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国胜与李善长的话虽然冷血。
但朱元璋又不得不认同,二人说的是对的。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可纵然是非常明白这个道理,朱元璋的心中还是不免有些难受。
朱元璋低头沉默,在场的三人也紧紧的盯着朱元璋。
过了稍会,朱元璋抬头道:“阵亡将士的遗体可掩埋了?”
冯国用道:“我兄弟二人与汤将军一起率军清理了阵亡将士的遗体,就埋在了城外!”
朱元璋闻言,将目光转向了汤和。
只见汤和点点头,又补充道:“我们在城外的山坡之上挖了五千六百八十三座墓穴,将士的遗体已经掩埋了!”
朱元璋闻言,点了点头,叹道:“你们做的不错!”
朱元璋刚说完,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又问道:“那些元军的尸体是怎么处理的?”
汤和冷声道:“堆积成山,暴尸荒野!”
还不等朱元璋发言,李善长急忙道:“不妥不妥!“
汤和道:“有何不妥?”
李善长叹道:“那两万多具尸体若不处理的话,恐会造成疫情!”
朱元璋你大惊道:“疫情?那不就是瘟疫吗?”
李善长点了点头。
朱元璋顿时沉默了。他可是知道瘟疫的可怕之处的。
毕竟在他十几岁时,他的家乡就发生了瘟疫,而瘟疫的造成的后果便是,他的家人基本死尽,而他也不得不背井离乡,寻求活路。
再有就是,他脸上的麻子,也是因为染了瘟疫才留下来的,幸好,他鸿运齐天,得天地庇佑,这才没有死在瘟疫之下。
知道瘟疫可怕之处的朱元璋,是不愿见到滁州也发生瘟疫的。
朱元璋想了想了一想,便对汤和与冯氏兄弟三人说道:“你们几个带人挖一个大坑,将敌军的尸体抬到坑里,随后便烧了吧!”
朱元璋此法也算是断绝了瘟疫的源头。
三人抱拳,齐声应道:“是!”
朱元璋摆手道:“去吧!”
三人随即转身离去。
……
带三人走后,朱元璋才想起,自己还要出去为吴道寻一个郎中。
朱元璋想完,抬腿便走。
刚走几步,朱元璋的心中顿时想道:“何不让李善长瞧瞧!”
朱元璋止住了步子,转过身,眼睛紧紧的盯着李善长,随即郑重的对着李善长施了一礼,道:“请先生随我一同去瞧瞧我二弟的情况!”
李善长叹道:“不必了!”
朱元璋疑问:“为何?”
李善长轻叹一声,道:“合该醒的时候自然会醒!”
朱元璋又道:“还请先生告知在下,二弟至今昏迷不醒的原因!”
李善长沉默片刻,随后叹道:“吴兄弟在战场上杀敌过多,浑身血气太盛,加上心神疲惫,体内封印松动,一丝魔气侵入神魂,另有冤魂缠身,趁机索命……”
李善长话还没说完,朱元璋便质问道:“这就是你说的合该醒的时候自然会醒?”
李善长点点头。
朱元璋冷哼道:“如先生方才所言,我二弟怕是醒不过来了吧!”
李善长道:“吴兄弟的一身功力蕴有龙气,与一道先天纯阴之气,若用龙气消磨魔气,先天纯阴之气吞噬冤魂,当可无忧!”
朱元璋忧心忡忡道:“我二弟尚在昏迷之中,又如何运转功力?如才说来岂不还是无法!”
李善长道:“吴兄弟的功力在体内自行运转,就算吴兄弟尚在昏迷之中,体内的功力也是运转不休,意义消磨之下,终有一天会醒过了的!”
朱元璋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又道:“可否借助外力,让我二弟尽早醒过来?”
李善长摇头道:“这次就只能靠吴兄弟自己了!”
朱元璋闻言,仰天长叹一声,随即便将目光转向吴道房间的方向。
第一百五十章 焚烧尸体复归山林()
朱元璋无奈的叹息一声,这次是真的需要吴道一个人去扛了。
此时朱元璋的心中有些后悔让吴道上战场了。
吴道若是不上战场,那便不会染上杀孽,体内的封印也不会松动。
但是现在一切都已经发生了,就算是想后悔也已经晚了。
朱元璋开始在心中为吴道祈祷。
但愿吴道能够早点醒来吧。
至于找郎中,在听到李善长的话后,他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李善长看着朱元璋的懊悔不已的模样,上前劝诫道:“将军何必自扰,吴兄弟早晚会醒过来的!”
朱元璋叹息一声,道:“随我出去走走!”
李善长抱拳应道:“是!”
二人走出了府门。
府门外的百姓也不知在何时就已离去。
只有老兵,蓝玉,徐达,常遇春三人,还在府门前等候。
朱元璋走到四人身前。
老兵交给了朱元璋一叠厚厚的纸张。
朱元璋将纸张拿在手中,一张一张的翻看。
他发现纸张上记载着一个个人名,每个名字的后面还标注着年龄,住址,以及是否有妻室,子女,父母,姊妹几人。
朱元璋一看便知道这老兵是个极为细心的人。
这样的人也的确能胜任管家的角色。
朱元璋对老兵说道:“你做的不错!”
老兵急忙道:“这是属下应该做的!”
朱元璋又看了看手中的名单,名单上面只有五百人。
但是朱元璋可是知道,昨日参加起义的百姓足足有两千余人。
没道理只有区区五百人加入他的靡下。
朱元璋想罢,便直接问道:“昨日参加起义者足有两千余人,为何愿意参军的只有区区五百人?”
老兵悲戚道:“没来的兄弟们都死在了那次战斗中!”
“都死了?”朱元璋心神晃动了一下,又问:“他们可有家人?”
老兵沉默了片刻,抬头道:“有妻室子女者约有一千六百八十二人!”
朱元璋又问:“你可知哪家?”
老兵又从怀中掏出一物。
这时一本纸张合订城的书籍样式的本子,只是没有封皮。
朱元璋接过老兵手中的本子,一张一张的翻看,每翻一张朱元璋的眉头便皱一分,不大一会儿的时间,朱元璋的眉头便皱到了一块。
朱元璋叹了口气,闭上双眼,随后便合上本子,又将本子交还给老兵。
朱元璋也知道老兵这是早有准备了。
在起义之前,他便已经摸清了起义人员的情况,又将之记在本上。
两千余人记得详详细细。
其中记载的就有此次参军的五百人名字。
但是不知为何,在那五百人参军之时,老兵又重新记载了一遍。
也许这其中是有他的用意吧。
不过这都不重要了,朱元璋也不打算追问。
朱元璋叹道:“我会命人善待他们的家人的,此事就交由你来做吧!”
老兵将本子又塞到怀中,躬身抱拳道:“老汉多谢将军!”
朱元璋又将目光转向可蓝玉等人。
朱元璋道:“你们三个也随老汉一同去吧!”
三人毕竟和那一千六百八十二人也算是有过袍泽之情,对于朱元璋的下的任务当然不会有任何抵抗的情绪。
三人当即抱拳应道:“属下领命!”
朱元璋又扭头对李善长道:“李先生,元璋就拜托你到军中调拨一些物资银两,前去慰问一下那些兄弟的家属了!”
李善长点头应了此事。
朱元璋随即率步离去。
李善长,老兵,蓝玉,徐达,常遇春五人对视一眼,便一同前去执行朱元璋分配的任务。
……
朱元璋独自一人行走在街道上。
本来他是准备让李善长陪着他的。
但是方才的那件事情,朱元璋只能让李善长出面解决。
不然单靠老兵几人是解决不了的。
朱元璋一边想着事情,一边漫无目的的行走。
不知不觉间朱元璋便走到城门。
有一队士兵驻守在城门处。
这队士兵看到朱元璋急忙见礼。
朱元璋就像是没看到他们的似的,就这样走出了城门。
朱元璋又走到了城外的山坡上。
他远远的便看到,汤和正率领着一支千余人的队伍拿着耙子,铁锹等物,抛出了一个深达一丈,周圆宽达十数丈的巨坑。
他还看到,不远处有一座尸体堆积成的小山。
还有一千多名士兵正不停在搬运尸体,又将尸体扔到了坑中。
朱元璋在这里驻足了越有一炷香的时间。
搬运尸体的士兵也来回往返了二十余次。
巨坑填满了,尸体也搬完了。
汤和又率领这之前刨坑的士兵,搬出了一千多个木桶。
朱元璋知道,那应该就是火油了。
士兵们将火油倒在了坑中。
一时间空气中满是火油的香味与鲜血的腥味。
终于一千多个木桶空了。
大批士兵随后便退的远远的。
又有一队士兵拿出一只只火把,远远的便将火把抛到了坑中。
火把遇油即燃,先前还是小火,不过几个呼吸的时间,坑中便燃起了滔天火海。
又过了一会,空气中便弥漫出一股浓重的肉香味儿。
朱元璋皱着眉头,用双手紧紧的捂着鼻子。
他知道这是那些敌军的尸体被烤焦了。
大火已经足足烧了一个时辰,终于火海小了。
滁州城中的百姓也被肉香味吸引到了滁州城外。
他们脸色苍白的看着那团大火,又看看大火不远处的士兵。
其中聪明的已经知道火中烧的是谁什么东西了。
他们在暗叹朱元璋手段狠辣之时,他们脸上的快意却怎么也掩饰不住。
大火了又烧了半刻时辰,终于,大货熄灭了。
坑中的尸体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