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外,基于马肯森级和提尔皮茨伯爵级的作战经验,我们还将建造最高航速标准为33节的8…10艘新式战列巡洋舰,以担当侦察舰队主力或分舰队旗舰,这批新式战巡同样适用于我刚刚所说的原则。”穆勒透露说。
“这可是相当一大笔军费投入。”莱费尔公爵试探道,“想必已经超出了国会批准的战争拨款吧?”
德意志帝国的政体是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皇帝掌握着绝对的实权,有任命首相和高级官吏、召集和解散议会、宣战、媾和的权力,同时是军队的最高统帅。预算权和立法权归属于帝国国会、联邦议会,战争爆发后,帝国国会将投票通过战争拨款,然后无限期休会,直至战争结束。这意味着战时权力完全掌握在皇帝、首相以及军队将领手中。
穆勒轻笑道:“不,事实上,目前的投入远未达到战争拨款的上限。即便超出,也是为了打赢战争,有何不可呢?”
对于这个回答,莱费尔公爵除了羡慕还是羡慕。20年代中后期,经济危机席卷全球,意大利王国未能幸免,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导致社会动荡,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的军国主义思潮不但在年轻的军官群体中受到追捧,在上流社会也颇有市场。1929年,社会党首、民族主义者伊万诺…博诺米出任意大利首相,对内推行社会改良,对外加强与美英等国的经济贸易和政治外交合作。近四年来,意大利的经济形势有了一定的好转,但是能够投入海军建设的经费依旧非常局促。
接下来,穆勒开始“进攻”道:“我原本以为意大利会像爱尔兰一样坚定不移地加入这场伟大的战争,没想到……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贵国迟疑彷徨呢?”
“元帅阁下此言差矣。”莱费尔公爵以冠冕的方式回应道,“意大利一直忠实履行着同盟国成员义务,在由贵国发动的这场战争中,至少保持了善意的中立。”
在说到“至少”这个措辞的时候,意大利人的语气稍稍放缓,显然是在提醒对方,意大利的参战并非没有可能,关键是看德国能否给出令人满意的参战条件。
意大利人所言不虚,同盟国的军事条约属于防御性质,只有在某个成员国遭到进攻的情况下,其他成员国才有直接参战的义务,反之只需要保持善意的中立。针对德国发动战争的原因,穆勒非常认真地解释道:“美英联盟拥有两倍于德国的海军力量,这对德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非常大的威胁,而且美英两国连续三任政府首脑都在试图封锁德国,限制德国的生存空间,这是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忍受的。所以,我们对这场战争的预期非常简单,打破围困德国的壁垒,摧毁仇视德国的力量……对我们而言,这是一场无可回避的战争,而且早打比晚打好。”
第715章 参战的诱惑(下)()
当德国皇室在无忧宫广邀宾客之时,在维也纳的霍夫堡皇宫,哈布斯堡皇室也举行了一场旨在纪念战争胜利日的宫廷宴会,但跟德国人看重英国正式停战投降不同,奥匈帝国更在意是沙俄帝国的败亡。斯拉夫人的威胁、巴尔干的阴霾似乎就此散去,可是近些年来,苏俄的崛起令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者们渐渐意识到来自东方的威胁更甚从前,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奥匈帝国最近数年的军费开支逐年攀升,无论奥地利还是匈牙利都承受着财力吃紧的压力。
“……好了,尊贵的皇帝陛下,亚速尔之战的情况就是这样了。事实上,这场仗赢得非常不容易,有几个关键的时刻,是德**人的优异品质挽救了岌岌可危的战局,从此往后,同盟国海军跟美英舰队交战时,必然占据心理上的优势。”
作为德皇威廉二世的好友兼私人信使,冯…巴尔维茨伯爵绘声绘色地向奥皇卡尔一世描述了亚速尔战役特别是圣米格尔海战的全过程。这位来自梅克伦堡…什未林大公国的德国贵族虽然不是一个出色的演讲家,却懂得如何将一场血腥惨烈的战斗描绘成一段不朽的传奇。
现年46岁的奥皇卡尔一世正值壮年,登基17年来,他如老奥皇弗朗茨…约瑟夫一世那般勤政,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经济改革举措让他在奥地利和波西米亚拥有很高的声望,而对帝国境内的斯拉夫民族采取宽容政策也让他享誉国际,并因此获得了1929年的诺贝尔******。总体而言,30年代初期的奥匈帝国较1914年时更加富庶和稳定,这使得哈布斯堡王朝对外扩张的野心和精力远远甚过于约瑟夫一世的时代。在北非,他们从德国和奥斯曼帝国租借了两座重要的港口,作为舰队远航、商船队停靠补给的据点;在中东,他们进行了大规模的矿藏勘探,以软硬兼施的手段从阿拉伯部落手里弄到了一些表面荒芜、其实蕴藏石油的土地,进而建立起了自己的油井和炼油厂。
跟故去的亲叔叔费迪南大公一样,卡尔一世对海军事业充满热情,在阜姆对皇家海军学院毕业生们训话时,他总会以利萨角海战中奥地利舰队的出色来激励这些年轻人。所以,冯…巴尔维茨伯爵的精彩故事很对他胃口,全程聚精会神、一语不发,等到伯爵讲完了,他似乎还在想象波澜壮阔的海战场面。
“德皇陛下对这场海战最为惋惜的地方,是没能如预想的那样集结起同盟国的大舰队,否则的话,美国和英国的联合作战舰队根本是有来无回。德奥同盟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考验,且在上一场大战中坚定不移地相互支持,这种关系已经无需任何行动证明。在防卫特塞尔岛的战斗中,奥地利第10炮营无惧强敌,果断参战,而且表现十分出色,这让我们非常感动,也让我们迫切希望帝国与皇家战争海军(奥匈海军的正式名称)能够与我们并肩对抗美英。”冯…巴尔维茨伯爵层层递进,从而道出此行本意。
卡尔一世的母亲是萨克森公主,他的身上融合了哈布斯堡和霍亨索伦两大皇族的血液,因而被视为德奥同盟的神圣纽带。大战爆发已有半个多月,奥匈帝国虽未宣布参战,已有不少奥匈军人以自愿者的名义参加了战斗,驻扎在亚速尔群岛的奥地利第10防空炮营便是当中的典型。特塞尔岛沦陷之前,这支特殊部队受德军照顾优先撤退,但还是有2名军官和9名士兵被美英军队俘虏,美英由此向奥匈帝国施压,要求奥匈帝国做出官方声明,保证不再有奥匈军人违反中立参与作战。
对于来自美英的外交压力,卡尔一世的应付招数就是“打太极”,而在冯…巴尔维茨伯爵抛出诱饵之后,他依然稳坐钓鱼台,不急不忙地叙说着奥匈海军在备战方面的种种不足。
不多时,奥匈帝国海军部长、海军上将霍尔蒂…米克洛什从门外走来,他向奥皇及德皇私人特使欠身道:“很抱歉来晚了。”
莱费尔公爵对意大利海军在战后的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而在奥匈帝国同样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这便是霍尔蒂…米克洛什。奥匈帝国存续至今,霍尔蒂未如历史那般成为匈牙利王国的独裁者,而是以他那出色的指挥和组织能力积极推动奥匈海军的现代化建设——在20年代中前期,奥匈海军迎来了它的辉煌,四艘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级战列舰的建造工程成为这个二元制帝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的国防项目,它们的总造价达到230亿奥匈克朗,折合3。68亿马克,单艘造价相当于德国巴伐利亚级战列舰的1。53倍。这一浩大的工程直接给里雅斯特、普拉、阜姆的造船厂带来了近万个工作岗位,波西米亚地区有近半数的企业获得了与之相关的订单,负责提供舰炮和钢材的斯柯达兵工厂由此摆脱了战后的低迷期,继续保持着欧洲第二大军工企业的优势地位。
20年代中前期,奥匈帝国加入三国经济同盟的效果开始显现,整体的工业和外贸均达到了年均3%的增长速度,而同时期美国和日本的增速基本维持在1%左右。经济状况的改善令奥匈皇帝卡尔一世有了进一步扩充海军的雄心,时任海军部长的霍尔蒂…米克洛什上将制定了一份令其非常满意的造舰计划。按照霍尔蒂的设想,奥匈海军将在1927年和1929年分别开工建造一艘40000吨级的新式战列舰,以此为基础,在1931年和1933年再开工建造更加强大的44000吨级战列舰,并于1928年和1930年分别开建一艘18000吨级的轻型航空母舰。如若这一计划得以付诸实施,奥匈帝国海军将对意大利构成压倒性的优势。
霍尔蒂计划刚刚启动,世界经济危机的侵袭便让奥匈帝国的经济和财政蒙受重创,所有的造舰项目戛然而止,一号新战列舰的龙骨被人们遗弃在了宽大的船台上,任凭风吹雨打,直到1930年秋才得以重新动工。1933年大战再度爆发时,这艘四万吨级的战列舰还处在舾装阶段,最快也要半年时间才能正式入役,所以当下的奥匈海军仍以四艘约瑟夫一世级战列舰和上一场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四艘联合力量级战列舰为核心力量,巡洋舰和驱逐舰的数量与意大利海军大致持平,而潜艇的数量和性能均逊色于意大利海军。
应对霍尔蒂的礼貌致歉,冯…巴尔维茨伯爵别有意味地说:“看似稍晚,其实恰逢其时!”
霍尔蒂佯装无知,得到卡尔一世的授意之后,他在旁边的沙发上坐了下来。
卡尔一世遂对他说:“冯…巴尔维茨伯爵带来了德皇陛下的亲笔信,陛下在信中提到,我国若对美英作战,损失的舰艇将在德国的造舰计划中得到一比一的弥补。”
“噢?”霍尔蒂右眉一挑,“全部费用均由德国政府承担?”
冯…巴尔维茨伯爵不无得意的笑了笑:“只有最为忠诚的盟友国家才能享受到这样的特殊待遇。”
霍尔蒂看了看奥皇:“这倒是很有意思。”
冯…巴尔维茨有意提点道:“在我们计划建造的战舰当中,有四万五千吨级的新式主力舰,有四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