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片,官当得稳稳当当。
“谈一谈你们的设想。”对于徐州,朱由检不想过分插手,既然交给阎应元,索性一切让他去想办法。
阎应元一拱手对朱由检作了一个请的姿势:“请总司令移驾司令部。”
司令部,一个巨大的沙盘摆在大厅中间,朱由检看到,方圆五十里的山川村镇,都详细的展现了出来,看来阎应元是花了心思的。
“这是司令部文职参谋们制作的,还是总司令提过我们才开始摸索。”
“这是徐州防御预案?”朱由检惊讶的看到这沙盘和现在的徐州有些不一样,很多地方都很明显是防御工事。
“是的,这是预案,但是没有钱修,只能做个模子。”
“快给我讲讲。”朱由检兴奋地说。
“这是徐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刘备屯兵徐州,派关羽守下邳以作策应。
……
所以,单守徐州是不守不住的,如果把兵力都分散到徐州周围也不行。只有找一两个重点位置和徐州一起相互呼应,才能坚守。”
“呼!”朱由检长长的呼出一口气。
按照阎应元的设想,徐州将要花不少钱,而且工程巨大。因为现在的徐州城几乎是一座新城,连城池都还只是打了个框架子。
难怪整个江北三镇都不站而降了,以这些军阀的尿性,就算打不过也不会一夜之间全降,除非都是刘泽清那样的怂瓜软蛋。
在江淮打野战,徐州守不住,谁还能打得过后金鞑子?不投降死的更快。说当兵的不怕死是真的,既然当了兵那就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活。
可是要说当兵的都愿意送死,那就是胡扯了。送死的事你怎么不去干?谁的命不是命。
当然,这里面肯定也有怕死的。但是这些人转身打大明,说明多数人不是因为怕死。
“需要多少钱,多少时间。”构建防御工事当然要时间,更要钱。
“一年时间,最少二十万两。”阎应元咬咬牙。
“我给你带来了一万工程兵,并且押运了整整二十万担水泥,正在来的路上。”
水泥毕竟不是粮食,它只需要多挖几孔窑的事。从去年年底到上个月,三万工程兵就没干别的事,烧水泥,学营造。
积攒了大半年的存货,基本上都被朱由检一股脑拉过来了,还顺便调了一万工程兵。
“水泥是何物?”阎应元和一屋子人都疑惑不解。
“此物可替代黏土,既可做青砖接缝,也可自成一块。硬过坚石,营造时间快过青砖。”
“尽有此物?”大伙显然是不信的。
“去,把范老根叫进来。”
范老根和车大锤都是作为前锋随朱由检一路北上的,工程兵的大军都还在运河上呢。听到皇上喊他,也是心里忐忑的慌。
“给阎司令他们在这院子里砌堵墙,让他们看看水泥的用处。”
朱由检指了指院子里的空地,顺便努努嘴,意思是就看你的了。
“哎!”范老根心中一喜,这是表现自己的好时机啊。
只见他带了十来个人,抬了几筐用牛皮纸包着东西,和十来筐砂石。砂石倒在空地上,一种灰灰的,像是柴火灰一样的粉末从箩筐里到在砂石上。
众人不以为然,这一堆粉末能做何用?难度是跟生石灰一般做青砖粘合之用?
两个木匠迅速的搭建了一个空心的,两尺厚的盒子。范老根开始向盒子里倒已经搅拌好的水泥砂浆,并逐层添加竹条,又用铁棍对盒子里的砂浆搅动。
木盒子很快填满了,今天的技术展示也就到此结束了。
(别小瞧竹茎条,在没有大量钢筋的情况下,它是最好的替代物。)
阎应元蒙了,心想:就这?
朱由检仿佛看懂他的心思,笑着说:“别急嘛!三日后再见分晓。”
接下来的三天,朱由检视察了徐州的一些行政工作,没有过问军营的事情。
第四日,司令部院子里的模板已经被拆除了。一堵厚墙露了出来,范老根带着一个大铁锤站在一边,阎应元等人正好奇的用手到处摸水泥墙。
“看起来还算坚硬,应该是比青砖硬一些。”阎应元评价着。
“你用锤子砸一砸。”朱由检笑了。
“真能砸?”
“砸,使劲砸。”
阎应元很贼,他朝一个参谋努努嘴,参谋心领会神。一个壮汉拎着大锤走到水泥墙跟前。
朱由检压根就不慌张,六十公分厚的水泥墙,不累死你才怪。
“轰!”壮汉太实在了,第一锤砸在墙中间。震的他手臂一麻,水泥墙出现了一个小坑。
一连十几锤,水泥墙纹丝不动,只是中间的小坑大了一些,锤子下连块大点的碎块都没有,只有一些碎末。
大汉连续砸了半天,累得气喘吁吁,终于把水泥墙中间砸了一个大坑。可是,水泥墙整体却没什么事。
大汉转而开始砸墙角,如此才有一块大点的碎片飞了出去。
“范先生是吧?来来,快请坐。”一屋子人都看到阎应元不要脸地巴结范老根的样子,全都惊得目瞪口呆。
“愣住干嘛?赶紧给范先生上茶啊。唉,年轻人就是没点眼力劲。”阎应元呵斥着卫兵。
朱由检摇摇头,这是他南下显露身份以来第一次被直接无视。
范老根还是第一次被人叫先生,紧张的脸红红的,只敢做半瓣儿屁股,因为一屋子人,就他一个人被按在椅子上,连皇上都站着呢。
“实际上,养护七天之后还要硬一些。”
“比现在还硬?”有现在的硬度,阎应元已经很满意了。
这要是青砖的墙,只怕早就垮了一大片了。城墙之所以结实,是因为青砖里面有一层夯土,以整体来抵抗冲击。
“怎么样?不需要制砖,只需要沙石,在整个地基上可以同时开工。人手足够的话,七天可以起三尺高,一个月起一丈。”
阎应元激动的点头如小鸡吃米:“人手足够的,足够的。”
一个月起一座城,在这个时代无疑是奇迹了。
朱由检盘算过,只要半年内后金无力攻徐州,在充足的水泥供应下,徐州的工事必会完成。
剩下的,就看山东能扛多久了。
第210章 榆树林的响马()
经过几天的商议,朱由检最后遵照阎应元等人的要求,最后决定在徐州完成一座占地一万亩的中型城池。
按照阎应元的说法,城越大,守城的兵力越分散。城池并不是越大越好。一万亩的城,里面囤积十几万人口正好。
另外再在台儿庄和萧县等地就地起两座棱堡式小城,起到牵制作用。城高一丈一,高度已经跟南京城持平了。
在外墙起一道一尺厚的水泥墙,内强用石块砌,中间填充夯土层。
徐州城内再修三条地下下水道,直通黄河水道,防止积水。整个城内的重要建筑,粮仓、司令部、火药库等全部抬高两尺。
整个工期计划半年完成,有兵部拨款三十万两。
阎应元特别强调,把所有驻军算上,在不征调青壮的情况下就有七八万劳动力,半年时间建好应该没有问题。
从朱由检进徐州城,在通向曹州(菏泽)和临沂的官道上,就有十几匹快马疾驰北上。
在河南和山东交界的范县,有一个狠出名的地方叫榆园村。榆园村口有一片苍翠挺拔的老榆树林,每年暮春,榆树随风荡漾,榆钱摇落,生树成林。时间久了,榆树林横跨黄河两岸,纵横百余里,一直延伸到黄河南岸的山东曹州一带,显得蔚为壮观。
春天里青黄不接的时候,榆钱是可以度命的粮食;榆园内大树参天,树高林密,周围又是水泊纵横之地,人一进入榆园,就像是鱼儿进入了大海,官府皆莫能奈何。
艳阳高照的午时,却有几匹快马慢慢悠悠的行走在这绿荫之中。
一些藏身密林里的乡民很好奇的看着这些人,却见他们人人被绑缚在马背上,双眼皆被黑布蒙上,不得所见。他们的周围,是一群手持刀枪棍棒,长相凶煞,却穿着杂乱的青壮汉子。
看这些青壮的打扮,一定不是官军,他们的武器五花八门,服色也是五颜六色。莫非是响马?
对于所谓的“绿林好汉”,全国各地都有一些别样的称呼,辽东叫“胡子”;西北叫“刀客”;中原叫“趟将”;西南叫“土匪”;而最响亮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山东“响马”。再后来,有了土枪之后,很多地方也叫“杆子”。进入到文明社会之后,后世统一叫“出来混的”。
也不知拐了几道弯,过了几个村,姚海才被人一把从马上拽了下来。
“把他们的眼罩拿了吧!”姚海还没爬起来,就听到一个阴沉沉的声音传入耳中。
蒙眼的黑布被人摘了,姚海蒙的眼前一片黄亮亮的光线,这是蒙眼的时间太久,一下子不适应光线罢了。
“你们是什么人,来榆园干什么?”姚海揉着眼睛看了半天,总算是看清出了战在他对面的人。
面前的人身材魁梧,五大三粗的,一看就是个练家子。看他的眼神,不像是行伍出身,至少不曾经历过大战场。姚海是经历过大战的,从战场上下来的人,眼神里有一股冷森森的锐利目光,此人虽然凶煞,可是没有。
“你又是何人?某要见的是这里的大首领。”姚海确定此人应该不是榆园的首领一类的人。
“拖下去,砍了。”汉子见面前的几个人态度强硬,有意恐吓一番。
谁知姚海等人根本不予理睬,只是说了一句:“不见大首领,恕我等无可奉告!”
“哟呵!嘴巴还够硬的。知道你小子不服,可是爷杀人从来不问理由,杀你是帮你早点投胎好重新做人。”汉子本来也是咋呼一下,其实也不是真想杀人,如果真要杀,也不会费力弄到这儿。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