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炼铁厂的一个大台面,原本是需要两百个人半个月的活,用上水泥之后,只需要一百个工匠,七天完成。
“淮南的煤,挖出来了没?”
朱由检很着急,时间不等人了。南京周边都是不缺铁矿,可唯一缺的是优质的煤。炼铁用的是焦炭,但是高品质的煤对炼铁的影响却是很大的。
“煤是挖出来了,可是运不过来。路太远了!”宋应星主要负责大项目的跟进,朱由检指出的几处大矿,倒是很容易找。可惜,煤和铁相距的距离让人可惜。
“等不了了,铁矿还是先集中到六合开挖吧。炼铁只能用最好的木炭了。”
朱由检记得在资料上看过,南美洲也缺煤,巴西一直是用木炭炼铁的。焦炭的好处就是良好的骨架支撑,如果用硬质木炭,可能也能凑合。
大明最好的铁料不是产自北方,而是两广。其中的原因就是北方炼铁用的是煤,煤没有焦化,含硫量高。而两广用的是木炭,出精铁的品质要好的多。
“可是,木炭的用量太大了,也难以购买。”按照朱由检对精铁的需要量,用木炭恐怕是一个海量数字。
“把对面那座山给我砍光了。”朱由检是真急了,别看已经整合了江北的三个军阀,可是军队装备已经严重老化。
马上就要打打仗了,整个南京兵部的库房里,找出来的全都是锈迹斑斑的装备,甚至连永乐年的武器都有。
与其修理这些破烂,还不如直接回炉造新的。
就在朱由检焦头烂额的时候,王承恩悄悄的来到门外,朝屋里望了一眼,见朱由检正在忙,他也没有打扰,安静的退了一旁。
朱由检余光里已经看到了王承恩,知道有要事。
“就这样吧,今天就到这,告诉猴崽子们,还是那句话,不要心疼钱。”
方以智,宋应星走后,王承恩像影子一样溜了进来。
“老家伙,你咋走路不带声音啊?”朱由检发现王承恩越来越像个间谍头子了,走路不出声不说,还喜欢站在光线最暗的地方。
“老奴老了,身上没几两肉了,自然走路响声小。”王承恩这几个月累坏了,组建一个新的特务机构,不容易。
“身体要紧不?要不要我赏你几个宫女?你不会在宫里没有对食吧?”
这句话,如果是一般人说,王承恩估计会记恨一辈子。可是,朱由检的痞子样他早就见识过了,也知道朱由检是在跟他开玩笑。
“南京城里又有士子聚集,有人在集中搅局。传言要逼迫万岁爷开科。”
“嗯,比上次有进步。能提早发现,你的手下办事越来越靠谱了。”
对于上次攻击理工学院的事,王承恩还是显得自责的,当时那么多人闹事,厂卫居然不知道,可以算是严重失职。
“太难了,你说的那些故事,我琢磨了很久。这把老骨头,可能完不成任务。”
王承恩有些黯然,朱由检给他灌输了几百年后的一些谍报手法,虽然听起来有些神乎其技,可是仔细一想,里面的学问太深了。
显然,这要紧超出了王承恩这个传统厂卫头子对谍战的认知。
“老家伙,这事还非得靠你了,其他人我信不过。”
“高起潜在江北,要不先把他找来,帮老奴一下?”
高起潜这个人,在京城的时候深受崇祯重用,一直以知兵著称,崇祯的很多监军任务,都交给他完成。
虽然现在这个皇上不一样了,可是王承恩凭借对朱由检的了解,应该会记得这个人的。
“谁?你刚刚说谁?”
“高起潜啊。”王承恩纳闷了,朱由检反应有点过,几乎是跳着脚问的。
“我靠,你是不是拿那小子钱了?”作为一个明粉,就没有不知道高起潜这个人的,因为跟他牵扯上的,是大明鼎鼎的卢象升。
在明粉里,卢象升几乎是最没有争议的一个人。可惜,最后被高起潜坑死了。很多人都觉得高起潜该死,其实,当时高起潜当初是猜到了崇祯的心思。
后金大军就在京师城外,卢象升一力主战,可是崇祯自己却有点想议和。议和派和主战派产生了矛盾,高起潜其实是崇祯的替罪羊。
不过,高起潜这个所谓的知兵,却也是胡扯,他知皇帝的心思才是真的。
朱由检不想要这个人,这样毫无忠心的佞臣,又贼有钱,活像一头养肥的猪,就等着杀了好过年。
“我的钱都被你搜刮了,我现在都住进皇宫里了。南京城,我连一处柴房都没置办。”王承恩瞪了朱由检一眼,自从京城之后,他也彻底光棍了。
“知道,知道。等你退休了,我给你养老,保证天天找一堆老太婆伺候着。哈哈。”
王承恩见朱由检对高起潜完全没兴趣的意思,就打算离开。按照朱由检的习惯,如果他对一个人有兴趣,必定一直追着问。
“高起潜那小子,先盯死了。那小子是个内奸!”朱由检淡淡的说了一句。
“啊!”王承恩彻底意外了,他怎么都没想到朱由检会这样说。当初在京城,高起潜和他可都是朱由检身边的红人。
“啊什么,摸他的根儿,一起端了。抄出来的银子,都给你。估计会有不少吧?嘿嘿。”
监军这个差事,本身就是一个肥差。高起潜当了多年,积累颇多。又加上他并没有一路难逃,还继续混迹军中,王承恩当然知道高起潜有钱。
当初一起在皇帝身边的红人,现在却明显成了皇帝最恨的人。亲疏远近,也变得这么快。
“老家伙,库里的银子不够啊。你的经费就指望这些吃里扒外的东西了,你能挖出多少,就给你多少。多的,你自己留着,不够的你自己想办法。”
“变大方了啊。回头又有人说你宠信宦官了,老奴担不起这个罪名。”
“嘁!都是一家人,非要在这装。”朱由检的这句话让王承恩踏实,安逸。他早就把朱由检当家人一样。
“父皇,午饭时间到了,你要不要跟我们一起去食堂?”
门外,九儿带着朱慈炯有些疲惫的站在门口,探着脑袋朝里看。
“王公公,你上次说给我带好吃的,带来了吗?”朱慈炯见屋里就只有朱由检和王承恩,变胆子大了起来。在王承恩的面前,作为皇子,天生就有些盛气凌人。
“怎么说话的?从今儿起,你们都要喊王伯伯。”朱由检忽然觉得,王承恩才是他最亲的人,比这个便宜儿子都亲。
“使不得,老奴受不起啊!”王承恩赶紧一跪,他可没有那么大的心思,皇子,那到底是自己的主人。
“起来,一把年纪了,动不动就跪。小心你的老骨头。”朱由检一把搀扶起王承恩,瞪着眼睛看朱慈炯。
九儿到底年长,赶紧甜甜的叫了一声:“王伯伯!”
王承恩一阵眼热,任然不敢答应。
第114章 挖科举的墙角()
王承恩看出来了,朱由检在政治手段上正在成熟。
之前,朱由检所表现出来的,略显幼稚,对于一路上的成功,王承恩归结为朱由检的运气好。
但是,他对朱由检所表现出来识人善任的本事,还是很佩服的。
正月初六,大明的官员正式上班,这一天的朝议,朱由检如期上朝。
还没等朱由检的屁股坐稳,一堆的官员就站了出来。
“启禀皇上,今日有众多士子有意报国,盼望朝廷及早开科。臣以为众多读书人都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希望朝廷能从大局着眼,早日开科取士。”
朱由检看到钱谦益完全是躲避的态度,他没想到第一个站出来讲这个事情的是吕大器。
“爱卿,此事朕早已有言在先,等到开春,必定开科。既然学子们热情这么高,那么开科之事可以提前。朕决定:鉴于北方局势不稳,朝廷当先照顾江北的学子。顾,朕以为,可以现在江北的学子中优先开一科,只取吏员。众卿以为如何?”
“启禀皇上,开科取士,当是为国选才。为何要录取吏员呢?”
朱由检从一开始,对于科举的态度就是在拖延。他根本不想在这个时候搞什么科举,与其搞什么科举,不如直接招大量的普通办事人员。
“开科是大事,江南多山,学子来南京不易,总得给足他们时间。江北局势混乱,朕不忍看到士子们流离失所。当然,如果在江南的士子也有意早日报国,也可以参加吏员考试,朕亦是欢迎的。”
这个理由就明显是睁眼说瞎话了,谁不知道江南的读书人都集中在江浙一带。而这些读书人眼睛里根本就瞧不上什么吏员,他们的目的就是正规的科举。
皇帝的话刚落,台下一片嗡嗡的议论声。
“敢问皇上,吏员选拔考试,是否和科考相同?”吕大器继续追问。
“自然是不同,恩科乃是正科,自然要选拔最好的栋梁之才。”朱由检微微一笑,继续说:“吏员当选经世致用之才,如此才能辅助好我大明未来的栋梁嘛。”
“臣以为,吏员选拔没有先例,那么,吏员选拔的题目,有谁出呢?”
“爱卿无用多虑。朕的秘书处早在淮安的时候就已经成功选拔过了,他们会协办此事。”
台下又是一阵喧闹,谁也没有想到朱由检会提早留有后手。
“朕知道,小小的吏员选拔,自然用不着当世大儒出题。所以呢,朕的秘书处里面有几个江南才子,足可担任。比如:陈子龙。”
朱由检得意的一笑,考试我照样用复社的人出题,看你们还有什么话讲。
陈子龙和黄道周就站在后面,一肚子的苦水。朱由检的心思岂能不知?明显是借用他们东林的身份,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可恨的是他们还不能违背。
黄道周真相撕碎了那张卖身契,以为一群官员的目光都怪异的盯着他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