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海图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等举动对于明军将士来说还稍好些,毕竟不是明国百姓,心头虽然不太舒服,但也不会违抗军令。朝鲜将士就不行了,那些被掳劫的朝鲜百姓中或许有自己的父母妻儿,或许有自己的亲朋好友,于是朝鲜将士都隐隐开始有按耐不住想出城与清军死拼的念头了。

    在场的明、朝诸将听了李廷彪的言语之后,均是动容不已,朝军将领更是一起拜倒在郑冲面前,恳请出兵。

    郑冲冷冷的看了李廷彪一眼,只淡淡的说了句:“本帅知道了,但建奴势大,你们去了也无济于事!今后谁再敢妄言出城野战,定斩不饶!”说罢当先便下了城头。

    俞硕明、于孟熹、郑彩等诸将随后跟上,于孟熹不明所以,低声问道:“公子,李廷彪等朝军将佐想要出城迎敌也是出于义愤,何故如此严厉申斥?”

    俞硕明却道:“李廷彪这小子心怀鬼胎,只怕不是真心想出城迎敌,倒像是想临阵投敌吧。”

    郑冲淡淡的说道:“李廷彪此人鼠首两端,早就想杀了此人,只是一直没找到借口。”沉吟片刻后,郑冲忽然想起一事,面露喜色道:“皇太极这狗贼给我们惹了那么多不痛快,这回我也要给他来一回不痛快!”

    俞硕明和于孟熹二将不明所以,互相看了一眼,郑冲也不言明,只吩咐回到府衙后,差人找李廷彪前来。

    却说李廷彪在城头被郑冲申斥几句后,装成一副憋屈的样子与朝军诸将诉苦几句,朝军诸将皆是面露愤恨之色,很是不满郑冲不让朝军出兵的举动。

    李廷彪正想多挑拨几句时,忽有郑冲麾下亲兵前来传召,请李廷彪单独到总兵府议事。李廷彪闻言心头惴惴不安,这郑冲不会是想杀人灭口吧,当下看了朝军诸将一眼后,朗声道:“总兵大人召唤,我自当前去,但若是因今日之事触怒总兵大人,惹来杀身之祸,还请诸公禀明王上原委,我朝鲜将佐也不是怯战之辈,而是上国将领欺压太甚!”

    左右朝军将领也不明所以,当下一口答应下来,还有人想陪李廷彪一同前去的,倒是被李廷彪劝下。

    李廷彪跟随亲兵来到总兵府后,那亲兵直接引李廷彪来到郑冲书房之内相见。

    李廷彪到了书房内,心头七上八下的,但还是恭敬的行了一礼,郑冲笑道:“李将军不必客套,都是老熟人了,请坐下说话。”

    李廷彪知道若是郑冲要杀他,都不需要埋伏什么刀斧手,郑冲武力值爆表,他一个人就能杀十个李廷彪,当下心一横,也不客气便坐下。

    “今日见得城外建奴掳掠贵国百姓,心中实在不忍。建奴兵马凶悍,我军野战实难有胜算。但想来也不能不管此事,本帅想了个主意,打算今夜命人出城去,收拢城下那些建奴遗留的尸体,明日差人前去建奴大营商议,用建奴尸体换回朝鲜百姓,能换多少是多少,李将军以为如何?”

    听了郑冲的话后,李廷彪松了口气,心下暗想:“正愁没法出城与清国人联络,此事正好去办。”当下李廷彪便一口答应下来。

    随后两人商议了些细节后,正说话间,忽有亲兵前来禀报道:“启禀公子爷,有长白山参客到来,有机密事……”还没说完,郑冲厉声喝道:“近前说话!”

    那亲兵面露惶恐之色,急忙到了郑冲耳边说了几句,郑冲面露喜色,当下挥退亲兵后,向李廷彪道:“李将军少坐,我去去就来,稍后接着商议。”说罢便急匆匆的去了。

第389章 李廷彪盗信() 
离开总兵府后,李廷彪心头满是喜悦之情,终于能脱离义州城这座鬼地方了,想到这里,他脚下的步伐都忍不住轻快了许多。在总兵府里枯坐了半天才等到郑冲回来,其实最后两人也没交谈多久,李廷彪认为这或许是郑冲对自己最后的考验。

    对于郑冲提议用城外清军尸首去换回那些朝鲜百姓,李廷彪认为是可行的。明军和朝军都有按首级记功的惯例,而女真人也很不喜欢战死的勇士被人割去头颅,当年宁远之战后,清军冒死在夜间收拢了城下战死者的尸首,导致明军真正斩获的首级很少就是这个原因。

    昨夜清军曾今也打算趁天黑摸到城下来收集尸首,但很可惜,明军为了防备清军趁夜攻城,在城外设下了许多障碍和暗哨,清军的夜间行动很快败露了。这样一来,清军想要收回这些勇士的遗体,郑冲提出的谈判交换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相比起来,在女真人眼中,命贱如狗的百姓真的比不上一具高贵的勇士尸首。清军上至皇太极,下至普通八旗兵,都不希望自己战死后尸首被人割去头颅,若是任由敌人将战死的勇士尸首割去头颅,这样会很影响士气的,所以郑冲才这般肯定清军一定会答应这回的交换。

    走在路上,李廷彪回想起郑冲此人来,不可否认,他很佩服这个年轻的明军总兵,短时间内就能想到办法,用清军尸首交换被掳掠的朝鲜百姓。这位大明总兵来到朝鲜短短数月时光内,朝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促成了朝鲜君王的更替,同时让明军在朝鲜备胡,在李廷彪心目中,郑冲的确是个非常可怕的人物。

    但很可惜,这个人还是看不清大势,李廷彪在心中暗自腹诽着,在他看来,如日中天的满清才是他只得投效的一方,因为皇太极为了劝降自己,亲自来了书信。

    说起皇太极来,李廷彪认为这位新晋的皇帝是当世第一明君,他胸怀宽广,能包容一切。皇太极亲笔书信中提到了去岁的盘谷伏击战,他向李廷彪保证,投降过来后,不会有人翻旧账,同时皇太极很大量的赦免了李廷彪帮助明军在义州等地布防的罪过。然后就是封官许愿,皇太极答应李廷彪,一旦攻下朝鲜,李廷彪将成为朝鲜八道兵马大元帅!

    这个条件是李廷彪难以拒绝的,也是郑冲和李倧都无法开出的价码,所以李廷彪决定投降。但此时李廷彪根本无法掌控安平北道的朝鲜军马,因为他被郑冲扶植的李经荣等朝鲜将领架空了,李廷彪能号令的只有手下数百亲兵和家丁而已。

    不过最近李廷彪又收到了皇太极的来信,皇太极很善解人意的宽解了李廷彪,言道不论李将军引多少人来降,他都将高官厚位以待。

    于是李廷彪决定冒险出城归降,哪怕只有他一个人逃到清军那边去。他在朝鲜这里已经失去了兵权,他感觉到了危险,李倧是不会放过自己的,所以他打算尽快逃亡满清。

    骑在马上,李廷彪思索着自己的心事,义州城内军民百姓的秩序还算正常,城内街道上虽然行人都是行色匆匆,但并不混乱,而且街道上的行人还不少。

    正行走时,李廷彪偶然见到了一个熟悉的背影,一个老相识,长白山参客靳奴儿!

    “他怎么会在此地?”李廷彪有些好奇起来,作为满清和明军中间的灰色纽带,长白山参客们长期扮演者信使的角色,这人出现在义州城内,一定不简单。

    李廷彪唤来自己最信任的亲卫队长崔顺诚,命他带几个人悄悄跟上靳奴儿,打探他来义州城的目的。崔顺诚领命后,便带几个人跟了上去。

    回到自己府邸,李廷彪有些坐立不安,明天就要离开义州城了,他打算将金银细软都带走,但又不能让人知道,他知道郑冲在他身边安插了不少监视的人。

    思来想去,李廷彪放弃了带走金银细软的打算,准备晚上将金银细软埋在府邸内,等再次回到义州城的时候再取出来便是。想通这一节后,李廷彪轻松了很多。

    到得傍晚时分,崔顺诚回来了,他居然把烂醉如泥的靳奴儿带了回来。原来崔顺诚跟踪靳奴儿一段路后,靳奴儿似乎并没发现有人跟踪,他在义州城街上逛了一圈后,居然去了一家小酒馆喝了个酩酊大醉。靳奴儿喝醉后还发了酒疯,让崔顺诚带了回来。

    看到大醉的靳奴儿,李廷彪大喜过望,当下命人将靳奴儿送到厢房歇息,随后示意崔顺诚好好搜搜靳奴儿身上可有什么值钱的书信!明天就要去投效满清了,李廷彪觉得还是应该想方设法搞些有价值的东西带过去,好博个前程。

    少时,崔顺诚回来了,他把靳奴儿的衣帽鞋袜都翻了个遍,最后在貂皮帽子的夹层里找到了一封书信。这书信封口有火漆,但难不倒李廷彪,他命人小心的用湿润的布条从另一边信封口下手,水渍沾湿后,将信封口的浆糊化开,便可取得里面的书信。

    拿到书信后,李廷彪在灯下一看,不由得又惊又喜,原来书信是郑冲的亲笔书信,而收信人居然是城外满清正蓝旗旗主德格勒!

    而书信内容则让李廷彪意识到,自己在满清的高官厚位有着落了!

    原来郑冲的书信上写了与德格勒约定的事,郑冲居然想要与德格勒设局,引诱皇太极来到义州清军大营,然后与德格勒在义州大营内里应外合,刺杀皇太极!

    书信中,郑冲用一件往事来要挟德格勒,这件往事在书信里写得格外详细。

    满清原来的正蓝旗旗主乃是莽古尔泰,努尔哈赤死后四大贝勒中的三贝勒。论出身、地位本来都在皇太极之上。因其母与大贝勒代善关系暖昧,努尔哈赤不忍心将其杀害,仅以私藏财物为名把她休了。而莽古尔泰为取悦于父汗,竟残忍地把母亲杀了。这种禽兽般的行为使得莽古尔泰在后金国的地位、影响大为降低。以至于天命十一年在推举汗位继承人时竟无人提名于他。

    皇太极继位,莽古尔泰内心不平衡。久之,与皇太极矛盾日深。最终以“御前露刃”事件使两人矛盾达到白热化。后来,莽古尔泰因“御前露刃”被判革除大贝勒名号、夺五牛录人口、罚银一万两。

    莽古尔泰对这个判决结果并不在乎,在乎的是彻底得罪了皇太极,给自己的前景蒙上了阴影。所以内心十分懊丧。他的亲姐姐莽古济、姐夫琐诺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