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调都察院左都御史崔佑为工部尚书,监管铜雀台与紫金阁的建造,在调燕州牧徐庶为都察院左都御史,燕州别驾狄仁杰为燕州牧。
调北州牧张昭为蓟州牧,北州别驾高林接任北州牧一职。
北平太守房玄龄有功,迁为蓟州别驾。迁陈群为北平太守。
其他各州保持不动,不到一两年就调动地方大吏其实不好,因为那样出不来什么政绩,而且容易造成大臣们急功近利。
所以刘德决定五年一评定,或升迁或贬斥,除非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调动频频,比如此次,荀彧担任内阁首辅,吏部尚书就不能在兼任了,不然权利太大了,而且中枢能臣虽多,但各司其职,也不易轻调,只好稍微调动,以地方填补中枢之职。
等到官员在慢慢补充,就不会在出现这样的事情了。
等到中枢有司权利基本上交接完毕,刘德也从繁重的政务当中脱开身,将目光放到了李云与项睿的交锋当中去。
。。。。。。
第五百三十六章 大枣()
刘德收到战报的时候已经是两个月后的消息了,李云最终成功守住了儋州,不过小部分鲁州确实是丢了,除非李云继续出兵,不过经过南北双线作战,魏军将士疲于奔波,李云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而是收缩兵力,修生养息。
项煜退兵的原因很简单,淮州徐四业派遣兵马进攻项煜的老家,项煜不得已之下,只能撤军返回东州,在不返回的话,老家都要被拆了,就算能击败李云又有什么用。
李云很幸运。
刘德看着战报笑道,而对于项煜,刘德虽然了解不多,但这次让徐四业摸到了家门口,肯定会让这位齐公暴如雷霆,看来很长一段时间,这位齐公殿下的精力都会放在与徐四业上。
陈朔毕竟早已年迈,这个时代能够活到七十已然算是高寿了,悲伤过去了,日子还要继续过下去。
刘德为了尊重陈朔,命令在陈朔丧事期间,不许饮酒作乐,高歌燕舞,北平城的繁华之所也萧条了一些日子。
出征在外半年之久,政务上有荀彧在,军务上有章天朗,刘德也只在一些大事上掌控一二,其余小事,皆放手让官员们去干,事事都要刘德去处理,那还不累死刘德啊!
刘德可不愿意这样。
而现在朝廷制度等方面也算完善,就算刘德出征在外,也基本上保证政务通畅,这就足够了。
而刘德则回到了府中休息了几日,陪一陪自己的嫂嫂,还有一堆妾室,包括自己的一堆孩子们。
长子刘昭、二子刘敦、长女刘宁都已经四岁了,三子刘仁也三岁了,刘德稍稍考校一番,读起诗书来也是有模有样。
刘昭像个小大人一样,而刘敦想比就木讷一些,而刘仁倒是中规中矩,小孩子嘛,能看出个什么来。
不过在刘德看来,是该给自己的孩子寻个老师了,自己经常出征在外,光靠他们的母亲教导,可教导不出什么来。
刘德将最小的第十子刘重抱在怀里,手指轻轻将小刘重的鼻尖从下而上一点,一个小猪八戒脸就出现在了刘德面前,小刘重可能感到了不舒服,小手使劲扒拉刘德,不过见扒拉不动,小嘴一瘪,立刻就哇哇大哭起来,逗得刘德哈哈大笑。
身为刘重的母亲,杨玉环也在一旁伺候着,将盘中的枣子递到了刘德嘴边,刘德张着嘴,任由杨玉环小心翼翼的将枣子送到了嘴里。
刘德嚼了两下,将枣核吐到了杨玉环举着的盘子里,刘德不由点点头:“这枣倒是挺甜的,哪里产的枣?”
杨玉环一时间也回答不上来,她一个世家大小姐哪里能知道这些,杨玉环连忙看向后面的嬷嬷。
嬷嬷上前答道:“殿下,这大枣就是咱北平百姓种的,家中院子里有那么一两颗,等到成熟的出来卖些钱物,夫人们都挺喜欢吃枣子的。但这枣子太少了,去的晚的话根本就买不到。甚至一年也就这个时候能够吃些枣子!”
刘德点点头,古代人喜吃糖,尤其是达官贵人,对糖的需求非常大,盐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但糖也是不可或缺的。
而现在的糖的种类倒是不多,而大枣便是北方不可多的能直接食用的糖,南方则是橘柚等物,这些均可以制成糖类。
剩下的还有饴糖,就是用谷物制成的淀粉糖,大街上商贩多卖的便是这种糖。
还有甘蔗,也能制成糖,不过因为甘蔗乃是南方之物,北方几乎是看不到。不过甘蔗虽然能制成糖,但明显地位不及饴糖,也许与口味有关,蔗糖的甜味应该是不跟饴糖。
刘德拿起一颗枣子,心道:这枣子也许可以让大汉朝廷在增加一份收入,达官显贵对于糖的需求可是非常大的。
刘德拍了拍杨玉环肥美的翘臀,说道:“孤今晚住在这,你准备一下!”
说罢,刘德便出了杨玉环的小院。
杨玉环赶忙蹲了了万福,开心的应道。
刘德直接将户部尚书糜竺召了过来,问道:“糜爱卿,你对这枣子了解多少?”
“殿下的意思是?”
“孤发现,咱们对枣子的需求非常大,而枣子的产量却很一般,咱们完全可以在不能种粮食的地方种上枣树,不仅可以直接卖枣,还可以用来制糖,一句多得!”
糜竺连忙躬身道:“殿下所言极是,要说起来,臣的家中也有两颗枣树,用不了几天就全被内人吃光了,还要去外面买,但外面卖枣子的也不多,这么看来枣子的确能增加朝廷的收入啊!”
“枣子少很正常,毕竟就连粮食也不够用,哪有时间去打理枣树,还不是任由其生长,长出多少,就算多少!这样,糜爱卿,你去调查一番,看看北平在不影响粮食收成的情况下,哪里能种下枣林,先开一个实验田,用一年时间看看效果,是否可以推广!”
刘德说道。
“臣明白!”
“对了!”
刘德忽然想到道:“户部去种枣子,说不定有投机者会效仿,效仿可以,但谁若把田地改成枣树,严惩不贷!”
“遵命!”
糜竺得了命令,便离开了汉公府,找手下去调查北平大枣的种植情况去了。
刘德看着手中的枣子,心中想道:威州缺粮,但威州能够产粮的田地很少,但威州却适合种这枣树,如果枣子的经济效益好的话,最起码能为威州解决一定的燃眉之急。
。。。。。。
钱氏派人去寻刘德了,因为邹衍多次占卜成功,所以钱氏对邹衍现在非常信任,而邹衍也擅长谈论事务,利用自己的学说,说的是头头是道,所以钱氏认为邹衍是大才,想把邹衍介绍给刘德。
不过刘德一直出征在外,等到刘德回来又赶上陈朔离世,所以直到现在钱氏才有机会将邹衍推荐给刘德。
邹衍通过自己的手段,也终于见到了大汉的掌权者……刘德。
有机会将自己的学说推行出去了。
道家阴阳学派有可能成为显学,而不用闷在区区的一个道观里。
。。。。。。百;镀;一;下;“;帝国之召唤武将系统爪;书;屋;”;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第五百三十七章 赋诗()
“草民邹衍拜见殿下!”
邹衍见到刘德后,立刻行跪拜大礼,邹衍虽然自称老道,闲云野鹤,自在高人,但见到刘德后,心中亦是惶恐,刘德给人的威严太盛了。
“邹公快快请起!”
刘德看在钱氏的面子上,很客气的将邹衍搀扶起来,说起来刘德对邹衍的学说阴阳学倒是有过了解,阴阳学属于道家学派的分支,又可称之为阴阳五行学。
要说起来,中国医学理论的形成还是以阴阳五行学为基础形成的,而刘德看重邹衍不光是钱氏的推荐,还有一点,邹衍的五德终始说,能够为刘德改朝换代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管刘德军事力量多么的强横,在思想这方面一定要让天下百姓认为汉代周是合理的,这样等到刘德称帝,也就没有人能够反对了。
就算不合理,在阶级利益面前,也会有人特意脑补出合理来。
不过五德学说唯一的副作用便是等到大汉的末期,野心家们有可能也会利用五德学说篡汉,在刘德看来,在封建社会,如果无法摆脱农耕经济为主的农业社会,不管如何改革,都逃脱不了300年的命运。
你让刘德现在弄工业革命,可能吗?
所以刘德看的也是很开的,不过如果能让自己的王朝活的更久一点,刘德也愿意为此付出一些努力的。
于是在刘德的首肯下,邹衍又将曾对钱氏说过的五德学说阐述出来,“大汉乃是土德,正是代周之水德,这天下终将为殿下所掌控!”
“而东方属木,木克土,所以还请殿下小心东方之敌,最好只派遣大将前往,勿要御驾亲征。”
“东方?”
刘德大笑道:“东方唯有项煜称得上英雄豪杰,不过项煜此人虽有高志但目光狭隘,虽有勇力,但无智谋,更是缺乏从谏如流、宽宏大量的气度,如此人物,孤岂会惧之!”
邹衍随即不再劝。
刘德以邹衍善观天象,便筹建钦天监,以邹衍为钦天监正,为正六品,掌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
邹衍领命就职。
等回到北平城外天长观,对长云真人说道:“汉公不听吾言,执意亲率东征,吾恐稍有不慎,便是大难之兆,汉公蒙难,这天下不知还要混乱到什么时候啊?”
长云真人反倒是颇为乐观,嬉笑道:“你这老道,现在到这里悲天悯人,这天下大势,分分合合,必然是昊天的安排,如若昊天同意汉公殿下一统天下,那汉公就算在是凶险万难,亦能逢凶化吉,如果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