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岁约阿希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往波斯国的陆上通道,英国政府表面接受,暗地里却在继续加大对波斯国的支援。

    在先期签署巴库协定期间,德国与苏俄签订了一份秘密备忘录,约定德国不再支持爱沙尼亚的**主义者,苏俄的人员和装备不以任何形式越界进入波斯地区,双方和平共处,互不侵犯,而此番苏俄的武器和志愿者大量加入波斯军队,使得德国政府非常恼火,并对布尔什维克主义者履行外交协定的诚意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德**方因此对20年代中期制定的对苏作战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并以增发国债的方式筹措军资,为陆军大规模采购机械化的军事装备——仅爱尔兰出产的半履带式战车就一口气订购了2000辆。

    对于美国政府卷入波斯争端,德国政府采取了围魏救赵的策略,他们公开指责美**队在墨西哥内战期间犯下了一系列反人道主义罪行,而且肆意践踏两次海牙国际公约所通过的多项条款,因而主张成立国际军事法庭进行调查和审判,迫使美国政府在外交场合进行辩驳和反击,从而牵制了美国政府的精力。与此同时,德国煽动阿根廷和巴拉圭就历史遗留的领土争端向乌拉圭发难,从而在南美洲制造紧张局势,进一步分散美国政府乃至国际舆论的注意力。

    1933年2月底,同盟国联军以伤亡两万多人的代价攻克波斯国首府马什哈德,尽管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同盟国却藉此大造声势,在心理上给予波斯人沉重打击。在同盟**队的严酷绞杀下,波斯各地的武装起义很快趋于平息,此前因生产和运输设施受到破坏而减产的油田也得到了恢复,加上爱尔兰政府宣布巴林新油田投产,每年将稳定出产50万吨原油,欧洲人重拾信心,及时挫败了美国在国际原油市场上掀起的风浪。

    国际原油市场发生大幅度动荡,高度依赖原油进口的国家受伤最深。30年代初,日本本土及北方诸岛出产的石油连本国海军的日常需要都不能满足,重工业发展和交通设施对油料的需求基本依靠进口,短短两个月的油价战争,日本政府及企业的损失数以亿计,原本就处在经济萧条期的形势更是雪上加霜,为此日本不得不减少海军舰艇的出海训练,对民用汽油实行严格的配给制度,并将城市电力供应削减了四成以上,日本朝野对原油产地的垂涎犹如一头愈发饥饿的狼,带刺的栅栏也挡不住它对于肥羊的渴求。尽管美国政府在油价大幅波动期间仍以协议价格向日本提供了数十万吨原油,使得日本的重要工业设施不至于完全停摆,日本政府对美国人操控国际油价的能力是又羡慕又痛恨。

    在此背景下,德日两国代表在波斯湾的一艘德**舰上进行了为期六天的会晤,期间以密码电报与本国政府进行了反复沟通,就双方在对美英采取外交和军事行动期间的义务进行了明确,并约定两国日后以印度洋中部为界划分势力范围。这份秘密协定使得德国有了同时对抗美英苏三国的底气,亦令日本得以放心大胆地从英荷这两个没落旧帝国手中夺取声盛产石油和橡胶的东南亚。

第600章 战祸再起() 
大年初一,给大家鞠躬拜年了!

    *******

    1933年春夏之际,在各国大小报刊上出现次数最多的名字,既不是欧洲的某位君主政要,也不是美洲的某个强人巨贾,而是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英国皇家空军少尉博内克…巴特兰德。这位英**官之所以在一夜之间成为举世瞩目的人物,并非因为他的个人成就或是善举,而是因为他驾驶的战斗机被击落在了波斯东部,并且很不幸地被土耳其军队所擒获。同盟国以此大做文章,抨击英国政府公然违反1915年签署的停战协定以及在1927年做出的书面承诺。

    在巴特兰德口供公之于众之前,英**方曾积极辩解称,巴特兰德少尉的战斗机系从英属印度西北边陲的空军基地起飞执行常规训练任务,可能是因飞行罗盘发生故障误入波斯领空,之后被同盟国空军击落。这样的解释看起来能够站住脚,但随着德国对外公布巴特兰德少尉口供内容,国际舆论就对英国非常不利了——巴特兰德少尉不但在这份口供中承认自己是受英**方派遣帮助波斯军队作战,还同时供述称,目前波斯境内至少有六十名美英飞行员和数以百计的技术人员,英**方一直以来都允许波斯武装越境进入英属印度休整,并且向他们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

    以加特兰德少尉口供为证据,德国政府于1933年4月16日向英国政府递交外交照会,要求英国政府在48小时内从波斯地区撤走所有非法入境人员,停止对该地区一切**势力的经济和军事援助,驱逐有组织滞留在英属印度境内的武装人员,并再次要求英国完全封闭英属印度与波斯地区的陆上通道。

    外交照会的内容通常是不对外公开的,但在德国外交官员向英国首相递交外交照会后不久,伦敦的权贵人士便得知了这份照会的主要内容,当天发行的泰晤士晚报亦刊载了德国对英提交照会的消息,以揣测性的语言透露了德国提出的种种要求,英国各阶层对此普遍持悲观态度,他们认为无论英国如何答复,都很难化解英德两国乃至两大阵营之间日积月累的矛盾,一场新的大战或将以此为导火索进入倒计时。

    英国卷入波斯战局,执政的鲍德温内阁及军方现任首脑必然要担负相应责任,在英国舆论一片批评指责的声潮中,原本就饱受外界质疑的鲍德温首相做出了最后的努力:他一面辩称英国对波斯的援助是出于人道主义目的,流入波斯地区的武器是军火商人的逐利之举,英国政府不应为此受到过多苛责,一面暗示英属印度的高级军事官员以在边境地区监管不力为由引咎辞职。

    48小时的限定时间内,英国政府给出了答复,宣称他们已经遵照1915年协定和1927年备忘录的条款纠正了此前所犯的失误——英属印度边境的道路已全部关闭,英属印度境内的武装人员已全部离开,英国已停止对波斯地区力的所有援助,而且英国政府已对波斯地区的全部英国公民发出了紧急召令,但是考虑到路程问题,要求德国政府将此项要求的时限放宽到半个月。

    至少从外交答复的内容上看,英国政府为化解这场外交危机拿出了足够的诚意,在令人惴惴不安的几个小时等待后,德国政府给出了答复,柏林给予对方额外的24个小时,用以从波斯地区撤走所有跟军事有关的人员,在这其中,因正常商业或个人目的滞留的不受此限制,英国政府必须通知他们就近向土耳其驻军报到,只有通过土耳其军队的审查和记录后才能继续留在波斯地区。

    德国政府第二次给出的时限虽不宽裕,但至少在外界看来,这场危机演变成为战争的可能性已经大大降低了。至1933年4月19日上午,英国政府给出第二份外交答复,表示他们已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好了安排,德国政府未提出任何异议,两国因波斯战端引发的外交冲突似乎就此画上了一个句号,然而令世人始料未及的是,两周之后的5月3日,在担任德军总参谋长的德国皇储小威廉亲自策划下,一支由德国伞兵、意大利空降猎兵以及爱尔兰皇家卫队成员组成的联合部队突袭了位于波斯国东南部的一处指挥部,当时有多名波斯武装的高级指挥官在此举行会议。战斗持续两个多小时,联军突击队干脆利落地瓦解了此处波斯武装的抵抗,而后固守营地直至德军的一支装甲部队强行突破波斯军队防线抵达此地。经此一战,同盟**队不仅向全世界展现了空降战术的惊人威力,更掌握到了英国政府在外交事件中阴奉阳违的直接证据——联军突击队在战斗中捕获数名美英军事人员,其中包括一名退役的英**官和两名英印殖民军士官。

    英德两国刚刚平息的外交闹剧顿时死灰复燃,而且愈演愈烈!

    5月4日上午,德国政府发布公告,斥责英国政府的行径违背了一个政权最基本的国际公信,国际舆论一片哗然。与此同时,德国外交官面色凝重地走进英国首相官邸,向鲍德温递交了一份要求苛刻的照会,要求英国在48个小时内从波斯地区撤走所有英籍及英联邦国家人员,在72小时内撤出英国在波斯地区的所有投资。

    在提出这份外交照会的同时,德国境内的铁路线全部启动战时管制,而这通常被认为是德**事总动员的前奏。获知这一重要情况,英国政府立即照会德国政府,要求德国对此项举动做出合理解释。

    德国政府通过外交回复表示,只要英国接受通牒,在规定时限内按德国要求行事,那么德国铁路系统的战时管制将会自动解除,否则德国将考虑发出正式的最后通牒,并进行全面的军事总动员。

    这无异于**裸的战争威胁。

    面对来自德国的巨大压力,鲍德温内阁及英**方陷入了空前窘迫的境地。英国民众对政府一贯出尔反尔的作风非常失望,同时又反感于德国政府咄咄逼人的架势。早已退出现役的前陆军大臣基钦纳元帅通过报刊大声疾呼,声称英国对德退让等于慢性自杀,唯有联合美、日、苏三国,遏制德国的疯狂扩张,才能够维持英国当前的政治版图,否则的话,英国将在二三十年内失去对英联邦国家及海外殖民领地的控制,退化成为像西班牙和丹麦一样蜷缩本土的三流国家。基钦纳的呼吁引起了英国民众的深刻反思,虽然人们对英国挑战德**事霸权的能力不抱太大希望,但还是有很多人希望英国政府以强硬态度捍卫帝国尊严。

    尽管德国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48个小时内完成战前动员的全部准备工作,但鲍德温内阁成员们还是被德国人的强硬举动给吓得乱了方寸,他们一边苛责军方迅速调查清楚事态原由,一边放低外交姿态,请求德国政府勿在铁路系统启用战时管制的基础上采取更多的战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