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始吧。”
凌卫号升起进攻信号旗,各分舰队按指派任务行动。
东航道有拦江铁锁,战斗不必考虑敌军战船威胁。
克罗托号、阿格莱亚号2艘战列舰与古晋号、泗务号2艘巡洋舰逼近亚娘鞋岛上的威远炮城,那里是敌军总炮台,张国勋的总兵旗就在威远。
欧佛洛绪涅号战列舰、伯伦希尔号、休伯利安号巡洋舰逼近上横档岛,与横档月炮台对射。
多达30艘桨帆船配属给两支炮击分舰队,帮助风帆舰进至合适阵位,并给大舰提供掩护,防止敌军放出火攻船。
炮战随即展开,战舰不必同所有敌军火炮交战,由于位置问题,敌军炮城只有部分火炮拥有射角,其中横档山上的横档炮台多数炮口指向东航道,没有1门火炮在射界内。
4个陆战连换乘小船,在战舰掩护下登陆下横档岛。
上下横档两座岛的山丘标高都是28米,陆战团未配属加农炮,他们有8门5。5寸榴弹炮,6轻2重,400名陆战队员人拉肩抗,在下横档岛棱线后设立两处炮兵阵地,简单校准后,轻榴弹炮向250米外的敌军月炮台轰击,重榴弹炮向敌军山顶炮台射击。
榴弹炮命中率不及直射的加农炮,但位于棱线后的炮兵阵地在敌军炮台射界之外,不会受到干扰,一发接一发榴弹射进敌军炮城,或是在兵营,或是在衙署,或是在操场上炸开,腾起一团团黑烟。
旗舰凌卫号、战列舰塔利亚号和巡洋舰宾城号位于第二线。
前线炮战吸引了所有人注意力,战舰有中弹,伤亡可以接受。
半小时后,凌卫号挂出信号旗。
乘着一阵东风,凌卫号分队直入西面的辅航道,这里没有拦江铁锁。
凌卫号、塔利亚号、宾城号在西航道正中下锚,推出两舷舰炮,同时与西岸的巩固炮台和横档炮台交战。
巩固炮台有20多门炮,横档炮台朝向西航道的火炮只有14门,敌军炮位全部露天,3艘战舰很快就压制了敌军炮火。
鞑靼人很乐于学习军事技术,敌军炮台射出的炮弹与联邦并无二致,实心弹、榴弹、链弹、霰弹都有,唯独没有炽热弹,但炽热弹使用起来有些风险,海军也并未用于本次战斗。
越秀号等12艘火炮护卫舰超越旗舰分队,与50艘桨帆船驶入上横档岛西北面。
大虎山岛在护卫舰队北面,那边是猪头山的悬崖峭壁,如果猪头山上有炮台,或许可以掩护上横档岛后背,可惜的是没有,大虎炮台在更北的虎头山。
分舰队指挥官陈上川分出4艘火炮护卫舰、8艘桨帆护卫舰和40艘明军桨帆船向上游侦察攻击,鞑靼人剩余的水师一定隐藏在某处地方。
其余8艘护卫舰猛烈轰击敌军在上横档岛后方的敌军兵营,鞑靼兵如同无头苍蝇般抱头鼠窜。
1小时后,西岸巩固炮台首先被打哑。接着,横档炮台朝向西航道的女墙、炮位全被击垮。
5个陆战连换乘小艇登陆,陆军炮兵连的2门5。5寸榴弹炮加强给登陆部队。
陆战队挺着明晃晃的刺刀爬下小艇。
守卫炮台的鞑靼人组织了一次反击,200多人手持各种冷兵器冲出炮城。
猎兵用的线膛枪小队齐射压制城头拉过来的佛朗机轻炮。
陆战队简单列成2排横队,3次齐射后,鞑靼人的攻击在硝烟中消逝,留下一地红樱白帽和哭爹喊娘的伤兵。
陆战队先占领兵营,2门5。5寸轻榴弹炮放列,近距离掩护步兵向上攻击。
刺刀冲锋驱散守台敌兵。
陆战队用刺刀逼迫俘虏调转炮口,向山下拥有50门火炮的横档月炮台射击。
来自背后的炮火很快逼迫月炮台竖起降旗。
陆战队砍断东航道的两道拦江铁锁,陆军第8团1个营登陆西岸,占领巩固炮台。1个营在亚娘鞋岛西北登陆,攀上武山顶。
山顶有鞑靼人修建的瞭望台,没有火炮防御设施,陆军轻易就占领了棱线。
鞑靼人所有的炮台都是火炮冲外,炮台后方连女墙都没有,陆军居高临下,依托地形和树木向山下射击,几分钟就彻底摧毁了敌军抵抗。
绿营兵丢下他们的主帅,四散而跑。
随着鞑靼人大旗倒下,两岸围观群众们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下午5时,驻守大虎山炮台的绿营兵投降,陆军顺势攻占虎门寨城,战斗结束。
联军摧毁敌军炮台5座,缴获堪用生铁炮91门,俘虏敌军3500人,击毙敌主帅广东水师总兵张国勋,搜缴白银23万两。
全军23人受伤,1人阵亡,除了消耗了点时间,这是场不值一提的会战。
这得归功于敌军炮台体系在设计上的致命缺陷。士兵们甚至开玩笑,元首应当给虎门炮台设计师发一枚大勋章。
俘虏供述,敌军为兴建虎门炮台,在广州城内调拨了1百万两白银。
无论是明军还是联邦陆海军,人人都是眼前一亮,士气爆绷。
当夜,舰队锚泊。
天亮后,陈上川率桨帆舰队先行出发,携带火炮和舟桥物资航向东莞,支援在那边作战的陆军主力。
第40章 东莞ISO()
一秒记住[新](。)
.x
秋冬季节更干燥的地面便于陆军开进,当然,也便于鞑靼马队驰突。
既然选择了秋冬季节进攻,那就意味着联军接受骑兵战。
不比威风凛凛的重骑兵部队,第2师队属猎骑兵的战马是混血马与南洋马杂交出来的品种,平均肩高不到135,肩高135的马体重320k,承载上限80k,勉强足够一名轻骑兵携带20k装备上阵。
鞑靼人的战马比猎骑兵战马更差,但按鞑靼人的标准,马队出征每人配属3匹战马,如果士兵出不起钱,官以给足。这又比联邦骑兵条件好了。所以,按目前的操典,联邦骑兵并非一支独立遂行战役的兵种,骑兵依附于步兵作战,不会脱离步兵太远。
菲尔霍夫得到海军东江分舰队增援,12磅野战重炮连归建。
第2师有半个营在后方保护兵站线,大半个营配属1个骑兵中队和部分明军向惠州方向警戒。
开到东莞城下的部队有1个半营和明军主力包围东莞城。东莞城下的步兵在一天内,用土工作业修筑了4个多面堡,一共配属了9门野战炮和14门明军火炮,野战重炮连则在东莞城下放列,轰击城墙。
其余部队渡过东江,在江北占据桥头堡。渡江部队中,1个营在猎骑兵身后,依托几处丘陵,拉开战线,剩下的1个营在丘陵后列成横队,4个步兵连和后江猎骑兵团主力为师长控制的预备队。
潘浩率领自己的猎骑兵连,在东莞城西北拉开骑兵幕。潘浩之前面对的敌人是尚可喜下属的外藩蒙古马队。这些蒙古兵部分人依然随身带有弓箭,人人都有鸟枪。骑射这种软弱无力的战术,正逐渐被蒙古人抛弃,鸟枪是更可靠更有效的武器。
骑兵对冲在此前的战斗中非常罕见,规模也比较小,最多就是十来个骑兵耀武扬威地吓吓人。更多的战斗形态是双方接近后下马,找好依托的地形,互相打枪。
今天情况有点不同,敌军集结的人数越来越多,其中包括了几面八旗的梅勒额真旗,步骑炮混合,对面集结的兵力超过7000人,鞑靼人以多路纵队向战场开进。
潘浩所在的第5河湾猎骑兵团骑兵幕后退,向步兵靠拢。
陆军身后的东江水面上,5艘轻型桨帆护卫舰和30艘明军战船和更多的舢板船严阵以待,护卫东江及其支流河汊上6座大大小小的浮桥。
潘浩觉得,如果鞑靼人在部队渡河或是浮桥未建起之前全力出击,也许他们能获得更大的战果,可鞑靼人调兵的速度实在有点慢,当然,他们可能等待的就是本军半渡而击。
潘浩是个盔甲爱好者,所以他买了一具银光闪闪的全身甲。鞑靼人装备最多的铁棉甲和铁扎甲也许防护力不如板甲,可也有其外在的美感。
太阳照在鞑靼兵的铁盔和铠甲上,高高的避雷针直指天际,扎甲在阳光下银光闪闪,使对面的军队更加光彩夺目。
鞑靼兵的战线很长,这迫使猎骑兵身后的那个步兵营也分兵,在丘陵棱线上展开6处射击阵地,两翼有榴弹炮掩护。丘陵环形射击阵地之外的山谷,多数是空的。
鞑靼人发现了这一点。
绿营和八旗兵非常依赖他们的骑兵,步兵则相对不受重视。
绿营步兵们努力地排出战斗队形,展开6人或者更多纵深的横队,绿营横队原地不动时看上去还可以,一旦投入进攻,组织很差的队列在联邦陆军面前是可笑的。
带来麻烦的是骑兵。
有几个鞑靼骑兵于阵前表演了他全部的灵活技巧和勇敢动作,使对面的敌人发出一阵阵欢呼。他们紧贴在自己的马上,灵巧的战马似乎分享了主人全部的热情。
鞑靼兵手腕上挂着一把马刀,用鸟枪和弓箭依次进行射击。
鞑靼兵射出几种武器后,绕过前出的猎兵,以惊人灵活的动作从步兵阵地和猎骑兵战线中间跑过去了。
敌军由七杆将旗指挥的优秀骑兵,疾驰过来,窜入第2线的方阵和丘陵射击阵地之间的地带,毫无疑问,鞑靼人企图在联军后方找到没有防御的地方,以便从背后卷击战线。
联军立即从横队正面、接着又从两侧、最后又从后方连续发射霰弹和炮火,打死和打伤了他们很多人,有几个从后方冲入阵地的鞑靼勇士也都死在刺刀之下。
战场硝烟弥漫,鞑靼人的队形一片混乱。
鞑靼人发现后方的火力同前方的一样猛烈的时候,有些部队急忙撤退,转而进攻驻有预备队的两个设防的村庄,迎接他们的是4门6磅炮射出的重霰弹。鞑靼人又急忙向右奔驰,退到离联军右翼半里远的地方停下来。
村庄外留下了500多具鞑靼兵的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