,让他们去开挖煤矿,霸占矿区。
等到朝廷令子下来,章衡要征收土地,孔家还有爪牙,坚决反对,几次派去差役,都被打了回来。
而且孔家还扬言,要上告章衡。
弄得章衡处境尴尬,没有办法,只能找小叔帮忙。
其实章衡的爷爷章得象那也是位列宰执的人物,章家人才济济,也不会怕了孔家。可问题是章得象已经去世多年,当年的门生故旧早就不在了,章家青黄不接,最有本事的只剩下章惇一个,没法子,只能求他帮忙!
“人走茶凉,官场如市,真是让人寒心啊!”章衡不停摇头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