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焦头烂额,吕卓自然心里高兴,见到陶谦后,陶谦刚刚从邺城赶回,连番奔波,本来身子骨就弱,又上了年纪,很快就病倒了。
吕卓知道,就算什么事都没有,陶谦也没几年可活了。
先劝慰了一番,让陶谦好生调养身体,吕卓又把管亥的事说了一遍,陶谦很欣慰,对吕卓请管亥解徐州之危的举动,陶谦很赞成,就算把泰山郡让给管亥也没什么,不仅打跑了曹操,还替朝廷招安了一伙实力不俗的黄巾,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对了吕卓,你与糜贞的婚事,之前因为突然战事来的突然,你们的喜事,也因此耽搁了,我看,还是抓紧办了吧。”陶谦强撑着从塌上坐了起来,大公子陶商忙用手轻轻的扶住陶谦。
虽然陶商整日沉迷于佛法,陶应则喜欢修道炼丹,但是,这两个人,心地都很善良。
只不过,吕卓知道,他们之所以念经修道,一来是讨厌整日打仗,二来,也是从心里害怕这个动荡不安的乱世,他们把自己的心彻底的封闭了起来,从念经修道中寻求心灵慰藉,其实,这是一种不愿面对残酷现实的变相逃避。
陶谦虽然性情懦弱,至少,他真正的经历了很多刀柄舔血的日子,讨伐黄巾,征讨董卓,这些事他都亲身参与了,而陶商和陶应,更多的是一直躲在陶谦的羽翼之下。
“主公,婚事再等等吧!”出人意料,吕卓并不想马上成婚。
第二百一十二章,请张昭()
“这是为何??”
吕卓的回答,让陶谦微微有些惊讶。
吕卓无奈的叹了口气:“主公,你觉得这个时候,办喜事,合适吗?我徐州刚刚遭了一场浩劫,数十个城池被曹兵血洗,黎庶遭殃,百姓蒙难,虽然逼走了曹兵,可是,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多少人家家破人亡?我徐州上下,无不沉浸在悲痛之中,成婚之事,主公,此时可万万不可啊。”
陶谦欣慰的点点头,他没想到,吕卓竟然想的这么周到,而且,不难看出,现在对徐州,他已经有了归属感,要不然,徐州百姓的悲痛,他才懒得理会。
“可惜,老夫这身体,每况愈下,一日不如一日…哎…”陶谦躺在病榻上,长吁短叹,满脸的愁容。
“主公,恕我冒昧,有些事,你必须早作打算。”
吕卓这句话,虽然有些不中听,可是,陶谦是一方诸侯,他知道,吕卓是一番好意。
陶谦又是点头,又是叹气,这件事,他何尝没有想过,可是,膝下两个儿子,都难堪大用,把徐州交给谁,他也不放心。
吕卓只是点到为止,即便早就有染指徐州的野心,他也不能明目张胆的表露出来。
吕卓现在,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那就是,多看,多做,多听,少说!
他不说,但是,有人会替他说的。
只要吕卓做的足够出色,再加上别人从旁‘推波助澜’,徐州一定会落到吕卓的手里。
就算软的不行,只要手中握有兵权,局势依旧在吕卓的掌握之中。
枪杆子里出政权,任何时候,这都是不容置疑的一条铁则!
现在吕卓提醒陶谦让他提前考虑后事,就是为了让他明白,他的两个儿子靠不住,只要陶谦彻底对儿子死心,他就会把目光投向身边的这些人。
当然,陶谦也可以让袁绍重新任免新的徐州刺史,可是,陶谦会那么做吗?
徐州让给谁,他也不会让给外人的,即便是盟友,也不如自己人更可靠,等陶谦百年之后,儿子也能受到妥善的照顾,而让给外人,陶谦定会死不瞑目。
因为此战吕卓表现出色,也被陶谦从城门校尉提拔为了越骑校尉,虽然还是校尉,但是,权力和地位却一下子提升了不少,这个军衔,跟曹操身边的夏侯惇一模一样。
出了刺史府,吕卓马不停蹄,又去了彭城,彭城和郯城毗邻,纵马疾驰,不到两个时辰,就到了。
还未到张昭的家中,吕卓早早的下了马,牵马步行,来到张昭院门前,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院落,并非豪门大户,但是,红砖绿瓦,路边绿树成荫,院中远远的就能听到清脆的鸟叫声,阵阵醉人的花香也随风飘入鼻孔,清雅中透着恬淡,即便有鸟儿在耳边鸣叫,依旧显得那么的宁静淡然。
听到敲门声,张昭来到门前,见是吕卓,一转身,就回了屋,张昭脸色不太好,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吕卓把缰绳交给了仆人,随即掸了掸身上的灰尘,很自来熟的进了正厅。
“这已经是第三次了!”没等吕卓开口,张昭就冷冷的翻了个白眼,大有送客之意。
吕卓哭笑不得“先生,你这究竟是为何?你不答应,我还来,什么时候你答应,我才肯罢休。”吕卓性子直,这种话,别人只会藏在心里,可是他,却愣是毫不掩饰。
“先生为何就不肯出仕呢?”
吕卓自来熟的端起茶盏喝了一口,见他一口气灌了下去,张昭心疼的要命“这可是上好的普洱茶,你不懂,就不要喝。”
吕卓是军人,直来直去,性子也急,这种性格的人,对品茶饮茶,是一点兴趣都没有,关键是静不下来是,也没那耐心和平和的心性。
所以,见他喝茶狼吞虎咽,张昭哭笑不得,心中连连叹息。
“好茶。”
吕卓点了点头“再好的茶水,不也是喝的吗,喝的快也好,慢也好,这有什么关系,反正,最后都进了肚,我也没浪费,又解了渴,这不挺好的吗。”
见张昭胡子都立了起来,吕卓笑了笑,忙转移话题,“这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咱还是说说先生出仕的事吧,凭先生大才,陶公必会奉若上宾,之前游说管亥出兵,可都是先生的功劳啊。”
“哼…”张昭用鼻子重重的哼了一声,伸手指了指吕卓手中的茶盏。
张昭摇了摇头“咱就说说这茶,遇到一个懂茶的人,才是茶水之福,碰到像你这样的是,再好的茶,被你一口喝掉,也品不出滋味,岂不是暴殄天物。”
“先生的意思,我明白了!”吕卓沉吟了一会,乍一看,他是说自己不懂茶,可是话里的弦外之音,却是陶谦没有识人之明,张昭就是一杯好茶,可惜,陶谦却不懂茶!
退而求其次,吕卓的脑海中闪出了诸葛亮那倔强聪慧的模样:“先生大才,腹藏鳞甲,才能非凡,桌有个不情之请,还望先生能够答应,我想让诸葛亮诸葛均拜你为师,能常伴先生左右,聆听教诲,启蒙心智,不至于让这还未上市的新茶被人糟蹋。”
“你……”
张昭苦笑不得,这吕卓竟然把诸葛亮两兄弟比成了茶叶。
吕卓的意思,这两个孩子,天资聪慧,都是上好的茶叶,都需要精心的照料,既然张昭这么懂茶,这两个茶叶蛋子交给张昭,就再合适不过了。
只要张昭能点头答应,他就不能随随便便的去江东了。
天地君亲师,老师,在汉末的地位,就等同于父亲,一旦收了诸葛亮和诸葛均,张昭就再也走不了了,总不能带着两个小家伙一起搬家去往江东吧。
“好吧,我答应你!”就算吕卓今日不提,对诸葛亮张昭也打心里喜欢,加上诸葛一家刚刚遭难,张昭很同情这几个孩子。
吕卓激动的忙起身行礼,但是,回到徐州后,派人一打听,却发现诸葛亮四兄妹都去了城外的山里,竟然在山里搭了个很简陋的草屋当了家。
第二百一十三章,诸葛亮的大姐()
天将擦黑的时候,刚返回郯城,憨子早早的等在了城门口,来到近前,勒住丝缰,没等下马,吕卓忙问道“憨子,人呢,诸葛亮他们住在哪个山里?”
“龙隐山!”憨子憨憨一笑,忙回道。
“不对啊,我来了徐州这么久,可从未听说这附近有龙隐山啊?”吕卓纳闷的摇摇头,被弄的一头雾水。
憨子挠着头,傻笑了几声“这山是诸葛亮起的,今儿才有的。”
吕卓哭笑不得,“好吧,带我去瞧瞧。”
憨子在头前带路,忽然猛的想起了什么“对了,将军,你走后,我在街上遇到梁玉了!”
“梁玉,她怎么样了?”
自从讨董回来后,事情太多,忙的吕卓喘口气的功夫都没有,倒把梁玉都快给忘了。
梁玉命很苦,她母亲早死,从小就她父亲在一起过活,可是,她父亲是个赌徒,没多久就把家里的钱输了个精光,最后脑子一进水,愣是狠心的把梁玉卖进了青楼,梁玉幸好还小,虽然吃了不少苦,清白之身却一直没被玷污。
这是青楼的规矩,凡是有姿色的美人胚子,都会调养几年,然后选个花魁,闯出名头,以后就会摇身一变,成了给青楼赚钱的摇钱树,梁玉是自己逃出来的,但是还摔断了一条腿,青楼自然不会就此罢休,煮熟了的鸭子岂肯放手,梁玉的老爹也毫无人性,无奈之下,梁玉就女扮男装混到了军营里,当时,她只有一个念头,就算是死在战场上,也比被抓回青楼强。
“她啊……现在进了糜家看,大小姐好心的收她做了丫头。”
憨子生怕吕卓会生气,眼神躲闪着,声音也一下小了不少。
“胡闹,她又没有卖身,干嘛去糜家,哼…”
虽然这个社会的人,对奴隶的身份不怎么反感,甚至已经习以为常,可是,吕卓却很讨厌这一点。
不管是丫鬟,还是仆人,就算主人对他们再好,依旧掩饰不了他们卖身为奴的卑微身份。
“回头告诉梁玉,让她来找我,她那个老爹,等我有空,非得好好收拾一顿不可。”吕卓气的怒瞪双眼,脸上的表情都变得有几分扭曲,怒急之下,双目近乎喷火。
不知不觉,便到了诸葛亮四兄妹所在的小山,还别说,他们的眼光还真不错,这里景色葱翠,山清水秀,松柏修竹,四面环绕,山脚下还有一个水