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树看了眼空军上将德布洛尼,这个蓄着山羊胡子的汉堡人神情平淡,看来对空军参谋长的建议没有太大的想法。
得益于两门性能优异的20毫米机关炮,福克g…51的火力在各国现役战斗机当中确实首屈一指,而且这种重型战斗机有着良好的防护能力,就像重骑兵一样非常适合正面突击和夺取战场控制权,me…50属于轻型多功能战斗机,注重机动能力,火力一般,防护尚可,在优秀飞行员手中是一柄非常锋利的短剑。由于两者的战场角色不同,夏树一直觉得g…51和me…50之间并无高下之分,相对来说,造价较低且灵活多用的e…50用来对抗英国最新式的主力战斗机“山鹰”是毫无问题的。
从上一场战争结束到30年代初期,爱尔兰投入空军建设的资金,绝对值虽然少于德、美、英三国,但空军经费在国防支出中的占比却是最高的,而且爱尔兰航空工业的发达程度稍逊德美,跟英国不相上下。在战争的刺激下,各种武器技术的发展必定迎来一个新的飞跃期,谁能够飞得更高更远,往往不在于少数天才的惊世之作,而是看这个国家的整体实力和技术储备。
夜幕下,爱尔兰造船工业的精粹,1932年服役的达努级重巡洋舰“努阿达”号,正以6节航速缓慢航行在科恩半岛南部水域。舰艇纵线大致跟海岸线平行,12门主炮昂首指向左舷前方,衣装笔挺的军官们聚在舰桥上层的露天观测台,默默无语地眺望着视线尽头那火光闪跃之地。
这艘排水量18500吨的重巡洋舰,吨位位列各国现役巡洋舰之首,四座三联装55倍径203毫米主炮亦属巡洋舰当中的最强配置,防护、动力、火控、电气等各方面皆采用当前最先进的技术,综合性能毫无压力地超越德国海军新服役的舍尔伯爵级重巡洋舰,也毫无悬念地成为爱尔兰海军有史以来造价最昂贵的战舰。
“射击参数演算完毕,距离17500米,预计弹着点偏差范围500米,第一轮射击准备完毕,请您下令。”
这一轮重炮轰过去,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将烟消云散,如若毙杀的是战场上的敌人,还不必背负太多的心理压力,若是误及同胞袍泽,就算日后没人追究,那份愧疚后半生恐怕是挥之不去了。
帕特…希瓦斯上校终究是个有魄力的指挥官,他没有犹豫迟疑,而是凝目远视,毅然决然地下令开火。
第一轮试射,每座主炮塔各有一门火炮射击,四发普通榴弹出膛而去,大约半分钟之后,地平线尽头连续跃动火光,声波无法传递到这么远的地方,而前线的校射报告则在两分钟后经由无线电精确送达。
“炮弹越过我军防线落入敌军区域,陆战指挥部建议我们照此参数连续射击三轮。”
上校微微颌首:“确认目标,三轮速射。”
命令从舰桥传达至射击指挥室,军官们迅速借助机械式计算器和参数表算出相对位移后的新射击参数,然后通过全舰统一指挥系统对全部主炮进行射击调整,一切就绪之后,无需再向舰桥请示开火命令,直接由射击指挥官做出了射击决定。
十二门身管修长的克虏伯炮在前后间隔不到半秒的时间里击发,令人振奋的轰鸣声响彻耳际,灰白色的硝烟瞬时弥漫左舷。
主炮塔内,用耳塞保护听力的炮手们无言地行动着,借助半自动机械化装填设备,只需10秒左右即可完成再装填,加上微调射击诸元,15秒便可实施一次齐射——在大多数情况下,战舰无需以极端射速开火,三轮速射实际是以40秒左右的间隔进行,而这个速率仍较同口径的陆军火炮快得多!
听到汽笛般的尖啸声由远及近强势袭来,伞兵加拉赫用双手食指塞紧耳孔,以跪蹲的姿势置身于堑壕底部。片刻过后,整个世界都在剧烈的爆炸声中震荡起来,放在战壕边缘的“粘弹”滚落下来,很不客气地砸了加拉赫的脚趾头。
爆炸的冲击转瞬即逝,加拉赫的耳朵还在发鸣,他拾起砸伤脚趾的“元凶”,心里非但没有恼意,还有些侥幸和后怕,这东西已经打开了保险盖,要是一不留神勾到了拉火环,黑灯瞎火没注意,自己可就要冤死在这里了。
重新给“粘弹”装上保险盖,加拉赫探头往外瞅了一眼,战场上弥漫着浓密的硝烟,看不到敌人的身影,也听不到先前那样的金属摩擦声,这并不意味着敌方的进攻完全被挫败了。己方的远程重炮覆盖战场中央,杀伤范围内的英军步兵和车辆就算没被碾成粉末,状况也肯定好不到哪里去,可是那些像乌龟一样有着硬壳的英军战车处于己方阵地前沿,距离数百上千米的爆炸对它们应该没有直接威胁,这些铁家伙停止前进,恐怕是因为随同进攻的步兵们必须停下来就地掩蔽罢了。
一分钟不到,刺耳的尖啸声再度袭来,加拉赫躲回战壕底部。连贯的爆炸间隔极短,这显然不是陆军炮兵能够打出的密集射击,而从爆炸的冲击来看,炮弹落点似乎比之前更加靠近己方阵地了,这是打算用重炮火力摧毁英军战车的节奏么?
不算最初的小规模试射,三轮炮击过后,战场上一片死寂,然而还没到一根烟功夫,田野中就响起了催促士兵们进攻的哨声,哨声此起彼伏,枪声、炮声还有发动机的轰鸣声和履带的摩擦声也接踵传来。
英军进攻还在继续!
啪……啪……
仿佛折断树枝的清脆声在战场上空响起,一颗颗照明弹映亮了田野,雪白的光芒照在一辆辆英军战车那黄褐色涂装的躯体上。加拉赫粗略观察,原地趴窝没了动静的占到了近半数,这些都是“凯尔特战士”的杰作——它们没有冲到一线阵地跟身披重甲的英军战车死磕,而是在战线后方的简易阵地上静止射击,它们的炮弹不是每每都能击穿那些铁壳乌龟的装甲,所幸远程重炮的轰击迟滞了英军的进攻,使得这些爱尔兰战车有机会进行连续不断的尝试。
第625章 碾压防线()
1933年,当世界大战的阴云再一次笼罩文明社会时,热爱和平之人莫不痛彻心扉,渴求安定之辈无不焦虑万分,还有无数的人不得不含泪送别自己的亲人,祈祷他们能够从战场上平安归来。另一方面,许许多多不甘平凡的青年、心怀壮志的军官还有那些寄望于通过战争大发横财的人,却因为战争的降临而感到心潮澎湃。
一切早有预兆,列强国家已经为这场战争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从20年代中后期到30年代初期,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大萧条使民众的生活水平普遍下降,军队的规模却在扩大,最好的技术成果往往率先运用在军事领域,新装备层出不穷,服役于各国空军的作战飞机数量竟超过了民用飞行器,各国投入海军建设的资金足够将现有商船队的规模扩大两倍以上,各**用车辆不论类型、数量、性能都甚过民用汽车,德国的“条顿骑士”重型战车、英国的“维克斯3“游骑兵”中型战车以及爱尔兰的“重装骑兵”半履带装甲车便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军用车辆。
此外还有一些“默默无闻”的战斗车辆,普通人或许连名字都没有听过,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无足轻重,英国的“基钦纳”步兵战车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这种战斗全重接近30吨的战车于1930年定型生产,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英国本土、加拿大以及美国的供应商总共为英联邦军队制造了4000多辆,但它们却极少在公众视野中亮相,英国官方从未正式公布过它们的技术资料,将领们私下里称之为“22吨战车”,声称它们跟爱尔兰“凯尔特战士”处于同一档次。事实上,一辆标准型“基钦纳”的炮塔正面装甲60毫米,加上30毫米厚的弧形炮盾,在这个时代基本属于无敌的存在;车体装甲因型号不同大致分为两类:装备76。2毫米短管榴弹炮的支援型采用50毫米均质装甲钢板,不装备短管榴弹炮的突击战车采用60毫米均质装甲。
无论哪种型号,联军装备的37毫米战防炮都无法撼动其正面。
战争爆发的第一天,在北威尔士的科恩半岛,爱尔兰军队的“凯尔特战士”和英**队的“基钦纳”便有了第一次正面对话。一队支援防线的“凯尔特战士”散列在麦田中,对掩护步兵发动进攻的“基钦纳”进行狙击。若是使用普通穿甲弹,“凯尔特战士”的战车炮十发大概只有三四发能够贯穿目标装甲,好在爱尔兰军方一贯奉行精兵策略,而且对英军的武器装备研究颇深,登陆科恩半岛的“凯尔特战士”每辆配备40发碳化钨钢芯穿甲弹、20发被帽穿甲弹、20发榴弹、10发照明弹。只要距离不超过400米,它们的碳化钨钢芯穿甲弹只要取得命中,就有至少八成的几率击穿“基钦纳”的厚皮硬甲。
在联军最先发动两栖攻势的马恩岛,第一阶段的战斗已经落下帷幕,英军暂时还没有发动反击的迹象,而科恩半岛跟马恩岛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是大不列颠岛的一部分,即便北威尔士和英格兰西北部的铁路枢纽以及交通设施因联军轰炸而运行不畅,英**队仍能在半天之内集结大量部队投入第一场反击战。被视为秘密武器的“基钦纳”虽未达到漫山遍野的程度,出现在战场上的数量已足够让联军官兵们头疼了。
看着不断被己方炮火击毁又不断从黑暗中钻出来的英军战车,堑壕中的加拉赫很是无语。在他的设想中,这应该是一场比拼意志的鏖战,说不定要以刺刀见红的方式决定胜负,所以出发的前一晚,他格外仔细地磨好了自己的刺刀,而在跳伞落地后,他也尽可能往身上多装弹药,现在看来,这些准备有可能成为无用功——能否顶住英军战车群的冲击还是个很大的问题!
战斗进行中,火车汽笛般的尖啸声再度袭来,炮火覆盖的区域仍在战场中央,这将会人为削弱英军先锋部队跟后续部队之间联系,有助于减轻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