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有多余的精力。这个职位有等于无,唯一的用处,就是明年的礼部试他应当能插上一脚了。
旧日的集贤校理这个贴职,升为天章阁侍讲也是理所当然的升迁。吕惠卿本来就是崇政殿说,现在自然得升任侍讲,以便在经筵上为天子讲学。在一般人的眼中,这个能经常见到天子的职位已经是难得的美差了。可在吕惠卿看来,还不足以弥补他这三年远离朝堂后,造成的与天子的生疏和隔阂。
只有同修起居注这一差遣,才是让吕惠卿松下一口气,知道天子和王安石依然有心大用于他。毕竟能终日紧随官家脚步,再不济都能混个脸熟。而若是如自己这般才学,那就是能让自己飞黄腾达的踏足云鹤了。
剩下的关键当就是曾布了。
当年王安石手下三大将,他吕吉甫回乡守制,章惇现今又出外,曾布一肩挑了七八个差遣。当今天子曾问王安石,曾布身上的差遣是不是多了点。王安石回道,能者多劳,曾布不会耽误公事。
现在吕惠卿回来了,便是一门心思,要从曾布手上抢下几个差遣来,回复他旧时的地位。只是他现在缺乏人脉,要跟曾布斗,实乃力所不及,且王安石也不会偏向任何一边。
自从回京后,吕惠卿已经想了好几日,新党中的成员这几天也见了不少,还当真给他找出了一个人来——新近出头的吕嘉问,因为对新法忠心耿耿,而备受王安石看重。且吕嘉问跟曾布不算和睦,应该是个能派得上用场的人选。
刚刚结束了随侍天子的工作,吕惠卿坐在崇文院的史馆厅中,依照定规,写着天子今日的起居录。崇文院近着中,甚至有一条近道联通两个公廨——毕竟宰相都要在崇文院中兼职,王安石本人就是昭文馆大学士。故而崇文院的小吏,往往是消息灵通程度,仅次于两府属吏的一帮人。
吕惠卿正在端端正正的写着起居录,本就是法大家,一笔三馆楷同样写得出类拔萃。只是快要收尾的时候,却听到外面突然变得有些乱,一帮小吏不知是在絮絮叨叨的传着什么小道消息。
放下笔,吕惠卿回头对随侍的胥吏道:“去问问出了何事?”
小吏出去片刻,便回来了:“禀侍讲,是华州的急报六天前的丙寅日,陕西地震,少华山崩,生民死伤无数,急求朝廷下令赈济救援”
“……是吗?”吕惠卿不动声色,抓起笔重新面对桌上的卷册,头也不抬的说着:“我知道了,你且先下去吧。”
小吏依言出去了。
吕惠卿就手将笔一丢,一靠椅背,仰头看着比三年前又破败了一点的厅堂屋顶。他脸上的神色似喜非喜,似忧非忧,让人难以揣测他的心情。
只是听他喃喃念着:“这下可是有得麻烦了。”
……………………
华州位于潼关道上,境内的少华山、太华山,峰峦险秀,很有些名气。可今次的地震,让少华山上的一座山峰崩塌了下来。
在天灾都会算成人祸的这个时代,天子和宰相对于地震和山崩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个认识,在百姓心目中根深蒂固。而在士大夫中,有见识的儒者多有不信这套董仲舒编出来的天人合一之说的。但其中一些人因为所处的立场,却让他们拿起了这套趁手的工具,敲打着他们在朝堂上的敌人。
自从前日,少华山山崩的消息传到陇西,韩千六回来就念叨了几次,还问韩冈是不是王相公有什么不行德政的地方,然后让韩冈去了京城后要小心行事。
换作是马相公上来,也是一般……天地何预人事?
但这话韩冈不能说出来。大部分的儒者其实心里也是透亮,但外面还是要装着去相信天人感应,否则就没有了能约束天子的有效工具。
现在用祖宗之法已经压不住皇帝了,若是有人跳出来说天地异变跟天子没关系,肯定会被群起而攻。如果事不关己,新党一侧其实也是会想着能有个钳制天子的工具。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其实是韩琦栽给王安石的罪名。后两条王安石很干脆的认了,也为此而辩解了一番。只有第一条,王安石不敢直接否定,而是曲言带过。
要想压制住天子,不靠天地,还能靠什么才能名正言顺?
但现在就有些麻烦了。韩冈最近也有听说市易法在京中推行困难,自河州大捷,王安石得赐玉带之后。新党的势力已经走过一个高峰,避免不了的要进入下行道走上一阵。今次的地震山崩,很有可能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不过这也不干他的事。短时间内,王安石的地位依然不可动摇。大宋地域广大,地震山崩乃是常事,隔个十年八年就有一次。更别提刚刚收复的洮州,前几天也是一场地震。如果不是有心人要搅混水,一般的灾异都不会影响到王安石这等根基深厚的宰相的地位。
天气一日日的转寒,也到了该上京的时候。冬月出发,在腊月初赶到京城,可以安稳的准备参加明年二月的礼部试。
当十月上旬,第一场雪在陇西落下的时候,周南、素心和云娘开始为韩冈收拾行装。衣服、药、银钱,一样样的都是精挑细选的出来。在韩冈面前,三女都是笑着,尽力服侍着韩冈,但转过身,她们都会背着人抹着眼睛。
一夜缱绻之后。严素心只穿着小衣下床,修长笔直的双腿裸露在外。韩冈从身后看着,挪不开眼神。
素心从箱子拿了一套冬衣过来,厚实的棉布布料是新成立的织造工坊的杰作,里面则是填着丝棉。这件冬衣针脚细密得让人难以相信是出于人工。韩冈捏了捏她的小手,拉到了眼前。指尖上上面还有个针刺出来的红点,而中指处,还能看到长时间戴过顶针的痕迹。
“这些日子都是在缝着这套衣服?”韩冈这两天白天时都看到严素心打着哈欠,本以为是家里的大哥儿太吵,现在终于知道是为什么了。
素心将手抽回,催着韩冈:“官人先试试吧”
佳人的一番心意如何能辜负,韩冈起身将这身衣袍给穿了起来,却是不宽不窄,不长不短,正正合身。也不仅仅是严素心,周南、云娘都给韩冈缝了一堆衣服。如果都要带上,那就要多带两匹马才够装。
看着韩冈的一身俐落的装束,严素心先是满意点头,但眼眶渐渐的就红了起来。
这毕竟是行装啊
韩冈叹了一口气,将她拥在怀中,双臂之中的娇躯轻轻颤着,抽泣声低低的,却清晰可闻。
“不要哭了。考完之后,也许还能回来一趟。就算不成,也会尽早将你们都接过去。”
出发的日子很快就到了,十一月初八,是宜出行的好日子,只是天色微阴,看起来像是暮色提前降临。
韩冈带着两名伴当,在家人、朋友的送别下,离开了他战斗、生活和学习过的地方。
韩冈骑着马,已经远远的离开了饯行的十里亭,但他回过头去,却还能远远的看到仍留在原地的那群亲友。
重新正视前方,韩冈放下了心中五味杂成的感情,用力挥了一鞭。胯下的坐骑陡然加速,带着他向着更加起伏的前路,奔驰而去。
:
第七章 儒统渊源远(上)()
十一月的洛阳已是草木凋零。 前日的薄雪已经化了,但气温便因此而又冷了三分。
清晨的时候,程府门外,行人往来之声不绝于耳。程家非富户,安身在普通人家混居的厢坊中,不比城北富弼等重臣所在的厢坊清净。
程颢此时早已起来,向父母问安之后,就在院中慢慢踱着步子,作为日常养身的功课。他的儿女,也一个个过来,先向父亲行礼,而后,又进了里屋,跟祖父母请安——程家是大儒之家,礼法上的规矩一向恪守,子弟们也是不敢有任何疏忽。
去年程颢尚为镇宁军判官。但今年年初,父亲程珦从四川任官回乡,自请致仕。老父年岁已高,又常年在外任官。弟弟程颐放弃进学,一直随着老父四处迁移。现在父亲回来了,他这个做长子的,也该尽一尽孝道。请了一个近乡的差遣,以便归乡奉养父母,究研天地道理,教育人,官职高低倒也不放在心上了。
只是担任了西京监竹木务这个差事,就让爱吃竹笋的女儿受了委屈:“阿爹监竹木务,什么都好,就是家里没笋子吃了。”
女儿娇憨的说话,让程颢呵呵笑着,“等明日让阿娘卖给你。”
程鄂娘摇摇头:“不要了……等阿爹卸了任,再买来好了。”
“说的对……行事自当如此。总不能像那些贪官污吏,一分归了公府,两分入了家门”
程颐从里屋里出来。他就算在家中,也是衣装俨然,气貌严重。跟程颢有七八分相似的相貌,就是因为他这种始终严肃的表情,而不会让人错认是永远带着温和笑容的程颢。
程鄂娘见到叔父出来,也立刻上前请安问好。
程颐对这个侄女很疼爱。十三岁的女孩子,相貌无可挑剔,礼数比那些士子还要出色。小小年纪就甚有见识,性格也温婉。在家中见亲戚,不论贫富,都能一体待之。在他看来,在女子的德行上已是无可挑剔。但程颐点头作为回礼时,仍是不假言笑。
程家的女儿一向受祖父祖母疼爱,行了礼后进了正屋。
程颢则是照着习惯在院子中走着圈子,走了两圈之后,忽然问着弟弟道:“对了,前日横渠表叔的信函可曾看了?”
“看了。”程颐点了点头,笔直的双眉却是皱了起来。
程颢微微而笑:“表叔一向说着太虚无形、气之本体,想不到今日也说起了格物致知的道理……”
程颐心头纳闷的就是这一点,格物致知可是他一向提倡的观点,什么时候张载也转向了,而且转得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表叔的《订顽》一篇做得是极好的。明理一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