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道就因为这些就不办教育了?你这种思想就是因噎废食,要不得。现在他们是我的子民,我对他们好是应该的,就是将来他们反对我,那肯定也是少数,不能因为少数人有可能反对我,而让大部分支持我的人失去受教育的机会。“
张扬又问:”那少爷在学校到底是宣扬忠君爱国呢还是不宣扬忠君爱国呢?“
冯有财对这个也很矛盾,考虑了一会后说:”肯定是要宣扬忠君爱国的,但是不能过分的宣扬,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我加上了很多自然科学知识,希望能向好的一方面引导吧,再说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现在考虑这个还太早了吧。“
”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啊,少爷既然想培养嫡系,那就要提前考虑,不过我还是赞同少爷的提前分流重点培养的策略,要是有好的苗子,可以单独教育,这样可以减少培养成敌人的机会啊。”
“现在说这些还早呢,慢慢来吧,反正时间多的是,要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随时都可以修改。不过我相信支持我的人还是占多数的,所以,目前必须把教育搞好。”
第73章基础建设()
截止到3月底,不仅从宁夏府和西安招收了大批的流民,而且很多不符合招收条件的流民也自愿跟着到了千户所。
刚开始的时候人流不大,后来自发来的流民越来越多,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吧。既然来了,冯有财也就不能不管了,总要安排他们干活挣点口粮吧,否则这些人还是会饿死的,要是白送粮食给他们,一天半天还可以,可是这些流民来了短时间内是不会离开的,就必须为他们的长期谋生考虑。
冯有财与张扬、郑好商量后发布了一个命令:流民在登记后可以去开荒,在规划好的荒地上每开荒1亩地得1石大米,而且可以免费耕种一年,不收田租,从第2年起就把土地交给千户所。
张扬另有建议:”少爷,我建议还是雇佣这些流民修路修水渠吧,反正咱们的粮食多,既养活了他们,又有利于咱们的长期发展;把陆修好后便于咱们在各个堡子之间相互调兵相互支援;修水渠能提高我们千户所的粮食收成。“
郑好也附和这个建议:“这样能安置更多的流民,修路开渠中表现好的和开荒亩数多的可以允许他们留在城北区耕种,到时候划给他们一片荒地就是了,而且每年都有赋税,对我们很有利的。现在我们只是付出些粮食,还能取得忠心值获得积分。”
“少爷,咱们还可以再多雇佣一下人,加快各地堡子的建设,镇关堡马上就要完工了,里边的房屋和街道还没有整理,暂时也分不出人来建设其他堡子,大武口堡和崇岗堡的菱堡建设速度还是太慢,需要加派人手。”
“大武口堡和崇岗堡非常重要,他们是阻挡从贺兰山过来的蒙古人的第二道屏障,必须要建设好,建设快,否则咱们内地很容易就遭到蒙古人的偷袭。”
冯有财想把大武口堡建设成西部中心,菱堡的规模也大很多,形状为8面体,每个边长都是250米长,要在那里驻扎至少1个千人队的兵力;以前西部有战事,都是从千户所派兵,根本不够及时,现在建设了大武口菱堡,就是解决了这个短板;在大武口堡驻扎1个千人队,就是来2万蒙古人,短时间内也很难攻下来的。
崇岗堡是按照百户所的规模建造的,不过比百户所的堡子小一些,也是菱堡的形状,边长为200米,只是在每个边的中间增加了一个箭塔,加强攻击力。
乌达菱堡和铁山边墙是部队负责建设,不需要雇佣当地人劳动。
为了加强大武口堡和崇岗堡的坚固程度,在土墙中又混入了部分石灰。让工坊司在大武口以西的山区建立了一座大的石灰窑,就近取材,十分方便。为了是路面更加坚固,在新修的路基之上,再加一层三合土,需要的石灰也是从这里生产的。
随着招工告示贴出来,各地的报名者就络绎不绝。由于这些活都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活,对个人的要求不高,能干活,不偷懒的都招收。流民,并不是因为他们懒惰,而是环境把他们逼到绝路上去了,才不得不背乡离井的。现在有干活就能挣粮食的机会,这些流民都很珍惜。而且告示上也说了,只要好好的干活,在将来干完活后,表现好的将在城北区个分发土地,允许他们在这里安家落户,让这些流民更是倍加珍惜这次机会。看着一起来的那些家庭,因为家中有人参加了保安军,现在都过上了比较美满的生活,家里分了地,分了牛羊,还组织概率房子,千户所还分发粮食,心里自然是非常羡慕,现在自己有这种机会了,那能错过啊。
冯有财只是在每个工地派几名技术人员和监工管理就可以了。
最先开工的道路是从千户所到大武口堡再到崇岗堡的路,这是连接城南区和城北区的交通大道,冯有财很看重这条道路,设计的宽度为8米,比周围地面要高出半米高,在路的两侧同时要挖出排水沟来,技术人员设计了详细的要求,施工监督人员要严格按照要求施工,这样在施工完毕后既能保证道路的畅通,又同时挖出了水渠,保证道路2侧的田地在以后能方便灌溉。道路在以后遇到雨季的时候能及时利用排水渠排水,保证了道路的畅通。在施工现场男子们负责修建道路,先是修建路基,夯实后再把路两侧的土挖出,在土中混上沙子和石灰,形成三合土,再压实压平,然后再把水渠按照要求整理好,在路的两侧,再种上树,这才算是完工一段。还雇佣了一些中年妇女,帮助这些干活的做饭,只是工资少一些,不过这也让这些妇女很高兴了。
修的第二条大路是从千户所到镇关堡的道路,规格要求都是一样的。
陆续开是修建的道路都是各个原来的百户所通向千户所的路。
由于发粮食,而且是按照每5天发放一粮票,自己随时可以去千户所或者各百户所的粮店换取粮食,这也吸引了当地的居民参加修路。张伟知道当地的居民刚从军户转变过来,家庭也不富裕,也乐意他们去干活,这样使得修路的速度更快了。
很多原来很荒凉偏僻的地方现在通上大马路了,郑好赶忙又在大路旁规划了几个村庄,这样再有移民来的时候就能随时安排了。
在修路的时候张扬又提出加固各个百户所的堡和整修北长城,冯有财也都同意了,只是把任务安排了或者点头后,张扬和郑好以及下边各乡的乡长和副乡长就把事情办好了,根本不用冯有财操心。
顿时,整个千户所范围内到处都是工地了,有修路的,有挖水渠的,有盖房的,有修城墙的,有建菱堡的,有修堡子的,有盖学校的,有开垦荒地,所有的人都忙活起来了,以前愁眉不展的流民,脸上也开始出现笑容了,至少生活开始有盼头了。
在开工后,冯有财也下令,逐渐减少对这些流民的赈济,以后逐渐的过度到让他们自食其力。
在修路和建设新村庄以及整修堡子和北长城的时候,郑好发现了几个指挥才能比较高或者比较有威信的人,都安排到乡政府暂时作为乡长助理,郑好向冯有财建议的时候说,要是再培训2年,肯定都是合格的乡长,这是在郑好的权限之内了的事情,冯有财支持他自己拿主意就行,这类小事通报自己一下就可以了。
相信留住这里流民,给他们安排工作,甚至给他们分发土地,以后自己的积分也会蹭蹭的往上涨的。
张扬还建议,等这些工程忙完后可以开始修建从千户所到宁夏府城的道路了。
冯有财问:“咱们这样会不会太高调了啊?”
“少爷,修道路也是为了以后调兵方便啊。再坚持2年,以后就不用这么小心翼翼的了,这种日子真难过。”
冯有财想想也是啊,这样做真憋屈。在家里忙了1个多月了,为乡亲们做些实事,也把根据地的基础夯实了,下一步还是要做大事,不能忘记了自己的初衷。
第74章蒙古部落战争(上)()
在冯有财忙于自己千户所发展的时候,蒙古族人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河西区的几个小部落被灭是没有人关心的。乌斯、乌达和乌兰等部落都是从遥远的科尔沁部落迁移来的,在与当地的几大部落没有关系,只是看在都是蒙古人的面子上和看在科尔沁部落的面子上才允许他们在那块狭小的地域生存,他们被灭族也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关注。
不过从年前开始,不断的有杭锦部落和达拉特部落的保护部落已经放牧群被歼灭,而且被搜刮的特别干净,连一顶帐篷、一件羊皮袄、一辆木车都没有留下。经过部落派人多次的查看现场,都没有发现剧烈战争的痕迹,以及牛羊被运走的痕迹,就是连大规模调动骑兵部队的痕迹也没有留下。部落的高层经过分析,认为肯定是熟人做的,在主人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突然暴起,开始杀戮,所以才打了这些放牧群的一个措手不及,以至于没有剧烈战争的痕迹;没有骑兵部队调动的痕迹,也被怀疑为相互熟悉的人攻击的这些部落;因为是熟人,所以他们能很轻松的把缴获悄悄的运走了,而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这个推测完全合乎情理的,本身蒙古部落之间是既有联合也有竞争,还有相互之间的杀戮和兼并,出现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而且乌拉特部落、土默特部落和达拉特部落等都居住在黄河沿岸,经常因为牧场的事情闹矛盾,虽然没有涉及到部落高层人员,但是底层的放牧人员之间的杀戮还是经常存在的。任何人都没有想到是汉人所为,就是说出来也不会有蒙古人相信汉人有这个实力。
在汉人的春节过后,达拉特部落又有十个部落放牧群消失不见了,在周围什么线索都没有发现,让整个部落的高层都十分纳闷和愤怒,要是这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