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亲,是不是知道些什么?本来我以为,他们会吵的不可开交,批评的声音不绝于耳,怎会这么简单?”中愈有些意外,跟父亲讨论的时候便直接提出来了。
方孝孺扭过头来,看着自己这十六岁的长子,“为父也没料到,不过你小子使的那手拖字决到是干的不错。”
“父亲说笑了,孩儿是真的没想到,才等了那么长时间。”中愈哪会承认自己做了那等事,只要没证据,那就是死鸭子嘴硬,打死不说。
似乎有些不相信,他又认真的问了一遍,“是吗?”
“是的。”中愈脸都没红,很坦然的答到。
“哈哈哈,哈哈哈。”方孝孺笑了,也不遮掩,远远看见的诸位大臣,愣了,这方先生是啥情况?
中愈看见父亲这样,想到了什么,也笑了起来,众人傻了,这两父子,疯了吧,这可是紫禁城,天子之所,怎可如此?
“有辱斯文。”
“斯文扫地。”
有大儒看不惯,骂了一声,直接走掉。
黄子澄黄大人,看了看,皱了皱眉,他有些迷惑,到底是方孝孺做的,还是方中愈,难道这人,真有从政的天赋?
“大人,为何,你刚刚第一个出来支持方中愈的以工代赈之策?”
“你还没看明白吗?方中愈给了大家一个出名的机会,扩大自己影响力的机会,所以那个政策才让很多人立马同意。”
“大人,是说,后来同意的那些大人,他们……。”
“是的,大家都看出来了,能给自己部门带来利益的事情,又怎么会反对呢。”
“只是……”
“大人,只是什么。”
“没什么,也许是我想多了。”这到底是方大人的意思,还是陛下的意思?
他想到是的方大人,是方孝孺,他也很疑惑。
看见,方孝孺在大笑,紧接着方中愈也在笑,齐泰突然明白了,这两父子,竟然下了这么大一步棋。
“哈哈哈”,齐泰,齐大人也笑了起来。
不是吧,传染啦,连齐大人也疯魔了。
看的旁边那个边升,谭毅一愣一愣的。
笑累了,就停下来。大家还没有走出去的时候,张公公来了,“陛下有旨,方中愈接旨。”这里也没有香案,便一切从简,听到的人都跪下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锦衣卫总旗方中愈,才思敏捷,提出以工代赈之策,朕甚欣慰,特晋升为锦衣卫百户,掌镇抚司,钦此。”
“臣方中愈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公公一脸笑意的将圣旨递过来,“恭喜恭喜啊,方大人。”
“哈哈,同喜同喜。张公公,有时间去三俊楼,我请你吃臭豆腐,哈哈哈。”
张公公也不推辞哈哈笑道:“一定一定。那我就回宫复旨了。”
“公公慢走。”
临近的人都听见了,武将和内臣勾搭在一起,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第0068章 要雨露均沾()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圈子在这个时候表现的特别明显,职务的高低不能够成为代表圈子核心的条件,那是因为这个圈子有了更牛的人。
“黄大人,陛下,这是什么意思?”工部尚书郑赐,户部尚书王纯,围在黄大人身边,开口问道,周围他们的人也是这个意思。
黄大人,扭头看了看后面的奉天殿,又看了看,不远处的方家父子,不紧不慢的说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天家不可测啊,今日陛下,打一棒子,给一甜枣,都是应该的。方家小儿是天子亲军,天子家事,咱们就不要管了,还是想想方家小子的以工代赈政策吧。”
随后向他们拱拱手,就走了,心里在想着什么也没人知晓,留下尴尬的其他人,哈哈,哈哈,大家打打哈哈就各自散去了。
不过也有有心人发现,走在前方的黄大人似乎是一瞬间失去了一些东西,他的脊梁似乎有些弯了,这位大明帝师,似乎有了些不一样的想法,该不该把自己的猜测说出来呢,这可就有些让人难受了。
与父亲分别后,出了宫门的方中愈一溜烟跑掉了,那些护卫早就备好了马,也紧跟着中愈走了。
之前,七鹰拿回来了灭门惨案的报告,命案现场找到的那把刀是柴刀,是杀死那个凶手的利器,现在就要找到那些用利器杀死他们的人。
中愈已经想到了关键点,这些人,九年前,这些人出现在这里,九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中愈猜不出来,但他能想到的是,一定有一样东西,让这些人在这里聚集,他要找出这样东西。
他要去现场看看,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现在刊发的逊志报,人们很喜欢,已经成为京师的百姓中不可缺少的报纸,附近的大城市里,逊志报也在不断地扩张,当然因为朝廷没有处置逊志报,而且大明报也出现了,所以地方上跟风的报纸也出现了,好在还没有那些不好的新闻出现在报纸之上。
大唐西游传的故事依然在连载,人们已经习惯了看这个故事,每天对师徒四人的情况有所猜测,心里充满了期待。
现在的人们已经不在满足在酒楼里听别人讲述了,自家小子也能识得几个字了,虽说不多,但是不用掏银子听故事,也是好的,当然偶尔去听几次过过瘾也是不错的。
只是,自家崽子要是不好好学习,该打的还是要打的。
三俊楼可就悲惨了,中愈这个广告打了以后,人们就疯了,没办法,新鲜的事物出现过后,只要跟自己没什么利益冲突,而且还有半价,自己有便宜占,那就得去尝尝,几乎白给的东西,你难道不要?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三俊出品,必是精品。
中愈已经严格要求让三俊楼的品牌意识渗透到方方面面,如今三俊楼的锅碗瓢盆,桌椅板凳,筷子,车马,都想方设法打上了三俊楼的名号,他要让人们记住三俊楼,只要吃饭,就到三俊楼,要想吃新奇的菜,必须要到三俊楼。
臭豆腐的这个事情上,中愈感觉自己吃了大亏,他才想到后世老百姓山寨的本事原来是遗传过来的,并不是后世的人们自创的。
本来最开始那些老牌的酒楼,如会宾楼,仙客来,月福楼,还打算跟中愈一争长短,毕竟,官宦不得经商,在洪武朝时是管的很严的,但是中愈的官越做越大,现在大明报已经开办,皇家入场了,再说这些就没有意义了。
因此也就绝了那个心思,也有样学样,开发新菜,求发展,只是,怎么也赶不上三俊楼的脚步,毕竟,三俊楼,钱投的多,没钱想干好一件事情,还是需要持续投入的,不是任何一家店铺能做到的。
有人提议去挖墙脚,只要锄头舞的好,哪有墙角挖不倒。
说出来,大家就分头而散,理都不理他。
傻逼啊,挖锦衣卫的墙角,你想多了,长了几个脑袋,你要死别坑我们,就你这脑袋,是怎么保住你们家那部分产业的。
这人还一脸郁闷,刚刚不是说的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走了。
现场已经被初步清理了,散乱的砖块,焦黑的木头,证明着这里之前发生了一起火灾。
中愈踏在这片土地上,心中有些气愤,到底是怎样的仇恨,或者是怎样的秘密,需要让人把知情人,也许并不是知情人灭口,连小孩子都不放过,这帮畜牲。
中愈回忆着与这起案件的有关的方方面面,头脑里一副一副画面的变换,只为抓住那个点,一个可以突破的点。
他不是侦探,他也不是知情人,只能凭借超出这个时代的经验,来看到被他们忽视的点。
不论现场怎么破坏,只要他想隐藏,那就会出问题,而这个问题,就是自己的突破点。
不对,还是不对,看着这块废墟,中愈的心里总是感觉到不对劲,但是具体什么情况他也说不上来,反正就是有些奇怪的感觉。
“走吧。”
中愈来到了三俊楼,他来尝尝自助餐,看看做的怎么样,也是来静静心。
感觉还行,大家都觉得好方便,而且挣钱,现在老百姓已经接受了三俊楼的高价格,因为他的服务足够好,而且有保障。
方中愈的百户服和百户令牌已经送到了北镇抚司衙门,由此可见,锦衣卫的办事效率还是挺高的。
新招的锦衣卫正在接受严格的训练,方良正在督促着他们。
不过外人来看的话,会很奇怪这里的训练方式,明朝的军队本来就有专业的训练标准,军姿,队列,行进变换等等都是有的,但是没有执行的那样繁琐,严格,毕竟军队里识文断字的还是比较少的。
中愈只不过加以适当的变动,如生活作风,进餐等等添加了一些考核,增加团队的凝聚力,还有就是对命令的服从,还好现在的人们对于军队还是保持着敬畏,他们会按照中愈制定的规范在做。
军队内部的纪律依然还是在被完整的执行,至少犯错处罚,有功必赏还在鞭策和激励着他们。
他需要这帮人,不仅仅是密谍,还有一部人要成为锦衣卫的军士,成为改变整个锦衣卫的军刀,一个月的时间,能有一个起步就不错了。
第0069章 玩点新花样(求收藏)()
在这天地间,最难猜的便是人心,猜来猜去,终究不再是自己想活着的模样。
谋人者,天谋之,人心易变,坚守本心,最是艰难。
中愈有些害怕,他的到来已经改变了太多太多,但还没有达到能够改变家族命运的地步,所以,有些事,说好了,是谋略,说差了,那就是算计,但他又不敢后退,他害怕。
陛下在奉天殿上的话语,方家父子在紫禁城的御道上的表现,让朝廷百官有了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朝廷到底怎么了,这是大家的疑问,却没有办法给出答案,因为本就没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