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风云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牛成虎笑着说道:“你不觉得今年的雨水比往年要多一些吗?老天爷已经旱了十来年了,再怎么生气也该消气了。只要雨水足了,饥荒马上就会过去,银钱也就值钱了。”

    李岩点头,认可了牛成虎的话。不得不说,他们还真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他说:“不过我现在可没有那么多银子,要等些时候才能给你们结款。”

    高杰立马就同意了:“没问题,你李大将军,我们信得过。等我们回军的时候再一并捎上就行,要不然带着那么多银子打仗也是累赘。”

    这还是他把左勷的家人给扣了之后打下的信誉。虽然他没有当即付清款项,可是过了五天就把银钱结清了。即便把人扣下了,可是依然把买卖做完了,没有趁机抢夺,信誉一下就树立起来了。

    之后的几天,孙传庭一直在赶路。洛阳到南阳的道路大部分已经修缮完毕,而且在河南境内,基本不用担心被贼寇袭击,所以队伍行军时间很长,只用了六天就到了南阳。

    而李岩每次见孙传庭,都是在各个县城里,这样也能安全一些,免得被孙传庭给突然砍了脑袋。不过刚到南阳,他就接到通知,说开封有急报,所以和孙传庭告辞一声之后,李岩就带着卫队回了开封。

    该提醒的他都提醒过了,孙传庭这次出征究竟会怎么样,就看他自己的了。

    此时最开心的就是那些军卒了,他们早就在抱怨天天吃土豆了。虽然能填饱肚子已经比以前好了很多,不过天天吃土豆,他们也受不了。自从出了潼关之后,他们的饭食中就有了面食和米粥,这让军卒们都高兴了起来,终于能吃上他们好久没有尝过的熟悉饭食了。

    孙传庭也知道这是李岩故意借故离开,不想和他一同出兵讨贼。不过孙传庭也没有指望李岩能出兵,所以也没有挽留。他只要李岩能让从山西来的粮饷能顺利的运到他的军中就可以,至于剿贼,由他带的十万大军来做。

    他从洛阳到南阳,这一路上也只是看到县城周围还有些人气,其他地方也是荒芜一片。夜晚一阵阵的狼嚎,让他终于想起,河南也是被李自成蹂躏抢掠过的,不是他在洛阳、郑州、开封等地看到的良田遍地,街市热闹的繁华模样。

    他此时觉得李岩也不容易,能把残破的河南各地整治成现在这个样子,安置流民,开垦荒田,剿灭盗匪,还能给他提供大军一月用的粮草,实在已经是超出旁人很多了。

    本来他打算在南阳休整几天,等过了中秋再南下剿贼。可是朝廷还是一封封的旨意要他尽快出征,不可劳师糜饷。孙传庭也没办法,只好向军兵们每人发放了一两加饷,不做休整,直接南下,向新野进发。那里将是他们的出发阵地,再南下他们就要和李自成展开决战了。

    在湖广地区,马上就要发生一场足以影响大明存续的大战。而同一时间,在千里之外的辽东,也发生着一场能够影响明清两国的大事。

第五百一十一章 争位() 
清崇德八年(崇祯十六年),八月十四日。凌晨,盛京城外,三官庙。

    两人进来,给多尔衮跪拜行礼。这两人是索尼和图赖,皇太极的亲信,两黄旗的代表。他们不等多尔衮叫起,在行礼完毕之后就自己站了起来。他们凌晨来这里见多尔衮,是为了大清皇帝的继承人一事。

    清国皇帝皇太极,在八月初九日夜里归天了。去的很急,没有什么征兆。白天他还接见了蒙古来的使者,也见了他嫁到蒙古去的女儿,没有什么特殊表现,可是夜里就突然去世了。他死的如此仓促,所以身后事一点儿都没有安排,所以才有了多尔衮和两黄旗代表的这次算是秘密的会面。

    多尔衮皱眉,他从两人的举动中知道,这次会面不会有好结果。他开门见山的问道:“我说的事情,你们商量的怎么样了?”

    索尼躬身回道:“禀睿亲王,先帝有儿子在,自然立皇子。其他的,两黄旗一概不问。”话说的干脆利索,斩钉截铁。

    多尔衮在原地坐了一会儿,他的头又有些疼了。但是他感觉稍微好一些之后,就起身离开了。他没有多少时间,天亮之后,在崇政殿,在皇太极的棺柩前,他们就要把新皇的事情定下来。毕竟现在大清也是有数千里的领土了,国不可一日无君。

    一大早,在崇政殿内集中了清国最有权势的旗主王爷们,他们一个个按照上朝的位置就坐,准备讨论大清国眼下的头等大事。不过也没有什么紧张的,当年老汗王努尔哈赤死的时候也没有定下继承人,也是按照八旗共议的形式推举了皇太极来做新汗王。现在的众王爷旗主大都经历过当年的事情,所以他们都在盘算着怎么给他们自己捞取最大的好处。

    虽然皇帝已经死了已经五天了,各方势力都是暗地里勾连,可是新皇的事还是扑朔迷离,让人看不清楚。到底是豪格即位还是多尔衮登基,就看今天的会议了。

    而且他们来的时候,已经看到两黄旗的精锐护军比平时多了数倍。也就是说,今天的结果要是让两黄旗不满意了,可能就要开战了。

    众人都保持着沉默,没有开始商量。可是索尼等人等不及了,他们上前,提议道:“请立子为新帝。”

    多尔衮呵斥道:“你们没资格说话,出去!”

    等索尼等人退出去之后,多铎就立刻开口道:“我推举多尔衮即位。”

    多尔衮不说话,看着众人。可是此时其他旗主贝勒没有一个说话的,既没有人支持,也没有人反对,不知道是在想什么。

    多铎等了一会儿,见多尔衮也不表态,于是急了。他们当初可是跪下来求多尔衮出来争皇位的,可是现在多尔衮自己都不说话。他不耐烦的说道:“既然你不愿意,那就立我好了。当年阿玛的诏书中可是有我的名字。”

    多尔衮此时却是立刻反对:“诏书上不止你一个人的名字,豪格也在上面呢!不是诏书上有谁,就能立谁。”他立刻把豪格也给捎带上了。

    多铎心中一笑,又继续搅局:“那就立代善吧,他可是在咱们兄弟中居长。”

    这个提议多尔衮没有反对,倒是代善自己不愿意了。当初他就是“太子”的,可是多尔衮等人的母亲等不及,早早就开始往代善那里转移财产了。本来女真的习俗,儿子娶老子的小老婆是正常事情,毕竟环境恶劣,群体的繁育需求是第一位的。可是关键那个时候努尔哈赤还活着呢,于是怒发冲冠,把代善的继承人资格给剥夺了。

    等皇太极即位之后,皇太极又推行家天下,找各种机会打压实力最强的代善。到后来,代善都不参与朝政,在家里享清闲了。这个时候被多铎这么一推,不是又要成各旗的打压对象了吗?

    他立刻说道:“要是多尔衮愿意登基的话,那是大清之福。既然多尔衮也没这个意思,那就立皇长子,肃亲王豪格吧。”

    得,代善也不是省油的灯,直接把多尔衮给否了。

    多尔衮心中叹气,多铎就是太急,把本来有机会争取的两红旗给逼到豪格那边去了。好在豪格自己只有正蓝旗的小半人马,再加上多数的两黄旗,也只是和他们三兄弟的两白旗实力接近而已。

    两黄旗自从被皇太极亲掌之后,出征的机会就不多了,可是升迁的机会却是一点儿都不少。现在两黄旗的人占据着朝廷的重要职位,爵位也都不低,所以两黄旗的底线就是最少让皇子登基,好保留他们的特权。因为他们知道,要是让其他人当了皇帝,他们肯定会成为打压的对象。

    豪格心中一阵得意,现在他有了代善的支持,再加上镶蓝旗的济尔哈朗也是支持他的,他已经稳操胜券了。于是一拱手,道:“我是小辈,位卑德薄,难堪大任,还是众位叔伯们商议吧。”说完就自负的离开了大殿,回家等着众贝勒来请他登基为帝。

    阿济格很失望,他知道他的亲兄弟多尔衮没戏了,于是也不想再看这出大戏,也离开了大殿。或许是害怕豪格在外面搞什么事端,他也去外边做防备也有可能。

    此时两黄旗的重臣们拿着刀剑进了大殿,声称要是不立皇子,他们就血溅当场,要自杀在这里了。

    面对两黄旗的逼宫和威胁,多尔衮知道,他要是强行登位,大清国就要分裂了。这是他不想看到的,而且还有一重顾虑,是他不愿意说的。

    他虽然正当壮年,可是经常会头欲裂,偶尔还会有胸闷的症状。这些年他的妻妾娶了不少,可是也只在多年前生一个女儿而已。即便是两白旗实力强横,能最终把豪格击败,可是他的大位要传给谁呢?难道他身后又要来一场兄弟相残的争夺吗?那这些年他们打下的大清的基业,也很快就会被败完了。

    多尔衮看济尔哈朗还一直没有表态,于是提议道:“我同意立皇子。既然豪格不愿意,那就立福临吧。福临太小,由济尔哈朗和我来辅政,等福临长大了,我们再归政于他。”

    此时济尔哈朗倒是得了一个意外的好处,还能做辅政王,半个国主,何乐而不为呢?而两黄旗也达到了他们的目的,让皇子即位了。至于代善,谁上台对他来说都一样。

    于是这么一个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决议就这么通过了,大清国迎来了他们的新皇帝,皇九子,福临。还有多尔衮,也真正进入了权力核心。

    至于被选中的福临,并不是因为他的名字好,而是因为他有一个科尔沁的母亲和姑奶奶。女真不满百万的人口,能有现在的威势,蒙古各部的助力功不可没。而满蒙一家的政策,是一定要维持好的。

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何不敢() 
李岩在八月十五回到了开封。其实也没有什么事,就是那些宗藩们一直等不到他们的禄米,去找布政司要,然后布政司就推给了李岩。于是他们又去找李岩,可是李岩不在,他们连兵营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