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能别人不急,他就不急,这是不对的。
毕竟太后娘娘那里,他也得给个交代。
牵扯的人多了,又是人伦大礼,他也不会违反,毕竟这也是帝国统治的基础。
方中愈一听,皇帝又提到自己的婚事,不禁一阵头大。
那没办法,大家都在关心,由不得他自己。
算了算了,怎么就这么难呢,只不过想拖一拖。
虽然自己也确实没有其他的事情,可是也不想就这么着急忙慌的做了这样的事儿。
“陛下,陛下,您就别说这个了,臣,臣会,会抓紧时间的。”
方中愈也不得不表态,毕竟这是他自己的事情。
“哈,哈哈,哈哈哈。”
建文皇帝朱允炆看到方中愈这幅囧破的样子,哈哈大笑起来。
声音都传了出去,这倒是让外面的太监们一阵诧异,皇爷怎么突然这么高兴了。
小方大人到底做了啥?
人人好奇,但是却不会去追究。
因为,知道了没啥好处。
他可是从来没有像这样感觉到高兴过,毕竟方中愈之前总是一副啥事儿都与自己无关的态度处理着与他相关的事情,现在这种感觉看起来真爽。
建文皇帝朱允炆是真的高兴,毕竟只有方中愈这个样子,能让他有一阵阵快意。
方中愈也有一些无奈,皇帝老是拿这件事情来说,他又不能反驳。
如果是其他的事情,他都得辩驳一番,把皇帝说的个哑口无言。
可是现在,没辙。
毕竟自己确实做得不好,这件事情很早很早之前就已经说好了。
现在他定了之后又不做,总是让人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么。
毕竟,参与的人多,知道的就更多了。
魏国公徐辉祖每次从前线来信的时候,也会说这些事情,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在提醒他,该成亲了。
毕竟当初他们是答应了的。
更重要的是要是一拖再拖,最后两个人的年纪都大了,小郡主这么晚还不出阁,总是会有一些流言蜚语的。
百姓们不一定真有什么坏心思,可是看看小方大人吃瘪,探讨探讨他的八卦也是不错的。
“好了,不说这个了,今天朕找你来是有其他的事情要讨论,你来拿个主意,毕竟都是与你有关。
大明北洲的事情一出来,其实也有不少的风声传了出去,不少的人都认为现在机会来了,都想上来捞一把。
再加上之前你所提出来的那些方法,隐隐约约有一些风声出去,倒也是正常的。
毕竟能够看到这些东西的人不少,就算朕不说他们也能猜到。”
建文皇帝朱允炆龙行虎步的走回去,从御案上拿了一份奏折过来。
“朕知道,开化民智是一件好的事情,力度还得加,范围还得广,但是如今这些人都是越来越精明了,这让朕不知道是好是坏。
在酒楼里,吃个饭,都能把朕的意图分析的差不多,再加上有着各种报纸的宣传,小道消息的解说。
大明报又为他们站台,如今已经有不少人知道了这些事情,甚至比之前更加的详细。”
建文皇帝朱允炆看着方中愈,也就是在告诉他。
你看当初你所做的这些事情,现在影响有多大,当初随随便便搞出来的东西,现在已经成为了老百姓们讨论时政重要的物质。
而且,朝廷还得支持他,不然,老百姓能把宣传部喷死。
“陛下,迟早都是可以让他们知道,现在有这样的结果也是很正常的。
毕竟大明南洲的潜力摆在那里,大家都想为自己谋一个好的前程,好东西谁都想要。
只不过咱们现在没有具体的章程出来,让他们多一些遐想罢了。
陛下,臣,确实在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消息,没有加以阻止,是因为让他们讨论,说不定还能帮助朝廷更加有力的政策,毕竟只有他们自己才确定想要什么。
这个方法,用好了也可以一直用下去的,人多力量大嘛。
倒是省了朝廷官员要操的心。”
方中愈一边翻看奏折,一边说道。
他回答的是建文皇帝朱允炆刚刚所说的那些事,奏折上写的却是另外一个人的事情。
“朕,知道你们的意思,朕也懂,咱们朝廷的统治,统治的是百姓,如果什么事情不去问主要的人,百姓,那这些政策做出来也就没什么用。
朕记得,前宋仁宗一朝,很多百姓吃不饱肚子,成为了流民。
所以那些得到消息的宰辅们,就想方设法的把他们编为厢军,派遣到全国各地的驻所去。
然后由朝廷花钱养着,生怕漏掉了一个人。
他们口口声声说那是怕百姓造反,危害到大宋的江山社稷,嘴里喊着那是祖宗留下来的成法,不能改变,谁改谁就是对祖宗不敬。
后来,也就没人敢提了,而且只要一出事儿就这样做。
到后来人是越来越多,朝廷的支出也越来越多,全国赋税的一大半都在养着那些人,但是却起不到什么作用,大宋的武备还是一如既往的差。
差到连边防都没有办法完全防治住。
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那根本就不是皇帝害怕他们造反,而是他们自己害怕百姓们造反。
前宋太祖,就是因为造反才当上帝王的皇帝,哪里会害怕。
又怎么会害怕手无寸铁的百姓呢?
可偏偏这些人把这些事情说的特别严重,把皇帝都忽悠的,只相信他们,根本就不知道百姓们到底在想什么。
朕知道这些,所以现在才会更加相信你,更加认可你说的那些话,才会更多的把精力花费到民生上来。
希望朕所做的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当然,得有你的帮助。”
方中愈一脸正色的回答道,倒也不是拍马屁,是真的感叹。
“陛下仁慈,百姓有福,臣替大明百姓谢过陛下了。”
方中愈听了之后也不得不感叹,像刚刚建文皇帝朱允炆所说的这些东西,都是后世无数人的结晶,是大多数历史学家经过论证之后才能得出的结论。
就算是方中愈,也不过是后来在论坛上看到的相关的东西,他记得还不一定有这么清楚呢。
建文皇帝朱允炆,熟读了这些史书,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确确实实超过了,几乎大多数的人。
毕竟,换了其他人,可能根本就不会想到这些东西。
“可是,朕也知道,关注百姓太多,朝堂就会出问题,君王和臣子天生就是对立面的,朕做的越好,就会显得他们越无能,这些人哪里会允许这些。
别看现在他们都似乎很听朕的话,甚至是对于朕的旨意都不反抗,可是朕知道有些人还是很在意的,不然也不会想方设法的做这些事情。”
方中愈知道这是建文皇帝朱允炆在这一段时间内感到了危机,毕竟他的功劳越大,甚至是在他授意下所做的事情,得到更多的认可,那么对于朝廷的大臣们来说就是一种无能的表现。
因为之前他们没有做到这些,太祖高皇帝在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做到这些。
无能的名号不是谁都愿意承担的,就算是皇帝,他也不愿意担任这个名号,大臣们就更加不愿意了,有功是大臣的,有过是皇帝的。
“陛下,功与过,自有世人评说,今人哪能定论,还是留待后人评说吧。”
方中愈的建议非常中肯,他也知道越是在局中就越是不能明白这件事情的意义。
第0892章 诱惑之地你去吗(新年不断更)()
有太多的事情说不清楚,既然说不清楚,那就算了,不说了。
所以还是留待后人评说吧,相信后人一定会给个明确的答复,一个很好的评论。
建文皇帝朱允炆看着方中愈,虽然他很想方中愈吹捧他一番,毕竟当着他的面说,也不会怎么样。
可惜,他看了方中愈好久,方中愈似乎都不知道他的想法一样,根本就不按照他的想法来。
算了算了,这戏唱不下去了。
“罢了罢了,朕有些着相了,以后当朕没说过。
这封奏折,你怎么看?”
既然没达到目的,那就不纠结了。
直接这样过去了就行了。
皇帝确实有不同于其他人一般的看法,在这个时候,他想到的还是处理好手中的事情,毕竟能够很快的从这种情绪走出来就不是一般人。
换了其他人,早就对这件事情耿耿于怀了。
说不定还得让方中愈说出那番恭维的话才行。
“陛下,这恐怕又是那些勋贵老将们的主意吧。”
方中愈也算是知道了,经历过一些事情的将军们,也不是那么傻的。
对于方中愈能看出来,建文皇帝朱允炆真的是一点都不吃惊。
他要是不知道,那才是个怪事呢。
“长兴老侯爷,虽然名头大,也确实是帝国栋梁,但毕竟年纪大了,渐渐不管事了,有些人动了心思,也是正常,只是吃相有些难看了。”
九江就是岐阳王李文忠的长子。
长子李景隆,袭爵曹国公,这可是一顶一的公爵。
当初也特别受太祖高皇帝的喜爱,所以常常让他在外带兵训练,甚至是进行军事战备,也就是说手上是有统兵权的。
当初建文皇帝朱允炆能够迅速的将周王拿下带入京师,也是李景隆正好在河南一带练兵。
当周王有所异动的时候,大军就一路疾驰,迅速的包围了周王府。
最后也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周王带入了京师。
再到后来,燕王朱棣起兵的时候,他还没参与进来,可是战事失利,黄子澄又一通瞎指挥,战局越来越乱。
最后,他和兵部尚书齐泰,又举荐他,所以李景隆又在前线取代了长兴侯爷。
渊源甚深,事出有因,但多少是有些争权夺利的情况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