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海图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此可见,杨邦翰是如何的圆滑求实,他知道此刻朝廷内收商税的阉党已经倒台,朝廷都不支持收商税,他一个地方县令能做什么?郑氏能大度到如此地步,已经足矣。所以他不会吹毛求疵,继续苛求什么。

    而一旁县衙主簿言道,福清县里,每年积欠的三饷,都是县衙中用其他收入填补之时,郑冲看得出来,杨邦翰其实是个好官,说不定他给县衙的那几枚金叶子很快便会成了三饷。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明末三饷压力极重,为了减轻百姓负担,像杨邦翰这样的大明官员只得这样干,他们或谎报地方开支,截流一些收入,与商贾海贸合作,都是为了能增加各自衙门的收入,好把三饷这个无底洞填上一些,减轻百姓负担。否则福建各地就算再富庶,只怕也会被逼得好像北方各省那样,百姓们纷纷揭竿而起了。

    福建号称八山一水一田,意思就是整个闽省偌大山河,不适合耕种的山地、河流占了九成,只有一成土地才适合用作耕种。一成土地要养活八闽那么多百姓,还要应付三饷,明末福建的大明官吏们若不是参与海贸,截流商税,哪里能完成朝廷的分派,哪里能按住百姓不闹事?

    其实,终明末数十年,闽省始终在源源不绝的朝北方输血,而能保持闽省始终民心稳固,秘诀就是闽省有个郑芝龙,还有好似沈犹龙、曾樱、杨邦翰这些懂得变通的官吏在坐镇的缘故。

    闲谈几句后,忽有牢头来报,监牢里来了几个探监的和尚,不想放他们进去后,几人便赖着不走,便是守定了倒霉鬼郑大的牢房,说什么怕有人暗下毒手。

    杨邦翰不动声色,只道一声:“我知道了,不必理会,由得他去。”当下挥退了牢头。

    郑冲心头暗道可惜,看来牢房下手已经是不可能了,想不到少林院的武僧居然敢直闯牢房,还真是大胆啊,这独杖禅师还真是说到做到。

    杨邦翰不动声色的道:“今日断案,不知公子以为如何?”

    郑冲颔首道:“快刀斩乱麻,杨知县手段高明。”

    杨邦翰叹口气道:“此等事上,不须纠缠太多,当断则断。公子如今乃是八闽海上长城,福建闽人心中的少年英雄,朝廷特旨嘉许的将门虎子,若是纠缠不清,惹人非议,于郑氏无益,于八闽无益,于朝廷无益啊。”

    郑冲刚才就想对独杖禅师说这些话的,到了县衙一看杨邦翰审案的态度,郑冲也就明白过来了,这件案子,独杖禅师领着倒霉鬼闹到公堂之后,便只会有一种结果,那便是郑冲稳操胜券。

    此案在官府看来,谁是真谁是假已经无从紧要,紧要的乃是此案不能影响郑氏,不能影响朝廷脸面!若按倒霉鬼说的,上一战真的郑冲根本没参加,而是一个假货冒名顶替打下来的,郑氏的脸面往哪里放?八闽百姓奉为少年英雄的郑冲原来是个假冒的,这又会惹来多少是非?朝廷明旨加封,破格提拔的堂堂泉州守备居然是个假货,大明朝廷的脸面往哪里放?郑冲是邹维琏一手提拔的,还给他取了表字,战功也是福建官场报上去的,福建官场上下多少官吏都是靠着这场胜仗官升一级的,要郑冲是假冒的,那福建整个官场岂不是都犯了欺君之罪?

    是以杨邦翰根本不理会什么真假,他只要把事情尽量压在自己手上,便可化解这些事。而这样做,对倒霉鬼也已经是最好的了。打他三十板子,然后远远流放,也能保住他的性命。若然此事闹大了,非要断个明白,那最后只能让倒霉鬼去死了,只有死人才不会开口,大明朝这般冤死的人多了去了。

    郑冲皱眉又道:“不过那独杖禅师好似不肯罢休,他还要去福州知府衙门那里去上告。”当下将堂外与独杖禅师的言语说了。

    杨邦翰闻言吃了一惊道:“若然如此,事情便有些棘手了。我那上官知府老爷可不是个易与之人,最痛恨这种官官相护之事,若他较真起来,篓子便捅大了。”

    郑冲谦道:“也是我思虑不周,惹到独杖这老和尚,一根筋的非要求个明白。”

    杨邦翰起身来回踱步,最后站住脚步道:“公子,请你连夜修书一封,送回家去,将此事厉害关系剖析明白,本官也会将此案陈述一遍,一并与公子信函送去。若真是到了福州知府衙门那里,就只能请令尊出面了。”

第84章 同心臭如兰() 
听了杨邦翰的话后,郑冲沉吟道:“此事并非三言两语书信能说清楚的,我还是亲自回去一趟,当面将此事与父亲说了较为妥当。”

    杨邦翰点头道:“郑公子所虑正是,当中是非曲直,还是该当面陈说。”顿了顿杨邦翰又道:“这独杖禅师为人刚直不阿,但往往坏事就坏事在这种人身上,我与泉州镇国东禅寺的主持一贯禅师有旧,东禅寺乃是南少林三院正寺,一贯禅师也是独杖禅师的师兄,我这便修书一封,星夜差人送往东禅寺去,说不得只有请一贯禅师来福清一趟,或能劝住独杖禅师,将事情平息下去。”

    说罢,杨邦翰当即离席,来到书案前,那主簿上前磨墨,郑冲一旁观看。只见杨邦翰提笔略略一顿,似乎思虑如何落笔,随后思虑定后,一拉衣袖,提笔便在玉笺纸上飞快书写起来。

    落笔毫无涩滞,落痕铁画银钩,郑冲看了赞道:“杨知县不愧是进士出身,只凭这一手字,便可说是当世大才。比我这个粗鲁人些的字,不知好看了多少。”

    杨邦翰微微一笑道:“我靠笔杆子吃饭的,这吃饭的家伙事当然是要贯熟才是。郑公子刀枪上吃饭,这笔墨功夫不练也罢。人生苦短,诸多百艺,如何都能学齐?倒不如专精一样,总好过博而不精。”

    郑冲越来越觉得这杨邦翰甚是有趣,是个妙人,不似一般读书人,那股子八股的酸腐气渗到骨子里去了。当下郑冲笑道:“也不用称呼什么郑公子,若不嫌弃,杨知县可称我表字博文即可。”

    杨邦翰这时候已然写完,收笔之后,看着郑冲也笑道:“那博文也可称我表字义熙,也不必称呼什么杨知县。”

    郑冲摸着鼻子又道:“与义熙兄谈天说地颇为畅快,只恨遇上义熙兄晚了。”

    杨邦翰却笑道:“我却对博文才华略窥一斑,请看此书。”说着指了指桌案的一本书册,郑冲一看,却是自己编写的那本《郑氏营务》。

    郑冲见了微微一鄂,这本《郑氏营务》乃是他料罗湾海战之后写的,其后郑芝龙看过,便命郑芝虎找了书局刊行,郑氏有钱,便印制了数万册,福建郑氏几个水师大营内都广为派发,让将校士卒们熟记,便依照营内所定例令而行。只是这本书册并未在书市上流传,杨邦翰是怎么得到的?

    见得郑冲疑惑的目光,杨邦翰微微一笑道:“我有个甥舅便在福州水师大营内做个书办,便得此书,看了之后觉得这书标新立异,便带回来让我一观。”

    郑冲颔首道:“原来如此,不过此书乃是管教营务的一些细枝末节之事,杨知县也有兴趣?”

    杨邦翰笑道:“其实管束营务也好,治理一县之地也罢,其中有不少细枝末节之事便是相通的。便好似博文书内记述的,营务干净,便能防止疫症爆发,这用在治理城镇,不也是一般的道理?”

    说到这里,杨邦翰长长一揖道:“当世著书立说者,不知凡几,但著书立说而能实用者,却是甚少。博文此书,不是医书而胜似医书,其中还包含了不少治军的道理,在下看了之后,也颇有启发,早就对博文神交已久,只是缘悭一面。”

    郑冲也是颔首回礼笑道:“今日凑巧能结识义熙兄,也是小可荣幸,只恨相逢太晚。”

    杨邦翰哈哈一笑道:“也不晚啊,若是博文不嫌弃,你我学一学古人,义结金兰如何?”

    郑冲也是哈哈一笑道:“求之不得。”当下两个臭味相投的人,很快便找到了将两人更加紧密联系起来的方法,义结金兰!正是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当下郑冲问了杨邦翰年岁,杨邦翰道:“在下万历三十二年生人。”郑冲道:“长小弟九岁。”郑冲明明已经大学毕业二十四岁了,可他穿越后,倒霉鬼的年岁只有二十,于是他也跟着改了年龄。改年龄在郑冲看来稀松平常,这年月又没什么测骨龄之说,自己说自己才二十岁,难道还真有人测骨龄不成?

    至于郑冲和倒霉鬼年岁差了四岁,但样貌却毫无差别,这一点上郑冲认为是和两人的生活环境有关。郑冲生活在现代,虽然曾经是孤儿,但好歹还不曾挨饿受冻过。而倒霉鬼就不一样了,自从倒霉鬼的外祖父死后,他便一个人在市井流浪,过的是饱一顿饥一顿的日子,风餐露宿的,人长得也成熟一些。是以两人虽相差四岁,但看起来年纪却无二致。

    当下郑冲与杨邦翰叙了年岁,当即在县衙后院内摆下香案,在月下结拜金兰。志趣相同或是两人结拜的原因之一,但郑冲认为这个时候杨邦翰与自己结拜,更像是在站队,再拿他自己的仕途打赌。他赌的便是这个郑冲是真的,或者说郑氏会承认这个郑冲是真的,他杨邦翰没有断错案子!

    若是他赌赢了,今后杨邦翰便算是靠上郑氏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了。若是他赌输了,那必是万劫不复,罢官抄家,还要承受郑氏的怒火,这便是自断后路了啊。

    两人结拜后,杨邦翰差人准备星夜送信去泉州,郑冲也不愿留下干等,便准备连夜赶回安平去。安平便在泉州左近,路途相同,当下杨邦翰命往泉州送信的四名衙役随行,五人都骑马准备赶往泉州。

    马匹都准备停当后,杨邦翰送到衙门外来,郑冲上马后,杨邦翰忽然拉住马匹辔头沉声道:“博文此去,当扣住利害二字陈说,不必拘泥真假是非,这时候不是争论公义是非的时候,若真假颠倒,朝廷难堪,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