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这样的报纸多吗?”
“多,多了去了!”童贯气呼呼道:“我问过了,以前报纸还算含蓄,都是说一些乡愁,讲一些诗词歌赋,可最近几年,抨击朝廷的越来越多,这一次加税之后,各种文章,就如同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了。”
小彘更加忧心忡忡,他一连翻了十几份,甚至看到有的文章赫然写着“君者,天下之大害也!”
“这,这不是反了天吗?难道就没人管?”小彘怪叫道。
童贯无奈道:“怎么管?大宋境内,好歹有一堆衙门,可渤海国只有总督,只有驻军,其他的东西,就任由那些文人随便乱写了。”
小彘很快明白过来,当年老爹把世家大族连根拔除,发配到了海外。
这帮人都是读书识字的,最初他们还战战兢兢,不敢说什么。
但是随着他们安顿下来,并且掌握了经济命脉,天高皇帝远,胆子越来越大,什么都说,无所顾忌,甚至也辱骂嘲笑朝中诸公为乐,就连皇帝都难逃他们的揶揄消遣!
这还不算最糟糕的,如果仅仅是发泄一下,也就算了。小彘还发现,这些文章的遣词造句,内容主旨,有很多相通之处。
“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二公子,我打听了,渤海的读书人,都尊奉一位先生。”
“谁?”
“伊川先生!”
“啊!是程颐!”小彘顿时大摇其头,他太清楚这位了,小时候苏轼就没少消遣二程的理学,后来二程和二皇子搅在一起,被王宁安给发配到了海外,最初他们也只能配合朝廷,宣讲教化……可若干年过去了,他们已经渐渐成为海外的宗师大家,尤其是世家大族的子弟,争相向他们拜师求学,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不光是渤海,包括高丽,包括倭国,都有他们的弟子。
当年王宁安把理学从大宋赶了出来,没想到他们居然在海外生根发芽了……小彘挠了挠头,思想之争,貌似不太好办啊!
第1054章 果断扑杀()
没用上两个月,仅仅50天后,王宁安就拿到了儿子的密报小家伙弄得很详细,有各种问话记录,还有税官的收税凭证,好几个案子的卷宗。
小彘把一切都统计完毕,又附上了一份分析报告。
按照他的观察,海外并非一片蛮荒之地,更不是遍地野人,无关紧要。
至少在发配了世家大族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这些世家大族,在大宋呼风唤雨,享受着百姓供养,朝野之中,人脉丰厚,为所欲为到了海外,从天堂到了地狱。他们不得不筚路蓝缕,重新创业,只有少部分人过得很好,大多数都是糟糕的。
而即便这些过得好的,也没有在大宋时候的高高在上。
出于强烈的落差,他们对朝廷,尤其是对变法派,是存在不满的。
再有,这些人几乎垄断了海外的教育,学堂是他们成立的,报纸是他们办的,各种商会,同乡会,也都是他们说了算。
普通的海外移民,不能不受他们的影响。
长年累月积累之下,不满情绪在不断蔓延。
而这一次老文的加税政策,就点燃了火药桶。
他们背井离乡,受尽了苦难,结果却被朝廷当成了外人,肆意盘剥,情何以堪!愤怒加上不满,还有世家子弟的挑唆怂恿,这一切的结果,就造成了渤海的倾茶事件!
“这么说此事的根源还在王爷身上,老夫最多只是无心之过而已。”文彦博翘着二郎腿,得意洋洋,毕竟能甩锅也是种幸福。
“宽夫兄,你想把罪责扣在我的头上,我也不否认。我只是想知道,这个理学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二程在海外诸国,有那么大的影响力?”
“这,这跟我可没关系!”文彦博立刻警觉起来,“二郎,话不能乱说,你可不能随便构害老夫啊!我一直是支持百家争鸣的,要说起来,这帮人还是你流放到海外的,没准你的罪责更大!”
面对老文的甩锅,王宁安翻了翻白眼。
他当然知道文彦博和理学中人不一样,但是老家伙有没有可能故意加重盘剥,给理学发展的机会,这就不好说了。
毕竟猪队友和神对手的效果是一样的,谁知道老文向着哪一边?
“宽夫兄,你知道海外的理学,都主张什么吗?”
文彦博吸口气,无奈道:“我怎么知道,左右不过是‘天者理也’,‘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等等,总之都是一套陈腐之说,暮气难鼓。”老文讥诮道:“二程和张载,明明比老夫还年轻了几十岁,真是想不通,他们小小年纪,怎么会相信这一套,简直跟老头子没什么区别,我就不信,还有人追捧他们!”
听得出来,老文是很不屑的,只是他不知道,现在海外的理学,已经完全变了样子,变得王宁安都不认识了。
当初在大宋的时候,讲“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还能得到掌声和鲜花,追捧拥趸一大堆。
但是到了海外,正是要努力奋进,为了生存,不择手段,再讲这一类的,只会被嘲笑讥讽,哪里还会有人喜欢?
所以,不用担心,历代的儒者都最善于随机应变,如果没有变色龙的本事,他们也没法存在几千年,哪怕到了后世,依旧时常借尸还魂,着实功力惊人。
而真正表里如一的,比如墨家,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所以,这不是优胜劣汰,而是适者生存!
能存活下来的,不一定是优秀的,但一定是迎合人们需要的。
至少海外的理学就是如此。
小彘搜集了几年的文章报纸,总结了几条、首先,海外的理学,根据仓廪实而知礼节,提出追求财富的正当性。
这一条就把人吓了一跳,要知道儒家士人向来是口不言利的。
如此大张旗鼓,主张致富发财,难不成他们都成了王宁安的门下了?
别忙,还有更惊悚的呢!
在王宁安大规模驱逐世家大族,落实均田令之后,海外的理学又提出一个很有杀伤力的观点,那就是私有财产的问题!
他们认为既然挣钱发财是正确的,那么获得财富之后,就要受到保护朝廷不可以随便处置,更不能剥夺私有财产。
这一条可是太厉害了,不但世家大族喜欢听,就连那些去海外谋生的汉人也喜欢听他们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域,好不容易拥有了土地,拥有了事业,口袋里装满了钱,他们最担心的就是财产不安全。
理学又一次打在了他们的软肋上,想不得到拥护都不行。
小彘估算,在渤海,差不多有三十万人在学堂读书,而这些人,几乎都是理学的门下他们构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想要收拾他们,就要面对整个渤海国的反扑。
这还不打紧,在这一次老文横征暴敛之后,理学进一步加强了论述。
渤海的理学界,也分成了两派。
其中一派,他们认为朝廷残暴,皇帝昏庸无道,不管百姓死活,老百姓应该揭竿而起,断绝和大宋的关系,自立一国。
也正是这一派,才痛骂皇帝,说什么君者是国之大害不要小瞧他们,在民间满是愤怒的情况下,他们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拥护,声音很大。
至于另外一派,则是相对理性很多。
他们认为渤海只是大宋的附庸,朝廷之中,没有渤海的官员,也没有人帮着渤海说话,遇到了事情,想要增加税收,就朝着渤海下手,丝毫没有顾忌渤海的承受能力。
因此这些人希望朝廷能在渤海开秀才科,最好是允许渤海的总督进入朝堂,要有人替他们说话,最好在渤海设立行省,让他们和大宋的百姓一样。
当然,在这两派之外,还有一些大氏的人,他们认为自己是大宋皇帝的藩属,是大宋天子的臣下,而不是政事堂的臣下。
大宗的官吏没有资格在渤海收税,他们只愿意向赵曙纳贡称臣,而不容易接受大宋的控制,这一派的人虽然不多,但是多为渤海王的亲信,也不容小觑。
“小小的渤海,竟然如此错综复杂!”王宁安眉头紧皱,派遣小彘去调查,这一步还是正确的,若是冒然反应,肯定会惹麻烦的。
王宁安思索了一阵子,才缓缓开口,“宽夫兄,这是你惹出来的麻烦,你该去收场了!”
“我?”
老文正看着小彘的报告,手一哆嗦,差点把文稿给掉下来!
他直觉就是王宁安又要害人!
“你,你想干什么?”
“不想干什么现在渤海的情况你也看出来了,总该拿出一些策略吧!”王宁安呲着牙一笑,“你要是没办法,我就上书弹劾!请求砍了你的头,挽回渤海的民心!”
“你!”文彦博气炸了肺,拳头握紧,几次想要暴打王宁安解气,但很可惜,他毕竟是七十来岁的人了,根本没有那个力气。
沉默了半晌,老文缓缓道:“没有别的法子了,只能先杀几个,挽回民心吧!”
文彦博也挺生气的,奶奶的,老夫只是让你们收印花税,居然敢增加到两成,这帮畜生也太不要脸了!
正好把他们宰了,相信这些家伙也捞了不少,拿他们的钱填窟窿,正好!
这就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文相公简直溜的飞起!
“那理学呢?他们该怎么处置?”
老文眼睛转了转,突然道:“二郎,这个理学着实坏事,要不都杀了怎么样?”
王宁安翻了翻白眼,轻笑道:“当然可以,宽夫兄只管下手,我没有意见。”没有意见,可不代表支持,老文当然听得出其中的差别。
姓王的又要甩锅!
老文恨恨咬了咬牙。
“那这样吧,凡是宣扬反叛大宋,辱骂君父的,一律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