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大家没什么意见,我现在把任务安排下去。一组完善大人娇惯的计划。找出里面的漏洞。我不希望这回大人和兵部那边的东西,再次被别人找出漏洞来。二组谁要完成的事情,这里面可能涉及到一些技术层面的问题,那你们就去找找那些木匠工匠。请因为内部找不到人就去外面找。民间百姓有的是人。三组和四组分别去兵部和大都督府和他们交接。他们肯定会乐意出一些主意的,毕竟皇家军事学院以后会交由他们。剩余的人协助各组。”
汪雨辰看着他们安排下的任务。
“先生先生,我们九组呢?”
“你们,你们去工部吧!去找工不大人聊聊。之前他们不是想要水泥吗?去跟他们看看,仅因为正好在民间的呼声还不够高。去看看有什么项目,咱们可以做的。”
九组的人比较特殊,主要是因为他们是之前锦衣卫战死的一些士兵的亲人。
主要是子侄辈。
刚开始的时候方中愈没有想好怎么安排他们,所以就把他们留在了身边人数不多,也就七八个个。
刚刚开口的也是他们里面的领头贾一
贾一的伯父在淮南之战中,随着宋指挥使战死了。
那场战争中几乎没有多少人活下来,所以留下来的人也很少。
最后能够找到的这些后辈子侄中也就这几个,还能用。
听完给自己安排任务了,贾一还是挺高兴的。
“是保证完成任务。”
水泥那个东西他们都知晓是个好东西,至少在锦衣卫内部没有人不喜欢。
锦衣卫基地里面有大量的东西,都是靠这个做的,他们也只想这些东西能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利润。
锦衣卫里面的工匠们都知晓自己可以获得更多的东西,只要他们能研制出更多的东西。
行至一个皇帝,是否是明君?
有很多的考核,但是总结起来也就两点文治武功。
现在的这样的情对于建文皇帝注意我来说,完全算不得上是好。
现在只能说是在他的带领下大明朝廷平定了藩王燕王的叛乱。
这一点完全不能让他心满意足。
文字的辉煌体现在国库的收入。
现在国库的收入并不是很丰厚,之前国库里的东西都被他拿出来打仗了。
太多的东西被消费在北方的战场上。
现在他听了方中愈的话。
要做更多的东西。
国子监丞报上来东西他已经看了,觉得做得很好。
建文数字成为了他,如今最大的政绩。
有了建文数字和借贷法越来越多的商家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利润。
朝廷所收的税收也很明确了,该交多少就是多少,这也把那些偷斤少量的人完全隔绝,在外。
教育是一个大的问题,一直横亘在见皇帝朱允炆头中。
想要超过秦皇汉武,他现在想做的就是全面推广医疗和教育。
而这一切都需要钱。
看着方中愈之前洋洋洒洒给他上的作者他就知道以后自己的事情还多着。
他期待自己可以做到那样的事情,但是又怕担子太重,压的自己泰国。
“怎么?你让国子监开始始抓国民教育了”
建文皇帝朱允文看着国子监送上来的东西,问着方中愈。
“是的,皇上还是和之前说的一样,咱们要想有更多的作为。不仅仅需要更多的人,还需要更多,懂得知识和道理的人。现在咱们的生产效率太低了,咱们的百姓们都去种了地了,就没有人去想改变。咱们的生活可以更好,没有更多的人去创造,没有更多的人去研究知识研究学问。那样来说对整个国家是不好的。”
方中愈这也行,不是第一次来跟建文皇帝这样讨论问题了。
之前方方中愈就跟皇帝说过明荃和黄权的问题。
如今方中愈是想把这件事情进一步的扩大。
“朕还是觉得缺钱。看看你想做的这些事情,哪一项不要钱。这可都把朕的国库都快掏空了。”
建文皇帝向方中愈抱怨了一下。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朝廷确实太缺钱了,但是方中愈的计划又太多太多。
虽然他想一步一步的把这些事情做好,但是时间不等人呐,没有人会等着他把这些事情做好的。
第0578章 唯有源头活水来()
钱是个好东西,不管在什么时候,这个东西都不会让别人放弃。
现在建文皇帝说他缺钱。
坐在一旁的方中愈把头低了下来。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醋贵。
国库缺钱,这是一个明显的事实,之前也谈到过。
但是现在方中愈,又不想放下这些东西。
之前朝廷的钱,大部分都用在北方的平叛战争之上了。
如今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是方方中愈又想操练新军。
大都督府和兵部也都支持。
可是钱从哪里来呢
方中愈虽然在后世知晓不少挣钱的方法,但是在大明这里完全用不上啊
而且他也不是一个经济学家,对于大多数的情况根本就不了解。
所以他能的建议都只能是简单的建议,然后让那些懂的人去做。
“陛下,钱的事慢慢再讨论,咱们先把计划做出来。况且陛下不要忘了。商人是逐利的,只要让他们看到甜头了,自然会有人愿意去做这些事情的。”
中愈现在能想到的就是商人。
现在明朝的商人地位并不是很高。
仅仅比那些奴仆要高一些,虽然他们过的日子很好,但是一旦朝廷跟他们翻脸的话,给他们带来的将会是灾难。
“那你想朕怎么做”
建文皇帝何尝不是想商人是逐利的,没有利益,他们不会做,不管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是为了别人的利益。
但是抢夺食物,不就是从彼此那里拿过来吗
“陛下,还是之前的,咱们要鼓励生育,要让更多的人愿意生孩子。至于商人嘛,现在如果可以的话,朝庭应当提高商人的地位。”
中愈这样说,是有原因的。
大明的户籍制度还很严历的。
现在户口分为三等,民户,军户和匠户。
当然,还有一类是乐户。
民户也就是说,或者是农民,也就是老百姓,或者就是商人,他们自负盈亏,做自己的行当,来养活自己,组织生产和经营活动。
大部分的大明百姓都是属于这个户籍的。
军籍那就很好理解了,那就是军人。
军籍的好处就是能接班,能世袭。
如果他的祖上,在太祖开国年间。建立了功勋的话,那么他能获得的就是很高的位置。
子孙后代也将一入军,就能到很高的位置。
但是一个普通的士兵的话,那就比较难了,积累军功的话也能做到大官,但是风险太大了,死人是很容易的,更何况在这古代的战场上,稍微受点伤,可能命就丢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
一代名将戚继光就是依靠世袭走进大明军队中的。
他的老太爷在明朝初年立过功,所以只要他不是傻子,上来就是位指挥佥事。
这个官很大,相当于现在的副师长。
这也说明很重要。
匠户那就更重要了,是属于技术工人。
如果国家要让他办事的话,还得支付工资。
不过这三种户籍地位都是平等的,不允许你来回变。
当然,如果这些孩子学习好,都能考试,如果通过科举的话,也能进入朝廷做官,这一点是不影响的。
但是很可惜,有学习好,有出息的总是少数,这是因为考试的筛选机制决定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到后来,军人的儿子还是军人,农民的儿子还是农民人,工匠的儿子还是工匠。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从小耳濡目染,学的东西都是自己喜欢的。
就算是不喜欢,也只能学到那些东西呀。
“怎么提高他们的地位。可是民户虽然咱们现在没有宣传,士农工商的概念了,但是,你也知道当年太祖高皇帝,虽然不太喜欢商人,但是也并没有完全压制住他们,所以说还是颇为支持他们的。但是也不敢完全放开,朝廷还是需要稳定的。”
建文皇帝朱允文也很困难,毕竟当年太祖皇帝留下的政策还是影响很大的。
就算是这段时间中愈带领着那些二代们所做出的努力,也仅仅让他们感觉到了。
商人能给他们带来便利,但是要提高他们的地位,恐怕还需要花很大的气力来做。
“陛下,其实不光光是商人,是包括所有大明的百姓。现在大明户籍制度很严格,臣现在也不想更改他们。但是臣希望陛下能够宣扬天下。号召百姓们认真读书,从里面挑选,有识之士,至少给他们一个改变出身的机会。我们也没有办法保证老百姓里面就没有有才能的人。军队里面也有能工巧匠。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的位置,如果朝廷能够在某些政策上灵活一些的话,恐怕会给咱们带来更大的改变。”
从各种角度来说,中愈也是知道的。
现在遇到的情况还比较困难,但是也没有办法。
他需要商人,把整个大明的经济搞活起来。
中愈虽然不太理解商品经济到底会怎么样,但是他知道如果一个大的都市市场繁荣的话,那么沿线周边就会聚集起来,各种各样的产业。
如今廖氏兄弟的货栈南来北往,将各地的物资运送到其他地方去。
其实利润已经很高了。
这也让建文皇帝朱允文了解到其实大明地广人稀,物资丰富,是完全可以让国家来承担这项任务的,如果能够支持商人做这样的事情的话,他们有的利润可占自然会努力的做好事情的。
建文皇帝朱允文沉默了一些,之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