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海图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趟瘟疟乃是极重的三日疟,从病发至死,不过三数日时光,病邪极凶啊。”

    面前说话这人乃是泉州名医王德泉,只见他白发苍苍,满是皱纹的脸上满是忧愁之色。郑冲此趟布置城内防备疫情之事时,延请了城内许多名医,王德泉德高望重,便被一众大夫推举前来参加会商。

    防备疫情,郑冲格外重视,专门指派将佐领军负责,王德泉等名医也加入其中。每天军伍巡视之后,一旦发现有病患,便将人带回大营,交给王德泉等人医治。

    听完王德泉介绍今天城内疫情后,郑冲也不废话,当下便道:“此趟瘟疟虽然来势汹汹,但也并非不可防备!从明天起,各处疫情防备要谨记以下几点。其一,瘟疟乃是蚊虫叮咬传播,各处防备疫情之时,要贴出告示,告知百姓们防备蚊虫叮咬。其二,城内组织的老弱妇孺防备疫情队,要在各处灾民聚居之处,多烧蒿草,用蒿草烟气驱赶蚊虫,又或多撒石灰、米醋驱赶,总之要居住之处尽灭蚊虫!其三,还在家中居住的百姓,也要分派人手上门逐户告知防备蚊虫,若家中有病患者,要立刻带回大营来隔离医治。”

    听到这里,王德泉忍不住插口道:“守备老爷,瘟疟真是蚊虫叮咬才会染症的么?”其实直至清朝年间,人们才逐渐搞清楚疟疾传播的渠道和方式,在明末还并不清楚,只认为疟疾是一种瘴气所致。

    当下郑冲皱眉道:“瘟疟乃是水中一种疟虫所生,蚊虫栖息水中,便带了这种疟虫,而后蚊虫叮咬人身,疟虫便进入体内,人就得了瘟疟。此时不是争论这个的时候,你们按我说的做便是了。”

    众人也不敢反驳,帐内懂医术的只有王德泉一个,他听了郑冲话后,喃喃自语,似乎还是想不通。

    郑冲也没管他,继续说道:“其四,城内和城外大营都要建起隔离病患的营区,营区之内病患许进不许出,一应所需都由外面供应。其五,各处加紧收购药材,城内几处都要熬制防备疫情的汤药,要保证每个灾民都能喝药预防。我这里有个预防的方子,唤作柴胡截疟饮一方。该方以小柴胡汤和解表里,导邪外出,常山、槟榔祛邪截疟;配合乌梅生津和胃,以减轻常山致吐……”

    当下郑冲随口说了后世清朝乾隆年间使用的防备疟疾的汤药方子,王德泉听了之后,眼前一亮,当下找来纸笔认真记下,当下忍不住轻叹道:“想不到守备老爷也是个精通医术之人,此方大有道理啊。”

    最后郑冲朗声说道:“此趟疫情虽来势汹汹,但诸位也不必惊慌,天气开始转寒,待得天气冷下来之后,蚊虫不再滋生,此疫情最终也会过去。各处军马巡查之时,还要严防城内有谣言流传,防备蛊惑人心者!至于已经得病的病患,先用青蒿方子试着治疗,若是无效,过几天台湾海船归来,便会有治疗瘟疟的特效药金鸡纳霜带到,便可医治。这青蒿方子你们都记一下,也不算繁复,便是用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绞取汁,尽服之……”

    此刻明末虽然是小冰期气候,但并非是气候变得寒冷,而是变得异常。福建本就地处南方,此时已经深秋,居然天气还很热,因此才会有台风。而天气热,则滋生蚊虫,也才会爆发疟疾。不过等到天气逐渐寒冷,蚊虫不再滋生,这疟疾也就自然退去。郑冲也暗暗庆幸,还好这次爆发的瘟疫不是肺鼠疫这样更可怕的疾病,否则还真是棘手了。

    交代完防备疫情之事后,郑冲又开始说以工代赈之事,从明天开始,各处已经登记的青壮劳力,便按事先计划好的,分别派往船厂、港口以及各处工厂开始修建工程,各处工地都指派了专人负责,徐光启则总掌各处工地之事。

    以工代赈开始,则从明天起,赈济口粮便开始按照工分竹筹来计领。每个灾民在工地干完活之后,根据他的劳作量可得工分竹筹,干的越多,所得工分竹筹越多,能换到的粮食也就越多。因此郑冲又详细安排了以工代赈的诸项事务,众人都一一领命。

    诸事都安排完之后,便纷纷告退而去,帐内只剩下黄汝良、徐光启、黄承昪、施福等人。

    待得众人离开,郑冲挥退帐内亲卫后,黄承昪这才取出安平会账册,朗声念了起来。经过两天时间,那晚已经登记捐纳的士绅富户们已经有九成的人来交割了银两,现下安平会已经拥有三百余万两现银,可谓是一夜暴富。

    听了这个数字之后,连黄汝良都笑了起来,长长的松了口气道:“看来此趟安平会初创,也算顺利。有了这批银两,稍后赈济之事便更有把握了。”

    郑冲也笑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咱们便要尽快将这些钱都花出去,躺在兜里的钱永远都是死钱,用出去的钱,才是活钱。”顿了顿郑冲又道:“明天安平会第一次股东大会之后,我们安平会便按照原定计划,铺开所有事项。”

第166章 有枭雄之姿() 
安平会的第一次股东大会举办得很成功,股东大会上,选出了安平会第一任董事会成员,一共十二人。计有黄汝良、徐光启、郑芝龙、郑冲、魏承敄、丁万本、易呈鉴、黄承昪等人。

    其中黄汝良为安平会董事会会长,徐光启、郑芝龙为副会长,郑冲为安平会执行董事。

    对于这些安平会中的职司,入选董事会的成员都是捐纳最多的前几个,安平会的股东们都没有什么异议,他们更关心的是将来安平会如何能赚钱钱财。

    当郑冲宣布了庞大的修建工厂、港口、码头的计划之后,在场的人都很兴奋,这代表着郑氏进一步开放海贸,带着大家一起搞海贸了。

    通过安平会,郑氏看似是让出了部分海贸利益,但实则是将海贸扩大化,同时吸纳了更多的资本,将整个泉州的士绅富贾们都绑在了同一条船上。并且吸纳了这些士绅富贾们的商路和人脉,这点才是最重要的。

    就好像魏承敄的丝绸生意,丁万本的粮油生意,通过安平会之后,郑氏实则是插了一脚进入这些之前未曾涉及的商贸领域,开拓了更多的商贸路子。

    郑氏虽然通过现下的战争状态,把持了海路贸易,但缺点也是很明显的,那就是待得今后海上日渐平稳,民间其他的资本势力是不会甘心海贸由郑氏垄断。这些人一定会自己找海贸的出路,到那个时候,郑氏是无论如何控制不住的。

    历史上郑芝龙面对这种情况,是采取了每艘海船必须向郑氏缴纳船旗费的方式来分一杯羹,但这种做法始终有弊端。

    而眼下郑冲成立了安平会之后,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海商集团,郑氏成为这个集团的领头羊,通过海贸获得的利润实际上要比收取什么船旗费要多得多。郑氏通过控制安平会,实际上才真正意义上控制了海贸。

    通过安平会,郑氏能在每年的海贸中获得巨额利润。除此之外,郑氏把持的海关,一样能够收取一大笔可观的海关关税,因此郑氏实际上是将海贸中产生的利润空间都把控住了,而海关关税和安平会没关系,这部分银钱是郑氏独得的。

    用郑冲的话来说,安平会的创立,是郑氏与其他士绅商贾们共同双赢的一件盛事,士绅商贾们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海贸资格,今后能参与到暴利的海贸中来,而郑氏获得了更多的商贸资源,今后的商业路子不会再局限于倒买倒卖的海贸。

    随后郑冲宣布了第一批开始建设的工厂、港口、码头,并且公布了花费预算,同时公布了第一次赈济灾民的银款数额。这些天郑冲动用了水师大营的粮食赈济灾民,而这些粮食则算作是安平会出资购买的,于是郑氏通过这一趟反而小赚了一笔。

    于是,第一次股东会在一片欢呼和歌功颂德声中落下了帷幕,创立安平会,郑氏花费的代价仅仅只是捐纳了五十万两银子。会后郑冲在大营内宴请了一众士绅富贾们,众人都畅言欢笑,一派其乐融融的样子。

    傍晚时分,郑冲正在营帐内署理公务,忽然得报说郑芝龙坐船自福州而来,郑冲闻言吃了一惊,不敢怠慢,急忙到码头上迎接。

    此时后渚港的码头上,还有不少以工代赈的灾民仍在劳作着,这些朴实的人们想通过辛勤的劳作多换一些赈济粮食,因此还有不少人仍旧在码头工地上劳作着。

    郑芝龙登岸后,郑冲等人在码头上接住。上前见礼后,郑芝龙紧绷的面皮见得码头工地一片热火朝天的场景后,略略松动,看着这些灾民们道:“这些便是你招来干活的灾民么?”

    郑冲点点头道:“是的,父亲。只后渚港这里需要修复的港口、码头和船厂便有十一处之多,按照原本大营内的人手计算,需要耗时三个月,银钱十一万两,如今用了以工代赈的灾民,估摸只需一个月便能全部修复完成,只用花费八万两银子。”

    听了这话后,郑芝龙微微一鄂道:“能省这么多?”郑冲点头道:“正是,表弟那里有详细账目,稍后父亲一看便知。”郑芝龙面色稍缓,沉声道:“我在福州,听闻你还真把什么安平会搞了出来,弄得街知巷闻,我便赶过来看看,只怕你捅出什么篓子。”郑冲笑道:“父亲请大营内细说。”

    往前走出数十步,郑芝龙忽然被不远处开始动工的新建船坞吸引住了,指着那处工地问道:“那里是要新修一座船坞么?”

    郑冲颔首道:“是的父亲,那里是后渚港甲字号船坞,建好之后,能修、造龙须号这样的大海船,甚至比龙须号更大的海船也能修、造。”

    郑芝龙皱眉道:“花费几何?”郑冲道:“五万两银子,走的是安平会的帐,我们郑氏不用掏一文钱。”

    郑芝龙哦了一声,来了兴趣:“那这船坞修建好之后算谁的?”郑冲老实道:“自然是算安平会的产业。”

    见郑芝龙正要发怒,郑冲补了一句:“安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