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诺!”
李羡觉得有些不妥,可还没等他开口相劝,李园早已回到了他的安乐窝中。下战书就下战书吧,李羡觉着,蒙恬不过就是个半大孩子,也没有领兵打过仗,他不信凭着八万楚国精兵,还打不过蒙恬手里的兵马。秦军斥候防守极严,对面的秦军有多少人,斥候仍没有消息传回来。不过凭着经验,李羡认为秦军的数量比不上楚军。
“想我李羡,打了半辈子仗,还战胜不了一个毛孩子吗?”这样想着,李羡对接下来的战斗充满了无限的信心。
第46章 初战()
“战书?”得到楚军要求会战的消息,蒙恬不禁愣了愣,“现在还有下战书这回事么?”
战国时代的战争,与春秋不同,双方不会老老实实的排好队形,约定冲锋。正是因为知晓这一点,楚人的战书,才让蒙恬感觉到有些奇怪。
“如果是楚人的话,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卜兴解释道,“我年轻时曾游历楚国,楚人的意识里,还没有完全脱离春秋的那一套。”
楚国的文化,与中原相比有很大的差异。中原各国的图腾是龙,而楚人崇拜的则是凤凰,更独特的则是楚国的巫鬼文化,楚国的建立者,原本就是追随周文王的巫师。很长一段时间,楚人被中原人视为南蛮,游离于中华文化圈。
与秦国一样,感受到中原诸国的蔑视之后,楚人奋发图强,赤裸裸的向中原展现他们的武力,拓地五千里,占有了半个中国。文化上的自卑,让楚人既学习中国文化,又害怕失去了自我。周人搞分封,楚国国内同样大肆分封,自楚庄王开始,楚国上层沉浸于周人的贵族文化而无法自拔。
战国时代,楚人变法失败,贵族为了保护既得利益,整个社会日趋保守。中原式微的春秋贵族礼仪,楚人却完整的继承了过去,只不过落在中原人眼里,却成了不思变通的代名词,留下了刻舟求剑的段子。
楚国八百年,悠久的历史对于楚国,既是一种荣耀,可也成了一种负担。
“王将军给我部的任务,是防备韩楚,只要楚人不再北上,我们不需要和楚军发生冲突。”甘罗信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不想这个时候和楚军作战。
“我军只有四万人,而楚军不下八万人,而且,楚军的战斗力其实并不弱。”负责军情的荆苏对与楚军开战的信心不是很足。他们率领的这支部队,刚刚因为叛乱杀了不少军官,而蒙恬带过来的羽林郎却很年轻。王翦分派任务的时候,只是让他们负责牵制南方,没有真让他们真刀真枪的打上一仗。
帐下将领们的谨慎,蒙恬看在眼里,知道楚人即使三番两次败在秦人手里,可他们仍然没有轻视楚人。
这个时候,一支军队命运的关口,就要看主将的发挥。平庸的将领,率领着精锐的士卒,遇到优秀的将领,很可能会打败仗,进而影响整个国家的命运。战情紧急的时候,主将的犹豫、慌乱具有很大的传染性,甚至会影响整个部队的军心士气。
荆苏等人,一看楚军有八万人马,想当然的打了退堂鼓。
冷兵器时代,一场战役的胜负绝不简简单单是由人数的多寡决定的。人类战争史上,一支部队战胜数倍于己的敌人并不鲜见。只要运用合适的战术,加上士卒的勇气,战胜眼前的楚军并不困难。
蒙恬如果是平庸的将领,只需要老老实实按王翦的交代,监视拖住楚军就好。可蒙恬不甘心平平淡淡的走完这一遭,内心深处,他早已想打一仗了。大好男儿,谁不渴望马上功成呢。
“楚军有八万人,可大家要记住,里面肯定不少临时征召的郡兵。”蒙恬没有说错,魏武卒式的职业兵,各国数量都很少。“我军兵少,可却有一个优势,他们几乎都是老卒。”
整训叛军的时候,淘汰老弱病残,留下的兵卒,平均素质超过了一般的兵马。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蒙恬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道理。领兵将领,没有开战的时候,只有战略上藐视敌人,才能给自己人信心。如果主将自己都信心不足,士卒们见到之后,就会未战先怯,失去了搏战的勇气。
“我已经决定了,就和楚军好好打一场!”
军法如山,蒙恬的命令下达之后,再没有人表示异议。秦军军法森严,军略定计之前,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可一旦军令形成,各人就要想着努力去完成任务。
这一晚,李园搂着他的舞姬,睡得香甜。
醒来后,李园命令楚军生火做饭,准备完成后,就开往预定战场。
伊阙之南,左右两边有山岭阻隔,刚好有一片平地,适合作为战场。楚军军阵排列完成,秦军的大营却静悄悄的。
“莫不是秦人不敢应战吧?”李园站在高高的马车上,显得很兴奋。密密麻麻的楚军军阵,给了他莫大的信心。
“或许吧,蒙恬虽然有良好的家世,可毕竟没有上过战场,不敢应战也是有可能的。”想着自己第一次领兵时候的紧张惶恐,李羡觉得对面的年轻人怕也是经历着同样的过程。
第一次都是紧张而笨拙的,打仗尤其如此。
“李必,率领你部骑兵出击!”
“诺!”
李必得了命令后,领着一千骑兵快速冲了出去。等骑兵出营后,营门再一次紧紧的关闭,似乎不用担心李必的骑兵如何回营。
蒙恬站在高高的将楼上,盯着李必骑马奔腾的身影,内心充满了期待。为了组建李必的这支骑兵,蒙恬搜刮了所有的骑射之士,亲自制定训练计划。短短数日,也许不能形成精兵战力,可一旦采用崭新的战术,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举箭,射!”
李必的骑兵,没有冲击楚军方阵,在距离楚军一百五十米左右的时候,策马转向,一阵箭雨齐刷刷的飞向楚军的方阵。等楚军推出弩车的时候,骑兵快速的转了一个方向,继而一阵箭雨又射了过来。
不断地骚扰,不断地射箭。楚军极不习惯这种打法,他们没有组建自己的独立骑兵。只是善骑射的一千骑士,就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大人,现在请下令攻打秦军大营吧!”
李羡本想建议撤退,似乎秦军没有和他们厮杀的意思,可他却不能贸然撤退。上过战场的人都知道,一支军队伤亡最多的情况,不是正面厮杀,而是溃退的时候。
清脆高昂的战鼓响起,楚军军阵快速上前,向着秦军大营逼近。李必的骑兵见状,立即后撤,远远的游走在楚军军阵边缘。像讨厌的苍蝇一样,打不跑,赶不走。
蒙恬的战法,后世的足球场上,有一个经典战术,叫做防守反击,而有的喷子,则不屑的称为乌龟战术。
真实的情况则是,蒙恬确实借鉴了这种乌龟战术。一方面他作为空降的指挥官,对军队的掌握还不是很娴熟,另一方面则是立足于秦军的现实。秦人是一支擅长土木工程的部队,配合大量娴熟的弓弩手,打防守反击战术,无往而不利。秦军将领里面,王翦更是将这种战术运用得炉火纯青,而在反击的时候,如大河决堤之水,大势汹汹,往往一战而国灭。
秦人既有的营地建造知识,加上蒙恬的改进,秦军大营成了完完全全的乌龟壳,楚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仍然不得寸进之功。
“冯毋择,大营修建得不错!”这个冯毋择,真有工程学的天赋,蒙恬只不过指点了一下,就领悟到了军营建筑的精髓。
正在这个时候,突然一阵风吹了过来,卷起秋后泛黄的稻草树叶漫天飞舞。
秦军军营,处在西北方向,而楚军刚好在东南方向。中国大地,夏天过后,常吹的则是来自西伯利亚的冷风。只是这个时代的人还不清楚西伯利亚这个地方。
中国古代,统一战争往往从西到东,从北到南,就跟中国特殊的地形气候有关。从北往南打,刚好处在背风方向。
这股突然的大风,不管是秦人,还是楚人,都感到很意外。毕竟这个时代还没有气象学,战场之上发生异常的气候现象是常有的事。
什么是战机?这就是战机!蒙恬再清楚不过背风作战的重要性,汉尼拔正是借助风向之利,才获得了坎尼会战的伟大胜利。
“命令全军出击!”蒙恬立即下达了命令,“蒙虎、蒙豹,你们率军给我狠狠地冲击楚军中军方向!”
第47章 俘虏()
一只蝴蝶的翅膀,可能会引起远处大洋里的飓风。突然而来的北风,迎面向楚军吹去,夹杂着秋草烟尘,楚军的军阵陷入了混乱。
蒙恬抓住时机,果断命令全军出击。体内的热血按捺不住,就想要飞身上马,追亡逐北一番。
“将军,军法规定,主将禁止冲锋陷阵,你还是呆在军营中吧!”甘罗拦住蒙恬,开口劝阻道。
“是啊,秦法规定,五百主以上将领,禁止斩首。吴子有云,主将只需调度指挥而已,不需要亲自冲锋陷阵。”卜兴也劝阻道。
秦国军功爵制度下,斩首记功适用于基层士卒,百将以上,要想升爵,计算的是集体功,一场战斗需要斩首三十三级才能满足升爵的要求。五百主以上的将领,战场职责主要在于指挥作战,贸然上阵,将官阵亡后,很容易导致指挥的混乱。
这个时候的军队,军官稀缺,培养不易。不像后世,备用军官还排着队。严格来说,将不畏死,不需要主将亲自处在危险的境地,只需要指挥若定,士卒勇猛敢战,取得胜利并不困难。
书中所写的主将亲冒箭矢,士卒才会拼死作战,部分真实,部分出于文人的想象。早在战国初期,吴起就摒弃了这种要求主将带头冲锋陷阵的战法。
“多亏你们提醒,蒙恬孟浪了!”
蒙恬立时反应过来,自己初次领兵,热血沸腾,想当然的以为需要身先士卒。任何时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