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良佐为人也颇为机灵,闻言也跟着附和道:“刘帅说的没错,那些东林大臣无非想用“拖”字计,阻止王爷继位,然后暗中接先帝皇子或桂藩入京,企图推翻成议,所以王爷必须立即称帝!”
黄得功是个实在性子,他腾一下子,站起身来:“要这么说,我,我等更须抢先动手,尽快拥,拥王王爷登基了。”
勋臣刘孔昭、赵之龙也起身赞成,众将闹哄哄往朱由桦的偏院一窝蜂而去。
“对,扶王爷坐上皇位,我等就是首功大臣,到那时……事不宜迟,咱们这就去拥王爷登基!”
卢九德见目的达到,不觉往前堂正厅憋了一眼,这才背着手冷笑几声,迈着步子跟了过去,众将蜂拥着来到偏院门首处时,只见张堂功、韩诚手中正握着倭刀把守在门口,张堂功见众将来势汹汹,以为来着不善,急忙喝问缘由,当先的刘泽清见是福王亲信部将,不敢鲁莽,匆匆解释给他听,不料张堂功铁面无私,要先去禀报,让众将在门外等候,黄得功是个急性子,他嫌麻烦硬想往里闯:“还等个鸟!天,天大的事耽误不得,快,快闪开!”
张堂功德脸咣当就撂下了,把倭刀一横,马步一蹲,拉开架势:“放肆!福府护卫统领张堂功认得各位,手中的刀却认不得人!”
“一个小小的府卫首领也敢嚣张!就你有兵器?某家手里家什是吃素的?”黄得功、高杰等纷纷拔出腰刀。
卢九德跟上来,见众将刀光剑影,闹得不像话,忙示意众人稍等,自己匆忙进了偏院,偏院内室里只见朱由桦此刻已换了身常服,独自面壁思索着,似乎对院外的情况完全不知道一样。
卢九德咳嗽一声,朱由桦这才回过身来,面对着面,两人不由得相视一笑。
“诸将们都在门外恭候王爷,要求王爷即刻登基称帝。”
朱由桦点了点头,转身快步朝外走去,卢九德急忙麻溜地跟出去,内侍田成也跟随在后,俊秀小将护着朱由桦一行,未到院门就大喝:“福王殿下驾到!”
张堂功急忙闪到一旁,众将都向朱由桦行礼,比平日恭敬了不少。
行完礼后,卢九德向刘孔昭扫视了一眼,刘孔昭心领神会,扑通跪下:“王爷是先帝御弟,人心所归,如今天下汹汹,不早正大位,无以称人望。”
刘泽清、黄德功、高杰等也跪下:“国不可一日无主,王爷登基刻不容缓,我等愿拥戴王爷即刻称帝。”
“诸位的忠心,本藩心领了,奈何朝中诸公另有安排啊,都快起来吧!”朱由桦伤感的正劝诸将起身,黄得功忍不住大嚷:“王爷何,何必拘泥于那些个书生之议呢,王爷登,登基合乎法理。况且又有我,我等拥戴,军、军心,民心都在,谁敢不从?”
见朱由桦还在犹豫,那边刘孔昭已单膝跪地,顺势恳求道:“王爷称帝是大势所趋,请王爷速下决断!”
朱由桦这才艰难的点了点头,诸将大喜,纷纷起身,簇拥着朱由桦往前堂正厅行去。
前堂六神无主的大臣们,本来都在三三两两的围着论事,突然看到来势汹汹的众人,武将们刀枪晃眼,他们不由想到了几日前同样在内守备府内,诚意伯刘孔昭带着京营兵将拔刀威逼众人的事,纷纷惊怒不已。
第29章 第029 登基(第二更!求收藏!求打赏!)()
PS:本书书友群号为【241626717】,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进来商议对策。提供意见。
事情到了这一步,结局已经不用多想了,卢九德先是站在法理大义的制高点上,狠狠地批了一顿东林大臣们,紧接着武将们又很配合的亮出了兵刃,双重压力之下,南都诸臣自史可法以下不得不再次改变成议,同意朱由桦三日后正式举行登基大典,称帝建朝。
大明崇祯十七年四月十八日上午,南京天坛。登基仪式正式开始。
朱由桦穿着内官们送来的帝服皇冠,在黄罗伞盖下缓缓走向天坛,在文武群臣仰视的目光里,他对着列帝龛盒跪下施礼,随后起身,开始了登基演讲:
“皇帝臣由桦上告天帝,朱氏建明历经十六世,传国二百七十六年,贼陷北都,致使先帝自缢,宗室大臣蒙尘,灭国之灾,亘古未见。
然天序不可以无统,人神不可以旷主,臣由桦以崇祯皇帝之御弟,奉旨以总六师,首倡义旅,人思明德,天眷朱宗,欲以神器属于臣由桦,朱由桦心怀敬畏,惧不克负荷,贻羞后世,虔奉皇运,寅畏天威,升坛受禅,改元彰武……”
全场的士民百姓都激动地仰望着朱由桦,感受着艰难时刻的新皇登基大典,俊秀小将被这悲壮情绪感染,不由得感泣,而江北四镇如高杰,刘泽清等人则面露觊觎喜悦之色,张堂功,韩诚,马雄等人则围绕着天坛不时警惕地环视观望。
“皇帝臣由桦,明告天帝,必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剪我仇敌,复我疆宇,匡复皇明,重建大朝!”朱由桦在演讲最后,不由得提高声音,表达了复仇雪耻的决心。
现场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士民百姓们齐声高呼:“剪我仇敌!复我疆宇!匡复皇明!重建大朝!”
登坛祭天仪式之后的第二天清晨五更时分,天还未放亮,当午门旁的鼓楼上传来第一通晨鼓,南京城各座城门相对的大街上街鼓齐声响应,六街尘起鼓隆隆。
随着鼓声响起,文武百官们峨冠博带,进入宫城,站在武英殿外的朝房中等候。
今日是新帝御朝听政的第一天,三通鼓过后,文武百官匆匆从朝房中走出,往武英殿行去。
诸臣到了殿门口,按照文东武西,再按照职务和品级区别,排成两班,鱼贯而入,四个御史分班面向北立,负责纠仪。
过了片刻,内官传呼:“皇帝驾到!”
朱由桦头戴十二旒冕冠,身上穿了极为隆重的冕服,他面带肃容,在一大群服饰华美的内官们的簇拥中乘撵进殿,升入御座以后,然后有仪表堂堂,声音洪亮的鸿胪寺官高唱:“入班行礼!
随即文武百官面向御座,依照鸿胪寺官的唱赞,垂首肃颜,稽首山呼万岁!
稽首是九拜中最为隆重的礼节,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不过即便如此,不是在极其正式,极其重要的场合里臣下一般也不会用,如今是新皇登基,政权交接的重要时刻,诸臣行稽首之礼自然是理所当然的,在这一刻,东林诸臣即便对朱由桦心有微词,还是得乖乖下跪,大礼参拜。
登基典礼过后,朱由桦又为堂兄崇祯皇帝举行了隆重的追悼活动。
上崇祯帝庙谥为“思宗烈皇帝”,周皇后为“孝节皇后”。又尊福恭王朱常洵为“恭皇帝”,福王正妃为“孝诚皇后”,生母太妃邹氏为“仁寿皇太后”,尊万历郑贵妃为“孝宁太皇太后”。
傍晚时分,朱由桦又把自己登基后的第一份御札润色一遍:朕以菲德,获承大统,以临士民之上,属时多艰,未知攸济,栗栗危惧,若将陨于深渊,甲申之祸,千古未有,是用夙夜震悼于朕心,念皇兄辱于流贼,悯生灵重患于兵革,饮泣尝胆,不遑宁居,唯尔四方士民,抱负忠义,其伊恤朕躬,以共济于艰难,以致安于宗社。
州县民户募师勤王,调发之烦,当厚与抚循,赋敛之厚,当议蠲免。法令之弊,当议改更。溃兵为盗,许令自新。返邪归正者宽其前罪,能杀贼自效者以军功论。亡官失爵,全部恢复。因乱去官者,限一月还任。欠官府旧债,一律免除。许臣庶上言民间疾苦,虽诋讦亦不加罪。
贼吏为奸,罪不可贷,当遣使按治,置于典型。乎天下之士民,未忘我之祖宗,当同心以相扶;天下之军民,不愿沦于贼寇,当协力以相保守,国势既昌,天命益固,庶几邻敌悔祸,则予一人以宁,尔亦有无穷之闻,不其韪欤。故滋诏示,想宜知悉。
皇帝手书,是为御札,盖上印玺,即为诏书。当天夜里,朱由桦这份宣布登基,号召全国军民保家卫国的诏书,连夜发往南方各省,这道诏书将如同刺破黎明前黑暗的第一道曙光,让全国军民知道:福王已继承大统,大明并没有亡国,帝国还大有希望。
新皇登基第二日,吏部草拟了入阁的人员名单,上面有四个人:兵部尚书史可法、户部尚书高弘图、礼部尚书张慎言、詹事府詹事姜曰广,四个全是东林党,且都有一个共同点,得罪过朱由桦。
这份提名名单是东林党成员精心挑选规划出的,目的就是为了试探一下朱由桦对“倒福派”的态度。
朱由桦看到名单后,心下已十分了然,他连夜招来马士英、卢九德、刘孔昭、赵之龙等“挺福派”廷对商议。几乎是孤身入京的他,暂时只能依靠几个助他上位的“挺福派”来对抗东林党了,经过一番激烈的商议后,众人心满意足的离开了皇宫,为马上到来的内阁大选提前做着准备了。
第二日,朱由桦果断的否决了吏部草拟的名单,众人得知消息后很慌张,以为新皇的反攻倒算就要开始了。
正在他们积极密谋寻找应对之策的时候,朱由桦突然又给吏部下了一道手谕:“推选阁臣乃新朝首重之事,当召集五品以上文武勋贵集议,公选廷推,以示公正。朝中贤人士大夫甚多,必使人人皆有机会。”
看到这条谕令,“倒福派”的同仁们这才松了一口气,史可法考虑到新内阁的重要性,也认为搞个公开推选更有说服力,因此邀请了魏国公徐宏基、抚宁侯朱国弼、安远侯柳祚昌、灵璧侯汤国祚、忭城伯赵之龙、东宁伯焦梦熊、南和伯方一元、诚意伯刘孔昭、成安伯郭祚等一干南京勋臣来共商国是。
第30章 第030 廷推(求收藏!)()
会议伊始,众人就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虽然人多口杂但结果却比较一致,一轮下来史可法、高宏图、姜曰广就毫无悬念地被选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