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时辰前,刘辩在禁卫口中得到张济率领四千大军对付郭太,正是趁着其麾下内虚之际,带领张辽、陈到、九员禁卫和五百精锐,给郭汜、张济、樊稠来了一个偷梁换柱,神不知鬼不觉的将粮草转移。
此时,刘辩、陈到正是将粮草运往宜阳县,张辽则带着六员禁卫、十三位绝对机灵、勇武的士卒留在张济军中,继续伪装运粮军卒。
不消半个时辰,徐晃带领三百士卒前来迎接。
殊不知,徐晃相信陛下的计策、谋略,可此举无疑等于虎口拔牙,是以紧张的不得了。
结果,当徐晃看见陛下一行顺利返回,反倒无比高兴。
不过,徐晃同样为张辽等人感到担心,生怕万一出事。
然,对刘辩而言,即便当真出事,他也相信凭借张辽与六员禁卫的本领,几乎可以全身而退。
……
将七千两百石粮草安置结束,已然到了午后。
此时,充当斥候的禁卫,刚好带来渑池的战事。
“禀陛下,由于郭汜布下死命令,高顺率领陷阵营先后两次冲杀,韩暹麾下士卒只剩一半,现已逃至东北方十里外的山岭。”禁卫拱手道。
刘辩闻言,不由得皱眉。
韩暹所部不堪一击,皆在刘辩的意料之中。
只不过,韩暹率兵逃走,必然加快郭汜驱赶百姓的行程。
刘辩问:“韩暹所部没有返回郭太大营,只是停留在山岭?”
禁卫道:“回陛下,韩暹目前只驻扎在山岭,不过,他本人却不甘心败于高顺之手。”
当然不会甘心。
胡才、杨奉、李乐接连被杀,郭太麾下除去韩暹,几乎无人可用。
虽然韩暹不是高顺的对手,却显然不会让其好过。
但,刘辩仍旧担心郭汜大军的行进速度,是以,命徐晃带上两百人乔装打扮,试图接近张辽。
同时,刘辩命禁卫前往郭太大营,查看张济与白波军的战况。
……
很快,夜幕降临。
刘辩带上陈到、县尉以及一千三百精锐,再度奔向张济麾下负责押送的粮草。
虽然已经有了上一次的经验,但刘辩仍旧担心,毕竟郭汜所部的军卒不知情,难免会露出马脚。
结果,张辽传出消息称,双方似乎均没有发现异常,郭汜麾下反倒愿意得到张济麾下的帮助。
显然,张济的麾下军卒信以为真,不敢向暴脾气的郭汜麾下发问,唯恐惹怒郭汜而被杀。
不过,显然因为军卒的性格胆怯而帮了刘辩的大忙,更使得张辽等人没有暴露身份。
这一夜,刘辩不仅如法炮制了粮草,还包括樊稠押运的金银珠宝。
在刘辩这个具有超前眼光的重生者来看,虽然战乱年代的粮食无比重要,但金银珠宝等物也不能便宜了董卓!
徐晃、陈到各率领五百人取走一千辆马车的粮草,张辽率领五百人神不知鬼不觉的运走500大车价值连城的金银珠宝。
于是,刘辩一行趁着子时降临,悄悄返回宜阳县。
正如那首诗——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带走不止一片云彩。
……
然,老话说得好——
上帝为你打开一扇窗,必定会为你关上一扇门。
刘辩自认为,凭借重生者的优势,足以吊打汉末群雄!
只是,刘辩在近几日的战事中,忽略了一个人。
一个极不起眼的人。
正是因为张辽的一时大意,导致那人将前日真实的渑池之战,告知高顺,致使此刻的陷阵营兵围宜阳。
第45章 挽尊之战()
0045、挽尊之战
深夜。
子时将尽,星光隐隐。
空气干冷,寒风拂面。
宜阳城小,城关高不过三丈。
处于黑夜中的城关之上点燃数支火把,显得很是孤独与寂寥。
一身儒雅的杨修站在城头,望向关下气势非凡的军阵。
显然,深夜至此绝无善意。
县令长、县丞从未见过如此阵势,吓的浑身打颤。
然,即使县令长惧怕,他却宁可死在关前,也绝不向对方低头!
因为,他忠于汉室,绝不会做出有负于陛下的事。
只是,此时的三人却有些不知所措。
虽然城内尚有不足两千兵马,但,显然不是对方的对手。
杨修曾见过军阵前方的那人,正是吕布麾下大将,骑兵都尉高顺。
俨然,高顺身后的军阵,正是号称千人,实为七百的‘陷阵营’!
陷阵营是什么角色?
韩暹率领三万大军,都败在人家手里。
三万啊!
杨修不知道对方在哪里得到的消息,才会深夜领兵至此。
城内不过千余士卒,显然是以卵击石。
然,此刻令杨修感到担心的,反倒是陛下等人的安危。
半个时辰前,禁卫传回来消息,声称率领五万大军的郭太,不敌张济四千兵马,接连败退。
殊不知,张济之所以战胜郭太,倒不是因为麾下的四千兵马,而是因为他的侄子——张绣。
张绣是何许人?
枪神童渊的弟子!
常山赵子龙的同门师兄!
此时张绣在叔父张济麾下,出任千夫长。
然,张济死后,张绣前往荆州宛城,投身荆州牧刘表。
张绣有一称号,北地枪王!
可见,张绣深得枪神真传,枪技必然不弱,甚至会给刘辩造成一定的阻碍,所以杨修才会担心。
禁卫不知陛下今夜的行动,否则定会直接寻去。
宜阳遭到兵围,纵使禁卫此刻有心汇报陛下,却连出城的机会都没有。
“弘农王何在?”高顺呼喊。
“汝是何人?”杨修明知故问,只想拖延时间。
“温侯麾下,骑兵都尉高顺。”
高顺嗓音洪亮,极具威慑力,使得杨修三人心神震荡,骇然不已。
不多时,杨修故作淡定,“原来是高都尉!不知,都尉至此所为何事?”
高顺虽然不知关上话说之人是谁,却知道他在打哈哈,有意掩饰着什么。
高顺直言道:“高顺前来是为了弘农王,骗的本将好苦啊!”
杨修闻言,仍旧故作不解,疑惑道:“都尉的意思是说,陛下在宜阳?为何我等不知啊!”
高顺怒道:“渑池中郎将段煨的幼子,已将前日的真…相告知本将,难道,阁下还想掩饰弘农王的行踪吗?”
杨修闻言大惊。
段煨的幼子?
是那个幼童!
难不成,张辽漏杀了?
是了,纵使那幼子也被杀,随着段煨的死,高顺也会调查城中百姓和士卒。
该死,如果张辽将其赶尽杀绝,或许就不会有眼下的事了。
此刻,杨修的脑海中思绪翻涌,一时间不知如何回答对方。
不多时,高顺再次说道:“还是让弘农王出来一见,否则明日董相国至此,可不是高顺这般客气了!”
“高顺!你、你助纣为虐,难不成还要对陛下大不敬?”县令长一时没忍住,怒斥高顺。
虽然县令长的反应有印证陛下在此的嫌疑,也有为了维护陛下的安危,做出本能反应的可能性。
因此,县令长的反应无疑令人生嫌,甚至会激怒对方,毕竟杨修之言欺骗了高顺。
杨修对县令长的情绪出乎预料,此刻的额头已然冷汗涔…涔,生怕他一时说错话。
“当今废帝不过是弘农王,何来的大不敬?”高顺反问。
“你、你你你……身为汉人,实为董卓的走狗,可对得起生养你的爹娘,你简直是、简直是……”
情绪激动的县令长话音未落,高顺身后的一位百夫长提示道:“都尉,莫非弘农王不在此处?”
“宁可错杀,绝不放过!”另一位百夫长补充道。
如果不出意外,董卓明夜便会抵达渑池,若发现仍有‘拦路石’,必会第一个追究高顺的责任。
吕布远在关东,远水解不了近渴。
高顺闻言,目光不由得再次落向关上,冷声道:“弘农王若再不出来,休怪高顺不客气!”
一朝天子一朝臣,高顺职责所在,并非不敬陛下。
就在这时,深夜之中传来数十、上百道尖锐的摩擦声,促使高顺与杨修等人,不由得下意识的循声望去。
或许,杨修经验少,听不出来因何发出那种声音。
但,高顺久经军伍,对那种声音再熟悉不过。
俨然,是由车辕所发出来。
此声音,只会在两种情况下发出来,其一是马车破旧失修,其二车上装有重物,难以承载所致。
按照高顺得到的消息,郭汜负责驱赶的百姓还有十里抵达渑池。
眼下是夜间,那声音不断凑近宜阳,数量之杂乱,会是什么?
高顺不解之余,命麾下前去查看。
然,关上杨修三人虽不知那声音因何发出,却知,必然是陛下、徐晃等人返回宜阳了。
杨修越想越喜,紧张的面容不由得逐渐消散,心底悬着的巨石,也缓缓放下。
不多时,半里之外传来数道对话,很快便传来叮叮当当的金属撞击声。
不过三息,便有一道惨呼声回荡在宜阳关前的原野上。
高顺闻声,下意识的扭头望去,双眼更是不由得微眯。
“都尉,在下前去看看。”一位百夫长拱手作揖,不等高顺应下,已然策马奔向浓密的夜色中。
不消半柱香时间,黑夜中接连传出数道清脆的金属撞击声,随后便没有了下文。
高顺对此,不由得挑眉,开始为对方的武技感到吃惊。
毕竟,高顺非常清楚自己麾下百夫长的能力。
“都尉!”另一位百夫长拱手请示。
“万不可大意。”高顺道。
那百夫长没有应声,便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