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方法还是难以接受。先生,再想想。”
“这上策吗,就是,大人可以借助他的力量,和他成为同盟,坚决站在他那一边,他的能力你也看到了,不管是他在京师做那些事情,还是现在他手下的这些人都足以证明他不是一个简单的人。
朝廷近期的政策多,跟他有关系,由此可见,对于朝政之事也是十分了解的,虽然有些东西在咱们看来,有些离经叛道,不太成熟,但是,我相信他的,是我,不太成熟。”
他每说一个字,徐辉祖的眉头就皱一分。
“方法呢?”
“小郡主,她年方二八,尚未婚,也是京师称赞的美人儿。”
奉浦先生笑了笑说道,也颇有些打量的意思,他想知道徐辉祖到底有没有动过这个心思?
“这,不可不可。我怎麽可以拿小妹的终身幸福来做赌注呢,况且他到底是个什么人,咱们根本没有见过,这一切,都只是听闻的,虽然他做的这些事是很了不起,也是个,让人欣赏的年轻人,但是一切的一切还要等他来了,咱们才清楚,所以。先生还是不要再说了!”
小妹的婚姻大事自然由她自己做主,咱们不能插手,这是心里最大的原则。
父亲早逝,他就只有这一个妹妹,自然不可能让她受太多的委屈,她的婚事怎么可以如此草率?而且,还要带着一些目的,这不行,他不能让他的妹妹伤心。
他要是真这样做啦,才会被别人戳脊梁骨。
“他要是真的来了,咱们先看看吧,着急不着急,目前还是以平定燕王为主。
徐辉祖向着奉浦先生说的。
“自然是平定燕王,才是最主要的。”
奉浦先生拱了拱手,向他行了一你,这是他脸上的笑容却隐藏不住,似乎,有什么奸计得逞的样子。
奉浦先生以后会为了自己,这个建议,笑了笑,他甚至在怀疑自己是不是提前知道的结局,猜的都很正确。
可是在别人眼中他就是神算子,他猜到了那些事情。
中愈并不知道这些,他现在还依然奔波在北上的路上,在一路上看看,其实百姓的态度,这一切的一切。
这一路上经过的府县,有好有坏,有的府县发展的不错,有的却还是一片荒芜。
当然这种房屋是对于中愈来说的,他见过了太多太多繁华的城市,而现在这些房屋并不是因为官府不作为,只不过是现在他们的人数不够,贫困一些,生产上面的东西还达不到,能保证温饱就不错啦!
中愈是在这一路上,甚至都想到了以后要怎样发展这些,以后要怎样做?
不过当他越靠近,前线的时候他就发现了自己现在想多了,自己现在最大的敌人,并不是这些,而是燕王朱棣。
他还要帮助建文皇帝保住皇位,帮助大明朝廷继续存在下去,帮助方家不在这场战争中被毁灭,留着他的父母,他的兄弟姐妹。
他有太多事情要做,这就逼迫了他不能倒下,这也是最重要的事情。
作为方家的长子,锦衣卫的千户,皇帝的孤臣,众多兄弟们的大人,暗卫的首领,他不能倒下,他要做很多很多的事情,他得活着,好好的活着。
“大人,再有一天我们就能到淮上军营了!咱们还要做什么准备吗?”
“不用,咱们边走边看,多观察一些。淮上军营的事情太多,我们正好借此机会看看咱大明的军士能力怎么样?前线的军士和京师里的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咱们得弄清楚。”
“是啊!”小十二回答了一声,他自然知道自家大人是什么意思。
大家心里都清楚,打仗,真正的战争和平时相当想到是不一样的,他们要学会保护自己,还要保护身边的人,那些战友把后背都交给他们。
他们也想看看大明的军队是什么样子?
是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
人在想多的时候就会感慨,他们,刚刚听到中愈说这样的话,也多少有一些悲愤的感觉,毕竟皇位的归属,让他们到战争的摧残,不管现在他们怎么样,多少还是不好的。
但是自古以来的忠君思想,让他们明白,有些事儿不得不做。
一起,努力的走过每一天。
大明,终将耀眼。
第0413章 给人希望就是好()
各地幕兵的兵马都在拒绝,那些离开京师前进募兵的大臣呢,费尽口舌与各地的官员进行谈判,不断的妥协。
不是所有的人都看好朝廷,他们自然也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可以,帮助自己或者是家族获取更大的利益,那么他们肯定会选择,对他们最有利的,也因此很多人也是不太情愿的,做事起来,很是拖沓。
虽然明面上并没有反对朝廷,但是暗地里,多少有些不积极,不是用心的准备,也是存在的。
但是整体来说,募兵情况还正在进行。
从表面上来看,现在的局势偏向于朝廷这边,但是军事上的实力,弱一些,就算现在舆论都在支持朝廷对燕王,唾弃,但是,真正那些懂得的人都知道,这只是一种磨练而已。
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最后的胜利还是要取决于双方最后的战争,谁先获得胜利?
建文皇帝朱允炆心里很清楚于是,将那些大臣频繁地派出附近。
他召见了那些勋贵子弟,跟他们谈论了很多,不仅仅是他自己讲,还有那些勋贵子弟,他们也没有想隐瞒,反正内容很多,不仅是他们最近的生意,还有他们的学识,甚至是那些愿意投军的年轻等等。
廖氏兄弟见了皇帝之后,也聊了很长时间。
这段时间之后,他们也渐渐的才出了中愈的意图,也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皇帝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住他的皇位。
中愈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为了保住他们家,保住这些朋友,他们心里也很清楚,如果朝廷不在啦,他们这些人也会受到牵连。
跟中愈和皇帝走的近的人,没有人会相信燕王朱棣会放过他们,就算不抄家灭族也是贬为庶人的下场,除非他们投降,还要立下大的功劳。
投名状这种事情不是说说而已,在历史上有很多人,都需要付出,想要获得,不是那么简单的。
风雨欲来的态势只有自己才能感受得到,别人是不是着急,跟自己都没有关系。
很多人认为大明帝国跟他们没有关系,也不会因此受到什么影响,所以现在都在享福,走一步看一步。
老百姓们是不是也会发出一声感叹,要是朝廷不打仗多好啊?咱们的日子过的好。
每天可以看着报纸,了解最新发生的事情,每天可以听着评书,谈论一下大家喜欢的东西,每天可以看着最新的故事。
家里的孩子在认真读书,京师附近的学堂也在招新同学,可以让他们多认识字。
一切都在正常的发展,这样不是很好吗?
屁股决定脑袋,这件事情在这里发生的特别明显。
老百姓只想要一个安稳的日子,人们都希望过得平安。
军士一直都在打仗,燕王在向着他的目标进发。
其他的诸王也在自己得封地,守着那一亩三分地过着好日子,他们除了尽力防守,生怕朝廷,随时打过来以外,其他的都选择了观望。
在京师的几位恢复王爵的王爷没有大胆的聚会,但是却派遣手下人,一起沟通传递一下彼此的消息。
他们在等待。
他们依旧是王爷,大明的王爷,是建文皇帝的王叔。
齐王渐渐的也看到了苗头,恢复王爵只是一个开始,他想到齐泰点破了其中原因。
在齐泰,离开之后他很久都没有想明白。
在管家出去将京师最近发生的事情,一件一件的讲给他听,之后,他就知道啦,朝廷是有其他的意思。
天底下就有这样的聪明人,聪明人的想法就是,在事情发展之前,就找到最初的办法,他心里很清楚。
齐王就是这样一个人,当他的管家出去,将燕王的事情,一件一件的告诉他的时候,他就猜到了朝廷的意思。
其他人的暗示,再明白不过啦,朝廷有心外藩,他也知道这个主意,是那个叫做方中愈的人想出来的,这个孩子对他来说确确实实是个孩子,居然能想出这样的主意,他真想如果当年他也能想出这个主意,他的王弟,湘王是不是不用那么极端的手段,把自己的命都丢掉。
外藩容不容易他并不清楚,但他知道一件事,如果他想活命,想保住以后的富贵,肯定是要尊重朝廷的政策的,至于这块土地怎么来,在哪里,他都不需要关心,可能是他自己打下来,可能是朝廷册封,可能是,双方共同谋取的结果,至于那个土地是金山银山,还是一片荒地,还是一片待开发的土地,有没有人口,现在都不是考虑的,之中的事情。
朝廷还在跟燕王战斗,至于最后会有一个什么结果,还得花时间来看。
大明最终的事情说不清楚,朝廷又会走向何方,说不清楚,但是他们知道,这迟早都会有一个结束的。
观望的人太多,那得到的就少。
付出的多得到的自然也就多,有些人拼命去回复这些,有的人,吊儿郎当什么都不在意,这有什么重要的呢,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只要他在认真地做这些事情,都会得到最后的回报,只是时间长短罢了,原本这些人都是可以获得更多的。
人们期待有一个两个甚至更多的人来维护他们的生活,虽然那个代价可能会很惨重,但是事实就是这样,有人可以不劳而获。
村子里的百姓已经在忙着春种,他们想要在秋天获得丰收的粮食。
朝廷打仗影响到他们,但是他们依然要为明年考虑。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是他们最大的幸福,因为交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