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环Ψ虻摹�
“回太子殿下,臣,不知道,外面的消息说小方大人,卧床静养,什么时候能够来,臣也不是很清楚,不过,只要是他能来了,自然就会进宫为太子讲经了。”
听这儒生的意思,原来这个年龄不大的小孩竟然是当朝太子,建文帝的长子,朱文奎。
之前建文皇帝给了中愈一个东宫行走的职位,虽说这个职位具体要带什么科目,他们并不知道,但是,这个身份是实打实的,明旨下的,存了档,意思就是中愈在东宫是有编制的,隶属东宫之下。
太子身边的人都很清楚,方中愈的地位会不断的上升的,不管是他管着锦衣卫北镇抚司,还是现在这东宫行走的职位。
甚至要是今上驾崩,太子顺利登基,那就和他的父亲一样,是妥妥的帝师啊,所以现在还是要抓紧时间多多打好关系啊,不过,可惜的是中愈并没有关注过他们,至少现在没有关注过他们,他们倒是想方设法的将自己的名字传到中愈耳中。
这一次,中愈遇刺之后,就有许多翰林院的儒生们去拜访过方孝孺了,除了探望,也就是刷刷脸了,毕竟伸手不打笑脸人,这些人也就是这样了。
“额,那好吧,孤,很想见他,真的好想知道他写的猴王在取经路上到底怎么样了,已经很久都没有更新了。”朱文奎撑着自己小小的脑袋,嘟着嘴,看着自己的老师。
“这。”老师迟疑着,没有接话,他也不知道,后面是怎么样的一个故事。
作为一个儒家弟子,他也知道那些故事其实不太适合小孩子看,更不太适合将儒学融进了骨子里的人看,因为,那里面颇有些佛道二教的理论,与现在的教育大不可必,甚至是有些离经的。
但是他又说不清是怎么回事,现在真的很多人喜欢,包括他身边的人,所以,他也不怎么好评价,不过,光从故事的可读性来说,还是挺高的,就是有点黑暗罢了,他也曾嘀咕,为什么年纪小小的小方大人,会有这样近似叛逆黑暗的思维,毕竟,这样的东西,说简单点是一个故事,说难听点,那就是妖学,可能被万世批判的,不过,他现在到没有那么多的心思想这些,因为啊,皇太子已经不想练字了,他得哄着殿下,让他赶快将今天的任务完成啊。
明朝皇太子的教育培养制度,还是相对完善的,最早也是太祖皇帝朱元璋制定的。
当初一代雄主朱元璋为了让太子朱标成为一代明君,他可以说是费尽心思,他还专门为自己的儿子,建立了一个藏书馆,称作——大本堂,也就是后来让太子和诸王,勋贵子弟看书学习的地方。
大本堂中的藏书万册,各行各业都有,就像是现在的图书馆一样,他的藏书来源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
一是朱元璋在开国之初就有搜求前朝及民间遗书的传统,曾经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大力收集四方典籍,编辑成册。元至正二十六年六月,朱元璋攻克建康,即命有司访求古今书籍,藏之秘府,以资阅览,这只不过是他数次政策中的一次。
二是在元至正二十八年命征虏大将军徐达移师北伐,并在洪武元年八月,明军攻入元大都。入城之后,即封存了元朝皇家和中央官府藏书,后来这些藏书就到了大本堂,成为大本堂宫藏的一部分。
既然是作为太子和诸侯王,勋贵子弟读书的地方,那就应该有老师,有先生。
大本堂的师资来源也有三种:
一是朱元璋在进入建康时就已聘请的,他那时对于群贤很是喜爱,所以给他们正式的官职,发放俸禄。
二是在修建大本堂后又派文原吉、詹同、魏观、吴辅、赵寿等分行天下,访求贤才,然后带他们来京师,在大本堂任教。
三是随时吐故纳新,吸收新人,淘汰旧人,只要是有能力的,都可以来应聘当老师。
一时间名师荟萃京都,这些前来应诏之人,大都是满腹经纶的大儒,这些名师,前后一共十余年,寒来暑往,昼夜论值,耐心细致地向太子和诸王讲解四书五经,对于皇子们后来治国平天下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过,也有一点可惜的是,这大本堂并没有按照它最开始的职责延续下去,它的职能在建文四年的六月停止了。
在太祖皇帝朱元璋驾崩而尸骨未寒之时,燕王朱棣和朱允炆的叔侄之争就发展成一场你死我活的皇权大战,连侄皇帝是死是活至今都是一个谜,无数的人为之探索,却没有得到一个合理的答案,至少是难以让众多的人信服。
第0268章 消息的真假晚宴()
也就是历史上的这段时日,在大明朝廷的手下苦心经营了十几年的大本堂,连同太子居住的东宫和祭奠祖先的奉先殿,以及奉天殿和部分殿宇,都在这场名为“靖难之役”的战火中烧成了一片废墟,再也不复它往日荣光。
自此明故宫再也恢复不了它那往日的辉煌,孝陵地宫里的朱元璋和马皇后不知作何感想,他们的努力毁于一旦。
好的教育可以改变人生的轨迹,但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吗?
那还是得看看。
现如今,太子朱文奎就是在大本堂读书,中愈的另一份工作就是在这里,不过很可惜,直到现在,他还没有来过这里,没有履行过他的责任,反而是小太子在挂念着他,这个只见过一面的先生。
中愈并不知道这些,皇太子在挂念他,他也不知道,现在的他忙着做好自己的事情,他得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些事情处理,然后开始着手下一步的准备,时间已经不长了。
京师里已经有了消息,陛下下旨明日取消戒严令,百姓可以随意走动了。
京师的人们有些高兴,虽然他们也不希望有歹人在京师横行无忌,把自己的命交在别人手上,但是每天都能看见无数的兵士捕快到处搜查,抓住潜伏在京师里的奸细,这样的日子,过久了也是让人难受的,所以,还是不要了吧,戒严取消了,自己过好日子才是最好的。
刚一听到明天将要取消,他们就在讨论,明天要怎么庆祝了,这样的日子,终于过到头了,真好,朝廷真的很好。
锦衣卫的暗探们记录了这些百姓的言论与表现,他们不知道上司要这些东西要做什么,但是他们很清楚,锦衣卫不会对百姓怎么样,纵观洪武朝,锦衣卫办的案子也都是针对朝中大臣的,没有一例是对百姓的构陷,所以他们并不担心自己的报告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危害,所以还是老老实实的将自己知道的报告上去了。
他们想的也是正确的,锦衣卫现在管宣传的是王雨辰,这位中愈身边的第一幕僚,不仅干着幕僚的活,也干着宣传的活,锦衣卫的真组和假组都在他的掌控之下,这些人传播的消息有很多,真真假假,都是从他这里出去的,不要小瞧任何一个信息,专业的人可以从里面分析出各种各样的消息,不管他是真还是假,不得不说,这段时间,在这件事上,他领导的人做了不少事情,立下了不少的功劳啊。
他拿着这些下面的人传上来的消息只不过是为了分析一下百姓对于奸细的真正看法和百姓对于朝廷的严令,有什么想法,毕竟治理国家,首要的还是治理百姓,这些人就是他们要治理的对象,就算以后日子要发展,现在也必须是这样的。
不过结果还是很令人满意的,百姓们虽然不喜欢被限制的太死,但是对于朝廷捉拿犯人还是很支持的,所以总的来说,他们还算是喜欢的。
总有人不信邪,想要挑战一下锦衣卫的本事,所以在暗地里做些小动作的人,都被锦衣卫搞走了,至于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他们也没有想过想上面汇报,这一点事情,就不要麻烦上面上的人了,他们自己就能解决。
中愈乔装回到了家里,本来最开始是想用全程招募大夫的名义,让中愈回府的,但是思来想去,这样的方式太容易被发现了,还是悄悄地吧,他们不能保证在方府的周围有没有人惠人处中愈来,毕竟暴露之后,还是影响很大的,七鹰可不想就这样把这件事情弄糟,所以最后还是接受了这个方法,直接让中愈乔装打扮,从偏门进了方府。
自从中愈回府后,方府就开始闭门谢客了,理由是,方先生这几天接待了太多的人,身体不适,不宜在接待客人了,如果还有来慰问的请过一段时间来。
自从这样做了之后,上门的人确实是少了不少,几乎没有了,当然也有那些死活想要肩上中愈一面的人,赖在哪里不走。
对于这样的人,七鹰除了交代要看着他们外,再也没有看他们一眼,这样的人,不管是什么目的,不识相就是不行了。
至于方先生有多么的不舒服,都与他们无关,这些人只会凑个热闹,不能来点有用的。
一家人见面自然是高高兴兴,七鹰今天亲自在外面巡视,闲杂人等都不能乱走,院子里也站满了锦衣卫的人马,当然越靠近中愈所在的都是暗卫的人,不过是穿了锦衣卫的衣服罢了。
家里的丫鬟和家丁都没有随意走动,除了帮助巡逻的以外,其他人都老老实实的待在自己的岗位上。
他们一家人在一起吃了饭,方孝孺,方郑氏,还有中愈的弟弟妹妹们,一家人杂一起吃了顿饭。
“大哥,你真的没事啊,吓死我们了?”妹妹方贞说道。
中愈没事的消息,对他们也很保密,除了方孝孺和方郑氏外,其他人都不知道,所以他们还是很担心的,毕竟他们还小,说不定就露出了什么破绽,所以还是瞒着他们的,这一点中愈现在想来还是有一点后悔的,毕竟现在他帮忙欺骗了他们。
“呵呵,哥哥真的没事,现在不是活生生的坐在你们面前,陪你们一起吃饭嘛!所以呢,不用担心,咱们一家的日子,还长着呢!”中愈一边吃着菜,一边和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