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比斗,心随意转的发挥。
“中!”又一次,蒙恬的剑点在了蒙毅的脑门上。像这样欺负未来的大秦廷尉,蒙恬颇为不好意思。
“大哥,你又赢了!”蒙毅有些丧气,但也没有表现得多么不高兴。这个年纪的蒙毅,练剑的时候,与其说是为了学剑,还不如说是为了玩乐。
“蒙毅,大哥比你大,力气比你大,才能赢你!”蒙恬拍着蒙毅的肩膀,鼓励道,“大哥跟你一般年纪的时候,可没有你厉害!”
“真的!”怪不得大人都喜欢小孩子,非常好骗。蒙毅丝毫不怀疑蒙毅的夸奖,立马眉开眼笑,要多开心有多开心。
“恬小子、毅小子,我的两个好孙儿,这么勤快的在练剑啊!”远远的,慈祥里带着苍老的声音传了过来。
“大父!”蒙恬、蒙毅惊喜的叫道。
蒙恬抬眼望去,只见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头子快步走了过来,穿着黑色的将军礼服,披着鲜艳的红色披风,头发胡子花白,皱纹道道如沟,但身子笔挺,看起来很坚朗,脚步带风,好一个精神矍铄的老将军。
这个老人,正是现在的秦国上将军蒙骜。身为裨将军的蒙武没有了脾气,如普通士伍,恭恭敬敬的跟在蒙骜身后。
“大父,你怎么回来啦?”蒙恬回忆起演员的自我修养,表现得真的像小孩子一样开心,“阿父说,你不是会在蓝田大营呆几个月吗?”
蓝田大营是秦国的军事大本营,关中的士卒都在这里训练,成军后再东出函谷,奔赴六国战场。秦国朝廷中枢,每年都会在夏末的时候,任命一名将军前往蓝田大营,检验士卒训练的成果,主持各军的演习评比。作为上将军的蒙骜,亲自前往蓝田大营,几乎是没有过的先例。
“哈哈,我的好孙儿,你猜猜,大父这次为何提前回来了?”蒙骜领着一家人,到亭台下的休憩之处,待得各人跪坐完毕,微笑着出了一道考题。
蒙骜的印象里,蒙恬聪慧敏捷,小小年纪就展现出了军事天赋,蒙骜有心培养蒙恬往军队发展。
“大父,我知道!”蒙恬还没有说话,蒙毅高举着手叫道,“大父肯定是得知大哥从马上摔下来,才赶回来看大哥有没有事!”
蒙毅没有注意到的是,他的话还没有说完,蒙骜面色一僵,转过头,带着愠怒,教训蒙武道,“你是怎么照顾孩子的,这么小的孩子,筋骨还没有完全长成,要是有个三长两短,那可是会留下暗伤的!等合适的时候,你还是得续弦才行,家里没有女人在,孩子都照顾不好!”教训完蒙武,蒙骜拉过蒙恬,从上往下,仔仔细细摸了一遍。要不是知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蒙骜,蒙恬还会以为是患有恋童癖的怪老头子。
“幸好,没有什么大碍!”蒙骜吐了一口气,放下了心里的忐忑。
“阿父,恬儿只是跌了一跤而已。”蒙武赶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大王还派了夏太医来诊断,没有任何问题,就是睡了两晚,现在还不是生龙活虎的!”
“大父,我没事的!”蒙恬扭扭脖子,抬抬手,就差没有屁股扭扭,表示蒙武说得完全正确。不过,蒙恬注意到蒙武眼里闪过一丝忧伤。蒙恬的阿母,生下蒙毅不久就去世了。蒙武和亡妻,相濡以沫,感情深厚,没有纳妾,更没有续弦。或许是觉得家里人丁还不够兴旺,蒙骜又将蒙武续弦的事儿说了出来。
不论任何时代,爷爷奶奶都非常疼爱孙儿。蒙骜可以很早就开始磨砺蒙武,却对蒙恬、蒙毅十分宠爱,更何况,两人现在可是没妈的孩子。好在蒙武狠得下心来,每天天蒙蒙亮就拿鞭子抽蒙恬起床,逼着蒙恬练剑。如果不是早已养成了军人的习惯,就蒙武这教育孩子的方式,绝对可以惊动后世的保护儿童委员会。
“阿,看来我猜错了!”蒙毅歪着脑袋,挠着头,笑了笑。大父教训阿父的样子,看起来真有趣,不过,貌似大父不知道大哥从马上摔下来的消息。
“毅小子,你猜得也不能算错,如果大父知道恬小子出事的话,也会回来探望的。”蒙骜抚摸着蒙毅的小脑袋,开怀不已,人生六十古来稀,能看见儿子的儿子,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说到不满足的事,就只有未能封侯的憾事吧!可惜,好不容易筹备的伐赵战事,却要无限期推迟······算了,回到家里,就不要去想那些烦心事了!
这样想着,蒙骜的目光又回到了蒙恬的身上,念念不忘刚刚的考校,“恬小子,你说说,大父这次为何会提前回来?”
第3章 王子归国()
“对呀,蒙骜为何会提前回来?”
蒙恬心里思索着,蒙骜作为上将军,本不需要亲自前往蓝田大营,可为什么他却亲自去了?或许有进一步掌握军权的因素,毕竟,蒙骜登上上将军之位的时候,秦昭襄王已经命不久矣,为了保证皇权的顺利交接,才提拔了忠心稳重的蒙骜。蒙骜从军多年,大大小小的战功立过不少,可却没有什么令人震惊的战绩,只不过白起、司马靳、将军樛死后,秦国将才青黄不接,蒙骜才顺势入了昭襄王的法眼。
军功!蒙恬心里一亮,蒙骜没有足够的军功,现在王氏父子还没有出头,秦国朝廷能够做决定的是蒙骜、麃公、王龁等几个老将军。几个老将军里,又属蒙骜的身子还健朗,麃公、王龁患病在床,几乎不能理事。蒙骜亲往蓝田大营检验士卒,肯定是挑选精壮士卒,准备出征,挣取军功。现在蒙骜无功而返,肯定是既定的军事计划有了变故。
对!准是这样!
想到这里,蒙恬认为自己的猜想八九不离十,信心满满的说道:“大父,我猜,肯定是大王不让你去打仗了。”
“哦,为何大王不让大父去打仗了呢?”蒙骜抚摸着胡须,十分欣慰。蒙恬猜得没错,蒙骜制定伐赵计划,正待传报咸阳的时候,宫里却有使者带来了秦庄襄王的旨意。大王流落邯郸的夫人、孩子还活着,赵人准备送还赵姬母子,同秦国讲和,既定的伐赵计划,自然没有进行下去的必要。
“这我就不知道了!”蒙恬心里猜想,这很可能和嬴政母子回国有关,可他呆在将军府里,没有人告诉他消息情报,要是能猜出来,显得太妖孽,蒙骜、蒙武肯定会打破砂锅问到底。索性装作不知道,一了百了。
蒙骜也就是随口一问,没指望蒙恬还能继续猜中答案。三代同堂,大秦蒙氏战争家族的成员,再没有继续考较下去。蒙毅才是真正的小孩子,一边撒娇,一边缠着蒙骜讲故事。有孙儿在旁,蒙骜心情大好,云开见雾,彻底抛开泛黄的战事,开始忆往昔峥嵘岁月。
“大父年轻的时候,参加了上郡抗击匈奴的战斗。你们知道,我们蒙家子弟为何要从小练习骑射,说来,还得感谢那些来去如风的匈奴蛮子······”
风萧萧,马鸣鸣,河水静静的流淌,三千甲士,伫立在大河岸边,远远望去,如暴雨前的黑云,带给天地无言的压迫感。除了风的轻拂,偶尔战马的嘶鸣,再也听不见只言片语。三千黑甲武士,就这样静静的站立着,一动不动,守候在大河岸边,秦赵边界。
这个时代,黄河的水没有那么浑浊,保持了她本来的美丽。河岸两边的华夏儿女,亲切的称她为河,那个黄字,要等好几百年之后黄沙漫漫,才会成为她的姓。
蒙恬骑在马上,安抚着胯下的坐骑,挺直了腰身,极目望去,内心早已翻起了惊涛骇浪。千古一帝秦始皇,挥军东向扫六合的嬴政,正从赵国归来。赵国人心里根本没有想到,正是他们亲自送还秦国的这位王子,后来真正统一了中国。
嬴政会是什么样子?会不会真如后世所说的长目,豺声,鸡胸,面目丑陋,身体带着轻微残疾?对这位真正缔造了中国版图的伟大帝王,蒙恬心里有些期待,甚至有些崇拜。
“来了!”突然,蒙武皱着的眉头舒展开来,但仍然没有放松戒备。
邯郸保卫战,秦国一败涂地,不仅丢失了上党,连河东郡的大片土地都没有守住,只在大河东岸的转角处,守住了三县之地,勉强构成了威胁赵国的前沿阵地。赵国使者发来文书,蒙武心里清楚此行的目的,只是晋国人生性狡诈多变,秦人吃了不少的亏,蒙武一点也不敢大意。
“恬儿,为将之人,只要带兵在外,当时时做好战斗的准备!”赵国领土,十里开外,一队车马缓缓而来,蒙武的目光,紧紧地盯着马车后面的军士,嘴里不忘教导蒙恬,“赵国的先祖赵盾,曾经让我秦国送还寄居的晋国公子,却又派兵攻打我秦国的护卫车队。如今,秦国国力强盛,谅赵国人不会有什么阴谋,但我辈军人,不可存有侥幸心理!”
蒙恬聆听着蒙武的教诲,目光落在赵国车队中间的马车上,心想,不管历史上的蒙恬,会如何遭遇嬴政,但绝不会是在黄河岸边。
蒙骜回到咸阳后,吕不韦极力主张,让蒙武率军前往边界迎回赵姬母子。蒙骜推脱不过,只能同意,何况,秦庄襄王并没有表示反对。
秦庄襄王逃回秦国后,娶了生母夏太后一族的女子为夫人,不久就生了成蟜,继位后又添了公子子婴。赵姬母子回国,本来平静的秦国朝廷,势必又要掀起一番波澜。
赵国人送还赵姬母子,有安抚秦庄襄王,同秦国和解的意思,怕是更有指望秦国朝廷内部争斗的意思。吕不韦、华阳太后一系支持赵姬母子,夏太后一系自然支持成蟜成为王太子。赵姬这个时候回国,无异于两滴清水落在了热油里。
蒙骜心里清楚吕不韦的心思,才不想趟这趟浑水,可蒙武接受了护卫赵姬母子的任务,没准儿,成蟜一系已经把蒙氏一族划到了吕不韦的集团。
吕不韦就吕不韦吧,蒙恬得知嬴政即将归国的确切消息,缠着蒙骜、蒙武,答应他能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